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穿刺术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诱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洁宏 周翔 +3 位作者 彭玉兰 马步云 梁丽 熊正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1,共2页
作为微创诊疗手段,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其主要并发症[2],以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间断发作为主要特征。本病虽然预后较好,但反复发作可造成患者心理困扰和身体机能下降[3],晕厥所致的创伤性... 作为微创诊疗手段,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其主要并发症[2],以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间断发作为主要特征。本病虽然预后较好,但反复发作可造成患者心理困扰和身体机能下降[3],晕厥所致的创伤性并发症也时见报道。本研究对我院超声引导下穿刺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诱因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在鉴别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佳蔚 张清友 +2 位作者 高洁 金红芳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铁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晕厥专业... 目的:分析血清铁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晕厥专业门诊或住院的年龄4~17岁的患儿共57例,其中确诊为POTS的患儿40例,VVS患儿17例。采用血清铁及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血清铁值对鉴别儿童VVS和POTS的预测价值。结果:POTS患儿血清铁值中位数为17.4 μmol/L(四分位数间距13.5~21.8 μmol/L),VVS患儿血清铁值中位数为8.9 μmol/L(四分位数间距7.5~17.6 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血清铁11.8 μmol/L作为界值对VVS和POTS患儿进行鉴别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64.7%。结论:血清铁可能作为临床上鉴别VVS和POTS的初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 诊断 鉴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廖莹 李雪迎 +1 位作者 张燕舞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3-609,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简称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制定纳入及筛选文献的标准,从PubMed(1968至2007年)、EMBASE(1991至2007年)、Ovi...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简称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制定纳入及筛选文献的标准,从PubMed(1968至2007年)、EMBASE(1991至2007年)、Ovid(1990至2007年)、Elsevier(1990至2007年)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至2007)中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用Juni量表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4.2分析软件进行定向综合分析。疗效判定指标为随访期限内是否出现复发或者直立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是否转阴。结果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或比值比(odd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据库中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中文文献均来自CNKI,英文文献中有5篇来自于PubMed,2篇来自于Elsevier,这7篇中的2篇同时来自于EMBASE。经过漏斗图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1)综合分析11项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治疗组(460例)晕厥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1例),RR=0.61,95CI为0.39~0.96,P=0.03;(2)综合分析7项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RCT表明,治疗组(166例)在随访结束时HUT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163例),OR=9.15,95CI为3.75~22.31,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β-受体阻断剂可能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药物,有待更大规模、设计更精确严格、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分析并研究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无症状期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闫菲 吴蕊 +3 位作者 韩雅琪 王文涛 王瑶函 张新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常见病因,其发生多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有关.心率减速力(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新的心电指标,但是其在VVS患儿中的变化及应用,目前鲜见... 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常见病因,其发生多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有关.心率减速力(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新的心电指标,但是其在VVS患儿中的变化及应用,目前鲜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VVS患儿无症状期DC与DRs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VVS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DC值、DRs值,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SDNN、SDANN、LF小于对照组,RMSSD、HF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C值、连续5个心动周期中后4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4)、连续9个心动周期中后8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3个心动周期中后2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VS患儿DC值与SDNN、SDANN、RMSSD、H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0、0.84、0.92、0.86),与LF(r=-0.85)呈负相关(P<0.05).结论 VVS患儿DC值、DRs值明显升高,表明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且DC值、DRs值可以从不同侧面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佳 时晓蕾 +3 位作者 张怡 施露 李夏华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共收集于2015-08至2016-05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就诊且临床怀疑血管迷走性晕厥而接受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502例受试者,同步记录检查过程中的12导联心电... 目的:探讨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共收集于2015-08至2016-05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就诊且临床怀疑血管迷走性晕厥而接受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502例受试者,同步记录检查过程中的12导联心电图。根据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n=244)和阴性组(n=258),对比两组的P波时限、校正QT间期(QTc)和P波电轴。结果(:1)阳性组受试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较阴性组明显延长[(95.65±38.50)ms vs(88.61±17.09)ms,P<0.05];(2)阳性组受试者发生晕厥前的P波电轴较阴性组明显右偏[(69.87±18.18)°vs(66.82±16.51)°,P<0.05],而在晕厥时[(62.87±25.39)°vs(68.47±15.30)°]及晕厥后[(56.87±22.45)°vs(68.49±16.35)°]较阴性组明显左偏(P均<0.05)(;3)阳性组受试者发生晕厥前的QTc较阴性组明显缩短[(418.69±92.35)ms vs(435.76±59.29)ms,P<0.05]。结论: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其中P波时限、P波电轴及QTc数值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直立倾斜试验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茗香 何芝香 +5 位作者 王成 林萍 李雯 郑慧芬 薛小红 谢振武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07例晕厥患者进行BHUT或/和SNHUT。