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迂曲时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走行迂曲患者36例(病例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2.11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迂曲时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走行迂曲患者36例(病例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2.11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0.36岁。行颅脑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采用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 PC)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序列,测量基底动脉中段流速及后循环脑组织血流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23.13±6.90)cm/s,峰值流速(32.85±10.19)cm/s,对照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31.82±6.39)cm/s,峰值流速(44.63±8.50)cm/s。病例组脑血管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延髓(105.46±7.16)、脑桥(109.60±5.95)、小脑(119.46±9.92)、枕叶(111.17±7.56)血流灌注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动脉迂曲可以引起血管内流速及流量的降低,但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量无明显改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迂曲时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走行迂曲患者36例(病例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2.11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0.36岁。行颅脑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采用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 PC)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序列,测量基底动脉中段流速及后循环脑组织血流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23.13±6.90)cm/s,峰值流速(32.85±10.19)cm/s,对照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31.82±6.39)cm/s,峰值流速(44.63±8.50)cm/s。病例组脑血管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延髓(105.46±7.16)、脑桥(109.60±5.95)、小脑(119.46±9.92)、枕叶(111.17±7.56)血流灌注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动脉迂曲可以引起血管内流速及流量的降低,但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量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