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Bmal1轴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纤维化
1
作者 薛灵霞 龙瑶琳 +6 位作者 冯佳艳 毛田 郭娇 王卓玺 李杨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以及使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extracellular loopⅡof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ECLⅡ)主动免疫SD大鼠建立的AT1-AA阳性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2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情况(n=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以及原代VSMCs中纤维化标志蛋白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SM22、α-SMA、OPN以及MMP2的表达(n=4),此外,还检测了CT0、CT4、CT8、CT12、CT16、CT20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n=3),使用si-RNA技术敲低Bmal1后检测BMAL1、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的表达(n=3)。另外,构建AT1-AA阳性的AT1R敲除(AT1R-KO)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胸主动脉血管组织BMAL1的表达(n=4)。结果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增厚[(140±9)%vs(120±5)%,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蓝染明显,且CollagenⅠ表达较Control组表达上调(P<0.05)。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以及AT1-AA处理的VSMCs中收缩表型相关蛋白α-SMA、SM22表达下降(P<0.05),合成表型相关蛋白OPN、MMP2表达上调(P<0.05);AT1-AA诱导VSMCs划痕愈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显著增强。进一步发现,Bmal1的mRNA表达(0.67±0.26 vs 1.03±0.17)以及蛋白表达(0.46±0.06 vs 0.85±0.26)均在CT12时显著上调(P<0.05),且Bmal1的节律性消失(P<0.05)。敲低BMAL1后,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与AT1-AA阳性的WT大鼠比较,AT1-AA阳性的AT1R-KO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中BMAL1表达明显降低(1.35±0.06 vs 0.86±0.07,P<0.001);细胞水平发现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表达的现象在AT1R-KO的VSMCs中得到部分改善。结论AT1-AA通过AT1R-Bmal1轴促进VSMCs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自身抗体 BMAL1 血管紧张-1型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郑丽 张亚同 +2 位作者 张卫娜 孙雪林 赵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 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对照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研究共683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数差(MD)=-170.14,95%CI:-243.15^-97.12,P<0.05]、左室射血分数(MD=2.92,95%CI:0.63~5.20,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D=-5.32,95%CI:-10.25^-0.21,P<0.05)、6 min步行距离(MD=58.4,95%CI:40.37~56.42,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比值比(OR)=1.57,95%CI:0.96~2.57,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程度(MD=-1.27,95%CI:-2.62~0.08,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程度(MD=-1.36,95%CI:-10.72~8.00,P>0.05)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5,95%CI:0.73~1.23,P<0.05;I 2=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但应注意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心力衰竭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僵硬度作用差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艺军 刘城 +1 位作者 吴平生 钟武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23-382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纳入采用ACEI或ARB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CEI和ARB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33篇,初筛后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51篇,进一步筛选纳入6项RCT,共计2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肱-踝脉搏波速度差(ΔbaPWV)=-113.53,95%CI(-152.21,-74.84)〕。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差(ΔSBP)=2.09,95%CI(-2.50,6.67),P=0.37;舒张压差(ΔDBP)=1.75,95%CI(-1.55,5.04),P=0.30〕。结论 ACEI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高血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 被引量:3
4
作者 邵双印 蔡欣桐 +1 位作者 肖莉丽 高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达格列净1组(0.5μmol/L),达格列净2组(2μmol/L)。采用α-actin染色检测细胞面积,采...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达格列净1组(0.5μmol/L),达格列净2组(2μmol/L)。采用α-actin染色检测细胞面积,采用qPCR检测胚胎基因的转录,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检测经典信号分子。结果AngⅡ组细胞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面积低于AngⅡ组(P<0.05)。qPCR结果显示AngⅡ组胚胎基因转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胚胎基因转录低于AngⅡ组(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组细胞caspase3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caspase3活性低于AngⅡ组(P<0.0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AngⅡ组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Akt激活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IGF1R和Akt激活高于AngⅡ组(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保护其免受AngⅡ诱导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SGLT2抑制 血管紧张 心肌细胞 胰岛样生长因子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2 位作者 高志伟 卢辉俊 陈国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7,F0004,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0mg/(kg·d),共10天,对照组正常喂食。各组动物术前和术后3天、1、2、4、8周留取静脉血,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I);术后4、8周每组随即处死动物5只,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术后3天、1、2、4、8周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和8周治疗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C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残余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可以抑制内膜受损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向内膜迁移,并促进其凋亡,预防受损动脉内膜过度增生,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Ⅰ阻滞 血管平滑肌细胞 颈动脉球囊损伤 内皮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抑制剂对雌激素作用下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殷丽丽 杨清 +1 位作者 王玉 苏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抑制剂saralasin对HEC-1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T1-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抑制剂saralasin对HEC-1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T1-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在HEC-1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雌激素作用于HEC-1A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及saralasin对雌激素诱导下的HEC-1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分析雌激素作用后HEC-1A细胞中ERK、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及saralasin对雌激素诱导下的HEC-1A细胞中ERK、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T1-R、PI3K、p-Akt、ERK蛋白在HEC-1A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雌激素能够促进HEC-1A细胞增殖,使G0~G1期的细胞比例下降,S期的细胞比例升高,凋亡减少,ERK蛋白的表达上调;而saralasin可明显地抑制雌激素诱导的HEC-1A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凋亡增多,ERK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雌激素可以通过AT1-R促进HEC-1A细胞增殖,AT1-R抑制剂saralasin可以抑制雌激素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并促使HEC-1A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引起ERK蛋白表达的下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因此saralasin可能有助于雌激素受体低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管紧张受体1 雌激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华 李兆申 许国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ZD7155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接种胰腺癌PaTu8988s细胞建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1)·d^(-1))ZD7155治疗组和高剂...