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Bmal1轴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纤维化
1
作者 薛灵霞 龙瑶琳 +6 位作者 冯佳艳 毛田 郭娇 王卓玺 李杨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以及使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extracellular loopⅡof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ECLⅡ)主动免疫SD大鼠建立的AT1-AA阳性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2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情况(n=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以及原代VSMCs中纤维化标志蛋白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SM22、α-SMA、OPN以及MMP2的表达(n=4),此外,还检测了CT0、CT4、CT8、CT12、CT16、CT20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n=3),使用si-RNA技术敲低Bmal1后检测BMAL1、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的表达(n=3)。另外,构建AT1-AA阳性的AT1R敲除(AT1R-KO)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胸主动脉血管组织BMAL1的表达(n=4)。结果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增厚[(140±9)%vs(120±5)%,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蓝染明显,且CollagenⅠ表达较Control组表达上调(P<0.05)。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以及AT1-AA处理的VSMCs中收缩表型相关蛋白α-SMA、SM22表达下降(P<0.05),合成表型相关蛋白OPN、MMP2表达上调(P<0.05);AT1-AA诱导VSMCs划痕愈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显著增强。进一步发现,Bmal1的mRNA表达(0.67±0.26 vs 1.03±0.17)以及蛋白表达(0.46±0.06 vs 0.85±0.26)均在CT12时显著上调(P<0.05),且Bmal1的节律性消失(P<0.05)。敲低BMAL1后,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与AT1-AA阳性的WT大鼠比较,AT1-AA阳性的AT1R-KO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中BMAL1表达明显降低(1.35±0.06 vs 0.86±0.07,P<0.001);细胞水平发现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表达的现象在AT1R-KO的VSMCs中得到部分改善。结论AT1-AA通过AT1R-Bmal1轴促进VSMCs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自身抗体 BMAL1 血管紧张-1型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Ⅱ型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全洲 李天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2期96-99,共4页
血管紧张素(Aug-Ⅱ)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来完成的.目前,Aug-Ⅱ受体分为Ⅰ型(AT_1)和Ⅱ型(AT_2)两种.AT_1受体介导着Aug-Ⅱ的缩血管升压、促进钢水吸收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AT_2受体主要在胎儿时期表达,过去对其作用了解不多,近年来发... 血管紧张素(Aug-Ⅱ)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来完成的.目前,Aug-Ⅱ受体分为Ⅰ型(AT_1)和Ⅱ型(AT_2)两种.AT_1受体介导着Aug-Ⅱ的缩血管升压、促进钢水吸收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AT_2受体主要在胎儿时期表达,过去对其作用了解不多,近年来发现AT_2受体具有对抗AT_1受体功能的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AT_2受体的结构、分布及调节从鼠和人的cDNA文库和基因组DNA中克隆表达的AT_2的cDNA,均含有1089碱基对,编码一个有7个跨膜域的含363个氨基酸的AT_2受体蛋白,在人和鼠AT_2受体的氨基酸顺序保持高度的一致,但AT_2受体氨基酸和AT_1受体氨基酸顺序只有32~34%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疾病 受体 信息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海燕 李珏宏 +3 位作者 李昌平 钟晓琳 康敏 蔡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腹腔注射4周,分别于10、14周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管紧张素浓度;检测NF-KB蛋白、肝脏AT1R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10、14周大鼠肝脏可见气球样变及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和小叶内炎症、腺泡内散在点灶状坏死,部分可见点灶状坏死成片,门管区轻中度炎症。14周大鼠出现胶原纤维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可见NF-КB明显活化,而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随之增多;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放免法结果提示模型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多;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RT-PCR法显示:AT1Rm RNA表达量在模型组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正常组;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结论:NAFLD肝组织随着疾病程度加重,NF-КB活性增强,抑制其活性可降低NAFLD大鼠肝组织AT1R m 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F—KB 血管紧张-1受体 肝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晶 董天崴 +4 位作者 王爽 周萌 吴春丽 胡焱垚 杨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823-3828,共6页
背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中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非高寒地区,这主要由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进行研究。目的探究... 背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中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非高寒地区,这主要由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进行研究。目的探究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和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84例,其中546例进行ADRB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1组),702例进行AGTR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2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且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志愿者169例(记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所有受试者ADRB1、AGTR1基因型。比较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寒地区健康人群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RB1基因C等位基因与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相关,暂未发现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Β1-肾上腺受体 血管紧张-1型受体 等位基因 高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1675G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寇学俊 邢艳秋 +3 位作者 路方红 刘振东 王慧 张会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A1675G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家系(高血压家系组)30个(120例受试者)和正常血压家系(正常血压家系组)29个(115例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A1675G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家系(高血压家系组)30个(120例受试者)和正常血压家系(正常血压家系组)29个(115例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AT2R A1675G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AT2R的表达。结果:高血压家系组AA型、AG型频率分布(53.3%、16.7%)比正常血压家系组(38.2%、12.2%)均升高,GG型频率分布(30.0%vs 49.6%)降低,高血压家系组比正常血压家系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布(61.7%vs 44.3%)升高、G的频率分布(38.3%vs 55.