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肾疾病1型受体拮抗剂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费锦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肾疾病 1型受体拮抗剂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先金 曾学丰 卿光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21-7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 ,6 8例 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苯那普利 (n =2 2 )、伊贝...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 ,6 8例 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苯那普利 (n =2 2 )、伊贝沙坦 (n =2 5 )及两药联用 (n =2 1)治疗 18周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平均动脉压 (MAP)、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血清肌酐 (SCr)、血清尿素 (BUN)、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 ,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sCr、BUN、FBG、2hBG、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②MAP治疗后总体下降 7.8%(P <0 .0 5 ) ,同期各组间无明显差别 ;③治疗后比较UAER ,苯那普利组下降了 33.9% (t =3.2 78,P =0 .0 0 4 ) ,伊贝沙坦组下降了 36 .2 % (t=4 .2 34,P<0 .0 0 1) ,两药联用组下降了 6 0 .9% (t=5 .75 4 ,P<0 .0 0 1) ,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 2 6 .1%。结论 AC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1型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3 位作者 李凌 黄振文 刘瑞云 樊红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AT1 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技术检测冠心病 (C...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AT1 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技术检测冠心病 (CHD)组 (130例 )和正常对照组 (90例 ) ACE和 AT1 R基因多态性。对 CHD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 Jeopardy危险记分。结果 CHD组 ACE- DD基因型频率(38.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4 % ) ,P <0 .0 1。 AT1 R- 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3.1%和 10 %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 ACE三种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在 AT1 R- AC基因型患者显著高于 AT1 R- AA基因型患者 (P <0 .0 5 )。结论  AC- EDD基因型是 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AT1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 血管紧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_1受体拮抗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进宜 吉念宁 +1 位作者 华维一 吴晓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寻找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方法:对已上市及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4 2个AT1受体拮抗剂进行了结构参数和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首先将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能量优化,获得了化合物的优势构象,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MM2 程... 目的:寻找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方法:对已上市及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4 2个AT1受体拮抗剂进行了结构参数和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首先将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能量优化,获得了化合物的优势构象,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MM2 程序和CNDO/ 2程序计算了所选化合物的分子力学结构参数和量子化学结构参数,以所得分子力学结构参数和量子化学结构参数为变量,对化合物抑制AⅡ诱导的兔胸主动脉环收缩的AT1受体拮抗活性(pA2 值)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获得了这些化合物分子力学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之间的QSAR方程以及量子化学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的QSAR方程。结论:通过对所得QSAR方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设计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 构效关系研究 非肽类 QSAR方程 结构参数 定量构效关系 量子化学 分子力学 CNDO/2 主动脉环收缩 生物活性 化合物 临床研究 几何结构 优势构象 程序计算 回归分析 拮抗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忠保 张苏丽 赵荣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目的 利用主动免疫方法 在大鼠血清中制备AT1受体的抗体并检测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的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抗原肽段,以此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 目的 利用主动免疫方法 在大鼠血清中制备AT1受体的抗体并检测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的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抗原肽段,以此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取抗AT1受体抗体,并提纯抗体IgG,检测该抗体对大鼠血管环和离体心脏的生物效应.结果 ELISA检测表明,抗体滴度从免疫后第2周开始升高,第8周滴度达到一个高峰;PAGE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纯化结果 理想.AT1受体抗体可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主动脉血管环收缩增加,使离体灌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强.上述效应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一致,并可被AT1受体阻断剂Losartan所阻断.结论 用主动免疫法可在大鼠血清中获取足量AT1受体抗体,借以研究其生物效应.AT1受体抗体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和离体心脏均有激动剂样的刺激效应,提示该抗体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 抗体 血管收缩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损害效应及其AT_1受体拮抗剂肾脏保护功能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树俭 姚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7期426-428,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 损害效应 肾脏保护功能 生物学 AT1受体拮抗剂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 受体1拮抗剂 血管 应用 抑制剂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贝那普利对肝星状细胞ACE2和Ang-(1-7)/Mas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华 申凤俊 许小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1-7)[Ang-(1-7)]以及肝星状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Mas受体的影响。方法以肝星状细胞(HSC)系HSC-T6细胞为实...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1-7)[Ang-(1-7)]以及肝星状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Mas受体的影响。方法以肝星状细胞(HSC)系HSC-T6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AngⅡ组、贝那普利组和AngⅡ+贝那普利组。