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玉琴 沈燕 +2 位作者 王春华 李锋 张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主动脉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提高,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TSG给药6周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SG对大鼠实验性A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动脉粥样硬化 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紫癜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傅睿 胡宝金 +1 位作者 郑卫民 傅颖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恢复期10例)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sVCAM-1、IL-6、IgE水平。结果:①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均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肾炎组、单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6、IgE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IL-6水平无很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紫癜性肾炎组、单纯过敏性紫癜组sVCAM-1水平随血清IL-6、IgE水平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8,P均<0.01)。结论:sVCAM-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发病学 白介素-6 免疫球蛋白E IL-6 IGE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NO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峻 孙明 +3 位作者 林锦潮 何兆初 区碧如 郭海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2-18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高脂喂养)和高脂血症非诺贝特治疗组(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1·d-1)而高脂血症...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高脂喂养)和高脂血症非诺贝特治疗组(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1·d-1)而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20周后检测3组的血脂、NO浓度及观察血管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粘附密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NO水平较低、血管内皮上白细胞粘附增多、VCAM-1表达强度较强及范围较广。非诺贝特治疗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血NO水平提高、血管内皮VCAM-1表达水平和细胞粘附数目均较低(少)。结论NO减少及炎症因素的介入参与了血管损害机制,非诺贝特能有效地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该作用与NO水平提高、VCAM-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NO 非诺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俭 刘莹 +5 位作者 宾建国 李美瑜 黄瑞珠 伍巍兰 袁野 宾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9-1352,1364,共5页
目的制备小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探讨近似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狭窄1 d组、7 d组、14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动脉银夹建立腹主动脉局部狭窄模型,超声检测狭窄近心端和狭窄处血... 目的制备小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探讨近似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狭窄1 d组、7 d组、14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动脉银夹建立腹主动脉局部狭窄模型,超声检测狭窄近心端和狭窄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值;血管标本行HE染色和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动脉病理结构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的强度。结果狭窄动脉近心端和狭窄处分别形成低、高切应力血流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狭窄近心端动脉内中膜逐渐增厚、内皮VCAM-1表达逐渐增强,而狭窄处动脉无明显结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低切应力可较早引起动脉重构,可能通过内皮VCAM-1的介导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切应力则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切应力 高切应力 血管重构 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者胎盘病理改变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志坚 余艳红 沈立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2-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l~9月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患者(实验组)胎盘30例、单纯IUGR(IUGR组)28例、单纯PIH(PIH组...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l~9月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患者(实验组)胎盘30例、单纯IUGR(IUGR组)28例、单纯PIH(PIH组)25例、正常妊娠(正常妊娠组)30例,常规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胎盘形态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子宫蜕膜层中螺旋动脉、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及绒毛中毛细血管的VCAM-l表达.结果实验组中22例(73.33%)胎盘有明显病理改变,有病理改变的胎盘蜕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及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V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病理改变者(P<0.001);而绒毛上皮组织滋养层细胞vCAM-1的表达则显著低于无病理改变者(P=0.019).结论妊高征合并IUGR时胎盘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这种病理改变与胎盘中VCAM-1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胎儿生长迟缓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胎盘 病理学 PIH IUGR 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的不同流动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钱冠清 刘会齐 刘晓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3-756,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在低切应力时不同流态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于平板流动腔内 ,经切应力 0 2Pa层流或振荡流作用 4h、18h ,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 1(VCAM - 1)表达及核因子 (NF -κB)核转... 目的 :探讨在低切应力时不同流态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于平板流动腔内 ,经切应力 0 2Pa层流或振荡流作用 4h、18h ,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 1(VCAM - 1)表达及核因子 (NF -κB)核转位活性 ,原位杂交法检测VCAM - 1mRNA表达。结果 :在相同的低切应力作用下 ,层流组未见VCAM - 1mRNA、VCAM - 1有明显变化 ,而振荡流组则明显上调VCAM - 1mRNA、VCAM - 1表达分别为对照组 2倍、2 4倍及NF -κB核转位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VEC在低切应力作用下 ,振荡流明显上调VCAM - 1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血液动力学 转录因子 流态 低切应力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36
8