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ZD7155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接种胰腺癌PaTu8988s细胞建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1)·d^(-1))ZD7155治疗组和高剂量(20 mg·kg^(-1)·d^(-1))ZD7155治疗组,每组20只。治疗10 d后每组各处死10只裸鼠.测量肿瘤体积.称取瘤体质量.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新生血管的CD3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其余裸鼠共治疗30 d.记录生存期并观察ZD7155的毒副作用等共49 d。结果:(1)对照组和低、高剂量治疗组的实体瘤平均体积分别为(35.8±6.7)、(21.5±6.1)、(10.7±4.1) cm^3(P<0.01)。(2)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在治疗后10 d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22.7%和44.6%(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平均微血管数目分别为16.7±0.9、11.5±0.5、6.05±0.7(P<0.01)。(4)对照组细胞未见凋亡改变,两治疗组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处于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5)治疗组裸鼠生存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而且高剂量组裸鼠生存期较低剂量组亦显著延长(P>0.01)。(6)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在体内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紧张1型受体拮抗 新生血管 病理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素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ACEI或ARB联合及单独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ACEI或ARB联合及单独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有关肾功能疗效指标,并对其药物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项文献,包括9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与ACEI或ARB单独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微量白蛋白和24尿蛋白定量的标准化均数合并效应量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的血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则无明显改变。结论:ACEI联合ARB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滤过作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П受体拮抗 肾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大量证据均已证实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近年来的一些试验如VaL-HeFT、CHARM、OFTIMAA和VALIANT确定了ARB在心衰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推荐ARB用于心衰又不能耐受ACEI者,对于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可选择ARB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雌激素诱导的Ishikawa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卿 杨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沙拉新(saralasin)对雌激素诱导的ishikawa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和时间处理体外培养的ishikawa细胞,采用四甲基亚唑蓝(MTT)法检测ishikawa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碘化丙锭(PI)染色... 目的探讨沙拉新(saralasin)对雌激素诱导的ishikawa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和时间处理体外培养的ishikawa细胞,采用四甲基亚唑蓝(MTT)法检测ishikawa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Ⅴ-TITC试剂盒检测saralasin对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aralasin可明显抑制雌激素诱导的ishikawa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G0期,S期相对减少,凋亡增多。结论 saralasin可以抑制雌激素诱导ishikawa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管紧张受体 SARAL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在心室重构防治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冬梅 杨庭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联合应用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 受体阻断 心室重构 防治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动脉内膜损伤后增生的影响
12
作者 王晔玲 赵利华 +1 位作者 张京平 暴淑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captopril与血管紧张素 (Ang )的 AT1 受体拮抗剂 valsartan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captopri...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captopril与血管紧张素 (Ang )的 AT1 受体拮抗剂 valsartan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术前 1d至术后 14 d分别给予 captopril 2 mg· kg- 1 · d- 1 与valsarta10 mg· kg- 1· d- 1 ,单纯损伤组不给药。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 7、 14 d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AI- 1)、血浆内皮素 (ET)水平 ,并于术后 14 d对各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度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captopril组及 valsartan组血浆 PAI- 1、ET水平及内膜的厚度、管腔狭窄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 (P<0 .0 5 )。结论 :captopril与 valsartan均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I 拮抗抑制 血管内膜 损伤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对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安宇 余凌 +2 位作者 李惊子 张峻峰 王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3-846,共4页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肾病综合征模型由反复给SD大鼠腹腔注射嘌呤霉素诱导而成。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肾病综合征模型由反复给SD大鼠腹腔注射嘌呤霉素诱导而成。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肾病对照组、AT1RA治疗组和ACEI治疗组。 12周后收集血、尿和肾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两治疗组尿蛋白明显少于肾病对照组 ,且到实验期末 ,肾功能仍在正常范围 ,肾小球和肾间质损伤指数也低于肾病对照组 ,但两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肾病对照组的肾组织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在ACEI和AT1RA治疗组 ,肾组织ACE活性和ANGⅡ浓度显著低于肾病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T1RA和A CEI在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损伤中 ,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肾脏保护作用 受体拮抗 肾病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宇 张铮 +2 位作者 方锦颖 汪月丹 李文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01-3109,共9页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一线药物,但作用有限;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成为DN的辅助治疗药物。目的通过Met...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一线药物,但作用有限;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成为DN的辅助治疗药物。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估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治疗早中期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关于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试验组)与ACEI/ARB(对照组)治疗早中期D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05-05。