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andesartan Cilexetil的质谱研究
1
作者 雷厉军 沈敬山 +1 位作者 郭志云 嵇汝运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本文报告了CandesartanCilexetil的EI谱和ESI谱 。
关键词 非肽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 质谱 CandesartanCilexetil EI-MS HREI-MS 特征碎片离子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建桂 黄艺仪 +4 位作者 马虹 何小洪 廖新学 王礼春 柳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心脏压力负荷增高大鼠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Ang-(1-7)治疗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心脏压力负荷增高大鼠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Ang-(1-7)治疗组。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后1d开始,Ang-(1-7)治疗组大鼠,经置入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1-7)(25μg.kg-1.h-1);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同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4周处死部分大鼠,检测左心室重量/体重比、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并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心肌中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周和4周,腹主动脉缩窄均导致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左心室重量/体重比增加,也导致了心肌中p-ERK1/2表达增高;血管紧张素-(1-7)治疗未改变腹主动脉缩窄对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影响,但能明显减轻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增高的左心室重量/体重比和心肌中p-ERK1/2表达水平。结论:外源性Ang-(1-7)可减轻压力负荷增高所致的心肌肥厚,这一作用可能与它抑制心肌p-ERK1/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肥大 左心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曾武涛 董吁钢 +4 位作者 马虹 潘敬运 刘培庆 曾进胜 关永源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SD乳鼠非心肌细胞中 ,应用Ang (1 7) ,通过测定非心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细胞数目等指标 ,观察非...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SD乳鼠非心肌细胞中 ,应用Ang (1 7) ,通过测定非心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细胞数目等指标 ,观察非心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ng (1 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非心肌细胞的DNA及蛋白质合成 ,与单纯AngⅡ组相比 ,Ang (1 7) 10 -9、10 -8、10 -7、10 -6mol/L分别减少 [3 H]thymidine掺入 2 1%、31%、35 %、36 % ,减少 [3 H]Leucine掺入 15 %、2 5 %、31%、32 %。Ang (1 7)还能减少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非心肌细胞数目 (AngⅡ组吸光度 :0 86± 0 10 ;AngⅡ +Ang (1 7)组 :0 78± 0 0 9,P <0 0 5 ) ,其作用能被非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 [Sar1Thr8]AngⅡ抑制。【结论】Ang (1 7)能抑制AngⅡ诱导的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非心肌细胞增殖 血管紧张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艳 崔立建 +2 位作者 肖红丽 王国兴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46-2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AR42J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10 nmol/L雨蛙素刺激)、Ang(1-7)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ng(...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AR42J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10 nmol/L雨蛙素刺激)、Ang(1-7)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ng(1-7)+10 nmol/L雨蛙素)及Ang(1-7)受体抑制剂A779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779+10 nmol/L雨蛙素)。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AR42J细胞,模型组用10 nmol/L的雨蛙素刺激AR42J分别于15 min、30 min、2 h、6 h、12 h及24 h收集细胞,Ang(1-7)组为不同浓度Ang(1-7)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A779组为不同浓度A779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LR4及NF-κB在AR42J中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AR42J细胞中可见TLR4及NF-κB均于细胞胞浆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先增高后减少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及6 h显著升高,12 h显示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F-κB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现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6 h、12 h及24 h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g(1-7)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70±0.046 vs 0.893±0.057,0.520±0.071 vs 0.750±0.057,P值均<0.05)。A779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80±0.045 vs 0.563±0.088,0.617±0.071 vs 0.453±0.054,P值均<0.05)。结论雨蛙素刺激的AR42J细胞中,Ang(1-7)能够下调TLR4,抑制NF-κB激活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细胞系 血管紧张素类 TOLL样受体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CD40及CD40配体信号通路及活化黏附分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利峰 刘吉祥 +3 位作者 孙密欣 谷世奎 石俊岭 赵瑞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74-97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对照组;AngⅡ组;低、中和高剂量组[Ang-(1-7)10、100和1000nmol/L预处理];阻断剂组(A-779预处理)。