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文艳 孙明 +2 位作者 周宏研 裴志芳 杨天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对慢性心衰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9例慢性心衰患者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进行ACE基因分型 ,得到II ,ID ,DD三种基因型。所有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gⅡ水平 ,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对慢性心衰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9例慢性心衰患者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进行ACE基因分型 ,得到II ,ID ,DD三种基因型。所有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gⅡ水平 ,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室射血分数 ;经常规方法治疗后 ,复查上述指标 ,并比较不同ACE基因型的治疗效果。结果 :DD型慢性心衰患者LVDD ,AngⅡ水平较其余两型患者更大、更高 ,且治疗后AngⅡ水平的下降幅度最大 (P <0 .0 5 )。结论 :国人ACEI/D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可能有关。DD型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较高的内分泌激活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慢性心衰 血管紧张转换 AngⅡ DD 治疗后 治疗效果 PCR) 基因 多聚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dducin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窦相峰 孙凯 +3 位作者 黄晓红 刘晓宁 鞠振宇 张红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因分型 ,并通过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指标测定收集脑出血传统危险因素的信息。结果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0 0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 ,比值比(OR)为 1 5 5 ( 95 %CI,1 18~ 2 0 5 )。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分布无差异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685 )。结论 :α adducin基因G460W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 ,这种相关关系在调整了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关联关系的发现提示有必要对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以期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对照组 Α-ADDUCIN基因 危险因 血管紧张转换基因多态性 治疗 人中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分型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才明 张成 +4 位作者 卢锡林 冯慧宇 曾缨 张鸿炼 邱淑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454例IS患者和334例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和MTHFR基因C677T多态的分布。结果病例...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454例IS患者和334例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和MTHFR基因C677T多态的分布。结果病例组的DD、ID、Ⅱ和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2.5%、43.4%、34.1%和51.8%、40.5%、7.7%,而对照组则为17.4%、45.5%、37.1%和56.9%、38.3%、4.8%;DD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IS(LAA)相关,TT型和T等位基因与LAA和心源性IS相关。TT+DD和TT+ID存在协同作用,增加了患IS的风险。结论DD、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是IS的易患因子,ACE基因与MTHFR基因在IS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紧张转换 N^5 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少华 陈婷 +1 位作者 李彩蓉 陈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092-4096,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发生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发生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均为1994-01-01—2011-03-1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纳入研究质量及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病例对照研究,共3 2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携带至少1个I等位基因可以降低38%的DN发生风险〔OR=0.62,95%CI(0.52,0.75),P<0.00001〕;携带含有I等位基因的基因型能够使发生DN的风险降低45%〔OR=0.55,95%CI(0.44,0.69),P<0.00001〕;携带含有D等位基因的基因型能够使发生DN的风险增加1.74倍〔OR=1.74,95%CI(1.30,2.31),P=0.0002〕。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健性均较好。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I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但仍需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玲 周淑娴 +1 位作者 赵晓燕 雷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 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93例M I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并...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 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93例M I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M I组ACE DD基因型频率(32.3%)和D等位基因频率(54.3%)显著高于对照组(12.6%和37.4%)(均P<0.01)。②M I组血清ACE(216.00±58.26)U/L及血浆PAI-1活性(0.85±0.19)A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19±48.99)U/L,(0.66±0.20)AU/mL(均P<0.01);M I组与对照组ACE与PAI-1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08,0.7829,均P<0.01);③M I组DD基因型血清ACE(251.64±57.76)U/L、血浆PAI-1活性(0.96±0.16)AU/mL显著高于ID基因型(211.47±51.87)U/L,(0.82±0.18)AU/mL及Ⅱ基因型(179.84±52.65)U/L,(0.71±0.17)AU/mL(均P<0.01);ID基因型血清ACE、血浆PAI-1活性亦显著高于Ⅱ型(P<0.05)。对照组DD基因型血清ACE(195.53±54.76)U/L、血浆PAI-1活性(0.78±0.20)AU/mL,显著高于II基因型(154.98±52.74)U/L,(0.59±0.17)AU/mL(均P<0.05)。结论:由ACE基因所决定的ACE活性,可能参与血浆PAI-1水平的调节;ACE基因I/D多态性与ACE、PAI-1水平相关,ACE基因种类影响纤溶平衡,这可能是其促使M I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傅瑜 王荫华 +4 位作者 谢汝萍 陈大方 张燕 樊东升 徐希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3期158-160,F00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和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 2 42例脑梗死和 2 83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多态性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脑梗死...