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家系组与正常血压家系组比较,AG型患者和GG型患者的AT2R表达浓度[(43.4±12.4)ng/ml vs(52.4±11.6)ng/ml,(53.2±15.3)ng/ml vs(65.9±16.9)ng/m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G基因和AT2R在家族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2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平 李法琦 马厚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36-839,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探讨AT2R基因在E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181例EH患者(EH组)和...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探讨AT2R基因在E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181例EH患者(EH组)和187例健康人(对照组)的AT2R基因型,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 AT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AT2R基因A1675G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53.3% vs 44.4%),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男性组中,EH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3.6%vs 42.9%,P>0.05);而在女性组中,E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各基因型(AA,AG,GG)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T2R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的分布较正常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确定AT2R基因 A1675G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2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及其受体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1
7
作者 蔡辉 张群燕 +3 位作者 沈思钰 董晓蕾 张永文 赵智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14-2717,共4页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mRNA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重...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mRNA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AT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组织AT1受体蛋白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MI(‰)明显增加(P<0.01),左室心肌亚细胞发生改变,左室心肌组织AT1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左室心肌组织AT1受体蛋白较假手术组上升(P<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8周已形成左室肥厚的病理生理改变,这种左室肥厚的改变可能与左室心肌AT1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构 血管紧张-1型受体 压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和姬苓 孙洪英 +2 位作者 杨月明 袁利和 杨国安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77例CI及98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总研究人群中没有发现CC基因型。CI组AA、AC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77例CI及98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总研究人群中没有发现CC基因型。CI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9%、61.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9.5%、30.5%;正常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8%、8.2%,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9%、4.1%。AT1RA1166C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I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另外,CI组中AC杂合型患者较AA纯合型患者的血压水平增高;AA纯合型的收缩压水平及AC杂合型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CI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1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9
作者 王晖 黄峻 +3 位作者 杨志健 马根山 朱铁兵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维超声测定其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A1166C多态性检测,分析造影...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维超声测定其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A1166C多态性检测,分析造影和临床资料,判定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心室重构与AT1RA1166C多态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中未发现CC基因型。在AT1R基因AA和AC两组基因型患者中,其冠状血管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等因素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与心室重构相关的心室射血分数在AA和AC基因型分别为(59.46±9.34)%和(61.00±8.61)%;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52.93±5.23)mm和(51.00±3.30)m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A1166C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不全及心室重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基因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与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静 赵巍 杨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GTR1)是人类编码AT1受体的基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3个关键基因之一,因为该基因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相关,本文就近年来AGTR1基因与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基因 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萍 陈丽娜 +2 位作者 覃数 刘海燕 徐清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0-732,745,共4页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Ⅱtype 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族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12例正常血压者...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Ⅱtype 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族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12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病例组(EH组)和对照组,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以上人群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A1166C)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EH组AA和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88.36%和11.64%,对照组中分别为93.75%和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CC基因型;A1166与1166C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中分别为94.18%、5.82%,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6.87%和3.13%,两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间上述基因型的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位点分子变异与宁夏回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回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12
