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曲行光 满朝新 +3 位作者 姚丽燕 赵凤 杨士芹 姜毓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选取了4种不同的来源于牛酪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抑制肽,为了确保能够在人体消化液作用下正常发挥它们的ACE抑制活性,4种短肽以串联多肽(TP)的形式进行表达,并在各短肽单体间引... 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选取了4种不同的来源于牛酪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抑制肽,为了确保能够在人体消化液作用下正常发挥它们的ACE抑制活性,4种短肽以串联多肽(TP)的形式进行表达,并在各短肽单体间引入了人体内主要消化酶的酶切位点。根据TP的氨基酸序列和乳酸乳球菌的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TP基因。然后将TP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串联于载体pSEC-E7,从而构建了pSEC-TP:GFP质粒,实现了2种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共表达。经电击转化,将该重组质粒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获得重组菌株NZ9000(pSEC-TP:GFP)。用Nisin诱导TP:GFP蛋白表达。RT-PCR、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RT-PCR结果表明,TP:GFP蛋白在RNA水平表达成功;SDS-PAGE表明目标产物是35 ku的条带。在乳酸乳球菌中实现了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 乳酸乳球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来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六肽性质研究
2
作者 倪贺 李琳 胡松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5-88,共4页
对具有良好ACE抑制效果的酵母来源ACE抑制六肽(TPTQQS)进行了性质研究。建立了TPTQQS的RP-HPLC的检测方法,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及抗消化性能。结果证实,以含0.05%TFA的超纯水为流动相对TPTQQS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准确度,... 对具有良好ACE抑制效果的酵母来源ACE抑制六肽(TPTQQS)进行了性质研究。建立了TPTQQS的RP-HPLC的检测方法,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及抗消化性能。结果证实,以含0.05%TFA的超纯水为流动相对TPTQQS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能够对TPTQQS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在该检测条件下研究该六肽的热稳定性及抗消化性能,结果证实,该多肽在37~6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有效抵抗胃肠道蛋白酶的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六肽 热稳定性 抗消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静脉血管内血行转移的分析
3
作者 程宗勇 刘小伟 卢放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静脉血管内血行转移 分析 肿瘤转移 甲胎蛋白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注化学治疗腹膜转移癌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力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到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 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到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有60%在根治术后会出现腹膜转移,10%~20%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时已有腹膜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 化学治疗 腹腔灌注 应用 根治性切除 转移部位 恶性肿瘤 血管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罕见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丽 黎敏华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230-230,共1页
病历资料:女,63岁。因上腹隐痛伴乏力、纳差十余天入院。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关键词 脾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静脉是如何回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丁冉 郑雪峰 +1 位作者 丁自海 吴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胆囊静脉的回流模式和注入部位,为了解胆囊癌血管转移途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肝和胆囊标本32例,制成肝门静脉和胆囊静脉铸型标本。计数胆囊静脉属支和分支的数目,测量其直径。观察胆囊静脉的回流... 目的探讨胆囊静脉的回流模式和注入部位,为了解胆囊癌血管转移途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肝和胆囊标本32例,制成肝门静脉和胆囊静脉铸型标本。计数胆囊静脉属支和分支的数目,测量其直径。观察胆囊静脉的回流模式和注入肝门静脉的部位。结果胆囊有胆囊静脉2~4支,长1.6 cm(1.1~2.1 cm),中部直径3.1 mm(2.4~4.1 mm)。胆囊静脉属支有3支(2~5支),末端直径1.6 mm(0.8~2.8 mm);胆囊静脉分支有4支(3~5支),起始处直径1.5 mm(0.8~2.2 mm)。胆囊静脉左、右侧各1支的有10例,各2支的有8例;左侧1支、右侧2支的有6例,左侧2支、右侧1支的有7例,左侧3支、右侧1支的有1例。在胆囊体和底部起始的细小静脉与胆囊动脉分支伴行,向胆囊两侧走行,汇合成2~5支胆囊静脉属支,在近胆囊床边缘处汇合为胆囊静脉。而后胆囊静脉分出3~5支分支,走行5~8 mm后与肝门静脉右支的第3~5级分支吻合。胆囊床底部有3~5支细小胆囊静脉直接与肝门静脉右支的细小分支吻合。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的静脉与胆总管静脉或肝总管静脉汇合,上行注入肝门静脉左支或右支。结论胆囊体和底部的静脉以胆囊门静脉的模式与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吻合,即首先以胆囊毛细血管静脉端汇合为小静脉,各属支进而汇合为数支胆囊静脉,而后胆囊静脉分出数支分支,与肝门静脉右支的第3~5级分支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静脉回流 胆囊门静脉 临床解剖学 血管铸型 胆囊癌血管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瑞士乳杆菌条件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宇星 潘道东 +1 位作者 刘洋 王翠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瑞士乳杆菌,制备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固定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固定条件是1.5g/100mL海藻酸钠溶液、菌液浓度1:10(m/V)、0.1mol/L CaCl2溶液、固定时间1...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瑞士乳杆菌,制备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固定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固定条件是1.5g/100mL海藻酸钠溶液、菌液浓度1:10(m/V)、0.1mol/L CaCl2溶液、固定时间1h。将固定化的瑞士乳杆菌与传统酸乳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复配接入到11g/100mL牛乳中,在37℃条件下发酵至凝乳,凝乳时间为8h,pH值为4.2,凝乳状态好,口感柔和、细腻,成品酸乳ACE抑制活性为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海藻酸钠 瑞士乳杆菌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东拟沙丁鱼酶解产物的降血压效果评价及其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晶晶 吉薇 +3 位作者 吉宏武 苏伟明 李亚会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8,共6页