作者 唐可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结构 功能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春华 李尚珠 +3 位作者 徐秀强 李君凡 李军 钱冠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18,237,共2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水平以及同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VCAM - 1水平 ,同时检测其它免疫学指标。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sVCAM - 1水平高于...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水平以及同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VCAM - 1水平 ,同时检测其它免疫学指标。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sVCAM - 1水平高于稳定期和健康人 ,抗双链DNA抗体 (抗ds-DNA抗体 )阳性者或伴狼疮性肾炎病人更高 ;sVCAM - 1水平与血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VCAM - 1可以作为SLE活动和严重程度的血清学参数 ,SLE发病可能与自身抗体ds -DNA使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飞雁 王淑秀 +1 位作者 祝学卫 邓仲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0-732,共3页
目的 :观察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不同浓度联胺 (1μmol/L、5 μmol/L、10 μmol/L)作用 8h ,对照组不加联胺。细胞原位杂交和... 目的 :观察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不同浓度联胺 (1μmol/L、5 μmol/L、10 μmol/L)作用 8h ,对照组不加联胺。细胞原位杂交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原位杂交结果图像分析表明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 0 .14 7± 0 .0 13、0 .2 92± 0 .0 2 0和 0 .396± 0 .0 2 2 ,是对照组 (0 .0 77± 0 .0 11)的 1.91倍、3.79倍和 5 .14倍。方差分析表明 ,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 0 .15 8± 0 .0 0 8、0 .2 2 0± 0 .0 17和 0 .32 1± 0 .0 2 3,为对照组 (0 10 4±0 0 16 )的 1.5 3倍、2 .12倍和 3.0 9倍。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mRNA和蛋白表达 ,这可能促进单核细胞粘附血管内皮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二酰胺 脂质过氧化作用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妊高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饶安娜 高眉扬 +2 位作者 李绮玲 佘达贤 张宏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907-908,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妊高征病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测定 ,了解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测定正常孕妇与妊高征病人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含量。结果 :轻度妊高征VCAM 1为 ( 18 2 4± 2 17)n... 目的 :通过对妊高征病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测定 ,了解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测定正常孕妇与妊高征病人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含量。结果 :轻度妊高征VCAM 1为 ( 18 2 4± 2 17)ng/mL ,中度妊高征VCAM 1为 ( 2 1 77± 2 14 )ng/mL ,重度妊高征VCAM 1为 ( 2 2 75±3 73 )ng/mL ,正常孕妇VCAM 1为 ( 17 49± 1 13 )ng/mL。妊高征组血清VCAM 1比正常孕妇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血清中的VCAM 1水平有差异 ,并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妊高征 EPH 产科 孕妇 妊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一株真菌产生的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活性物质的研究
12
作者 张成刚 姜成林 张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6-198,217,共4页
以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为靶位点,使用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染细胞株筛选模型M-4细胞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高通量筛选能够抑制VCAM-1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期找到能够治疗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新... 以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为靶位点,使用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染细胞株筛选模型M-4细胞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高通量筛选能够抑制VCAM-1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期找到能够治疗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在筛选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媒萃取、ODS反相柱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从真菌FO-5897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对测活用细胞株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其IC50为13.8μmol/L,经各种理化性质及1H-NMR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与文献报道的具有降血脂和抗癌作用的化合物Ascofuranone的结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酶 基因表达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筛选 Ascofuran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免疫反应中内耳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α_4-整合素的表达
13
作者 张程 黄魏宁 +2 位作者 宋海涛 高波 周金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2,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α4-整合素(α4-In-tegrin)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钥孔 血蓝蛋白激发已两次全身致...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α4-整合素(α4-In-tegrin)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钥孔 血蓝蛋白激发已两次全身致敏的大鼠内耳,诱发其内耳免疫反应,制造迷路炎模型,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内耳VCAM-1和α4-Integrin分别在内耳中的表达。结果 内耳激发后24小时,螺旋轴静脉(spiral modiolar vein,SMVs)及其回流小静脉(collecting venules,CVs)可见有VCAM-1表达,48小时达最高峰,维持此水平1周,然后下降。α4-Integrin在致敏后24小时即可表达于浸润于SMVs和CVs及蜗神经周围的白细胞,48小时达高峰,然后迅速下降。结论 内耳免疫反应时VCAM-1、α4-Integrin在炎性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内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炎 内耳免疫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α4-整合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承辉 田红林 +2 位作者 康小龙 刘晶 卢军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2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 VCAM-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Sc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胺组(125 mg...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 VCAM-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Sc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胺组(125 mg·kg^(-1))及刺山柑总生物碱小(225 mg·kg^(-1))、中(450 mg·kg^(-1))、大(900 m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背部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成模后受试药组小鼠背部外敷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青霉胺组给予青霉胺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背部外敷不含药基质,每天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VEGF及血清ET-1、sVCAM-1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大剂量组SSc小鼠皮肤VEGF及血清ET-1水平降低(P<0.05或P<0.01),血清s VCAM-1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对SSc VEGF与ET-1异常表达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总生物碱 系统性硬皮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观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内皮功能损伤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
