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敏 郑仁礼 祁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1期25-26,共2页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的结合,发挥扩张血管、排钠利尿、抵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根据结构分为二苯四咪唑类、非二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的结合,发挥扩张血管、排钠利尿、抵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根据结构分为二苯四咪唑类、非二苯四咪唑类和非杂环类三大类。该类药物作用专一、降压作用完全、副作用小,是治疗各型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分类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以及钙离子阻断剂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新 齐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346-347,共2页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抑制剂以及钙离子阻断剂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抑制剂以及钙离子阻断剂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心脏各波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的LVDd、IVST、LVPMT、LVMI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波群出现改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钙离子阻断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抑制剂能够在起到良好降压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左房功能,降低出现房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钙离子阻断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1年中国东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关文池 霍西茜 +6 位作者 白雪珂 刘佳敏 李静 郑昕 李希 张海波 蒋立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50-54,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东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2001~2011年间的使用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2011年具有东部农村代表性的AMI患者样本。... 目的描述中国东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2001~2011年间的使用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2011年具有东部农村代表性的AMI患者样本。对每年数据相应加权,以评估东部农村整体ACEI/ARB使用率和变化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使用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32家医院的2760例AMI病历,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组2679例,指南Ⅱa类推荐组81例。2001、2006年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患者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58.9%,68.3%和70.9%(趋势P值<0.01),呈上升趋势;指南Ⅱa类推荐患者为26.0%,53.2%和40.7%(趋势P值>0.05),随时间无明显改变。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1.42,95%CI 1.13~1.80)、高血压(OR=2.20,95%CI 1.69~2.85)、入院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OR=1.78,95%CI 1.43~2.22)、左室射血分数≤40%(OR=3.95,95%CI 2.12~7.33)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均P<0.01);就诊于教学医院的患者ACEI/ARB使用率高于非教学医院就诊的患者(OR=3.82,95%CI 1.56~9.38,P<0.01)。结论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东部农村AMI住院患者中,Ⅰ类指征人群ACEI/ARB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Ⅱa类人群中无明显变化。ACEI/ARB临床应用与指南推荐仍存在差距。应采取措施提高ACEI/ARB使用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阻滞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受体配体亲和技术筛选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4
作者 康健斌 张语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59-863,共5页
目的筛选中药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方法以ACE2和DPP-4作为靶蛋白,利用受体配体亲和超滤和液质联用技术,对黄芩中与ACE2和DPP-4亲和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和分析,以筛选具有同时抑制ACE2和DPP-4的化合... 目的筛选中药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方法以ACE2和DPP-4作为靶蛋白,利用受体配体亲和超滤和液质联用技术,对黄芩中与ACE2和DPP-4亲和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和分析,以筛选具有同时抑制ACE2和DPP-4的化合物。结果从黄芩中筛选出了5,7,2′,6′-4羟基黄酮、5,7,2′,5′-4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白杨素、千层纸素A,可以同时亲和抑制ACE2和DPP-4,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结论从黄芩中筛选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靶蛋白抑制剂,具备潜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配体亲和 血管紧张转换酶2 二肽基肽酶4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5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6
作者 夏小雨 温财兴 +7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李钰金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后,筛选潜在抑制ACE活性强的肽段进行合成,研究其体外ACE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及多肽与ACE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HPM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 Da的超滤组分与ACE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信号,在结合物质的肽序列中优选出4种具有潜在活性的ACE抑制肽进行合成,其中多肽SLPWPMKPMNLIE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并且通过氢键与ACE蛋白C端结构域的疏水口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抑制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豆制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四肽的构效关系研究
7
作者 赵斐然 张紫怡 +2 位作者 魏冠棉 郑晓波 桑亚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6-226,共11页
传统发酵腐乳是日常调味与佐餐豆制品,是很好的植物蛋白来源,是生物活性肽的优良来源。为挖掘其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四肽并探究其构效关系,该文以发酵油腐乳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固相萃取分... 传统发酵腐乳是日常调味与佐餐豆制品,是很好的植物蛋白来源,是生物活性肽的优良来源。为挖掘其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四肽并探究其构效关系,该文以发酵油腐乳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固相萃取分离出抑制活性最高的多肽组分,采用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鉴定多肽序列,采用在线数据库初步筛选潜在的ACE抑制肽,通过分子对接、量子化学计算和定量构效模型联合分析其结合模式、前线轨道分布、活性位点和抑制活性并筛选具有高抑制潜力的多肽。结果表明,<3 kDa多肽具有最高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489.6±26.69)μg/mL],鉴定其序列后共筛选出7条高潜力ACE抑制四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条肽均通过氢键、疏水、静电和金属键相互作用与受体紧密结合从而发挥出抑制作用;量子化学结果显示四肽的最高已占轨道主要分布在两端的脯氨酸(P)上,且两端脯氨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易成为活性位点;FALP、GWPT和EGWP具有较低的能级差和较高的分子反应活性;定量构效模型结果显示四肽两端氨基酸残基的参数特征对IC50值影响更显著,且氨基酸疏水性和立体性越小、电性越大,其活性越强。综上,计算机辅助筛选腐乳中的ACE抑制肽是可行的,肽两端的电性及脯氨酸对其抑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为后续ACE抑制肽的快速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腐乳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分子对接 量子化学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1 A1166C基因多态性研究
8
