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中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力 王翠英 +1 位作者 陈晖 李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9-1150,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而射频消融等侵入性操作又非一线治疗措施。目前,针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的新疗法,已引起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熊子波 梁伟 +4 位作者 王勇强 侯霜 张帆 贺丽娟 罗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102例IgA肾病患者,均满足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为1.0~3.5 g/24 h。按照... 目的探讨激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102例IgA肾病患者,均满足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为1.0~3.5 g/24 h。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ACEI类药物治疗(洛汀新10 mg/d),试验组(52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泼尼松0.5 mg/kg,隔日给药,治疗12个月,并在治疗的第1、3、5个月初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 g/d,冲击3 d。对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级并对各种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0、2、4、6、8、10、12个月时两组患者平均24 h尿蛋白水平分别为:试验组(2.07±0.88)g/24 h、(0.82±0.66)g/24 h、(0.63±0.53)g/24 h、(0.56±0.51)g/24 h、(0.58±0.47)g/24 h、(0.57±0.48)g/24 h及(0.64±0.54)g/24 h;对照组(1.88±0.67)g/24 h、(1.67±0.75)g/24 h、(1.55±0.81)g/24 h、(1.24±0.77)g/24h、(1.44±0.92)g/24 h、(1.31±0.79)g/24 h及(1.28±0.85)g/24 h,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尿蛋白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肌酐水平在治疗期间均稳定,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联合ACEI治疗的疗效与肾小球硬化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激素联合ACEI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能更有效降低尿蛋白,稳定肾功能。其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K1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洁琳 刘雅 +4 位作者 王佐广 王皓 李梅 王丽娟 温绍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缺乏赖氨酸的丝氨蜃受/苏氨酸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发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1例,均来自北京市昌平地区的常住汉族人群。予以贝那普利口... 目的探讨缺乏赖氨酸的丝氨蜃受/苏氨酸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发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1例,均来自北京市昌平地区的常住汉族人群。予以贝那普利口服治疗8周,对降压疗效进行评定。利用TaqManMGB等位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患者WNK1基因多态性rs880054和rs2301880的分布频率。结果患者rs880054位点和rs23018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降压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880054位点不同基因型的舒张压(DBP)降低幅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降低幅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3018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DBP降低幅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降低幅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880054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经ACEI治疗后DBP的降低幅度有关(R^2=0.167,P〈0.001);rs2301880位点不同基因型同样与治疗后DBP的降低幅度有关(R^2=0.080,P=0.003);未发现上述两位点与SBP降低幅度的相关性。结论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CEI的降压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WNK1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郑丽 张亚同 +2 位作者 张卫娜 孙雪林 赵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 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对照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研究共683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数差(MD)=-170.14,95%CI:-243.15^-97.12,P<0.05]、左室射血分数(MD=2.92,95%CI:0.63~5.20,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D=-5.32,95%CI:-10.25^-0.21,P<0.05)、6 min步行距离(MD=58.4,95%CI:40.37~56.42,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比值比(OR)=1.57,95%CI:0.96~2.57,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程度(MD=-1.27,95%CI:-2.62~0.08,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程度(MD=-1.36,95%CI:-10.72~8.00,P>0.05)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5,95%CI:0.73~1.23,P<0.05;I 2=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但应注意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 心力衰竭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损伤后动脉弹性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舒强 凌光烈 蒋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72-1174,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动脉中膜弹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 :12周雄性Wistar大鼠颈动脉和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术前 2d投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temocapril-HCl,10mg·... 目的 :研究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动脉中膜弹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 :12周雄性Wistar大鼠颈动脉和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术前 2d投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temocapril-HCl,10mg·kg-1·d-1)和溶剂 ,术后 2 ,3 ,5和 10d处死。用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和酶活性测定研究弹性蛋白酶。