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能抑素重组基因表达载体抗肺癌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玉英 钱桂生 +4 位作者 黄桂君 余时沧 王兴友 陈维中 李淑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人血管能抑制素(Canstat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裸鼠肿瘤局部,探索其对肺癌治疗作用。方法: RT-PCR法获取Canstatin cDNA全长,定向克隆法构建Canstatin基因表达载体pCMV-Script-Can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 细胞Canstatin m... 目的:通过构建人血管能抑制素(Canstat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裸鼠肿瘤局部,探索其对肺癌治疗作用。方法: RT-PCR法获取Canstatin cDNA全长,定向克隆法构建Canstatin基因表达载体pCMV-Script-Can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 细胞Canstatin mRNA的表达。台盼蓝拒染法、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枪转染重组 载体到荷瘤裸鼠肿瘤局部,CD31单克隆抗体微血管记数检测抗血管生成效应。结果:成功构建pCMV-Script-Cans重组载体, 并在转染的细胞株中检测到Canstatin mRNA的表达。人脐静脉内皮HUV-EC-C细胞株pCMV-Script-Cans质粒转染组比空载 体组3H-FdR掺入量明显减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重组载体转染肿瘤生长缓慢,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1)。结论:pCMV-Script-Cans重组载体能在转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Canstatin,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而且有 很好的抗肺癌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血管生成 肿瘤治疗 肺癌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能抑素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卫忠 肖飞 +4 位作者 黄桂君 李玉英 李瑾 陈维中 钱桂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转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pCMV-Script/canstatin及空载体pCMV-Script通过电穿孔的方法转染A549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anstatin mRNA... 目的:探讨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转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pCMV-Script/canstatin及空载体pCMV-Script通过电穿孔的方法转染A549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anstat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anstatin蛋白的表达。建立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pCMV-Script/canstatin组A549细胞培养上清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治疗组荷瘤小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pCMV-Script/canstatin转染A549细胞在G418筛选后成功形成克隆,转染的A549细胞能有效表达can-statin mRNA和蛋白。pCMV-Script/canstatin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pCMV-Script组和NS组[(1.47±0.21)cm^3vs(2.43±0.15)cm^3、(2.53±0.18)cm^3,P<0.01);pCMV-Script/canstatin组、pCMV-Script组和NS组的肺转移结节数分别为(3.00±1.00)、(7.80±1.48)、(7.60±2.41)个,pCMV-Script/canstatin组肿瘤转移受到显著的抑制(P<0.01);pCMV-Script/canstatin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微血管数明显少于pCMV-Script组和NS组[(84.40±8.83)vs(188.68±11.15)、(190.24±12.91)个,P<0.01]。结论:pCMV-Script/canstatin能在A549细胞中表达并分泌至细胞外,canstatin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转染 血管生成 LEWIS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能抑素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孟丽娜(综述) 董晓光(审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血管能抑素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来源于IV型胶原。实验证明其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诱导其凋亡,在体内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血管能抑素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在眼科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好的... 血管能抑素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来源于IV型胶原。实验证明其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诱导其凋亡,在体内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血管能抑素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在眼科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本文就血管能抑素的发现、命名、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在眼科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能抑素免疫兔抗血清制备及其特性测定
4
作者 贺国安 罗进贤 +2 位作者 李瑞芳 张添元 吴群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4-136,共3页
纯化的人血管能抑素包涵体进行SDS_PAGE分离,切胶回收目的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进行多点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人血管能抑素抗血清,抗血清去除交叉反应抗体后,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抗血清与人血管能抑素及其... 纯化的人血管能抑素包涵体进行SDS_PAGE分离,切胶回收目的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进行多点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人血管能抑素抗血清,抗血清去除交叉反应抗体后,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抗血清与人血管能抑素及其N端和C端片段的抗原抗体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经过4次加强免疫后,获得了高效价的兔抗人血管能抑素抗血清。抗血清去除交叉反应抗体后,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它能与人血管能抑素发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同时还能与人血管能抑素的N端片段和C端片段发生特异性较弱的抗原抗体反应。证明制备的兔抗人血管能抑素抗血清能应用于人血管能抑素及其N端和C端片段免疫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N端片段 C端片段 抗血清 免疫 特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anstatin蛋白抑制体外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珊珊 王晔 +2 位作者 陈鹏 孟丽娜 董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能抑素(canstatin)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增殖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重组canstatin蛋...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能抑素(canstatin)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增殖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重组canstatin蛋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F/6A细胞系,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重组canstatin蛋白和等量的PBS,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发生迁移的内皮细胞并计数;铺Matri-gel胶,行体外成管实验,观察canstatin蛋白对内皮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用MTT法检测重组canstatin蛋白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canstatin蛋白对血清刺激30min后RF/6A细胞pERK、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入重组canstatin蛋白后,显著抑制了细胞的迁移,重组canstatin蛋白组迁移的细胞数每视野(7.75±1.50)个显著低于PBS组(25.25±2.36)个(t=12.505,P=0.000);两组内皮细胞成管数分别为重组canstatin组每视野(18.67±7.02)个,也显著低于PBS组每视野(44.67±2.52)个(t=6.036,P=0.004)。与PBS组相比,重组canstatin蛋白组的内皮细胞的增殖也受到抑制,后者48h后平均吸光度A490为0.2869±0.0140,低于前者0.3349±0.0217(t=3.723,P=0.01)。同时,重组canstatin蛋白降低了RF/6A细胞中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重组canstatin蛋白能通过下调pERK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具有潜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增殖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无气室孵育法 被引量:37
6
作者 贺国安 罗进贤 +2 位作者 张添元 陈宏 孙慈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对传统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方法进行改进。将孵育6d的鸡胚去掉气室后,将待测样品加入到CAM上,用无菌透明胶封口,继续孵育2~3d,去掉封口暴露CAM,用甲醇/丙酮等体积混合液室温固定10min后进行观察,结果鸡胚血管网完好无损,样品作用效... 对传统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方法进行改进。将孵育6d的鸡胚去掉气室后,将待测样品加入到CAM上,用无菌透明胶封口,继续孵育2~3d,去掉封口暴露CAM,用甲醇/丙酮等体积混合液室温固定10min后进行观察,结果鸡胚血管网完好无损,样品作用效果显示明显,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具有操作简单,鸡胚存活率高,样品效果显示更直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防治 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 无气室孵育法 血管能抑素 CAM法 血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