15
作者 阮骊韬 张近 +5 位作者 常小妮 赵巧玲 杨锦茹 任晓萍 魏炜 宋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60,共4页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血浆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关系,探讨内皮功能损伤的机理。方法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正常对照组)、L-蛋氨酸[0....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血浆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关系,探讨内皮功能损伤的机理。方法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正常对照组)、L-蛋氨酸[0.8g/(kg.d)]饲料(蛋氨酸组),分别于0、20、40、60、80d取血检测NO和VCAM-1的浓度,同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其髂外动脉EDD的改变。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兔髂外动脉的EDD显著降低,且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80d,(-1.74±3.58)%vs.0d,(13.43±4.13)%,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兔血浆中NO明显降低[80d,(217.43±27.38)μmol/L vs.0d,(379.75±56.83)μmol/L,P<0.05],血浆VCAM-1却明显升高[80d,(0.091 2±0.009 7)ng/mLvs.0d,(0.047 2±0.004 7)ng/mL,P<0.01],亦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到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与血浆粘附分子明显相关,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内皮功能损伤是一个多途径的综合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一氧化氮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谊之 张敏 李俸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5-556,共2页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3例CA患者血清中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中IL-...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3例CA患者血清中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sICAM-1、sVCAM-1明显高于对照(P<0.05),提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和血清高粘附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功能 ELISA IL-2 尖锐湿疣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麦惠容 黄绍良 +1 位作者 魏菁 吴燕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9-502,共4页
探讨体外维甲酸 (RA)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粘附分子ICAM 1和VCAM 1的表达及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UCBMNC)对BMSC粘附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 0 .1 ,1 .0和 1 0 .0 μmol/LRA处理后BMSC粘附分子ICAM 1和VCAM 1的表达 ,以MTT方... 探讨体外维甲酸 (RA)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粘附分子ICAM 1和VCAM 1的表达及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UCBMNC)对BMSC粘附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 0 .1 ,1 .0和 1 0 .0 μmol/LRA处理后BMSC粘附分子ICAM 1和VCAM 1的表达 ,以MTT方法检测 3种浓度RA处理后UCBMNC对BMSC粘附率的改变。结果显示 ,1 .0和 1 0 .0 μmol/LRA能增加BMSC上ICAM 1的表达及UCBMNC对BMSC的粘附率。RA对VCAM 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RA上调ICAM 1的表达与增加UCBMNC对BMSC的粘附率呈正相关 (r =0 .7883 ,P <0 .0 5)。结论 :体外RA能上调小鼠BMSC上ICAM 1的表达和增加UCBMNC对BMSC的粘附率 ,两者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小鼠 骨髓基质细胞 粘附分子 粘附功能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 毛艳玲 +1 位作者 朱维维 殷寒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G组),高糖+CRP组(HGC组),CRP组,高糖+RGZ组(HGR组),高糖+CRP+RGZ组(HGCR组),CRP+RGZ组(CRPR组)。采用RGZ 5.0μmol/L干预HUVECs24 h,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干预前后MCP-1、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G组、HGC组、CRP组HUVECs中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1);RGZ干预后,HGR组、HGCR组、CRPR组分别较HG组、HGC组、CRP组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RGZ通过降低HUVECs中MCP-1、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C反应蛋白质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李健哲 陈颇静 +4 位作者 蔡志春 黎敏 王晨静 吴建华 方云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5mg/L作用0、12、24、48h,观察LPC对ICAM和MMP-9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10^-7 -10^-5mol/L)的氟伐他汀预先孵育20min,然后加入LPC(5nvdL)作用24h,用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p65)、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ett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蛋白和用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PC能明显增加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相关分析表明,NF-κBp65与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呈直线相关关系。而预先应用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干预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LPC通过激活NF-κBp65而导致内皮细胞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增强,而氟伐他汀对上述效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溶血磷脂酰胆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核因子-ΚBP65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20
作者 刘凤英 张向丽 +1 位作者 张桂莲 刘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90-1991,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 selectin,s-E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 selectin,s-E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孕妇女(正常妊娠组)外周血中sVCAM-1、s-E选择素的浓度,并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及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sVCAM-1浓度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孕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尤为明显(P<0.01);(3)外周血sVCAM-1、s-E选择素浓度与患者舒张压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1、0.374),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414、-0.426)。结论:随着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加重,母血中sVCAM-1、s-E选择素浓度均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存在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内皮细胞 胎儿体重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