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ACE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1-7)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 PCR)检测肝星状细胞中ACE2、Mas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AngⅡ处理组中,细胞上清液中Ang-(1-7)以及肝星状细胞中ACE2、ACE2 mRNA、Mas受体mRN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ngⅡ+贝那普利组中各指标均高于AngⅡ处理组(P<0.05)。结论 AngⅡ促使肝星状细胞激活,贝那普利可使活化的肝星状细胞Ang-(1-7)、ACE2、Mas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贝那普利 血管紧张转化酶2 血管紧张-(1-7) MAS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自噬基因Beclin-1 mRNA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伦志 邓璐 张明霞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液中足细胞、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自噬基因Beclin-1 mRNA排泄及氯沙坦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确诊的符合标准的早期DN患者48例,给予氯沙坦50 mg...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液中足细胞、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自噬基因Beclin-1 mRNA排泄及氯沙坦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确诊的符合标准的早期DN患者48例,给予氯沙坦50 mg或100 mg口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足细胞、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 mRNA、自噬基因Beclin-1 mRNA排泄。结果早期DN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排泄、足细胞及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自噬基因Beclin-1 mRNA排泄均较健康人明显增加(P<0.01)。给予氯沙坦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足细胞排泄减少(P<0.05),nephrin mRNA排泄呈下降趋势(P<0.05),自噬基因Beclin-1 mRNA排泄较治疗前有一定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早期DN患者可通过尿液检查证实存在足细胞损伤。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保护足细胞,并可能增强足细胞自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1型受体拮抗剂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中山 黄永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5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2、4、6、8周测量血压值,于实验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CH)测定各组大鼠腹主动脉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5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2、4、6、8周测量血压值,于实验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CH)测定各组大鼠腹主动脉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夏膝口服液具有降低SHR血压及血管AT1R蛋白表达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夏膝口服液具有类似ARB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膝口服液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1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红平 文媛 +2 位作者 张元元 郑娟娟 舒逸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本院门诊及... 目的研究并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按照2012年慢性心衰指南使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在给予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坚持康复运动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BNP、ALD、Ang II、ET-1。结果:治疗后干预组BNP、ALD、Ang II、ET-1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患者的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康复运动 脑钠肽 醛固酮 血管紧张 内皮-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新霞 薛燕 +1 位作者 韩卫红 王红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91-119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 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岳晓莉 王成业 +4 位作者 姚瑶 蔡衡 潘永福 王运来 许钒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利欣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苯巴比妥灌胃联合四氯化碳...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利欣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苯巴比妥灌胃联合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复制肝硬化腹水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AngⅡ、ET-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利欣组和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及甘利欣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AngⅡ、ET-1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与降低血浆AngⅡ、ET-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肝硬化腹水 血管紧张 内皮-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抗体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苏丽 杨丽红 +5 位作者 郑荣华 李晓宇 闫莉 武烨 贺忠梅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抗AT1受体(AT1R)抗体对培养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工合成的AT1R细胞外第二环肽段(AT1R—ECⅡ)为抗原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利用亲和层析法提纯免疫大鼠血清中含有抗AT1R抗体的IgGs;培养大鼠脾淋巴细... 目的观察抗AT1受体(AT1R)抗体对培养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工合成的AT1R细胞外第二环肽段(AT1R—ECⅡ)为抗原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利用亲和层析法提纯免疫大鼠血清中含有抗AT1R抗体的IgGs;培养大鼠脾淋巴细胞,刀豆蛋白A(ConA)诱导其活化和增殖,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提纯IgGs(0.01、0.1、1umol/L)和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通过CCK-8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确定抗AT,R抗体的作用位点。结果ConA刺激48h后,大鼠脾淋巴细胞CCK-8吸光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38±0.05比0.27±0.02,P〈0.05);不同浓度的IgGs剂量依赖性促进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A值分别为0.53±0.03、0.71±0.04和0.94±0.05),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相类似(A值为0.73±0.14、1.52±0.17和2.14±0.12);AT1R特异性阻断剂Losartan和AT,R—ECⅡ均可显著减弱含抗AT1R抗体IgGs的促增殖效应(A值由0.71±0.04分别降为0.54±0.02,P〈0.01;0.52±0.04,P〈0.01)。