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和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 2 42例脑梗死和 2 83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多态性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经年龄、性别、饮酒、吸烟、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调整后 ,ACE基因与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无显著相关 ;高血压导致脑梗死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OR =7 2 8,P =0 0 0 0 ) ;ACE基因ID/DD基因型和高血压对脑梗死的发生有明显交互作用 ,显著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 (交互作用系数 =1 62 ,OR =7 2 9) ,为 2型交互作用中的超相乘模型。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无相关性 ,但ACE基因ID/DD基因型和高血压对脑梗死有交互作用 ,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血管紧张转换 脑梗死 危险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PAI-1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玲 阎继锋 +2 位作者 张舒林 黄振文 刘瑞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扩增93例心肌梗死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结果】①心肌梗死组ACEDD基因型频...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扩增93例心肌梗死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结果】①心肌梗死组ACEDD基因型频率32.3%和D等位基因频率54.3%,高于对照组12.6%和37.4%,P均<0.01;ACE基因型分布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等无关。②心肌梗死组血浆PAI-1活性(0.85±0.19)AU/mL,高于对照组(0.66±0.20)AU/mL,P<0.01。③心肌梗死组DD基因型血浆PAI-1活性高于ID基因型及Ⅱ基因型P均<0.01;ID型血浆PAI-1活性亦高于Ⅱ型P<0.05。对照组DD基因型血浆PAI-1活性高于Ⅱ基因型P<0.05;而DD型血浆PAI-1活性虽高于ID型,ID型亦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性;②PAI-1水平可能受ACE基因ID多态性的影响,ACE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纤溶平衡而引起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活性 心肌梗死 血浆 ACE基因 对照组 多态性 血管紧张转换基因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插入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人”热习服生理特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C-344T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海涛 邱长春 +1 位作者 程祖亨 丁志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死亡之海”闻名于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约3000mm,极度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可高达50-60℃。在这死亡之海的腹地,沿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游牧...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死亡之海”闻名于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约3000mm,极度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可高达50-60℃。在这死亡之海的腹地,沿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游牧部落“克里雅人”。因其居住在大沙漠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人 血管紧张转换基因 醛固酮合成基因 基因多态性 热习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颖 孙永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15-24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PCR技术检测12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31例、重度60例)及1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妊高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PCR技术检测12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31例、重度60例)及1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妊高征组孕妇ACE基因中的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8%、37.5%、41.7%。对照组孕妇ACE基因中的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5%、29.1%、26.4%。两组孕妇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轻度与重度患者的DD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表明,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妊高征发病相关。结论:ACE基因中DD基因型是妊高征的易感基因,II基因型是妊高征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血管 肽基二肽A 血管紧张转换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ACE基因多态性 妊高征患者 DD基因 基因型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王江 宋熔 +4 位作者 聂凌 田颖 谭红梅 李楠 祝善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CE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Ang1-7对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没有影响(P>0.05);Ang1-7刺激组较对照组ACE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CE2在心肌细胞膜表达。结论外源性Ang1-7对心肌细胞形态无影响,Ang1-7刺激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上调,其意义在于加速血管紧张素Ⅱ降解为Ang1-7,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 心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对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安宇 余凌 +2 位作者 李惊子 张峻峰 王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3-846,共4页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肾病综合征模型由反复给SD大鼠腹腔注射嘌呤霉素诱导而成。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肾病综合征模型由反复给SD大鼠腹腔注射嘌呤霉素诱导而成。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肾病对照组、AT1RA治疗组和ACEI治疗组。 