结果 :实验组动脉损伤后 10d时的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被抑制 (P <0 0 1) ,实验组 2、3和 5d弹性蛋白酶mRNA阳性细胞率、弹性蛋白酶阳性细胞率及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ACEI(temocapril-HCl)明显抑制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弹性蛋白酶表达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动脉弹性蛋白 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帅波 沈霖 +5 位作者 杨艳萍 周丕琪 朱锐 徐晓娟 马陈 吕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6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OVX group)和ACEI治疗组(Tr...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6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OVX group)和ACEI治疗组(Treatment group),每组各32只,micro-CT检测并经三维重建获得骨组织微观结构,RT-PCR检测腰椎骨组织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及假手术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及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e,Tb.Sp)及骨表面积体积比(ratio of bone surface and bone volume of trabecula,BS/BV)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假手术组骨组织中OPG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高(P<0.05),RANKL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低(P<0.05);治疗组骨组织中OPG及RANKL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部分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组织负转换状态,而有助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骨质疏松症 显微CT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时的骨密度 被引量:3
7
作者 阎德文 王建平 +1 位作者 吴清平 王月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32,1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人体中轴骨骨量的影响。方法 我们将128 例绝经后妇女分为4 组:A 组:正常血压组46 例;B组:高血压ACEI短程(< 5 年,中位数为3 年)治疗组18 例;C组:高血压A...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人体中轴骨骨量的影响。方法 我们将128 例绝经后妇女分为4 组:A 组:正常血压组46 例;B组:高血压ACEI短程(< 5 年,中位数为3 年)治疗组18 例;C组:高血压ACEI长程(≥5 年,中位数7.5 年)治疗组30 例;D 组:高血压心痛定治疗组34 例。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法测量其腰椎正侧位(APL2-4、LatL2-4)和左股骨近端各区(包括Neck、Troch、Inter、Total和W ards)的骨密度,并检测了部分患者血清BGP和晨尿羟脯氨酸(Hop/Cr)等生化指标。结果 B组和C组APL2-4骨密度分别明显高于D 组;B组和C组股骨近端除Troch 外其他各区骨密度均分别明显高于D组,且C组尚显著高于A 组,有显著差异(P< 0.05);同A 组和D 组相比,B组和C组Troch 和LatL2-4骨密度亦有增加趋势。此外,C组骨密度比B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和C组血清BGP和晨尿HOP水平分别明显低于A 组或D 组(P< 0.05),但B、C二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间血清钙、磷、ALP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ACEI对骨量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特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ACEI 治疗组 高血压患者 股骨近端 晨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骨量 血清 A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ACE和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春 李颖川 +1 位作者 周明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的干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s,观察LPS对PMVECs作用的时间和浓...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的干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s,观察LPS对PMVECs作用的时间和浓度相关毒性以及Captopril的干预作用;再将PMVECs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不加干预措施;Captopril组(n=6),10-5mol/L Captopril孵育细胞8 h;LPS组(n=6),1 mg/mL LPS孵育细胞8 h;Captoril+LPS组(n=6),10-5 mol/L Captopril孵育细胞30 min后再加入1 mg/mL LPS孵育8 h。CCK8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ACE和ACE2的表达。结果 LPS可对大鼠PMECs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可使细胞ACE表达上调及ACE2表达下降;经Captopril干预后,可明显抑制LPS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逆转LPS对PMVECs中ACE及ACE2表达的影响,使ACE和ACE2表达水平回调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ACEI能减轻LPS所致的PMVECs毒性作用,而ACE及ACE2表达的变化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肖骅 周建庆 +6 位作者 葛世俊 高丛光 赵维庆 陈文采 柳俊平 沈文均 周军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59-146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16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3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16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3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ACEI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和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或ACEI组、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分别是89.3%、62.2%、35.3%,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比单用更有助于降低AMI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 急性心肌梗死(AMI) ACEI 预后 AMI病人 回顾性分析 病死率 联合使用 治疗措施 卡方分析 分析及 多因 Cox 显著性 随访 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浩明 张佳 +1 位作者 邓兵 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和较大剂量ACE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名临床症状稳定的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较小剂量组(培哚普利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和较大剂量ACE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名临床症状稳定的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较小剂量组(培哚普利2~4mg/d),较大剂量组(8~1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浆NE、BNP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且选择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血浆NE、BNP浓度。结果:CHF患者血浆中BNP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12;);BNP与LVEDd和血浆NE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5;r=0.402,P=0.002)。较大剂量组较较小剂量组能更明显降低血浆中BNP、NE浓度。较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方式给药,且耐受性良好。结论:CHF时血浆BNP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BNP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在CHF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予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BNP、NE,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转换抑制 培哚普利 脑钠 去甲肾上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力衰竭患者 不同 慢性心力衰竭(CHF)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5
