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Piezo2受体感知血管运动触发阵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
作者 郭田雨(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5-555,共1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病人常出现自发性疼痛,如阵发性枪击样痛或者刺痛。近期研究表明这种疼痛可能与“簇状放电”有关,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感觉神经元同步放电。然而,触发这...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病人常出现自发性疼痛,如阵发性枪击样痛或者刺痛。近期研究表明这种疼痛可能与“簇状放电”有关,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感觉神经元同步放电。然而,触发这种簇状放电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神经受损后,DRG中血管分支增加并且迂曲,并在受损伤的神经元周围形成血管袢。目的:探讨DRG中血管活动是否诱发簇状放电及自发性疼痛。结果:(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小鼠模型中,DRG血管运动(如血流变化、血管收缩或扩张)与簇状放电在时间上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 神经病理性疼痛 Piezo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 被引量:8
2
作者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汪芳 +5 位作者 钟优 顿耀山 魏文哲 王启荣 高海洋 张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7-955,共19页
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实用的运动建议和管理策略。本指南由心血管代谢病学与运动医学专家编写,涵盖了运动相关定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一般人群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建议以及运动时心血... 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实用的运动建议和管理策略。本指南由心血管代谢病学与运动医学专家编写,涵盖了运动相关定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一般人群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建议以及运动时心血管风险的筛查与评估、运动的禁忌证,强调了适量和规律运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以期为心血管运动医学相关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医学 普通人群 血管疾病 运动推荐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雨桐 钟优 +1 位作者 张倩 汪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539,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与健康意识增强使科学运动在CVD防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2024年第一届心血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与健康意识增强使科学运动在CVD防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2024年第一届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的成功举办,以及国内首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的重磅发布,对提高公众心血管健康意识、促进科学运动理念和实践普及、改善CVD运动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成为新时代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医学 心脏康复 血管疾病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运动的作用机理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狄柯坪 常立功 +1 位作者 杜军英 田凯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用活体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观察NO在川芎嗪 (TMP)抑制微血管运动中的作用 ,旨在明确TMP活血化瘀的机理与NO的关系。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 2 0只 ,以乌拉坦腹腔注射行基础麻醉 ,a氯醛酮耳缘静脉注射维持麻醉 ,气管插管置家兔于... 目的 :用活体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观察NO在川芎嗪 (TMP)抑制微血管运动中的作用 ,旨在明确TMP活血化瘀的机理与NO的关系。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 2 0只 ,以乌拉坦腹腔注射行基础麻醉 ,a氯醛酮耳缘静脉注射维持麻醉 ,气管插管置家兔于自发呼吸状态 ,同步记录呼吸、血压。将家兔肠系膜置于微循环观察盒。用显微录相血管运动诱导法 ,以不同的给药顺序和部位观察静注TMP 8mg·kg- 1 、L NMMA 1 0mg对肠系膜微血管运动及真毛细血管血液灌注的影响。将微循环实验结果反录到监视器上 ,用暂停功能测量。结果 :TMP可使由NA诱导出来的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运动抑制于舒张状态。L NMMA可使之抑制于收缩状态。L NMMA对TMP的作用无影响。结论 :TMP活血化瘀的作用与内源性NO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肠系膜 血管运动 L-NMMA 一氧化氮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江波 谭国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4个尸头进行细致的解剖测量研究,并对51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实施了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进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5年。结果:解剖测量显示,翼管位于蝶...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4个尸头进行细致的解剖测量研究,并对51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实施了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进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5年。结果:解剖测量显示,翼管位于蝶腭孔的后方,外口呈漏斗型,垂直径为(3.5±0.9)mm,横径为(2.9±0.5)mm,距离圆孔为(6.1±1.2)mm,距离鼻中隔(10.5±5.9)mm。翼管的纵轴与水平面成角(27±9.6)度,与矢状平面成角(7.8±2.5)度。51例病人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5年内显效病例为41例(80.4%),有效病例3例(5.9%)。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进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切断术 鼻内窥镜 解剖学 血管运动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手术治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楼正才 张艳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4-775,共2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76例患者行常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将其分为微波组及手术组,微波组(41例)接受对双侧...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76例患者行常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将其分为微波组及手术组,微波组(41例)接受对双侧下鼻甲及鼻丘黏膜微波处理,手术组(35例)接受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微波组术后3、6、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90.2%、46.3%、4.9%,而手术组分别为97.1%、97.1%、88.6%,两组3个月时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6、12个月时疗效差异显著(P<0.05)。微波组鼻干、鼻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70.7%、56.1%,手术组鼻腔粘连发生率为22.9%。结论对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合并鼻结构异常的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施行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鼻炎 血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梁成 高瑞岭 孙雪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研究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9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补肾祛邪方治疗,对照组45例,用激素、抗过敏药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率为... 目的:研究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9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补肾祛邪方治疗,对照组45例,用激素、抗过敏药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率为35.6%。治疗组与对照组远期疗效相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中医药疗法 补肾祛邪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运动及尼卡地平对其影响
