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学进展与合理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石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肾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理学 合理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对PA/PAI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庄永泽 陈香美 +3 位作者 张燕平 傅博 程庆砾 刘述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67-869,共3页
75例Lee分级≥Ⅲ级的IgA肾病 (IgA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苯那普利 10mg/d)组 (A组 )及尿激酶 (UK)联合苯那普利组 (UA组 ) ,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联合用药对血浆PA/PAI的影响。治疗 3个月时UA组与A组总有效率... 75例Lee分级≥Ⅲ级的IgA肾病 (IgA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苯那普利 10mg/d)组 (A组 )及尿激酶 (UK)联合苯那普利组 (UA组 ) ,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联合用药对血浆PA/PAI的影响。治疗 3个月时UA组与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6 9 5 7%、39 47% (P <0 0 5 )。A组尿NAG酶无显著变化 ,肌酐清除率 (Ccr)显著下降 ,PT及纤维蛋白原 (FIB)无显著变化。UA组尿NAG酶明显下降 ,Ccr无明显变化 ,PT延长 ,FIB水平明显降低 ,可使患者低下的血浆t PA及尿PA活性得以恢复 ,而不影响其血浆PAI 1水平 ,使血肌酐 (Scr)稳定 ,80 95 % ( 17/ 2 1)患者尿蛋白在 1 0g/d以下 ,37例中仅 3例轻微出血。结果表明 ,UK联合ACEI治疗中晚期IgAN疗效优于单用ACEI者 ,可使IgAN患者的纤溶能力提高 ,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 IGA 尿激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建步 李玉东 +2 位作者 杨守忠 李慧 张松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年1137例,将服用ACEI/ARB患者为研究组1348例,未服用ACEI/ARB者为对照组538例。分析ACEI/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患者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74.3%、75.0%和69.3%(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入院时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未测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更倾向使用ACEI/ARB,而女性、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测量LVE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中西部城市老年AMI患者约1/3住院期间未接受ACEI/ARB治疗,且10年间无明显改善,该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血管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6
4
作者 崔华 程庆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浩明 张佳 +1 位作者 邓兵 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和较大剂量ACE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名临床症状稳定的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较小剂量组(培哚普利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和较大剂量ACE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名临床症状稳定的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较小剂量组(培哚普利2~4mg/d),较大剂量组(8~1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浆NE、BNP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且选择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血浆NE、BNP浓度。结果:CHF患者血浆中BNP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12;);BNP与LVEDd和血浆NE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5;r=0.402,P=0.002)。较大剂量组较较小剂量组能更明显降低血浆中BNP、NE浓度。较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方式给药,且耐受性良好。结论:CHF时血浆BNP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BNP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在CHF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予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BNP、NE,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培哚普利 脑钠素 去甲上腺素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 心力衰竭患者 不同剂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志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7-448,共2页
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0.9%,约400万患者,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与高血压的分布一致;心衰发病原因,冠心病45.6%、风湿性心脏病18.6%、高血压12.9%;导致死亡的原因,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 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0.9%,约400万患者,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与高血压的分布一致;心衰发病原因,冠心病45.6%、风湿性心脏病18.6%、高血压12.9%;导致死亡的原因,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在过去40年里,心衰引起的死亡数上升6倍,因此,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心室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健 舒强 凌光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2-84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向内膜迁徙的机理。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总动脉 ,实验组于术前 2d开始给与ACEI(temocapril-HCl10mg·kg-1·d-1) ,术后 2d、3d、5d分批处死。用抗...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向内膜迁徙的机理。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总动脉 ,实验组于术前 2d开始给与ACEI(temocapril-HCl10mg·kg-1·d-1) ,术后 2d、3d、5d分批处死。用抗人PDGF -A、-B及其受体 ,抗人MMP - 1、MMP - 9等抗体以ABC法行免疫染色。