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增艳 陆化 +4 位作者 刘澎 陈丽娟 王丽霞 陆世丰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82-384,共3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较...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初发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其在骨髓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异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韧 陆化 +5 位作者 刘澎 谢晓艳 吴雨洁 张建富 仇海荣 杨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初诊AL,以及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16例患者中采集外周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初诊AL,以及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16例患者中采集外周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初诊AL患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CR组和正常对照组,CR组sICAM-1与sVCAM-1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P<0.01)。在初诊AL中,能够达到CR的患者其sICAM-1与sVCAM-1水平要低于未达到CR患者(P<0.05,P<0.05)。在高白细胞白血病(WBC>100×109/L)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和其他非高白细胞白血病无差异(P=0.059,P=0.146)。具有良好核型组和其对应组之间sICAM-1和sVCAM-1无统计学差异(P=0.262,P=0.558)。sICAM-1和sVCAM-1不同水平的患者生存期无差异。结论:AL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水平异常且影响疗效,但无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急性白血病 核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黏附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左谨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0期1714-1716,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 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硬化的多个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0MHz高频探头检测 85例 2型糖尿病病人双侧颈动脉 ,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4组 :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 [目的 ]探讨影响 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硬化的多个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0MHz高频探头检测 85例 2型糖尿病病人双侧颈动脉 ,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4组 :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留取病人空腹血清 ,采用酶联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胰岛素、胰岛素原、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 ,并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系列、C反应蛋白 (CRP)及尿微量白蛋白 (MALB)。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 ,颈动脉正常评分为 0分 ,颈动脉内膜增厚者评分为 1分 ,稳定斑块者评分为 2分 ,不稳定斑块者评分为 3分。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为应变量 ,分别以年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原、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做单因素相关分析。最后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 4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原、体重指数 (BMI)、MALB、CRP均无统计学差异 ;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 -C、HDL -C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病人的年龄、三酰甘油、sVCAM -1、总胆固醇与颈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时武 王喜玉 +1 位作者 马建林 李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一氧化氮(NO)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一氧化氮(NO)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7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00μmol/L,n=85)和对照组(Hcy<10.00μmol/L,n=82)。两组患者均抽取肘静脉血10 ml,测定hs-CRP、MCP-1、s ICAM-1、NO和6-K-PGF1α水平,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IMT。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hs-CRP、MCP-1、s ICAM-1及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6-K-PGF1α和NO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hsCRP、MCP-1、s ICAM-1与IMT呈正相关(P<0.05);NO、6-K-PGF1α与IMT呈负相关(P<0.05)。H型高血压患者hs-CRP、MCP-1、s ICAM-1与NO、6-K-PGF1α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趋化因子CCL2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一氧化氮 6-酮-前列腺素F1Α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志臻 黎锋 +4 位作者 严励 李芳萍 李焱 程桦 傅祖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研究抵抗素(resistin)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抵抗素在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浓度人抵抗素(0、50、100ng/mL)培养24h。流式细胞检测抵抗素对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目的研究抵抗素(resistin)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抵抗素在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浓度人抵抗素(0、50、100ng/mL)培养24h。流式细胞检测抵抗素对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与活性氧簇(ROS)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抵抗素对内皮素(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人抵抗素(50ng/mL、100ng/mL)处理24h后ICAM-1和ET-1mRNA表达显著增高,而各组间VCAM-1表达、ROS生成,以及eNOS和iNOS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抵抗素可通过增加ICAM-1表达,上调ET-1表达直接促进内皮细胞激活,提示脂肪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PAI-1、tPA、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银河 葛金文 刘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时间点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时间点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缺血后1、3、7 d神经症状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PAI-1、t P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质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测定脑组织中Icam1、Vcam1 m RNA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组神经症状积分(7 d)低于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血浆PAI-1表达在脑缺血后3 d比依达拉奉组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血浆t PA表达在缺血后3、7 d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假手术组、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 m RNA的表达在脑缺血后1、3、7 d比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ICAM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3、7 d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组织VCAM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1、3、7 d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下调PAI-1、上调t PA的表达,降低黏附分子,PAI-1在治疗后3 d降低最明显,t PA在治疗后1 d升高最明显,黏附分子在治疗后7 d降到最低值。