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ICAM-1、VCAM-1mRNA表达分别下降25%、58%、69%和30%、53%、62%;CD40、CD40L mRNA表达分别下降35%、48%、61%和26%、54%、68%;阻断剂组与AngⅡ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1-7)可以抑制炎症通路CD40/CD40L活化,进而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Ang-(1-7)的抗炎机制是首先与Mas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CD40/CD40L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血管紧张 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D40配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武涛 马虹 +3 位作者 冷秀玉 廖新学 何建桂 唐安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 Ang 诱导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中应用 Ang- (1- 7) ,用 TRIzol试剂法提取心肌细胞总 RNA,用特异性 c- fos引...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 Ang 诱导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中应用 Ang- (1- 7) ,用 TRIzol试剂法提取心肌细胞总 RNA,用特异性 c- fos引物 (GAPDH作内参 )和 Super Script一步法 RT- PCR试剂盒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 ,用 GSD凝胶成像系统拍摄打印 ,条带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扫描定量。结果  Ang 作用心肌细胞 3 0 min后 ,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较对照组 c- fos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而当用 Ang- (1- 7)与 Ang 联合作用时 ,Ang 诱导心肌细胞 c- fos基因表达作用明显受到抑制 (P<0 .0 1)。予 A- 779预处理后 ,Ang- (1- 7)抑制 Ang 诱导的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作用消失 ,而 A- 779其本身对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Ang- (1- 7)可抑制 Ang 诱导的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 ,其作用能被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心肌细胞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水平与HBV感染者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俞冲 顾玉玲 +1 位作者 李民 顾尔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61-246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差异,及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86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A组,n=2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差异,及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86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A组,n=2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B组,n=31)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C组,n=30)。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同时采用FibroTouch进行肝脏硬度检测(LSM)。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AngⅡ、Ang(1-7)水平与LS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血浆AngⅡ、Ang(1-7)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ngⅡ、Ang(1-7)水平、LSM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肝硬化进展,A、B、C 3组患者病程逐渐延长[(5.2±1.3)年vs(7.8±1.6)年vs(10.1±1.5)年,F=4.266,P=0.002],抗病毒治疗比率逐渐下降[76.00%vs 64.52%vs 53.33%,χ^2=5.544,P=0.001],AngⅡ[(51.01±8.68)pg/ml vs(74.38±10.05)pg/ml vs(102.78±13.22)pg/ml,F=520.26,P<0.001]、AngⅡ/Ang(1-7)[(1.06±0.41)vs(2.32±0.23)vs(5.82±1.24),F=18.860,P<0.001]及FibroTouch LSM值[(6.85±1.26)kPa、(18.25±3.22)kPa、(26.84±7.57)kPa,F=93.260,P<0.001]逐渐升高,而Ang(1-7)[(45.93±10.24)pg/ml vs(31.52±9.62)pg/ml vs(16.55±9.48)pg/ml,F=209.860,P<0.001]则逐渐下降;随着FibroTouch LSM值的升高,AngⅡ、AngⅡ/Ang(1-7)同步升高,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0.813,P值均<0.01),而Ang(1-7)与FibroTouch肝脏硬度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7,P<0.01);随肝硬化进展,AngⅡ、AngⅡ/Ang(1-7)及FibroTouch LSM值逐渐升高,三者与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0.886和0.712,P值均<0.01),而Ang(1-7)与肝硬化进展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53,P<0.01);AngⅡ/Ang(1-7)、FibroTouch LSM值对HBV感染者出现肝硬化有预警效能(比值比分别为1.884、2.015,P值均<0.01)。结论对于HBV感染者,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AngⅡ、AngⅡ/Ang(1-7)水平逐渐升高,而Ang(1-7)则逐渐下降,动态监测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可为肝硬化的实时评估及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血管紧张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经典轴ACE-AngⅡ-AT1及新轴ACE2-Ang(1-7)-Mas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亚 刘瑞霞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54-1557,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种经典的循环酶通路,在胰腺功能活动调解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RAS的认识不断加深,发现RAS轴不仅包括经典轴ACE-AngⅡ-AT1轴,还包括新轴ACE2-Ang(1-7)-Mas轴。