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骨胶原蛋白肽对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二肽基肽酶-Ⅳ抑制活性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验证
1
作者 李永富 陈珺雯 +2 位作者 周玲 黄金荣 史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6-173,共8页
为进一步挖掘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功能,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和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的抑制活性进行高效分析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60条新的... 为进一步挖掘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功能,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和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的抑制活性进行高效分析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60条新的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肽,并预测出对ACE和DPP-Ⅳ具有潜在抑制活性;分子对接可视化结果显示,肽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产生结合,从而发挥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牛骨胶原蛋白肽对ACE、DPP-Ⅳ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48 mg/mL和19.94 mg/mL,其对于ACE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符合生物信息学的活性预测结果。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验证了牛骨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ACE和DPP-Ⅳ抑制活性,这为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功能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胶原蛋白肽 血管紧张转化 二肽基肽-Ⅳ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肽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临床感染仔猪肠道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检测及其与肠道病理变化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李志强 陈雪清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63-3473,共11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_(2))可参与机体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特别是在维持肠道稳态中的作用已趋于共识,但在动物冠状病毒尤其是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中的作用仍不清晰。通过分析ACE_(2)与PEDV临床感染仔猪小肠组织中的病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_(2))可参与机体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特别是在维持肠道稳态中的作用已趋于共识,但在动物冠状病毒尤其是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中的作用仍不清晰。通过分析ACE_(2)与PEDV临床感染仔猪小肠组织中的病理变化关系,研究ACE_(2)与PEDV感染的相关性。以PED临床感染仔猪为研究对象,分离、截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组织,采用PCR、组织病理学、Western blot、RT-qPCR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明确PEDV感染及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小肠组织中ACE_(2)与IFN-α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ACE_(2)与PEDV感染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仔猪小肠组织中有PEDV感染且多分布于空肠和回肠;PEDV感染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绒毛萎缩、变短等不同程度的病变;小肠组织中Ang II与促炎性因子TNF-α、IL-6、IL-8和IL-1β的含量均显著升高,Ang(1-7)与抗炎性因子TGF-β1和IL-10的含量均显著降低;ACE_(2)、MasR与IFN-α蛋白及其介导的ISG15、ISG54和ISG56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ACE、AT1R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EDV感染与ACE_(2)-Ang(1-7)-MasR轴呈负相关,与ACE-Ang II-AT1R轴呈正相关,与IFN-α表达呈负相关,而ACE_(2)与IFN-α表达呈正相关。结果提示,PEDV感染诱发仔猪肠道炎症病变,小肠中IFN-α及其介导的ISGs的表达均被抑制;肠道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所有成员,其中的两条通路共同参与了PEDV致仔猪肠道的炎性损伤过程,表现为ACE-Ang II-AT1R轴被激活,ACE_(2)-Ang(1-7)-MasR轴被抑制;ACE_(2)与PEDV感染及其诱发的干扰素应答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小肠 干扰 肠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籽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4
作者 于鑫 唐敏敏 +4 位作者 罗家欣 宋菲 朱婷婷 陈华 赵松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601,共10页
以嫩果期槟榔籽为研究对象,采用75%乙醇浸提制得槟榔籽提取物(areca nut extract,ANE),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总提取物进行萃取,依次得到嫩果期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PE-ANE)、乙酸乙酯部位(EAC-ANE)、正... 以嫩果期槟榔籽为研究对象,采用75%乙醇浸提制得槟榔籽提取物(areca nut extract,ANE),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总提取物进行萃取,依次得到嫩果期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PE-ANE)、乙酸乙酯部位(EAC-ANE)、正丁醇部位(BU-ANE)、水部位(W-ANE)的萃取部分。通过体外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抑制试验测定槟榔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对高血压的抑制潜力;通过酶动力学实验分析ACE抑制活性最好的极性部位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蛋白质、总糖及多酚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与ACE半抑制浓度(IC50)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4种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中的多酚组分进行初步定量。结果表明:嫩果期槟榔籽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其中EAC-ANE的ACE抑制活性最好。酶动力学实验表明,EAC-ANE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极性部位ACE的IC50值与多酚、总糖及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多酚含量之间具有极强相关性(r=‒0.912)。