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与面积应变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赵欢 王琳 +6 位作者 胡晓波 张鹏飞 陈逸飞 刘欣欣 徐铭俊 苏海军 张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斑块负荷(PB)与面积应变(AS)的关系。方法对4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全程高脂饲料喂养。第2周末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第12周末行腹主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每只动物选择两个等回声斑块,采集不少于3个...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斑块负荷(PB)与面积应变(AS)的关系。方法对4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全程高脂饲料喂养。第2周末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第12周末行腹主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每只动物选择两个等回声斑块,采集不少于3个心动周期的原位血管内超声图像,选择舒张末期连续2帧原位图像,构建血管内超声弹性图。测量并计算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rea)、血管腔面积(Lumenarea)、斑块面积(PA)、PB、血管外弹力膜体积(EEMvolume)、血管腔体积(Lumenvolume)、斑块体积(PV)、斑块体积负荷(PVB)、斑块最大厚度(Tmax)、斑块最小厚度(Tmin)、斑块偏心指数(EI)、血管重构指数(RI)及AS。根据PB不同,将斑块分为低负荷斑块组(PB≤40%)和高负荷斑块组(PB>40%),并对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斑块形态学和力学参数的关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PA、PV、PB、PVB、Tmin、Tmax、Lumenarea、Lumenvolume、E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6.921+10.430 X1+12.207 X2(Y∧:AS;X1:EI;X2:PB;R2=0.272,P<0.001)。在矫正偏心指数对AS的影响后,低负荷斑块组的AS明显小于高负荷斑块组(P=0.01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对斑块力学稳定性有影响。高负荷斑块较低负荷斑块更易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负荷 面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定量分析对血管内超声显像结果的验证 被引量:6
2
作者 隗冬梅 曹大德 赵虹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应用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技术验证血管内超声显像 (introvascularultrasound ,IVUS)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 :以IVUS技术探测粥样斑块的位置、性质和大小 ,取材后进行HE、Hart法染色 ,用测微尺测量血管壁及斑块厚度 ,然后进行... 目的 :应用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技术验证血管内超声显像 (introvascularultrasound ,IVUS)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 :以IVUS技术探测粥样斑块的位置、性质和大小 ,取材后进行HE、Hart法染色 ,用测微尺测量血管壁及斑块厚度 ,然后进行量化分析 ,辅以电镜技术观察病变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经组织形态学观察 ,对照IVUS探测结果 ,弹性动脉是否存在斑块的符合率达 94%。对照组 12个血管位点均未见斑块 ,实验组 33个位点病理发现 32个有斑块 ,IVUS发现 30个有斑块。对斑块厚度的测量二者相关性较好 (r =0 83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血管中膜厚度的测量二者亦有相关性 (r =0 81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正常血管内膜测量二者相关性差 (r =0 0 5 5 ) ,不具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从组织形态学的验证和量化分析可知IVUS能够准确判断弹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中膜厚度 ,但对于动脉内膜厚度的测量 ,IVUS不如病理测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定量分析 血管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汪太平 王其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7-479,共3页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管疾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游洁芸 吴剑 邹云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4-727,共4页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或将靶向于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至超声微泡外壳,经静脉将靶向超声微泡注入体内,使其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或将靶向于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至超声微泡外壳,经静脉将靶向超声微泡注入体内,使其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显影1-2。该技术是目前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空间时间分辨率、早期定量评价、分子显像、无创、无放射污染、相对安全性、仪器便携等优点3-7。近年来,其在涉及炎症、血栓、血管新生等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黎计明 罗伟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脑卒中是北美引起死亡的第3位疾病,在美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有700000例,75%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在颈动脉供血区[1]。在所有的卒中患者中,颈动脉血栓栓塞、颈动脉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1]。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 脑卒中是北美引起死亡的第3位疾病,在美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有700000例,75%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在颈动脉供血区[1]。在所有的卒中患者中,颈动脉血栓栓塞、颈动脉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1]。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及时发现不稳定斑块并对斑块形成早期进行干预至关重要。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具有实时、准确、直观等特点,对在辅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血管壁结构、定性诊断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优化支架类型及长度选择、指导支架植入定位、评估支架植入的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IVUS弥补了DSA反映血管壁结构的不足,是DSA的重要补充,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比较成熟,近几年在颈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中得到应用。本研究对IVUS的成像原理、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的比较、目前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血管超声检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患者母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对围产儿结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丹 刘玉萍 +1 位作者 蔡知天 冯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母体循环中脐动脉(U m A)、双侧子宫动脉(U t A )及髂内动脉(Il A)的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 D)和血流量(△Q )在预测围产儿结局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4 8例妊高征患者U m A、U t A及Il A的S/ D和...