试验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和药品;试验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07例晕厥患者进行BHUT或/和SNHUT。试验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和药品;试验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试验后告知患者试验结果和预防治疗措施。结果207例全部进行BHUT检查,阳性61例(29·5%)。阴性患者中对47例进行SNHUT检查,阳性30例。91例阳性患者中血管抑制型71·4%,心脏抑制型15·4%,混合型13·2%。结论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BHUT及SNHUT诊断VVS的适应证,并对试验过程进行全程护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直立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伟 唐其柱 +4 位作者 周纪宁 杨剑雪 王芳 梁锦军 黄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37-23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性别与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的相关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14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性别与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的相关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14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69例(男36例,女33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4例(男女各17例)、心脏抑制型8例(男女各4例)、混合型27例(男15例,女12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0.86±13.02)/(67.71±13.59)mmHg下降到(79.36±12.59)/(45.86±7.51)mmHg(P<0.01);心脏抑制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3.80±11.99)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2.40±7.47)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02.83±15.70)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1.91±14.21)次/min(P<0.01),血压从(112.17±14.81)/(69.08±10.29)mmHg下降到(79.25±6.00)/(46.00±6.32)mmHg(P<0.01)。结论: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老年 直立倾斜试验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志华 孙仁华 +2 位作者 潘菊芳 李晶晶 王育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86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4周的直立训练并收集资料。分析晕厥复发组和晕厥未复发组临床资料的不同之处。结果:共有24例(27%)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86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4周的直立训练并收集资料。分析晕厥复发组和晕厥未复发组临床资料的不同之处。结果:共有24例(27%)患者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62例(73%)患者未再发生晕厥,研究发现未发生晕厥组年龄显著小于晕厥组(P<0.05),晕厥发生频率和基础直立倾斜实验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年龄、晕厥发生频率和基础直立倾斜实验阳性是影响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年轻、晕厥发生频率高、基础直立倾斜阳性的患者进行直立训练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蕊 韩雅琪 闫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0-802,共3页
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阳性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住院或门诊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疑似VVS患者40例为高血压组,选择同期因晕厥或头晕、黑矇等症状就诊的临床... 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阳性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住院或门诊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疑似VVS患者40例为高血压组,选择同期因晕厥或头晕、黑矇等症状就诊的临床无器质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HUTT,包括基础倾斜试验(BTTT)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TTT),记录HUTT阳性率,在HUTT前后检测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HUTT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47.5%vs 54.0%,P=0.540),但高血压组BTT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vs 10.0%,P=0.016);NTTT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vs 44.0%,P=0.043);HUTT阳性患者中,高血压组试验前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2组试验后较试验前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4,P=0.000),对照组试验后肾上腺素水平较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06)。结论部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的晕厥症状是由VVS所致,血浆肾上腺素在VVS发生过程中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倾斜台试验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天凤 王大新 何胜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伴高血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出院诊断为VVS伴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与单纯诊断VVS的30例患者,对比其临床特点。结果伴或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目的分析伴高血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出院诊断为VVS伴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与单纯诊断VVS的30例患者,对比其临床特点。结果伴或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伴高血压的VVS患者平卧位血压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平卧位收缩压:(140±21)mmHg比(113±11)mmHg;平卧位舒张压:(87±10)mmHg比(73±8)mmHg;平卧位脉压:(53±13)mmHg比(41±7)mmHg,均为P<0.05]。倾斜后两组之间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面,80%伴高血压的VVS患者需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达到稳定状态。伴或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中分别有11例(36.7%)和4例(13.3%)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服或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VVS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心率、病程、晕厥发作诱因及晕厥先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伴高血压的VVS患者制定合理的降压和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β受体阻滞剂作为目前治疗VVS的基本药物,其价值和特异性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直立倾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丽 张春雨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1-765,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明原因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研究其对不明原因晕厥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不明原因晕厥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 tilt test,HUT)诊断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HU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 目的:通过测定不明原因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研究其对不明原因晕厥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不明原因晕厥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 tilt test,HUT)诊断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HU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HRV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RV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HUT诊断后,32例(65.3%)诊断明确,HUT的诊断阳性率为65.3%。