在4个极性部位中定量了儿茶素、L-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儿茶酸、槲皮素等多种多酚组分,且EAC-ANE中的相关多酚组分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槟榔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潜力,且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最好,多酚含量与各萃取部位的ACE抑制活性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可初步推断多酚是槟榔提取物中抑制ACE活性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血管紧张转化 抑制作用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运动能力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恒 马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对比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与普通健康大学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型,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脏结构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结果:1)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EA)组和普通健康大学生(NC)组受试者的基因型分布... 对比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与普通健康大学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型,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脏结构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结果:1)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EA)组和普通健康大学生(NC)组受试者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果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2)EA组基因频率(D为0.350;I为0.650)与NC组(D为0.545,I为0.455)具有差异,EA组基因频率I基因频率显著偏高;3)将EA组分为Ⅱ,DD和ID三个基因型,结果显示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body surface area,LVM/BSA)在Ⅱ与DD基因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氧运动后血乳酸峰值在基因型Ⅱ与DD,ID与DD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Ⅱ与I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体脂比例方面,基因型Ⅱ与ID,DD的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优秀耐力运动员等位基因I频率较高.不同基因型的耐力运动员,左室质量指数和体脂比指标,Ⅱ显著低于ID和DD.这提示等位基因D对心肌肥大的敏感性更强,等位基因I对糖酵解供能和脂代谢调控敏感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ace)基因 多态性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物协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降压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宇 李晓东 +4 位作者 刘璐 周文利 贾志斌 焦阳 解庆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
研究药食同源复合物(枸杞∶山楂∶决明子=4∶1∶1,质量比,下同)协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ACE)抑制肽微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的降压作用。当ACE抑制肽与复合物的质量之... 研究药食同源复合物(枸杞∶山楂∶决明子=4∶1∶1,质量比,下同)协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ACE)抑制肽微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的降压作用。当ACE抑制肽与复合物的质量之比为1∶2时,ACE抑制率为78.19%,显著高于单一药食同源复合物(69.46%)及ACE抑制肽(71.48%)(P<0.05)。通过优化包埋工艺(固含物为10%、进风温度为160℃、芯壁比为1∶15、壁材为变性淀粉∶麦芽糊精=1∶4)制备药食同源物协同ACE抑制肽微胶囊包埋率为82.76%,在肠道中消化240 min后的释放率为81.4%,苦味显著降低(P<0.05)。动物实验结果发现药食同源物协同ACE抑制肽能够明显降低SHR的血压值,显著增加大鼠血浆中ACE2及血管紧张素1-7含量,降低血浆中ACE及血浆、心脏、肾脏及胸主动脉中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P<0.05),作用效果优于单一复合物及ACE抑制肽,证明药食同源物与ACE抑制肽存在协同效果,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还可显著降低SHR心脏及胸主动脉纤维程度,从而改善由高血压引起的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物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活性 微胶囊 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筛选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靖娜 洪乔茜 +7 位作者 廖榕榕 蔡水淋 陈晓婷 苏海燕 苏筱 许莉 潘南 卓诗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本实验以红毛藻为原料,利用酶解法及超滤分级制备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肽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发现F2组分(800~2000 Da)的ACE抑制率最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本实验以红毛藻为原料,利用酶解法及超滤分级制备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肽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发现F2组分(800~2000 Da)的ACE抑制率最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和PEAKS Studio软件的de novo从头测序对F2组分进行氨基酸序列鉴定,并结合分子对接筛选出与ACE稳定结合的6个ACE抑制肽。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预测肽并经体外ACE抑制活性验证,发现L1(LVLLFLFGE)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4.22μ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L1对ACE的抑制主要归因于其能够与ACE的活性口袋形成氢键相互作用。最后,探讨温度、pH值、金属离子、光照类型和模拟胃肠道酶系消化对L1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离子强度稳定性,pH>2时抑制活性逐步减弱,紫外光处理会影响其抑制活性,体外模拟胃肠液处理后L1的ACE抑制率虽然显著降低,但仍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denovo从头测序 虚拟筛选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描述符对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星晨 李华鑫 +4 位作者 张钰璇 马金璞 杨具田 李贞子 高丹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0-297,I0011-I0014,共12页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食源性ACE抑制肽作用机理,该文收集最近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IC_(50)值,用Z-scales、VHSE和SVHEHS三种氨基酸描述符...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食源性ACE抑制肽作用机理,该文收集最近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IC_(50)值,用Z-scales、VHSE和SVHEHS三种氨基酸描述符对ACE抑制二肽的结构进行表征,以氨基酸的疏水性质、立体性质以及电性性质参数作为自变量,ACE抑制二肽的lg(IC_(50))作为因变量,建立ACE抑制二肽的定量构效模型。