12周后收集血、尿和肾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两治疗组尿蛋白明显少于肾病对照组 ,且到实验期末 ,肾功能仍在正常范围 ,肾小球和肾间质损伤指数也低于肾病对照组 ,但两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肾病对照组的肾组织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在ACEI和AT1RA治疗组 ,肾组织ACE活性和ANGⅡ浓度显著低于肾病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T1RA和A CEI在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损伤中 ,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 肾脏保护作用 受体拮抗剂 肾病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行为特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择青 王士雯 +1 位作者 车宏生 张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对109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A型行为测试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冠心病组具有A型行为人群中,ACE基因DD多态表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分别为53%和74%,与健康对照组中A型... 对109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A型行为测试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冠心病组具有A型行为人群中,ACE基因DD多态表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分别为53%和74%,与健康对照组中A型行为人群相比(21%,5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冠心病组具有B型行为人群中,ACE基因DD多态表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分别为7%和34%,与健康对照组中B型行为人群相比(3%,3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携带ACE基因DD表型人群的CH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其它基因表型人群的CH分值。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携带相同基因表型人群的A型行为因子分值无显著差异。提示: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型行为对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性情暴躁和缺乏耐心等行为特征来完成的,而ACE基因DD表型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 转换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小敏 甄文娟 +2 位作者 王煜 周薇 解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 ,结果显示 ,位于ACE基因 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后呈三种基因型 :纯合子插入型 (II)、纯合子缺失型 (DD)和杂合子插入或缺失型 (ID)。耐力运动员组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力量运动员组。结果提示ACE基因可能在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基因 ACE基因多态性 纯合子 多态性研究 健康 I/D多态性 对照组 运动员 有氧耐力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龚洪涛 马先林 杜凤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0例汉族EH患者和192例汉族正常血压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和CYP11B...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0例汉族EH患者和192例汉族正常血压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和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 ACE I/D各基因型在E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ACE D等位基因在EH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49和0.37,P=0.012)。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ACE DD基因型的携带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03),OR值为3.66〔95%CI(1.54,8.69);〕EH组和对照组CYP11B2-344C/T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DD基因型与EH发病相关,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因子,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不能独立预测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醛固酮合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茶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瑜 周家春 +3 位作者 张靖伟 张宛昕 赵黎明 蒋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紫娟茶提取物是否具有一定潜在的降血压、降血糖和减肥功效,并分析紫娟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和花色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对紫娟茶进行提取,将紫娟茶粗提物(ZTE_1)再分离为花色苷的粗提物(ZTE_2)与茶多酚的粗提物(ZTE_3),将ZT... 目的:探究紫娟茶提取物是否具有一定潜在的降血压、降血糖和减肥功效,并分析紫娟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和花色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对紫娟茶进行提取,将紫娟茶粗提物(ZTE_1)再分离为花色苷的粗提物(ZTE_2)与茶多酚的粗提物(ZTE_3),将ZTE_2进一步纯化分离出两种纯化花色苷——飞燕草-3-O-β-D-(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delphinidin-3-O-β-D-(6-(E)-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AN_3)和矢车菊-3-O-β-D-(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cyanidin-3-O-β-D-(6-(E)-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AN_4);分别评价ZTE_1、ZTE_2、ZTE_3、AN_3和AN_4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进行比较,评价了AN3和AN4对三种酶的抑制类型。结果:ZTE1、ZTE2、ZTE3、AN3和AN4对三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提取物中,ZTE3对三种酶、ZTE1对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ZTE2对α-淀粉酶的抑制超过或相当于EGCG的效果,其中ZTE3对ACE、ZTE2对α-淀粉酶、ZTE1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最强;纯化花色苷中,AN3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较好,与EGCG无显著性差异,AN3对三种酶的抑制效果均优于AN4;此外,AN3和AN4对三种酶均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分别为:0.33、0.37 mmol/L;0.39、0.41 mg/m L;0.22、0.78 mg/m L。结论:紫娟茶对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症有一定的潜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提取物 总酚 花色苷 茶多酚 血管紧张转换 Α-淀粉 胰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维维 许媛媛 +2 位作者 荣超 权素玉 张源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RAS系统的关键调控酶,在动物上的研究较少,本试验研究了山羊ACE2的相关理化性质和功能。[方法]利用同源克隆及RT-PCR技术,根据牛的ACE2基因mRNA序列设计引物,从山羊肾脏组织中扩增出ACE2基因编码区的...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RAS系统的关键调控酶,在动物上的研究较少,本试验研究了山羊ACE2的相关理化性质和功能。