动脉组织行放射自显影乳剂原位酶谱分析。电镜下观察细胞质内小器官及细胞周围弹性、胶原纤维的密度。结果 :给ACEI后 ,PDGF及其受体、MMP - 1、- 9蛋白阳性细胞率及明胶酶活性显著降低 ,并抑制了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结论 :ACEI可能通过继发地抑制PDGFs、MMPs蛋白表达 ,阻碍细胞表型转换 ,从而阻止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向内膜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平滑 血管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气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远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将接受EPO治疗的26例腹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10例腹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将接受EPO治疗的26例腹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10例腹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给药前及给药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Hb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EPO浓度及Hb水平明显下降(P<0.05),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ACEI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腹膜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 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动脉内膜损伤后增生的影响
9
作者 王晔玲 赵利华 +1 位作者 张京平 暴淑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captopril与血管紧张素 (Ang )的 AT1 受体拮抗剂 valsartan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captopri...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captopril与血管紧张素 (Ang )的 AT1 受体拮抗剂 valsartan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术前 1d至术后 14 d分别给予 captopril 2 mg· kg- 1 · d- 1 与valsarta10 mg· kg- 1· d- 1 ,单纯损伤组不给药。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 7、 14 d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AI- 1)、血浆内皮素 (ET)水平 ,并于术后 14 d对各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度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血浆 PAI- 1、ET水平及内膜的厚度、管腔狭窄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 (P<0 .0 5 )。结论 :captopril与 valsartan均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血管张素I 拮抗剂和抑制 血管内膜 损伤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单个心力衰竭心肌细胞收缩特性的实验性研究
10
作者 王礼春 马虹 +5 位作者 何建桂 廖新学 陈文芳 冷秀玉 曾武涛 柳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对单个心肌细胞的缩短分数(FS)和收缩力-频率关系(FFR)的影响。方法通过缩窄雄性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以制成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培哚普利治疗(CHF-T)组、心力衰竭对照(CHF-C...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对单个心肌细胞的缩短分数(FS)和收缩力-频率关系(FFR)的影响。方法通过缩窄雄性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以制成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培哚普利治疗(CHF-T)组、心力衰竭对照(CHF-C)组和假手术对照(PS)组;测定单个心肌细胞在0.5、1.0、1.5、2.0 Hz刺激时的FS。结果CHF-T、CHF-C和PS组的心肌细胞FS在各刺激频率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随频率的增加,PS组的FFR呈双向型;CHF-C组的FFR则呈负性;而CHF-T组的FFR则呈平坦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长程ACEI治疗,能直接改善单个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此为其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培哚普利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瘦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立忠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17-34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别给予24周的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选取58例高血压无LVH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较对照组高,NO浓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LVH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Leptin呈正相关,LVMI与NO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和-0.268,P均<0.05)。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eptin、NO及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4周治疗后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血清NO浓度升高及LVM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tin、NO分别是促进和抑制LVH的重要物质;贝那普利在逆转LVH方面优于缬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一氧化氮 高血压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血管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苯那普利降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卿 唐迅 +10 位作者 余灿清 陈大方 田君 曹洋 范雯怡 曹卫华 詹思延 吕筠 郭晓霞 李立明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基因rs2106809多态性与服用苯那普利后血压变化情况的关联,以及rs2106809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GTR1)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基因rs2106809多态性与服用苯那普利后血压变化情况的关联,以及rs2106809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GTR1)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1831名高血压患者服用苯那普利2周的基础上,分析rs2106809与血压变化指标的关联,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rs2106809与AGTR1基因8个位点和AGT基因3个位点的交互作用。结果:rs2106809与女性服药后收缩压和脉压差变化情况相关,与男性脉压差变化情况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者降压幅度较大。在男性收缩压变化情况的分析中发现了多基因参与的交互作用模型。结论:rs2106809可能以独立危险因素或交互作用组分的形式影响苯那普利的降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二肽A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遗传理学 血压 广义多因子降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几种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3