8
作者 戴芸 常立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运动产生机制及其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20只,体重:20~25kg,以乌拉坦(ip)为基础麻醉,α-氯醛酮(iv)为维持麻醉,应用显微录像静画步进法观察家兔肠系膜局部施加... 目的:探讨血管运动产生机制及其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20只,体重:20~25kg,以乌拉坦(ip)为基础麻醉,α-氯醛酮(iv)为维持麻醉,应用显微录像静画步进法观察家兔肠系膜局部施加去甲肾上腺素(NA)08μg后,诱发出微动脉周期性、节律性的血管运动及静脉注入尼卡地平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微动脉血管运动频率:(708±064)counts/min,振幅:(551±042)μm。血管运动的振幅在同一支微动脉上分布不均,呈节段性。尼卡地平025g·L-1·kg-1和05g·L-1·kg-1均扩张微动脉内径、降低血管运动频率及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去甲肾上腺素 肠系膜 血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与血管运动性鼻炎89例
9
作者 穆清林 徐祖华 +1 位作者 李玲 吕明栓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微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前心血管筛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温煦 王轶凡 董瑞庆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和总结运动前心血管筛查领域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研究和国情为我国运动前心血管筛查方案的设计和运动猝死预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运动前心血管筛查一般通过家族史、个人病史、体格检查和安静...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和总结运动前心血管筛查领域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研究和国情为我国运动前心血管筛查方案的设计和运动猝死预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运动前心血管筛查一般通过家族史、个人病史、体格检查和安静心电图对运动员或锻炼者的心源性猝死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筛查高风险个体,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是运动猝死一级预防的国际主流方法。尽管对筛查方案的一些细节仍有争议,但2017年各国学者联合发布的运动员心电图解读国际标准专家共识大幅提升了安静心电图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纳入安静心电图的运动前心血管筛查方案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各大国际体育组织所接受。建议通过制订运动猝死登记制度,建立系统的运动前心血管筛查体系和方法,加强新兴安全筛查方法和技术研究,从而改进我国的运动前心血管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心血管筛查 心源性运动猝死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三维运动场的重建方法及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利用近似垂直角度的造影图像序列重建冠状动脉血管的运动场,获得对心血管运动的定量估计。方法在获得两个角度序列中各时刻血管骨架点的二维运动向量的基础上,根据造影系统的透视投影模型和几何变换关系分别反算出三维运动向量两个... 目的利用近似垂直角度的造影图像序列重建冠状动脉血管的运动场,获得对心血管运动的定量估计。方法在获得两个角度序列中各时刻血管骨架点的二维运动向量的基础上,根据造影系统的透视投影模型和几何变换关系分别反算出三维运动向量两个端点的空间坐标,得到对血管骨架三维形态和运动的描述。结果采用运动场已知的模拟图像验证二维运动估计算法,误差在一个像素左右;采用血管模型图像验证三维重建算法,反投影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5个像素;最后采用临床采集的图像序列进行实验。结论通过对算法的误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估计,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辅助冠心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三维运动场的重建方法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
12
作者 董明敏 史晓瑞 董民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豚鼠耳蜗微血管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 :豚鼠 7只 ,行耳蜗开窗术后静脉注射L 精氨酸 ,利用微循环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录像 ,观察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结果 :在正常... 目的 :探讨豚鼠耳蜗微血管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 :豚鼠 7只 ,行耳蜗开窗术后静脉注射L 精氨酸 ,利用微循环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录像 ,观察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结果 :在正常状态下 ,豚鼠耳蜗微动脉存在运动幅度较小的自律运动 ,应用L 精氨酸后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流量、血管收缩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能显著增加豚鼠耳蜗微动脉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 ,使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自律运动 耳蜗微循环 豚鼠 EDRF/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中药对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丽丽 张涛 +6 位作者 段慧琴 杨颖 王俊杰 周智慧 董虹 杨佐君 穆祥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5-48,共4页
检测9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的影响。采用离子导入仪将试验中药水煎液导入志愿者穴位区皮肤,并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记录药液导入前后穴位区皮内微血管的舒缩运动振幅变化。与导药前相比,导药后,各种... 检测9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的影响。采用离子导入仪将试验中药水煎液导入志愿者穴位区皮肤,并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记录药液导入前后穴位区皮内微血管的舒缩运动振幅变化。与导药前相比,导药后,各种中药对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其中,红花、延胡索、刘寄奴、乳香、川芎和鸡血藤能极显著提高微血管舒缩运动的振幅(P<0.01);没药、牛膝和郁金能显著提高微血管舒缩运动的振幅(P<0.05)。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提高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的作用。这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血化瘀 血管舒缩运动 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勤 张大庆 崔晓晖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运动疗法 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 药物治疗 降低血压 血管运动中枢 体育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简化太极拳 运动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瞬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鑫 冯波 +3 位作者 孙向婉 李平丽 董虹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探讨人参皂苷Rb1(GSRb1)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内游离钙离子瞬时变化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钙... 