已有多项研究证实,ACE2-Ang(1-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种经典的循环酶通路,在胰腺功能活动调解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RAS的认识不断加深,发现RAS轴不仅包括经典轴ACE-AngⅡ-AT1轴,还包括新轴ACE2-Ang(1-7)-Mas轴。已有多项研究证实,ACE2-Ang(1-7)-Mas轴能对抗RAS经典轴的作用。综述了胰腺局部RAS两条轴各自的组成、功能及两者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素类 肽基二肽酶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军 马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58-1863,共6页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 is a new member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found recently. It counterbalances th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hydrolyzes angiotensin Ⅱ to generate angio...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 is a new member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found recently. It counterbalances th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hydrolyzes angiotensin Ⅱ to generate angiotensin-(1-7) and hydrolyzes angiotensin Ⅰ to produce angiotensin-(1-9). Angiotensin-(1-9) can be hydrolyzed by ACE to form angiotensin-(1-7), and angiotensin-(1-7) counteracts th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Ⅱ in many aspects. Bradykinin or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or substance P are not the substrates of ACE2, and ACE2 hydrolyzes the metabolites of bradykinin such as des-Arg9-BK and des-Arg10-kallidin, and also the dynorphin A, one of the opium peptides. ACE2 is not inhibited by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ACE2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of SARS coronaviru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other disease such as SAR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 ACE2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类 冠状病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和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大林 郑晓伟 +2 位作者 齐国先 胡健 曾定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4,21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双冠脉分别灌流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将不同药物注入左冠脉 ,经 12min低流量缺血 ,观察再灌注后 5min室性心动过速 (AT)及室颤 (VF)的发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双冠脉分别灌流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将不同药物注入左冠脉 ,经 12min低流量缺血 ,观察再灌注后 5min室性心动过速 (AT)及室颤 (VF)的发生率。结果 :脱氧肾上腺素 (PH)可明显加重再灌注心律失常 ,单独应用AngⅡ无明显作用。而AngⅡ 2型受体阻滞剂PD12 3319(PD)与AngⅡ合用可明显增加再灌注心律失常。用选择性Na+ /H+ 交换(NHE)阻滞剂HOE6 42及蛋白激酶C阻滞剂GF10 92 0 3X(GF) ,可完全阻断此作用。结论 :AngⅡ可通过兴奋AngⅡ 1型受体加重再灌注心律失常。AngⅡ 2型受体的兴奋可能有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血管紧张素(1-7)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培勇 沈思钰 +1 位作者 蔡辉 赵智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制备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4周末,将存活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0只、法舒地尔高剂量组(高剂量组)9只和...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制备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4周末,将存活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0只、法舒地尔高剂量组(高剂量组)9只和法舒地尔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组9只。术后8周末,计算各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观察心肌组织HE和Masson胶原染色;碱水解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ACE和ACE2水平;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ACE2mRNA表达、AngⅡ和Ang(1-7)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间质大量胶原蛋白沉积,LVMI、HYP、ACE和AngⅡ明显升高,ACE2、ACE2mRNA及Ang(1-7)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LVMI、HYP明显降低,间质胶原蛋白沉积明显减轻,ACE和AngⅡ明显降低(P<0.05),ACE2、ACE2mRNA和Ang(1-7)明显升高(P<0.01)。结论法舒地尔抑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局部ACE-AngⅡ及ACE2-Ang(1-7)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血管紧张素类 RHO相关激酶 细胞骨架 法舒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与血管紧张素Ⅱ对THP-1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婵娟 杨志明 +3 位作者 李芳 梁斌 边云飞 康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肾张素(1-7)[Ang(1-7)]及AngⅡ对THP-1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Ⅰ(SR—B1)表达的影响。方矬将THP—1巨噬细胞根据AngⅡ和Ang(1-7)对SR—B1表达的影响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Ⅱ组(10~10^4nmol/L组)... 目的观察血管肾张素(1-7)[Ang(1-7)]及AngⅡ对THP-1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Ⅰ(SR—B1)表达的影响。