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esse矩阵和多尺度分析的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志涛 崔宁 +6 位作者 吴骏 耿磊 张芳 温佳 童军 刘晓婷 杨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71-2878,共8页
许多全身性疾病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动静脉血管管径比例(Arteriolar-to-Venular diameter Ratios,AVR)的变化,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管径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对病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一种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及AVR的自动测量... 许多全身性疾病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动静脉血管管径比例(Arteriolar-to-Venular diameter Ratios,AVR)的变化,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管径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对病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一种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及AVR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在分割血管网络的基础上,依据Hesse矩阵检测线状结构的优势,结合多尺度分析准确定位血管方向并计算血管管径;然后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分类器对动静脉血管骨架线上的点进行准确分类;最后计算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内的AVR。对REVIEW和DRIVE数据库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HESSE矩阵 管径测量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视网膜血管管径与动静脉管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颅脑火器性伤早期软脑膜血管管径及血流量变化
2
作者 王凡 陈长才 +2 位作者 毛伯镛 游潮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88-891,共4页
目的研究猫在低速弹所致火器性颅脑损伤(CMW)后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变.方法用气枪制作猫CMW模型,观察损伤前后软脑膜微血管的管径(D)、血流速度(V)、血流量(Q)及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1)软脑膜细动脉Da、Va和Qa在伤后5~20 min期间明显... 目的研究猫在低速弹所致火器性颅脑损伤(CMW)后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变.方法用气枪制作猫CMW模型,观察损伤前后软脑膜微血管的管径(D)、血流速度(V)、血流量(Q)及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1)软脑膜细动脉Da、Va和Qa在伤后5~20 min期间明显降低,45 min后逐渐恢复,并且Qa和Da超过伤前水平.(2)伤后软脑膜细静脉Dv即超过伤前水平,而Vv伤后一直偏低,Qv在45min后升高超过伤前呈淤血状态.结论(1)CMW后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脑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2)CMW45 min后挫伤区、震荡区脑微循环出现代偿性微血管血流量增加,进一步导致缺血后再灌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击 脑损伤 脑微循环 软脑膜 血管管径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猕猴视网膜血管管径研究
3
作者 吴艳霞 宋姗姗 +2 位作者 刘瑞宝 段钰 路雪婧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4,共5页
本实验研究纳入12只成年猕猴,使用Oxymap视网膜血氧仪(Oxymap,雷克雅未克,冰岛)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视网膜图像采集,并按分析手册要求测定视网膜血管管径;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眼别、不同象限血管管径差异,计算相应管径差值、比值。结果... 本实验研究纳入12只成年猕猴,使用Oxymap视网膜血氧仪(Oxymap,雷克雅未克,冰岛)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视网膜图像采集,并按分析手册要求测定视网膜血管管径;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眼别、不同象限血管管径差异,计算相应管径差值、比值。结果显示,正常猕猴视网膜平均静脉管径(188.229±42.386)μm与平均动脉管径(158.375±28.31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各象限静脉管径之间比较、动脉管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动静脉管径差为(29.854±33.316)μm;平均动静脉管径比值为0.864±0.161。这提示正常猕猴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大小情况与人类相似,动脉管径均较静脉管径细,进一步佐证了猕猴可能是研究人类视网膜血管的良好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视网膜血管管径 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AN软件测量视网膜管径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春艳 徐力 +1 位作者 王春燕 张建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4-639,共6页
背景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监测可以反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的病情进展,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定量测量对全身相关病变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评估和治疗过程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关于视网膜血管管径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少见。目的... 背景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监测可以反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的病情进展,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定量测量对全身相关病变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评估和治疗过程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关于视网膜血管管径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少见。目的评价IVAN血管测量软件对视网膜血管管径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性试验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6人192眼的以视盘为中心的数字化眼底照片,采用双盲法利用IVAN血管测量软件对眼底照片进行分析,分别得到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当量(CRVE)和动/静脉比值(AVR),评价患者双眼相关测量指标的对称性。分别由测量者1和测量者2对85名志愿者的85眼右眼视网膜血管管径进行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IVAN血管测量软件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由同一测量者采用盲法对受检者的视网膜血管管径进行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IVAN血管测量软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者间或观察者内测量结果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价观察者内或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IVAN血管测量软件测量结果显示,受检者不同眼别间CRAE、CRVE和A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09、1.090、-1.259,均P〉0.05);测量者1测量的CRAE、CRVE和AVR值分别为(145.02±12.94)μm、(400.72±9.12)μm和0.36±0.03,测量者2测量值分别为(145.10±11.86)μm、(401.17±9.85)μm和0.36±0.