探讨人参皂苷Rb1(GSRb1)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内游离钙离子瞬时变化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ATP引起的RMMECs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及Rb1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确定了能够引起RMMECs细胞内游离钙离子释放的ATP的最低量为0.5μg·mL-1,瞬时升高差异显著的剂量是0.7μg·mL-1,能够影响RMMECs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的GSRb1的最低量为8μg·mL-1。RMMECs经8μg·mL-1 GSRb1孵育后,能够刺激细胞内游离钙离子释放的ATP的最低量升高为1.5μg·mL-1。本研究说明,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振幅的中药成分GSRb1能够通过对RMMECs胞内钙离子的影响,提高RMMECs对ATP的耐受能力(ATP的刺激量由0.5μg·mL-1升高到1.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自律运动 GSRb1 ATP CA2+ RMM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运动康复程序对急性期后心肌梗死患者身体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Bundred PE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期后心肌梗死患者(PMIP)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101例男性PMIP参加了12周有氧多样化运动康复程序,程序前后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对其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受试者在康复训练后血胆固醇由...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期后心肌梗死患者(PMIP)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101例男性PMIP参加了12周有氧多样化运动康复程序,程序前后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对其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受试者在康复训练后血胆固醇由5.9mmol/L降低到5.4mmol/L(P<0.01);对应跑台各级负荷时的摄氧量(VO2)、心率(HR)、心率-血压乘积(RPP)和主观用力感觉(RPE)在康复程序后有显著的下降(P<0.01或P<0.05);峰值HR、峰值%HRmax和峰值RPP分别增长了7.5%、8.5%和11.7%。结论:PMIP参加12周运动康复程序后,有氧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心血管机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程序 身体机能 运动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甲A足球运动员在不同负荷状态下动脉血压与心率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正绅 毛杰 +2 位作者 强大平 张伯强 陈志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2期9-13,90,共6页
本实验通过测定全国甲级A组足球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时及恢复期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发现心率、收缩压在负荷时适度平行升高,舒张压在负荷时适度下降(12mmHg).脉压差负荷时逐渐加大,... 本实验通过测定全国甲级A组足球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时及恢复期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发现心率、收缩压在负荷时适度平行升高,舒张压在负荷时适度下降(12mmHg).脉压差负荷时逐渐加大,平均动脉压负荷时稍有上升(11mmHg),恢复期最为稳定,各项指标均在6—12min内恢复到安静水平。说明其运动潜力还很大,并指出应加强综合心功的能力训练来适应高强度训练中肌肉运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机能 动脉血压 血流动力学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 足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春晓 刘小瑜 +6 位作者 王鑫 王月明 韦东来 李秋月 贺尚文 穆祥 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886,共8页
为探讨黄芪甲苷(Ast)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NO、ET-1分泌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5、10、25μg... 为探讨黄芪甲苷(Ast)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NO、ET-1分泌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5、10、25μg·mL^(-1)Ast孵育3、6、9、12 h对RMMECs分泌NO和ET-1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检测10μg·mL^(-1)Ast作用RMMECs后ET-1和NO基因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合谷穴区皮下导入Ast后,微血管舒缩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的Ast均能促进RMMECs分泌NO、ET-1,以及NO/ET-1的比值升高。10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NO/ET-1值最高,NO、ET-1基因转录水平升高,与分泌水平的结果一致。25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其NO/ET-1值略低于10μg·mL^(-1) Ast组,但其比率可相对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中药成分Ast能提高微血管舒缩振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RMMECs释放NO和ET-1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自律运动 AST NO ET-1 RMM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对老年人心肌供血状况的影响及其原因探讨
19
作者 殷惠 郝选明 +6 位作者 强大平 权德庆 刘济华 段文杰 张伯强 蔺虹 雷福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3期75-78,95,共5页
本实验通过测定老年人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时与恢复期间心电图T波、S-T段及R波变化,发现老年人运动时R波无显著改变;T波波幅下降,出现低平、双相及倒置波;S-T段普遍下移;提示老年人运动时心肌轻度缺血。这种缺血状况于运动结束恢复初期... 本实验通过测定老年人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时与恢复期间心电图T波、S-T段及R波变化,发现老年人运动时R波无显著改变;T波波幅下降,出现低平、双相及倒置波;S-T段普遍下移;提示老年人运动时心肌轻度缺血。这种缺血状况于运动结束恢复初期逐渐加重,尔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 心肌供血 血管机能 运动与心血管机能 老年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慧英 郑晓风 +4 位作者 杨淑贞 甄伟兰 杨明宇 梅飞来 陈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力、视觉记忆力和逻辑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及视空间能力检查。结果(1)两组在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MoCA评分、视觉记忆、执行功能、结构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共完成19例(对照组12例,病例组7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别为8.91(-2.48~15.87)与-6.21(-10.39~5.42)]及左侧额叶UR[分别为11.62(2.93~16.87)与1.04(-10.17~3.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CD屏气试验完成26例(对照组与病例组各13例),病例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13±5);右侧(21±7)]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0.66±0.26);右侧(1.0±0.4)]与对照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24±11);右侧(30±9)]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1.21±0.57);右侧(1.5±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运动反应性 脑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