HUT阳性组的SDNNi、rMSSD、TP、ULF、VLF、LF以及HF均明显高于HUT阴性组(P<0.05)。HUT阳性组的SDNN、pNN50以及三角指数与HUT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NNi、rMSSD、TP、ULF、VLF、LF和HF对HUT的诊断预测具有一定价值。分别以ULF、LF和HF 12 947.00、9 462.50和9 509.00作为界值时,对诊断阳性率的预测效果较好,灵敏度分别为75.0%、68.8%和68.8%,特异度分别为64.7%、64.7%和64.7%。结论:HRV中的ULF、LF和HF可作为HUT诊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预测指标,界值分别为12 947.00、9 462.50和9 509.00,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率 倾斜台试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勇 陈元禄 +3 位作者 邸成业 陈庆华 李翠 韩丽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基础心率、基础收缩压及基础舒张压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4月因晕厥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直立倾斜试验检查阳性患者761例,分为基础试验阳性者141例与激发试验阳...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基础心率、基础收缩压及基础舒张压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4月因晕厥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直立倾斜试验检查阳性患者761例,分为基础试验阳性者141例与激发试验阳性者620例,分析2种试验的阳性反应发生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基础试验中,与年龄≤30岁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26.48±7.70)min vs(19.50±9.66)min,P<0.05];与男性比较,女性阳性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2±9.94)min vs(21.32±9.54)min,P=0.023];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随年龄增大呈逐渐延长的趋势,与年龄≤30岁、31~59岁男性患者相比,年龄≥60岁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随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先延长后缩短,与年龄≤30岁、≥60岁女性患者比较,31~59岁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有所延长,但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激发试验中,与女性比较,男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0)min vs 6(5,9)min,P=0.007]。结论在基础试验阳性患者中,女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较男性延迟,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逐渐延迟。而在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仅发现男性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比女性延迟,与其他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意识丧失 低血压 直立 倾斜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例老年性晕厥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庆华 高丹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晕厥常见的发病病因。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晕厥待查收住院的患者252例,年龄≥60岁并符合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老年性晕厥患者131例,统计年龄、性别、晕厥发生时体位、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意识... 目的探讨老年性晕厥常见的发病病因。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晕厥待查收住院的患者252例,年龄≥60岁并符合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老年性晕厥患者131例,统计年龄、性别、晕厥发生时体位、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既往史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资料,分析各类晕厥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老年性晕厥患者占同期全部晕厥的52.0%(131/252),神经介导性晕厥为43.5%(57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8例,情境性晕厥15例,颈动脉窦高敏性晕厥3例,精神疾病所致晕厥1例。心源性晕厥为32.8%(43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9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4例,快-慢综合征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例,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5例,泵衰竭4例,束支传导阻滞3例。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晕厥为12.2%(16例)。其他原因晕厥为7.6%(10例)。原因不明为3.8%(5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治疗依从性、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为神经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患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性晕厥的主要原因为神经介导性晕厥,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其他原因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危险因素 心律失常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低血压 直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直立不耐受患者的病因及直立倾斜试验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凡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构成和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方法筛选我科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初步诊断直立不耐受患者133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7例,统计分析直立... 目的探讨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构成和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方法筛选我科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初步诊断直立不耐受患者133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7例,统计分析直立不耐受病因及倾斜试验的特点。结果直立不耐受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53.5%,老年男性患者阳性率明显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vs 36.2%,P<0.05)。在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中,主要病因为直立性低血压(67.2%),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6.4%)和直立性高血压(16.4%)。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80.0%既往有至少1次晕厥发作,其中的87.5%在硝酸甘油诱发试验后出现阳性结果。诊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中,根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迟发性低血压(3~30min)占41.5%,其次是经典型直立性低血压(30s~3min内)占36.6%,而21.9%的患者提示为早期低血压(30s内一过性)。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鉴别老年直立不耐受性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包括直立性低血压、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直立性高血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倾斜台试验 低血压 直立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战士执勤中晕厥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鹏 宋成运 +1 位作者 黄海 黄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23-1023,共1页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倾斜台试验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