结果显示基于Z-scales描述符建立的二肽定量构效模型R^(2)为0.8477,Q^(2)为0.8284,模型预测二肽Phe-Phe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1.0499μmol/L,实测IC_(50)为(1.0414±0.0041)μmol/L,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0.0085μmol/L。基于VHSE描述符构建的模型R^(2)为0.8568,Q^(2)为0.8052,模型预测二肽Asp-Trp有较高的ACE抑制能力,预测IC_(50)为1.2160μmol/L,实测IC_(50)为(1.1100±0.0053)μmol/L,误差为0.1060μmol/L。基于SVHEHS描述符构建的定量构效模型R^(2)为0.8581,Q^(2)为0.7453μmol/L,模型预测二肽Ala-Trp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1.0323μmol/L,实测IC_(50)为(1.1290±0.0082)μmol/L,误差为0.0967μmol/L。3种氨基酸描述符均能较为合适地对ACE抑制二肽进行定量构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发现ACE抑制肽C端氨基酸残基疏水特性和立体特征与其活性关系更为密切,其氨基酸残基的疏水特征和立体特征越强,ACE抑制肽的活性越强。通过3种ACE抑制二肽与ACE蛋白(2X8 J)进行分子对接发现,3种ACE抑制肽均可与ACE蛋白进行结合。表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对Z-scales、VHSE、SVHEHS三种描述符对ACE抑制二肽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是可行的。这将对ACE抑制肽的检测、预测和筛选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定量构效 氨基酸描述符 偏最小二乘法 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描述符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五肽定量构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星晨 李玉豪 +5 位作者 马金璞 张钰璇 李华鑫 杨具田 樊佩如 高丹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8-48,共11页
本研究收集近些年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五肽的氨基酸序列及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建立ACE抑制五肽肽库,并将其氨基酸残基用Z-scales、VHSE和... 本研究收集近些年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五肽的氨基酸序列及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建立ACE抑制五肽肽库,并将其氨基酸残基用Z-scales、VHSE和SVHEHS氨基酸描述符分别进行表述,以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立体性以及电性参数作为自变量,ACE抑制五肽的lg IC_(50)作为因变量,利用Matlab软件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ACE抑制肽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结果发现基于Z-scales描述符构建的ACE抑制五肽QSAR模型R2为0.6411,Q^(2)为0.5369,模型预测五肽Gln-Arg-Pro-Asn-Met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0.0517μmol/L,实测IC_(50)为(0.0400±0.0083)μmol/L,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0.0117μmol/L;基于VHSE描述符构建的QSAR模型R2为0.7636,Q^(2)为0.5081,模型预测五肽Leu-Arg-Ala-Phe-Gln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0.0438μmol/L,实测值为(0.0273±0.0053)μmol/L,误差为0.0165μmol/L;基于SVHEHS描述符构建的QSAR模型R2为0.8405,Q^(2)为0.4005μmol/L,模型预测五肽Tyr-Phe-Pro-Phe-Gln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值为0.0055μmol/L,实测值为(0.0312±0.0042)μmol/L,误差为0.0257μmol/L。3种建模方法对比发现,基于SVHEHS描述符构建的模型拟合能力最强,但是其预测能力较弱,而Z-scales和VHSE描述符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对五肽进行QSAR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发现ACE抑制肽活性与其氨基酸的疏水特征呈负相关,与立体特征呈正相关。将3种ACE抑制肽与ACE蛋白(2X8J)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种ACE抑制肽均可与ACE蛋白进行结合。本研究可为开发ACE抑制肽药物提供新手段,为开发和利用食源性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偏最小二乘 定量构效关系 氨基酸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籽凝乳酶在水牛乳干酪制备中应用及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玉旺 于梦怡 +4 位作者 张丹 常莹 幸福兵 黄艾祥 王雪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7-98,共12页
本实验以辣木籽凝乳酶和水牛乳为原料,以干酪感官评分和蛋白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干酪加工工艺,解析其水溶性肽组成,进一步挖掘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功能性肽及其潜在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本实验以辣木籽凝乳酶和水牛乳为原料,以干酪感官评分和蛋白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干酪加工工艺,解析其水溶性肽组成,进一步挖掘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功能性肽及其潜在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干酪最佳工艺参数为凝乳pH 5.56、凝乳酶添加量0.14%、凝乳时间32 min、热烫温度80℃,此条件下干酪水解度为12.56%,所得干酪质地均匀有弹性、口感柔软细腻、色泽均匀有光泽且香味浓郁;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干酪中检出1600种分子质量小于3 k Da的蛋白肽段,活性预测表明613条肽段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主要来源于β-酪蛋白和α_(S1)-酪蛋白,其中具有ACE抑制活性的肽段占比达到37.29%;通过活性肽数据库比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出兼具多重活性的已知ACE抑制肽和新型ACE抑制肽各4条,分子对接分析进一步表明4条新型肽段均可以与ACE有效结合,其中2条肽段FGGL、FSPL分别与S2活性口袋结合紧密而显示较强的ACE抑制活性。本研究可为新型植物凝乳酶资源及特色水牛乳干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凝乳 水牛乳干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肽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麻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基因克隆及基因结构的序列解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帅 纪晓霞 +2 位作者 杨博 许濛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97-1606,共10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被发现以来,其病理生理功能,特别是作为SARS、COVID-19等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功能性受体,显示了巨大的潜能,明确其在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及结构可为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中国麻鸭为研究对象,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被发现以来,其病理生理功能,特别是作为SARS、COVID-19等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功能性受体,显示了巨大的潜能,明确其在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及结构可为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中国麻鸭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CE2在中国麻鸭各组织中的表达,然后用PCR技术,扩增出中国麻鸭ACE2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再TA克隆至pMD-19T载体中进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解析。