[方法]利用同源克隆及RT-PCR技术,根据牛的ACE2基因mRNA序列设计引物,从山羊肾脏组织中扩增出ACE2基因编码区的特异性片段,TA克隆到p MD19-T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对生长出的单菌落进行验证后测序分析。根据测序分析结果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和酶切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ACE2,经过验证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诱导表达ACE2蛋白。[结果]山羊ACE2基因c DNA编码区共包括2 415个核苷酸,编码804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对发现,山羊ACE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与绵羊ACE2最高,为99%,与斑马鱼最低,仅为60%。遗传进化分析也表明该ACE2基因与绵羊的遗传距离最近,与斑马鱼处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上。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分析预测该山羊ACE2蛋白属于稳定型蛋白,蛋白信号肽序列位于第1氨基酸(aa)~18氨基酸(aa)之间,蛋白跨膜螺旋预测为Ⅰ型跨膜蛋白。成功构建山羊ACE2蛋白胞外部分(19~738 aa)表达载体,表达出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0×10^3,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在BL21(DE3)中表达。[结论]本试验首次成功克隆了山羊ACE2基因编码区(基因序列号:KF921008.1),并对其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预测,同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其胞外区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血管紧张转换2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员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庆 刘红巾 +4 位作者 朱美财 姜树强 王荫静 占志 姜建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为了解飞行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飞行员耐力可能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检测 118例飞行员和 96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位于ACE基因内含子 16的I/... 为了解飞行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飞行员耐力可能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检测 118例飞行员和 96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位于ACE基因内含子 16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后呈三种基因型 :纯合子插入型 (II)、纯合子缺失型(DD)和杂合子插入或缺失型 (I/D)。飞行员组II基因型 (4 4.0 7%)和I等位基因频率 (0 .6 5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31.2 5 %和 0 .5 2 )。结果表明ACEI基因有可能在飞行员的飞行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飞行员 基因缺失 飞行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茜 董吁钢 +2 位作者 杨希立 杨光 崔金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133例冠心病患者和122例对照...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133例冠心病患者和122例对照者ACE、eNOS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比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冠心病组ACEDD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28.6%vs13.1%,P<0.01,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性相关。两组eNOS和ApoE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OS和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性无明显相关。【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基因芯片技术可能是研究多种易感基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一种高效、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紧张转换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及病情发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薛耀明 周琳 +3 位作者 关美萍 张小英 罗仁 成玉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分别 检测90例无DN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 患...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分别 检测90例无DN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 患者与无 DN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D型基因的频率和 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高(26.8%vs 16.67%、48.19%vs 31.11%),Ⅱ型基因的频率和 I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低(28.46%vs 54.44%,51.09%vs 68.89%),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和P<0.05);DD型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Ⅱ型基因患者。随着DN病情发展的不断加重,DD型出现频率增加, Ⅱ型出现频率减少,肾功能不全组 DD型频率(39.13%)显著高于临床蛋白尿组(27.45%)及微量蛋白尿组(20.63%),而 Ⅱ型频率(21.74%)显著低于其余两组(27.45%、31.7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 DN易感性密切相关。在 DN的 发展过程中,DD基因型是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DD型患者预后不佳;Ⅱ型基因起保护作用,可延缓病情进展,提示 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可作为DN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Ⅱ型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樊忠民 刘光陵 +1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对48例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和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疗效与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对48例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和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疗效与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48例患儿中尿检异常(Uab)型35例(72.9%),孤立性肉眼血尿型(I-GH)4例(8.3%),反复发作肉眼血尿(R-GH)型4例(8.3%),肾病综合征(NS)型5例(10.5%)。病理分级Ⅱ级20例(41.7%),Ⅲ级19例(39.6%),Ⅳ级9例(18.7%)。缺失纯合子(DD)型者5例,插入/缺失杂合子(ID)型者25例,插入纯合子(II)型者18例。HSPN患儿中血清ACE水平DD型者,明显高于ID型者和II型者(P<0.05)。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之间血清ACE水平及ACE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差异,ID型患儿完全缓解率低于非ID型。结论:HSPN患儿中临床表现、病理分级与血清ACE水平及其ACE基因多态性的之间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儿童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