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4、-0.913、0.116,均P〉0.05);同一测量者第1次测量的CRAE、CRVE和AVR值分别为(145.02±12.94)μm、(400.72±9.12)μm和0.36±0.03,第2次测量值分别为(145.78±13.08)μm、(400.75±9.96)μm和0.36±0.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77、-0.048、-0.745,均P〉0.05)。观察者内2次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好(均ICC≥0.738),2次测量值均呈明显正相关(均r≥0.739);观察者间2次测量结果再现性较好(均ICC≥0.657),2次测量值均呈明显正相关(均r≥0.662)。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观察者内CRAE和CRVE测量均有5个点位于95%一致性界限(LoA)外(CRAE:95% LoA为-18.5~17.3 μm;CRVE:95% LoA为-9.8~9.6 μm)。观察者间CRAE和CRVE中均有6个点位于95% LoA外(CRAE:95% LoA为-19.3~20.0 μm;CRVE:95% LoA为-10.2~9.0 μm)。结论IVAN血管测量软件用于数字化彩色眼底照片中视网膜血管管径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管径 生物测量 重复性 再现性 IVAN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逆转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王安 杨应明 +3 位作者 蔡楚伟 许燕凯 陈伟强 张琦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治疗组予硫酸镁静脉输入,单纯注血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复制兔SAH模型,治疗组予硫酸镁静脉输入,单纯注血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处理后第5天兔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单纯注血组兔摄食量逐渐下降、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治疗组摄食量稍有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较轻,且逐渐好转。(2)单纯注血组兔基底动脉血管管径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而经硫酸镁处理后,治疗组血管管径明显大于单纯注血组(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管径甚至大于正常组。(3)单纯注血组血管壁增厚、结构紊乱,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消失,内弹力膜皱折、虫蚀样改变,平滑肌细胞变性、核扭曲等。治疗组上述结构改变较轻。结论:硫酸镁能明显逆转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且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硫酸镁 实验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逆转 神经功能障碍 超微结构改变 细胞紧密连接 神经保护作用 基底动脉 血管管径 血管形态学 血管壁增厚 治疗组 正常组 防治作用 静脉输入 生理盐水 变化情况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视网膜血管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裴利 蹇文渊 +4 位作者 罗圆 龙迭戈 谭蓉 胡瑶 段俊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测量健康人群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几何参数(弯曲度、管径、分形维数),并探讨这些参数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特征。方法观察性横断面研究。纳入147名健康人,拍摄眼底彩照,测量血管分形维数,测量距离视盘... 目的测量健康人群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几何参数(弯曲度、管径、分形维数),并探讨这些参数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特征。方法观察性横断面研究。纳入147名健康人,拍摄眼底彩照,测量血管分形维数,测量距离视盘中心1.5~3.0个视盘直径的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弯曲度和血管管径。按眼别、视网膜象限、性别、年龄、BMI分组,比较各组视网膜血管的分形维数、弯曲度、管径值。结果左右眼视网膜血管几何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颞侧与鼻侧象限视网膜动脉弯曲度、动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男性与女性视网膜动静脉弯曲度、动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形维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亚组视网膜血管几何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年龄增大,视网膜动静脉弯曲度增加,视网膜动静脉管径、血管分形维数变小。不同BMI亚组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动静脉弯曲度、分形维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动静脉管径随BMI增高而减小。结论正常人群视网膜血管几何参数是微循环状态的潜在新生物标记,其随性别、年龄、BMI的不同而变化,且具有象限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血管弯曲度 血管管径 分形维数 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I评估正常鼠脑微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牛洪涛 郭启勇 +1 位作者 于兵 孙洪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长半衰期血池对比剂结合稳态磁化率MR技术对正常鼠脑微循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在注射血池性对比剂前、后分别使用SE和GE序列对10只正常Wistar大鼠进行稳态磁化率MR成像,获得左侧顶叶皮质、胼胝体及尾状核区的血容量(BV)和... 目的探讨使用长半衰期血池对比剂结合稳态磁化率MR技术对正常鼠脑微循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在注射血池性对比剂前、后分别使用SE和GE序列对10只正常Wistar大鼠进行稳态磁化率MR成像,获得左侧顶叶皮质、胼胝体及尾状核区的血容量(BV)和血管管径指数(VSI)。结果三个感兴趣区所测得的△R2*和△R2值与对比剂剂量改变呈明显线性关系。上述三个区域的BV和VSI值分别为顶叶皮质(3.92%和4.85μm)、胼胝体区(2.98%和4.29μm),尾状核(3.27%和4.40μm)。结论稳态磁化率MR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取鼠脑血管微循环信息,它所测得BV和VSI值可以作为评价鼠脑血管微循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 血容量 血管管径指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步固定法在幼儿手部静脉穿刺固定中的作用
8
作者 强苗苗 袁轶萍 张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1期2838-2838,共1页
关键词 手部静脉穿刺 固定法 穿刺固定 幼儿 血管管径 配合治疗 护理工作 液体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脑血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邬丹丹 姚康 +4 位作者 管凯捷 付威威 孙建美 郭云宝 王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11-2420,共10页
为了精确监测脑血管手术中术野范围内目标血管的流速及流量,研究了一种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技术的脑血流分析方法,来确认血管吻合后血流的流通及脑部血流灌注情况。首先,搭建LSCI系统采集散斑图... 为了精确监测脑血管手术中术野范围内目标血管的流速及流量,研究了一种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技术的脑血流分析方法,来确认血管吻合后血流的流通及脑部血流灌注情况。首先,搭建LSCI系统采集散斑图像,对它进行改进的时间衬比分析和伪彩色处理,得到血流速度图像来监测流速变化。其次,手动选取感兴趣区域的基准点截取感兴趣区域,对感兴趣区域图像预处理后利用改进的Canny算法提取血管边缘线并计算血管管径。最后,通过动物实验验证LSCI系统血流速度变化监测和血管管径测量功能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Canny算法将血管管径测量的相对误差降低到5.1%。基于LSCI技术的脑血流分析方法可监测血流速度变化,并测量得到血管的有效流通直径,结合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可以实现术中血流流速及流量的精确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散斑 血流量 血管管径 时间衬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