结果证实,ACE2在中国麻鸭心、肝、肺、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基因克隆结果显示,该中国麻鸭ACE2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2435 bp,编码805个氨基酸残基,与人ACE2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6.2%和66.4%,且处在不同进化树分支上。通过对与SARS病毒S蛋白结合有关的18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分析发现,中国麻鸭除第330和353位氨基酸外,其余均与人不相同。结构分析发现,中国麻鸭ACE2为Ⅰ型跨膜蛋白,有多处N-糖基化位点。研究首次获得中国麻鸭ACE2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及相关基础资料,所得序列已上传GenBank并被成功收录,研究结果为开展ACE2在鸭上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麻鸭 血管紧张转化2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提取纯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12
作者 徐永芳 周倩 +1 位作者 王雷 廖丹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猪肺ACE活性的影响。当猪肺匀浆液蛋白质量浓度在30 mg/mL时,在35℃的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E,酶活回收率分别达75.6%和61.9%,超滤液流速为5.0 mL/min进行超滤,最终ACE的比活为1.9 U/mg,纯化倍数为475倍,酶活回收率为43.4%。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ACE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酶损失,提高ACE分离纯化效率,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猪肺ACE分子质量为16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纯化后AC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米氏常数K_(m)为2.0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64 nmol/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AGP和GSH均能够抑制猪肺ACE的活性,且AGP和GSH对ACE的IC_(50)值分别为564.0、26.2μmol/L,对其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型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抵制常数K_(i)分别为127.0、15.5μmol/L。该研究为从抗氧化物质中筛选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降血压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提取 纯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抑制ACE作用的柔性分子对接 被引量:16
13
作者 管骁 刘静 +5 位作者 苏淅娜 韩飞 王文高 申瑞玲 李景军 廖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可有效抑制生物体内ACE活性,进而起到降压疗效,且作用温和,无副作用,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但其分子作用机制一直未有明确解释。本实验选取4个代表性食源ACE抑制二... 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可有效抑制生物体内ACE活性,进而起到降压疗效,且作用温和,无副作用,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但其分子作用机制一直未有明确解释。本实验选取4个代表性食源ACE抑制二肽(Gly—Phe、Gly—Tyr、Val—Phe、Ile—Tyr)为研究对象,采用柔性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它们与ACE的相互作用模型与分子机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氢键、亲水、疏水、静电等作用力同时对二肽与ACE的结合有贡献,但以氢键作用为主;ACE分子中Ala354、Glu384、Arg522等氨基酸残基为二肽与其结合的重要活性位点;ACE抑制二肽中氮端氨基对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通过以上分子机理研究可为指导开发强活性ACE抑制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抑制二肽 分子对接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强 黄友良 +4 位作者 俞群军 黄琼 尹继业 周宏灏 刘昭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基因型分析,根据ACE三种基因型DD型、ID型和II型将受试者分为三组,所有受试者每天服用依那普利20 mg进行2周的降压治疗,观察依那普利在三种不同ACE基因型中的降压疗效及差异。结果:在所有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依那普利治疗前与治疗后每组SBP和DBP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型与II型两组之间的SBP和DBP降压幅度(即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型组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为91.30%,ID型组为85.71%,II型组是79.1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转化 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转染对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旭 朱莉 +4 位作者 郝青青 于庆涛 李树英 张月辉 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内皮细胞及高脂饲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d-ACE2组...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内皮细胞及高脂饲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d-ACE2组(转染携带AC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和Ad-EGFP组(转染空载重组腺病毒),每组8只。Ad-ACE2组和Ad-EGFP组分别经腹主动脉注射ACE2腺病毒(2.5×109pfu/mL)和Ad-EGFP。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制备标本,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ACE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进行脂质半定量分析。结果 Ad-ACE2组斑块中ACE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d-ACE2组(P<0.05)。