从而有效控制血栓的形成,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激活,拮抗缺血性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 细胞黏附分子1(ICAM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幼兔血管壁LOX-1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永慧 牛峰海 +3 位作者 汪翼 陈瑶 孙书珍 孟晓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幼兔血管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6只幼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12周后检测外周血脂、腹主动脉组织学变化,RT-PCR法检...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幼兔血管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6只幼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12周后检测外周血脂、腹主动脉组织学变化,RT-PCR法检测腹主动脉血管壁LOX-1、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LOX-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幼兔早期AS模型,高脂组外周血脂、血脂比值,腹主动脉平均内膜厚度(I)、粥样斑块面积(Sp)以及血管壁LOX-1、MCP-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X-1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脂和血脂比值、Sp以及MCP-1和VCAM-1基因表达水平均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饮食所诱导的早期AS存在血管壁LOX-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LOX-1是脂质代谢紊乱与AS发生中的炎症和氧化过程及其粥样化病变程度间重要的关联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口腔白斑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亚敏 孟文霞 +2 位作者 周震 韩倩倩 资云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伴轻-中度异常增生及口腔白斑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CAM-1和VCAM-1在口腔黏膜白斑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伴轻-中度异常增生及口腔白斑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CAM-1和VCAM-1在口腔黏膜白斑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临床收集的15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10例口腔白斑伴轻-中度异常增生组织及10例口腔白斑癌变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伴轻-中度异常增生→口腔白斑癌变,ICAM-1和VCAM-1表达呈增加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ICAM-1和VCAM-1在口腔白斑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朝清 马方 刘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微泡的连接,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定生物素化处理前后微泡的粒径,采用超声诊断仪评价微泡靶向化构建前后的显像效果。结果 SonoVue与特异性抗体成功连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生物素修饰后的微泡粒径分布变窄,与普通微泡的超声显像效果略有差异。结论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可以成功靶向化构建超声微泡,靶向化处理因素对微泡的粒径有一定影响,对微泡的超声显影效果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微泡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靶向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浆s-ICAM-1,s-VCAM-1和vWF的含量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庆春 尹海辉 尹邦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测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风湿热静止后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为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和心肌损害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空腹抽取40例风湿性... 目的:测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风湿热静止后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为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和心肌损害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空腹抽取4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s-ICAM-1,s-VCAM-1和vWF含量。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s-ICAM-1,s-VCAM-1,vWF浓度都高于健康人群(P<0.01);而且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血浆中s-ICAM-1浓度高于风心病无房颤患者(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风湿热静止后心脏瓣膜和心肌的损害与高表达的s-ICAM-1,s-VCAM-1和vW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肠癌组织中NIBP、VEGF及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素艳 谭林 +6 位作者 覃蒙斌 刘诗权 刘宝玉 陈志新 徐春燕 梁梦紫 黄杰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NIK-IKK结合蛋白(NIBP)、磷酸化p65(p-p65)和VEGF、ICAM-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结肠黏膜、20例结肠腺瘤以及114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组织中NIBP、p-p65、VEGF和ICAM-1的表...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NIK-IKK结合蛋白(NIBP)、磷酸化p65(p-p65)和VEGF、ICAM-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结肠黏膜、20例结肠腺瘤以及114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组织中NIBP、p-p65、VEGF和ICAM-1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NIBP、p-p65、VEGF和ICAM-1的阳性表达均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而且NIBP、p-p65、VEGF和ICAM-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同时,NIBP、VEGF和ICAM-1与p-p65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NIBP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VEGF和ICAM-1的表达而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NIK-IKK结合蛋白 NF-ΚB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