作者 王伟权 《医药导报》 CAS 1993年第6期278-279,共2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类热门心血管药物,临床有众多研究报道。除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卡托普利(Captopril)外。
关键词 血管张素 转换抑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的疗效
14
作者 李孝海 《医药导报》 CAS 1988年第1期29-30,共2页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和苯脂丙脯酸(Enalapril)是治疗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很少有严重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巯甲丙脯酸已被用于严重的耐药性高血压。在那些出现过药物副作用或对其它抗高血压药禁忌症...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和苯脂丙脯酸(Enalapril)是治疗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很少有严重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巯甲丙脯酸已被用于严重的耐药性高血压。在那些出现过药物副作用或对其它抗高血压药禁忌症的患者中,这两种药常会受到重视。据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将很可能被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1930年Goldblatt首先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系统与高血压的产生和维持有关以来,已在大多数急性高血压(Ⅲ~Ⅳ级)和肾性高血压患者体中发现了不适宜的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而且还发现肾素很可能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利尿剂 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阮章 王沙燕 +3 位作者 戴勇 翟利华 徐辉 石之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与深圳地区冠心病 (CAD )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 10 2例CAD患者和 14 8例健康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 :CAD组与对照组比较 ,ACEDD基因型频率 (2 3 5 %比8 1% ,P <0 0 1)及D型等位基因...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与深圳地区冠心病 (CAD )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 10 2例CAD患者和 14 8例健康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 :CAD组与对照组比较 ,ACEDD基因型频率 (2 3 5 %比8 1% ,P <0 0 1)及D型等位基因频率 (4 3 %比 3 3 % ,P <0 0 5 )均为升高。CAD组中男性和女性受检者均分别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基因 肽基二肽A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和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仁立 涂玲 +1 位作者 姚济华 周洪莲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观察螺内酯和血管紧张肽Ⅱ转化酶抑制药 (ACEI)长期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患者治疗前先使用地高辛和排钾利尿药 ,入选后加用螺内酯和ACEI。螺内酯使用剂量 2 0~ 60mg ,均早晨 1次顿服。ACEI使用 :依那普利 ... 目的 :观察螺内酯和血管紧张肽Ⅱ转化酶抑制药 (ACEI)长期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患者治疗前先使用地高辛和排钾利尿药 ,入选后加用螺内酯和ACEI。螺内酯使用剂量 2 0~ 60mg ,均早晨 1次顿服。ACEI使用 :依那普利 2例 ,福辛普利 3例 ,培哚普利 7例 ,随访 2~ 6a。结果 :心功能 3级 3例均恢复为 2级 ,心功能 4级 5例改善至 3级 ,1例恢复至 2级 ,3例心功能达到 1级。X线胸片显示 4例心胸比率减小。随访检测血清钾 4.0 3~5 .0 1mmol·L 1 ,平均 (4 .60± 0 .3 2 )mmol·L 1 。螺内酯治疗剂量 60mg·d 1 ,2例多次发生腹泻 ,剂量减少后腹泻即停止 ,1例男患者出现乳房增大。结论 :螺内酯和ACEI长期联用治疗心力衰竭是有效的 ,只要用药恰当仍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血管紧张肽Ⅱ转换抑制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楚新梅 何秉贤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心血管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云涛 高迎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4-216,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系统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王江 宋熔 +4 位作者 聂凌 田颖 谭红梅 李楠 祝善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CE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Ang1-7对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没有影响(P>0.05);Ang1-7刺激组较对照组ACE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CE2在心肌细胞膜表达。结论外源性Ang1-7对心肌细胞形态无影响,Ang1-7刺激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上调,其意义在于加速血管紧张素Ⅱ降解为Ang1-7,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张素 血管张素转换抑制 心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刘小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84-88,共5页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200025)刘小苹综述郭冀珍审校对近年来有关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s)...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200025)刘小苹综述郭冀珍审校对近年来有关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s)与高血压和肾脏的报道进行综述,尤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抑制 小球毛细血管 高血压患者 功能损害 小球硬化 素-血管张素系统 尿蛋白 转换 毛细血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