作者 于建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作为观察Ⅱ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68例患者作为观察Ⅰ组,随机选取来...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2例,将其作为观察Ⅱ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68例患者作为观察Ⅰ组,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1例作为对照组。3组参与者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参与者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A和AC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但A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存在相关性,而C等位基因可能直接作用于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基因 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倩虹 张晨晖 +2 位作者 温进坤 汤键 周爱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40-44,共5页
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亚克隆出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 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亚克隆出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R1)cDNA,并以此为探针,通过Northernblotting分析和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不同组织中ATR1mRNA的分布,证明ATR1mRNA广泛存在于不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含量为最高,其次为心脏和小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肾、心组织中ATR1mRNA较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Rat,WKY)明显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MRNA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方药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肥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卫峻枫 蔡辉 +3 位作者 李芳芳 李恩 佟艳会 王艳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对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造成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观察补肾方药对左室重量指数 (LVW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反转录...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对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造成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观察补肾方药对左室重量指数 (LVW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反转录PCR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mRNA (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免疫组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LVWI、血浆及局部心肌的AngⅡ含量、心肌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补肾方药大、小剂量组LVWI、血浆及局部心肌的AngⅡ含量、心肌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均与模型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补肾方药可通过抑制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及AT1受体发挥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药 压力负荷增加 大鼠 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Ⅰ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templates-based homology modeling and docking analysis of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15
作者 谢云丰 蒋玉仁 +2 位作者 潘亚飞 陈丹 李传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033-3039,共7页
Using the latest reported homologous Chemokine receptors (PDB ID: 3ODU, 3OE0 and 3OE6) as templates, twenty models of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known as p30556) were generated by multiple... Using the latest reported homologous Chemokine receptors (PDB ID: 3ODU, 3OE0 and 3OE6) as templates, twenty models of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known as p30556) were generated by multiple templates homology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se twenty models, the model 0020 was finally chosen as the best one for further studies. Then, a 2 ns molecular dynamic (MD) simulation for model 0020 was conducted in normal saline (0.9%, w/F) under period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was followed by docking studies of model 0020 with several existing AT1 receptor blockers (ARBs). The docking results reveal that model 0020 possesses good affinities with these docked ARB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both the IC50 inhibitor values and their curative effects. The results also show more pot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odel 0020 and its ARBs than those of ever reported results, such as hydrogen bonds,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and especially cation-n interactions and π-π interactions which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This may reveal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l 0020 is quite close to its real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model 0020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for structure based drug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DOCKING homology modeling molecular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令 华先平 +2 位作者 孔祥辉 管高峰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1,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1,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A组),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高胆固醇+缬沙坦组(C组),高胆固醇+氨氯地平组(D组),测量血脂、血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测量斑块组织NF-κB/P65亚单位含量、血管壁AT1受体含量及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结果血脂水平A组低于B、C、D组(均P<0.05),B、C、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前血压4组间无差异,实验结束时C、D组低于A、B组;斑块与内膜面积比值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值依次为B、D组>C组>A组(P<0.05);血清ET-1水平、斑块组织NF-κB/P65亚单位含量、血管壁AT1受体含量B、D组>C组>A组(P<0.05),而血清NO水平A组>C组>B、D组(P<0.05),AngⅡ水平C组>B、D组>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能改善As模型兔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并能抑制斑块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1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兔经皮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卢辉和 