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贾如意
王涛
+3 位作者
岳文伟
柳翠霞
浦艳华
殷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局限性及冠状动脉内超声 (IntracoronaryUltrasound ,ICUS)应用价值。 方法 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 3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并且CAG示无明显狭窄的 5 0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ICUS检查。结果 I...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局限性及冠状动脉内超声 (IntracoronaryUltrasound ,ICUS)应用价值。 方法 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 3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并且CAG示无明显狭窄的 5 0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ICUS检查。结果 ICUS检查发现 ,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 ;6例患者有内膜钙化 ;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 (即所谓冠状动脉正常 )为 15例 (仅占 33% ) ;2 2例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2例得有钙化斑块 ;2 2例患者有纤维斑块。 6例患者左主干有斑块 ,狭窄程度 (面积 ) (37.6± 5 .9) % (35 .6 %~ 5 0 % ) ,2例患者左主干有斑块 ,但狭窄程度 (面积 ) <(2 0± 5 .9) % ;12例患者狭窄程度 (面积 )在 (32 .9± 5 .7) % (2 0 %~ 6 0 % ) ;有 3例患者狭窄程度 (面积 )超过 6 0 % (6 2 .3%、70 %、76 .1% )。结论 IC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 ,斑块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与ICUS相比 ,CAG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ICUS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超声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制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引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4 位作者
赵玉英
孔令锋
马彦卓
孙家安
王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96-699,共4页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导管和工作导丝同步进入病变部位,相当于在血管内超声实时探查下进行直接定位操作,有助于正确把握穿刺方向,为介入医师进行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添了新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1例应用此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成功治疗入口闭塞的CTO病变经验,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
内超声
微导管
血管
内超声
双
腔
微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贾如意
王涛
岳文伟
柳翠霞
浦艳华
殷洁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局限性及冠状动脉内超声 (IntracoronaryUltrasound ,ICUS)应用价值。 方法 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 3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并且CAG示无明显狭窄的 5 0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ICUS检查。结果 ICUS检查发现 ,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 ;6例患者有内膜钙化 ;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 (即所谓冠状动脉正常 )为 15例 (仅占 33% ) ;2 2例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2例得有钙化斑块 ;2 2例患者有纤维斑块。 6例患者左主干有斑块 ,狭窄程度 (面积 ) (37.6± 5 .9) % (35 .6 %~ 5 0 % ) ,2例患者左主干有斑块 ,但狭窄程度 (面积 ) <(2 0± 5 .9) % ;12例患者狭窄程度 (面积 )在 (32 .9± 5 .7) % (2 0 %~ 6 0 % ) ;有 3例患者狭窄程度 (面积 )超过 6 0 % (6 2 .3%、70 %、76 .1% )。结论 IC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 ,斑块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与ICUS相比 ,CAG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ICUS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关键词
血管腔内超声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制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引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赵玉英
孔令锋
马彦卓
孙家安
王刚
机构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96-699,共4页
文摘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导管和工作导丝同步进入病变部位,相当于在血管内超声实时探查下进行直接定位操作,有助于正确把握穿刺方向,为介入医师进行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添了新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1例应用此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成功治疗入口闭塞的CTO病变经验,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
内超声
微导管
血管
内超声
双
腔
微导管
Key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microcathete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double-lumen microcatheter
分类号
R543.3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临床分析
贾如意
王涛
岳文伟
柳翠霞
浦艳华
殷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制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引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彭育红
汝磊生
赵玉英
孔令锋
马彦卓
孙家安
王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