以远东拟沙丁鱼肌肉为原料,采用动物蛋白水解酶和风味蛋白酶联合水解制备其酶解产物(简称为SMMH),SMMH通过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 k Da和3 k Da超滤膜进行分离,获得3个组分,分别称为A(MW>10k Da)、B(3 k Da<MW<10 k Da)和C(MW<... 以远东拟沙丁鱼肌肉为原料,采用动物蛋白水解酶和风味蛋白酶联合水解制备其酶解产物(简称为SMMH),SMMH通过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 k Da和3 k Da超滤膜进行分离,获得3个组分,分别称为A(MW>10k Da)、B(3 k Da<MW<10 k Da)和C(MW<3 k Da)。以体外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率为指标,评价其活性。结果显示:C的ACE抑制率最大,为71.4%,A的ACE抑制率最低,为34.6%。为了进一步评价组分C降血压效果,以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采用灌胃方式,研究其短期(10 h)与长期(28 d)降血压功效,结果显示:灌胃3种剂量组分C对SHRs大鼠的收缩压有显著降低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降血压作用越显著。为了确定C组分降血压肽的结构,采用凝胶色谱、离子色谱、反向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2个较纯的组分,经电喷雾质谱鉴定,一种为Lys-Val-Glu-Pro-Leu-Pro,另一种为Pro-Ala-Leu,它们的IC50分别为22.9μmol/L和12.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拟沙丁鱼 酶解产物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抑制肽 原发性高血压大鼠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AT1受体及TGF-β1在肌营养不良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桂莲 江雅静 +1 位作者 姜伟 杨志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肌营养不良(MD)中的表达及与肌肉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三免疫荧光标记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肌营养不良(MD)中的表达及与肌肉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三免疫荧光标记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者肌肉活检标本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AT1)受体和TGF-β1的表达及共同定位。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在MD的萎缩肌肉中ACE、AT1受体和TGF-β1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三免疫荧光标记显示DMD和CMD肌肉的肌内膜和肌束膜中大多数激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ACE和TGF-β1,ACE和TGF-β1在萎缩肌肉内也共同定位。结论:病变局部ACE、AT1受体和TGF-β1表达增加,表明肌肉组织中RAS在MD时被激活,可能与TGF-β1共同参与MD的发病,并在肌肉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移 血管紧张素Ⅱ 肌营养不良 血管紧张素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局部应用镇痛药对股骨头坏死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辉 曹孟 +2 位作者 王本杰 傅维民 赵德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混合镇痛药物对股骨头坏死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带血管髂蒂骨瓣转移术”的股骨头坏死病人50例,年龄为18~4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混合镇痛药物对股骨头坏死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带血管髂蒂骨瓣转移术”的股骨头坏死病人50例,年龄为18~4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注射组26例,术中髋周使用混合镇痛药物行局部浸润麻醉,混合镇痛药物(包括吗啡10 mg、罗哌卡因268.2 mg、曲安奈德50 mg、头孢替唑钠1 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和对照组24例,术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访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病人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静息疼痛和对疼痛满意度的评分,以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对术后疼痛满意度的VAS评分在术后6 h内注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2~72 h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组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总量明显减少(P<0.05);且注射组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术中局部应用混合镇痛药物具有操作简单,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及并发症的优点,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镇痛药物 局部浸润麻醉 血管蒂髂骨瓣转移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11
作者 杜有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32例长期应用依那普利的高血压患者,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一年和两年测量血压和心电图,并进行对照。结果长期应用依那普利后,伴随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QT离散度明显缩短。结论...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32例长期应用依那普利的高血压患者,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一年和两年测量血压和心电图,并进行对照。结果长期应用依那普利后,伴随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QT离散度明显缩短。结论依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使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QT离散度 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思考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淑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536,共1页
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瘤的微循环建立,探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瘤的时机及利弊。
关键词 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的微血管形成 活血化瘀药物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