方矬将THP—1巨噬细胞根据AngⅡ和Ang(1-7)对SR—B1表达的影响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Ⅱ组(10~10^4nmol/L组);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1-7)组(10-10^4nmol/L组);空白对照组、AngⅡ10^2nmol/L组、AngⅡ10^2nmol/L+Ang(1-7)组(10^2~10^4nmol/I,组)、AngⅡ+Ang(1-7)+A-779组。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sR-BImRNA及SR—B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0~10^4nmol/L组SR~BI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Ang(1—7)10~10^4nmol/L组SRBI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AngⅡ组比较,AngⅡ10^2nmol/L+Ang(17)组(10^2~10^4nmol/L组)SR-BI表达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Ang(1—7)10^2nmol/L+A-779组sR—BI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Ang(1~7)通过其特异性MAs受体浓度依赖性地拮抗AngⅡ抑制SR—BI的表达,促进胆固醇外流,提高了胆固醇逆转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血管紧张 巨噬细胞 脂蛋白 HDL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9)在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锋 李素芳 +1 位作者 刘传芬 陈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2-97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Ang)家族新成员Ang-(1-9)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关键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相应刺激进行分组:对照组;AngⅡ为实验1组;Ang-(1-9)为实验2组;AngⅡ+A...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Ang)家族新成员Ang-(1-9)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关键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相应刺激进行分组:对照组;AngⅡ为实验1组;Ang-(1-9)为实验2组;AngⅡ+Ang-(1-9)为实验3组;AngⅡ+氯沙坦为实验4组;AngⅡ+Ang-(1-9)+PD123319为实验5组。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VCAM-1启动子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F-κB细胞核内水平,细胞免疫荧光观察NF-κB细胞核内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2.61±0.05 vs 1.00±0.00,146.35±1.81 vs 11.17±0.52,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3组和实验4组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VCAM-1启动子活性和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3组VCAM-1启动子活性和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3组比较,实验5组VCAM-1启动子活性和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1-9)对VCAM-1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健 祝之明 +1 位作者 王海燕 朱继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Ang (1 7)所致的大鼠血压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大鼠血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Ang (1 7)所致的大鼠血压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结果  10 - 7mol kgAngⅡ快速静脉注射射致大鼠收缩期血压(SBP)和舒张期血压 (DBP)明显升高 (P <0 .0 1) ;而同等浓度的Ang (1 7)引起大鼠SBP明显下降 (P <0 .0 1) ,DBP有下降趋势 ,但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CNA主要在VSMC核内分布 ,AngⅡ刺激VSMC后PCNA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5 ) ,Ang (1 7)刺激后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Ang (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血压 平滑 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亚硝基谷胱甘肽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秀华 徐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27-1028,1040,共3页
目的 :探讨脂溶性NO前体药物S -亚硝基谷胱甘肽 (GSNO)对血管紧张素 -Ⅱ (AT -Ⅱ )诱导的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同位素掺入法测定其增殖率的变化 ,观察不同浓度AT -Ⅱ对血... 目的 :探讨脂溶性NO前体药物S -亚硝基谷胱甘肽 (GSNO)对血管紧张素 -Ⅱ (AT -Ⅱ )诱导的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同位素掺入法测定其增殖率的变化 ,观察不同浓度AT -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GSNO对AT -Ⅱ作用的预防和逆转作用。结果 :AT -Ⅱ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吸光度A值 (MTT法测定 )、[3H]-胸腺嘧啶核苷 ( [3H]-TdR)的掺入量、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用GSNO干预后 ,与对照组相比AT -Ⅱ的上述作用被明显抑制 (P <0 0 5 )。结论 :GSNO可以抑制AT -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血管紧张素类 一氧化氮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S-亚硝基谷胱甘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及血管紧张素(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王学文 李健 +2 位作者 徐昭 杨万松 李广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细胞钠通道(Nav1.5)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心房起搏组、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Ang(1-7)组犬行快速心房起搏(...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细胞钠通道(Nav1.5)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心房起搏组、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Ang(1-7)组犬行快速心房起搏(500/min)2周;假手术组犬不行起搏刺激,普通饲养2周。