结论抗AT1R抗体具有受体激动剂样效应,通过特异结合AT1R—ECⅡ剂量依赖性增强离体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 抗体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调节Nrf2/HO-1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倩 曾诚 +2 位作者 段薇娜 孟庆涛 夏中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12-15,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Ang-(1-7)/Ang-Ⅱ]调节NF-E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缺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Ang-(1-7)/Ang-Ⅱ]调节NF-E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IR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组),每组各15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ng-(1-7)和Ang-Ⅱ蛋白以及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 Ang-(1-7)蛋白在DS组中表达较Sham组增加(P<0.05),在IR组中表达较Sham组减少(P<0.05),而在DIR组中较IR组进一步减少(P<0.05)。IR组和DS组中Ang-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DIR组中Ang-Ⅱ蛋白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IR组和DS组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DIR组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较IR组和DS组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S组中肾脏损伤程度显著增高(P<0.05),血清BUN、Cr和NGAL水平、肾脏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和DS组比较,DIR组中肾脏损伤程度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BUN、Cr和NGAL水平、肾脏组织MDA含量明显增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抑制Ang-(1-7),激活Ang-Ⅱ,下调Nrf2/HO-1通路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加重了糖尿病肾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7) 血管紧张- NF-E2-related factor-2 糖尿病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聪 卢学春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2-764,共3页
在过去的1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已经确立了其作为有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地位,ARB安全可靠,且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同。近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经历了从2003~2009年的3次修订,与2003版指南比较,2007版指南更加重视高血... 在过去的1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已经确立了其作为有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地位,ARB安全可靠,且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同。近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经历了从2003~2009年的3次修订,与2003版指南比较,2007版指南更加重视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将ARB的适用范围扩大至8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代谢综合征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型受体拮抗剂 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哇巴因对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和2型受体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宁 姜馨 +1 位作者 吕卓人 艾文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观察哇巴因(Ouaba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AT1)与2型(AT2)受体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Ouabai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Losarta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同时给予... 目的观察哇巴因(Ouaba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AT1)与2型(AT2)受体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Ouabai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Losarta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同时给予Losartan 30 ng/(kg.d)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2 mL/d腹腔注射),每周测定鼠尾血压,共6周。应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中AngⅡ质量浓度,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FQ-PCR)观察心肌中AT1和A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血浆中的AngⅡ质量浓度在Ouabain组及Losarta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Ouabain组心肌中AngⅡ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Ouabain组及Losartan组心肌中AT1mRNA与AT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外周长期、慢性给予Ouabain后可持续升高SD大鼠的血压,并使RAS系统激活,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给予Ouabain激活AT1受体的同时,AT2活性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1受体 2型受体 哇巴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及缬沙坦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永清 张明旭 +4 位作者 刘丽华 党涛 白志冬 王煜 杨鹏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AT1-AAs表达阳性的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AT1-AAs表达阳性的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AT1-AAs表达阳性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ACS患者分为2组:AT1-AAs阳性组及阴性组,组内随机给予缬沙坦或常规治疗10天,观察MCP-1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及正常对照组中AT1-A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0%(40/87)和5.0%(3/60),AC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MCP-1和hsCRP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T1-AAs阳性组ACS患者MCP-1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AT1-AAs阴性组(P<0.01);AT1-AAs阳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AT1-AAs阳性常规治疗者(P<0.01),AT1-AAs阴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AAs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对AT1-AAs阳性的ACS患者给予ARB药物治疗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紧张1 受体拮抗剂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争议和热点问题的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若文 姜馨 吕卓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0-71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药理学 临床 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守琳 刘兆政 唐正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训练,疗程21d...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训练,疗程21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Ⅱ、ET-1的变化。结果:(1)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AngⅡ及ET-1均明显升高,且AngⅡ及ET-1表达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AngⅡ及ET-1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同一级别患者中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血浆AngⅡ及ET-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慢性心衰 运动康复 血管紧张 内皮-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