作者 高磊 高顶 +2 位作者 王茂松 胡飞 冯崴 《淮海医药》 2025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1(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8月某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9例,根据是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合并组(n=49)和高血压组(n=5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1(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8月某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9例,根据是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合并组(n=49)和高血压组(n=5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3组的AGTR1 A1166C基因分型。比较3组AGTR1 A1166C基因分布频率,合并组与高血压组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AGTR1 A1166C基因分布频率,合并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危重病例评分(SOFA)。结果:3组AA型基因分布频率:合并组>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型、CC型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组AA型基因、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C型基因及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组AA、CC型基因及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低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型基因、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血清ACE活性、cTnI峰值水平:CC型基因>AC型基因>AA型基因;LVEF≤45%患者比例、SOFA评分:AA型基因>AC型基因>CC型基因,A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有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高血压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CE活性和cTnI峰值升高与CC基因型相关;携带AA基因型患者更容易导致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II型1受体 A1166C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新霞 薛燕 +1 位作者 韩卫红 王红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91-119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 Ⅱ型受体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中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力 王翠英 +1 位作者 陈晖 李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9-1150,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而射频消融等侵入性操作又非一线治疗措施。目前,针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的新疗法,已引起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雅妮 李惊子 王海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延缓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慢性嘌罗霉素 (嘌罗霉素 )肾硬化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依那普利治疗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厄贝... 目的 探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延缓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慢性嘌罗霉素 (嘌罗霉素 )肾硬化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依那普利治疗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厄贝沙坦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全程 1 2周 ,血、尿标本进行生化检测 ,肾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单核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层连蛋白、胶原的表达。结果 AT1RA与ACEI一样能减少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 ,肾病理损伤明显减轻 ,与细胞外基质聚积减少一致 ;同时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减少 ,且与肾小管骨桥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9492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纤维变性 巨噬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宇静 伍锦泉 +2 位作者 陈玉平 黄力 傅壁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以及两者联用,观察三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以及两者联用,观察三组血压、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3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方面,培哚普利组与厄贝沙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培哚普利组与厄贝沙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另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能够很好的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保护肾功能,两者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志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7-448,共2页
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0.9%,约400万患者,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与高血压的分布一致;心衰发病原因,冠心病45.6%、风湿性心脏病18.6%、高血压12.9%;导致死亡的原因,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 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0.9%,约400万患者,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与高血压的分布一致;心衰发病原因,冠心病45.6%、风湿性心脏病18.6%、高血压12.9%;导致死亡的原因,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在过去40年里,心衰引起的死亡数上升6倍,因此,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肾上腺能Β受体拮抗 心力衰竭 心室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对房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达娃次仁 赵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857-85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转换酶抑制 慢性房颤 受体阻断 预防作用 控制心室率 药物治疗 慢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晓川 饶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前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超过10亿.高血压是罹患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RAAS是重要的降压手段.在RAAS抑制剂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 目前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超过10亿.高血压是罹患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RAAS是重要的降压手段.在RAAS抑制剂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较为常用.ARB可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1型A-Ⅱ(AT1)受体结合,ACEI则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 (A-Ⅰ)转化为A-Ⅱ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沿浪 张道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肾病 血管紧张 受体 血管紧张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在心室重构防治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苗冬梅 杨庭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联合应用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 受体阻断 心室重构 防治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方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 肾疾病 复合终点 受体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硅酸锆钠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和效果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岳佳丽 海光 +1 位作者 雷卓颖 王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88-190,共3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能够延缓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但常因易引起高钾血症而受到限制。而新型口服钾结合剂环硅酸锆钠(SZC)与RAASi联合治疗可快速降低CKD患者血钾水平,并改善CKD患者肾功能。然而,两者联合治疗CKD...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能够延缓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但常因易引起高钾血症而受到限制。而新型口服钾结合剂环硅酸锆钠(SZC)与RAASi联合治疗可快速降低CKD患者血钾水平,并改善CKD患者肾功能。然而,两者联合治疗CKD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主要讨论SZC与RAASi在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对CKD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旨在为CKD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硅酸锆钠 -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抑制 慢性肾脏病 高钾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受体拮抗剂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钾水平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欣 耿耀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54-255,共2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着慢性肾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阻断RAAS的兴奋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着慢性肾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阻断RAAS的兴奋性,因此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得以广泛使用.但ACEI或ARB可引起未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钾升高[1],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是否增加高血钾的风险各种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比观察,对ACEI或ARB是否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高血钾的发生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血液透析患者 血钾水平 -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 慢性肾衰竭患者 ACEI 调节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