应用RT-PCR检测各干预因素对Nav1.5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房起搏组犬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犬可逆转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的Nαv1.5α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Ang-(1-7)组犬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降低犬心房肌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可逆转快速起搏所致的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的降低,Ang(1-7)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类 钙通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RNA 信使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王江 宋熔 +4 位作者 聂凌 田颖 谭红梅 李楠 祝善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CE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Ang1-7对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没有影响(P>0.05);Ang1-7刺激组较对照组ACE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CE2在心肌细胞膜表达。结论外源性Ang1-7对心肌细胞形态无影响,Ang1-7刺激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上调,其意义在于加速血管紧张素Ⅱ降解为Ang1-7,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药 心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键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情况的研究
18
作者 张冬霞 云雁 卓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细胞表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关键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表达情况,观察各类AL中RAS系统关键因子的不同表达及其与疾病增殖复发、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细胞表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关键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表达情况,观察各类AL中RAS系统关键因子的不同表达及其与疾病增殖复发、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L初治患者60例为病例组(分为AML组30例,ALL组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L细胞表面RAS系统中关键因子AT1R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骨髓原始细胞表面AT1R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AML组AT1R表达阳性率高于ALL组(P<0.05)。化疗1周期后,达完全缓解患者骨髓原始细胞表面AT1R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未达缓解患者(P<0.05)。结论AL细胞表面AT1R表达水平增高。不同类型AL表达水平不同,初发AML中表达更加明显,完全缓解后AL中AT1R的表达低于未缓解组水平,其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参与疾病增殖复发,AT1R可能是AL联合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血管紧张素类 血管紧张Ⅱ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物质对人内皮细胞C-型利钠利尿肽合成和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红 陈亚红 +4 位作者 齐永芬 李淑莲 庞永政 刘乃奎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在培养的人内皮细胞上观察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C -型利钠利尿肽 (CNP)生成和释放的影响 ,以探讨CNP生成和释放的机制。方法 :人内皮细胞培养 ;CNP放免测定。结果 :ET、AngⅡ均可刺激内皮细... 目的 :在培养的人内皮细胞上观察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C -型利钠利尿肽 (CNP)生成和释放的影响 ,以探讨CNP生成和释放的机制。方法 :人内皮细胞培养 ;CNP放免测定。结果 :ET、AngⅡ均可刺激内皮细胞CNP的生成 ,10 -9、10 -8、10 -7mol/L的ET和AngⅡ分别使细胞CNP含量较对照组高 1% (P >0 .0 5 ) ,49% (P <0 .0 5 ) ,117% (P <0 .0 1)和 137% (P <0 .0 1) ,16 5 % (P <0 .0 1) ,2 0 1% (P <0 .0 1) ,大剂量ET、AngⅡ可刺激CNP的释放。Hcy对内皮细胞CNP的生成没有影响 ,但 10 -9、10 -8、10 -7mol/LHcy可使其释放增加 17% (P >0 .0 5 ) ,84% (P <0 .0 1)和 5 5 5 % (P <0 .0 1)。结论 :ET、Ang和Hcy可调节CNP的释放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钠激 内皮缩血管 血管紧张素类 高半胱氨酸 CNP ET ANG Hcy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康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龙海波 钟娟 +3 位作者 朱艳 何井华 牛红心 魏连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观察肾康丸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s)表达的影响,探讨肾康丸对DN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DN模型对照组、肾康丸组、厄贝沙坦组、肾康丸... 目的:观察肾康丸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s)表达的影响,探讨肾康丸对DN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DN模型对照组、肾康丸组、厄贝沙坦组、肾康丸和厄贝沙坦合用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24h尿蛋白量、血清和肾组织AGEs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RAGEs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RAGEsmRNA的表达,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应用肾康丸、厄贝沙坦干预后,DN大鼠24h尿蛋白量、血清及肾组织AGEs含量明显减少,肾组织RAGEs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肾康丸和厄贝沙坦合用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肾康丸对DN的肾保护作用与厄贝沙坦作用相当,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DN大鼠血清、肾组织AGEs水平以及肾组织RAGEs含量,抑制肾组织RAGEs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血管紧张素类 肾康丸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