管耘园 +2 位作者 刘亚军 盛臻强 王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0-120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ATⅡ-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AT-Ⅰ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再狭窄的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始终以普通饲料喂养12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ATⅡ-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AT-Ⅰ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再狭窄的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始终以普通饲料喂养12周,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和缬沙坦组予高胆固醇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继续高胆固醇饮食4周后行球囊成形术,模型组继续普通饲料饲养,而缬沙坦组给普通饲料+缬沙坦10mg/(kg·d)喂养4周。12周末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缬沙坦组较模型组模型组内膜厚度减少56.58%,内膜面积减少66.8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缬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PCNA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显著减轻兔腹主动脉成形术后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水平,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TGF-β_1和AT_1R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查林涛 董果雄 张社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血管内膜损伤后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影响,明确atRA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atRA治疗组、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对照组。atRA治疗...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血管内膜损伤后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影响,明确atRA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atRA治疗组、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对照组。atRA治疗组在高脂饲料喂养14d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于术前第3天开始每天给予atRA灌胃,直至术后7d和28d分别随机处死6只样本;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除不给予atRA外余处理同atRA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高脂饮食,和前两组同期分别处死。将血管标本固定包埋后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组标本TGF-β1和AT1R的表达强度。结果1)对照组无明显内膜增生,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内膜明显增生,atRA治疗组的内膜增生程度轻于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SUR(0.58±0.06)mm2vsTRE(0.37±0.05)mm2,P<0.05]。2)对照组TGF-β1和AT1R大都为阴性表达。3)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在增生的内膜层内皮、内皮下以及中膜靠近内弹力板处有较深的TGF-β1和AT1R阳性着色。4)atRA治疗组在内膜层和中膜也有TGF-β1和AT1R的表达,但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低于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手术组(TGF-β1:SUR0.108±0.012vsTRE0.060±0.008,P<0.05;AT1R:SUR0.110±0.011vsTRE0.058±0.013,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下调AT1R和抑制TGF-β1的表达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血管紧张-1型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子明 王宏伟 +1 位作者 周建华 粱秀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拮抗剂 (AT1RA)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 ,即正常对照组、肾病未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 ,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血生化值、肾脏病理改变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拮抗剂 (AT1RA)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 ,即正常对照组、肾病未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 ,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血生化值、肾脏病理改变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_β1)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表达。结果①缬沙坦治疗组尿蛋白自第7周起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 (P<0.01) ;②实验结束时 ,治疗组血白蛋白较未治疗组明显增高 (P<0.05) ;③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 (P<0.01) ;④肾组织中TGF_β1 和FN在正常组表达最少(P<0.05) ,未治疗组表达最强(P<0.01)。结论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TGF_β1 的表达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肾小球硬化 实验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AT_1R和AT_2R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群英 罗素芬 晋学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9-23,I00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AT1R和AT2R表达,初步探讨AT1R和AT2R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月龄组(S1)、2月龄组(S2)、3月龄组(S3)、6月龄组(S6)和9月龄组(S9)雄性SHR共5组,每组各6只,各组均有相...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AT1R和AT2R表达,初步探讨AT1R和AT2R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月龄组(S1)、2月龄组(S2)、3月龄组(S3)、6月龄组(S6)和9月龄组(S9)雄性SHR共5组,每组各6只,各组均有相应月龄匹配的Wistar-Kyoto大鼠(WKY)作对照。采用RBP-I型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肾脏AT1R和AT2R表达水平。结果(1)SHR SBP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上升,S6后趋于稳定。(2)1个月后SHR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S1(P<0.05),而S2、S3、S6和S9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1个月后SHR血浆AngⅡ浓度均高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而WKY各月龄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3)SHR肾脏AT1R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高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SHR肾脏AT2R随着月份的增加而降低,S6明显降低(P<0.05),S6和S9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且均低于相应配对的WKY组(P<0.05)。WKY各月龄组AT1R和AT2R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SHR肾脏AT1R表达水平比WKY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AT2R表达水平比WKY低,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 血管紧张-2型受体 高血压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紧张系统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