Ad-ACE2组斑块内ICAM-1和P-select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Ad-EGFP组[(16.95±3.09)%和(24.81±4.78)%;(16.22±2.45)%和(23.46±3.2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CE2组斑块内脂质含量为(41.77±3.17)%,明显低于Ad-EGFP组的(59.55±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基因转染通过下调ICAM-1和P-selectin蛋白的表达,保护兔动脉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2 基因转染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明艳 封靖 +1 位作者 周桔 丁文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781,共4页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I组ACE基因的D/D基...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I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41和0.524)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0.200和0.374,P<0.05)和EH组(分别为0.179和0.358,P<0.05),而EH组和C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ACE基因的D/D基因型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玉玲 周淑娴 +1 位作者 赵晓燕 雷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 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93例M I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并...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 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93例M I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M I组ACE DD基因型频率(32.3%)和D等位基因频率(54.3%)显著高于对照组(12.6%和37.4%)(均P<0.01)。②M I组血清ACE(216.00±58.26)U/L及血浆PAI-1活性(0.85±0.19)A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19±48.99)U/L,(0.66±0.20)AU/mL(均P<0.01);M I组与对照组ACE与PAI-1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08,0.7829,均P<0.01);③M I组DD基因型血清ACE(251.64±57.76)U/L、血浆PAI-1活性(0.96±0.16)AU/mL显著高于ID基因型(211.47±51.87)U/L,(0.82±0.18)AU/mL及Ⅱ基因型(179.84±52.65)U/L,(0.71±0.17)AU/mL(均P<0.01);ID基因型血清ACE、血浆PAI-1活性亦显著高于Ⅱ型(P<0.05)。对照组DD基因型血清ACE(195.53±54.76)U/L、血浆PAI-1活性(0.78±0.20)AU/mL,显著高于II基因型(154.98±52.74)U/L,(0.59±0.17)AU/mL(均P<0.05)。结论:由ACE基因所决定的ACE活性,可能参与血浆PAI-1水平的调节;ACE基因I/D多态性与ACE、PAI-1水平相关,ACE基因种类影响纤溶平衡,这可能是其促使M I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颖 张瑞生 +5 位作者 何帮顺 潘玉琴 徐勇飞 朱婵 渠丽丽 王书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糠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相关。文中分析ACE基因多态性及ACE血清活性水平,探讨其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糠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相关。文中分析ACE基因多态性及ACE血清活性水平,探讨其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206例T2DM患者和154例健康人的ACE基因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CE及血脂水平,分析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ACE活性、血脂水平及T2DM的相关性。结果ACE I/D多态性在T2DM组为DD 12.62%,ID 46.60%,II 40.78%;对照组为DD7.79%,ID 47.40%,II 44.81%。T2DM组ACE I/D的基因频率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ACE各基因型之间ACE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各基因型的血脂水平分析显示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仅LDL-C水平在T2DM组II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各基因型之间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ACE活性显著相关,但ACE I/D多态性不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脂代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转化 插入/缺失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瑛 彭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67-266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发生及其并发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全面检索有关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发生及其并发症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Sta...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发生及其并发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全面检索有关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发生及其并发症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分别采用随机和固定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1 296例研究对象。荟萃分析显示ACE基因型与中国老年高血压病发病无相关性(P=0.419),但DD基因型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P=0.000)。结论 ACE基因变异对于中国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确的意义,DD基因型是中国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多态性 老年 高血压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凌 王健军 +2 位作者 王阳 许毓申 胡红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DM2 )的相关情况 ,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 82例MI、86例DM2和 84例健康人 (对照组 )用PCR方...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DM2 )的相关情况 ,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 82例MI、86例DM2和 84例健康人 (对照组 )用PCR方法进行了ACE基因内含子 1 6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血清ACE水平。结果MI组D等位基因频率 0 .52 ,DD基因型频率 0 .32 ,与对照组 ( 0 .36,0 .1 5)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DD基因型对MI的比数比为 3.0 1 ( 95%可信区间为 1 .2 8~ 7.0 4 ,P <0 .0 1 ) ;DM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最高 ,II基因型最低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相关性 (r=0 .65,P <0 .0 1 )。说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参与中国人DM2合并MI的发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转化 基因多态性 Ⅱ型糖尿病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