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母体循环中脐动脉(U m A)、双侧子宫动脉(U t A )及髂内动脉(Il A)的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 D)和血流量(△Q )在预测围产儿结局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4 8例妊高征患者U m A、U t A及Il A的S/ D和△Q,并与6 2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对比。结果:U m A S/ D的敏感度(82 .1% )、阳性似然比(4.4 9)及约登指数(0 .6 38)均高于U t A S/ D;Um A△Q的敏感度(85 .7% )、特异度(82 .9% )、阳性似然比(5 .0 1)及约登指数(0 .6 86 )均高于U t A△Q ,且U m A△Q和U t A△Q各项指标分别高于U m A S/ D和U t A S/ D;Il A S/ D及Il A△Q各指标均较低。结论:△Q对妊高征患者围产儿结局的诊断价值优于S/ D;Il A S/ D和△Q的诊断价值较U m A和U t A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血管/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方法 围产儿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唐茜 徐建华 +2 位作者 赵晟 周玮君 姚寿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通过颈部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无心血管疾病史及无明显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的RA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76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症状... 目的通过颈部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无心血管疾病史及无明显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的RA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76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心脏和颈动脉,检测颈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M-IMT)及室间隔厚度(IVS)等多项心功能指标。结果 RA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超声心动图异常率分别为52.2%(36/69)和78.3%(54/6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右室内径及IVS增大,左室后壁及M-IMT明显增加,EF及二尖瓣血流频谱的最大血流速度比VE/V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射血分数(EF)与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VE/VA值与病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呈负相关。RA轻、中、重度活动3组间M-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积分与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炎症因素及自身抗体在RA心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超声检查 血管疾病/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血管能量成像诊断肝血管瘤
8
作者 王海燕 王娟 +2 位作者 孙春玲 左晓文 林春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研究肝血管瘤的三维血管成像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72个肝血管瘤结节进行三维血管能量成像,观察瘤周及瘤内的血流状况。结果:肝血管瘤的3D-CPA分为2种类型,少血管型42例,三维血管能量成像在血管瘤的部位记录不到血流... 目的:研究肝血管瘤的三维血管成像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72个肝血管瘤结节进行三维血管能量成像,观察瘤周及瘤内的血流状况。结果:肝血管瘤的3D-CPA分为2种类型,少血管型42例,三维血管能量成像在血管瘤的部位记录不到血流信号或仅显示星点状血流信号;多血管型30例,三维血管能量成像瘤内呈较丰富的多种类形血流信号。结论:三维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肝血管瘤内外血管分布,完整确定肿瘤的血管及其走向,可有效地、直观地了解血流分布状态及特点,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血管能量成像 血管瘤/超声检查 肝肿瘤/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英汉超声医学词解(四)
9
作者 姚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53-55,共3页
△display[ディスズし]显示获自反射波的电气信号主要以A、B、M3种方式(型)显示。此外还有AB型、C型、F型等。A型系amplitude(振幅)显示,反射波强度以振幅高低表示。B型系brightness(辉度)显示,以辉度表示反射波之强弱。M型系motion(运... △display[ディスズし]显示获自反射波的电气信号主要以A、B、M3种方式(型)显示。此外还有AB型、C型、F型等。A型系amplitude(振幅)显示,反射波强度以振幅高低表示。B型系brightness(辉度)显示,以辉度表示反射波之强弱。M型系motion(运动)显示,在示波屏上纵轴表示深度(距离)。横轴为时间轴;将反射回声的深度变化依时间经过显示出,此法广用于心脏、大血管超声检查。因其得以对心瓣膜和主动脉的搏动进行观察。通称心动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技术 超声医学 反射波 心瓣膜 电气信号 辉度 心动图 右室前壁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桡动脉瘤1例
10
作者 齐一侠 张建 俞恒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0-510,共1页
患者男。44岁,会计。主因发现左腕部搏动性包块3年就诊。无外伤史及介入治疗史。查体:左桡动脉处可见一2.0cm×3.0cm的椭圆形包块.可触及搏动,尺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血管超声检查:左桡动脉瘤,外径22mm。瘤体长度3... 患者男。44岁,会计。主因发现左腕部搏动性包块3年就诊。无外伤史及介入治疗史。查体:左桡动脉处可见一2.0cm×3.0cm的椭圆形包块.可触及搏动,尺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血管超声检查:左桡动脉瘤,外径22mm。瘤体长度36mm,远端正常桡动脉管径2.6mm。近端桡动脉管径3.0mm,瘤体内伴有附壁血栓,内径20mm。诊断:真性左桡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搏动性包块 ALLEN试验 血管超声检查 动脉管径 无外伤史 动脉搏动 附壁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23
11
作者 朱亚梅 吕小林 +4 位作者 王蓉花 王玲 潘雅娟 马逊 张静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护理对策。方法 24例尿毒症患者在内瘘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的内瘘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护理对策。方法 24例尿毒症患者在内瘘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的内瘘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重新评估患者内瘘功能,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12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3例出现短时血栓形成导致暂时血管闭塞,5例出现内瘘狭窄,4例出现动脉瘤。经对症处理,除2例较大动脉瘤患者给予外科结扎,重新在另一肢体进行内瘘成型术外,22例保留内瘘完成透析治疗。结论内瘘成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重新判断内瘘功能,给予相应、及时处理,有利于保护内瘘、保证内瘘的血流量、提高透析效果、减少护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瘘 并发症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