11
作者 丛洪良 李拥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3页
近年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1)全球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于1981年上市之初时仅被列为降压药物,主要用于高血压治疗 [2].而随着我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 近年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1)全球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于1981年上市之初时仅被列为降压药物,主要用于高血压治疗 [2].而随着我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认识不断深入,ACEI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被扩展,逐渐成为心血管、脑血管及肾血管疾病等靶器官的保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新未 高友军 +4 位作者 刘良义 邸丕凡 宋书江 潘焕军 尹博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ACEI分为ACEI组(23例)和非ACEI组(3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ACEI分为ACEI组(23例)和非ACEI组(31例),随访12个月,分别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P波离散度,于转律后即刻、转律后12个月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前叶活动曲线E峰和A峰的比值(E/A值)等。结果:在随访的第9个月和第12个月,ACEI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ACEI组(60.87%和29.03%,P< 0.05;52.17%和22.58%,P<0.05)。于随访的第12个月,ACEI组的P波离散度较非ACEI组显著缩小[(37.50±7.54)ms和(48.57±3.78)ms,P=0.001]。心脏超声随访发现,12个月时ACEI组的左心房直径较非ACEI组显著缩小[(3.23±0.15)cm和(3.50±0.28)cm,P=0.009]、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显著改善(P=0.039)。结论:ACEI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效果,改善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左心房结构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玲 黄新胜 +2 位作者 周颖玲 陈纪言 林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7-971,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与结论ACEI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55±2.80)%提高至(5.62±4.18)%(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GTN)从(12.62±7.48)%提高至(12.80±7.04)%(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2.95)%提高到(6.28±3.26)%(P=0.039),GTN从(10.69±5.85)μg/L下降到(9.54±4.78)%(P=0.22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GTN改变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EDV、GTN变化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5mg和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雷米普利 伊贝沙坦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坚 龙明智 牛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氯沙坦 运动耐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树梅 李虹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252-253,共2页
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升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压及组织AngⅡ浓度升高导致的... 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升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压及组织AngⅡ浓度升高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应用 血管紧张 动脉粥样硬化 An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大量证据均已证实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近年来的一些试验如VaL-HeFT、CHARM、OFTIMAA和VALIANT确定了ARB在心衰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推荐ARB用于心衰又不能耐受ACEI者,对于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可选择ARB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晓亮 陈馨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治疗 高血压病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大鼠球囊导管损伤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娟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采用对照的方法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大鼠球囊导管损伤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动脉损伤术后2d和5d中膜SMC的MMP-1和MMP-9阳性细胞率,发现ACEI能够显著降低中膜... 采用对照的方法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大鼠球囊导管损伤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动脉损伤术后2d和5d中膜SMC的MMP-1和MMP-9阳性细胞率,发现ACEI能够显著降低中膜SMC内MMP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在心室重构防治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苗冬梅 杨庭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联合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 受体阻断 心室重构 防治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远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将接受EPO治疗的26例腹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10例腹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腹膜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将接受EPO治疗的26例腹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10例腹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给药前及给药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Hb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EPO浓度及Hb水平明显下降(P<0.05),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ACEI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腹膜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 肾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