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3篇,包含1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均数差(MD)=-6.06,95%CI(-10.89,-1.22)〕、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MD=-0.70,95%CI(-0.87,-0.53)〕、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MD=2.83,95%CI(1.66,4.01)〕、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MD=-0.42,95%CI(-0.76,-0.0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值比(OR)=1.87,95%CI(1.26,2.77)〕、总有效率〔OR=3.05,95%CI(1.87,4.97)〕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1,95%CI(-0.65,1.66),P=0.39〕。结论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可有效改善早中期DN患者肾功能及血白蛋白水平,提高总有效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药免疫抑制 雷公藤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锦忠 谌宁 +1 位作者 王丹 龚晓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597-3603,共7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许多地区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且部分患者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但是,目前在临床或指南上无明确推荐的药物用于治疗NAFL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许多地区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且部分患者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但是,目前在临床或指南上无明确推荐的药物用于治疗NAFL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成为近期预防和治疗NAFLD的热点。目的分析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1978—2017年,收集ACEI/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肝组织学、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6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脏组织学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5.52,95%CI(1.78,17.06),P=0.003];试验组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6.90,95%CI(-15.68,1.88),P=0.12;WMD=-3.96,95%CI(-8.64,0.72),P=0.10]。两组TC、TG、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8.10,95%CI(-21.00,4.80),P=0.22;WMD=-15.36,95%CI(-46.38,15.66),P=0.33;WMD=-2.54,95%CI(-12.58,7.49),P=0.62]。结论 ACEI/ARB类药物可改善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和肝功能,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但目前关于ACEI/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较少,仍需更多高质量RCT进行补充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 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瘦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立忠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17-34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别给予24周的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选取58例高血压无LVH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较对照组高,NO浓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LVH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Leptin呈正相关,LVMI与NO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和-0.268,P均<0.05)。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eptin、NO及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4周治疗后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血清NO浓度升高及LVM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tin、NO分别是促进和抑制LVH的重要物质;贝那普利在逆转LVH方面优于缬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高血压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霍西茜 刘佳敏 +3 位作者 吴学坤 白雪珂 郑昕 蒋立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了解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 目的:了解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以下简称China PEACE回顾性AMI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有代表性的中部农村AMI患者的临床信息。为评估ACEI/ARB使用情况,按照中国指南将患者分为指南Ⅰ类推荐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40%、高血压或糖尿病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指南Ⅱa类推荐组(无Ⅰ类推荐指征的NSTEMI)。为估算出三个研究年份ACEI/ARB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对每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中部农村整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35家中部农村医院参加研究,入选1 657份AMI病例,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组1 580例,指南Ⅱa类推荐组77例。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组患者ACEI/ARB加权使用率分别为61.0%、65.5%和66.5%(趋势P值=0.15);指南Ⅱa类推荐组患者为57.2%、55.6%和58.4%(趋势P值=0.89)。两组人群随时间变化ACEI/ARB使用率均无明显改变。在三个研究年份中,ACEI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RB。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比值比(OR)=1.73,95%可信区间(CI):1.28~2.35]、心力衰竭(OR=1.92,95%CI:1.40~2.62)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与入院时收缩压90~139 mm Hg(1 mm Hg=0.133 k Pa)相比,收缩压≥140 mm Hg(OR=1.90,95%CI:1.40~2.62)的患者更容易接受ACEI/ARB,相反,收缩压〈90 mm Hg(OR=0.42,95%CI:0.22~0.80)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2001年~2011年间,我国中部农村地区的AMI患者中ACEI/ARB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且随时间推进无明显改善。ACEI/ARB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亟待改善,以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推荐之间的差距,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受体阻滞 卫生保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邱爽 杨波 +2 位作者 平海芹 王慧 周三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133,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的传统治疗致力于神经体液系统过度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衰的病理生理中扮演基础作用,然而基于传统的心衰治疗方案,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很高,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差,新近出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 心力衰竭(心衰)的传统治疗致力于神经体液系统过度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衰的病理生理中扮演基础作用,然而基于传统的心衰治疗方案,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很高,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差,新近出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既阻断RAAS又增加利尿钠肽,脑啡肽酶抑制剂抑制脑啡肽酶降解钠尿肽,增加钠尿肽从而发挥促进血管舒张和尿钠排泄,抑制病理性生长,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和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作用。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LCZ696开创了新的心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心力衰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霆 胡作英 +2 位作者 曹蘅 俞国华 杨尚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大鼠 血管紧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中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力 王翠英 +1 位作者 陈晖 李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9-1150,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而射频消融等侵入性操作又非一线治疗措施。目前,针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的新疗法,已引起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