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Light系统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丁诚 许亮 +1 位作者 刘庆荣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的高昂费用与影像结果分析对术者的高操作技术要求,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开展受到阻碍。本研究通过比较AngioLight系统与IVUS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测量结果,旨在明确AngioLight系统的安全性和诊断效果。方法... 目的: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的高昂费用与影像结果分析对术者的高操作技术要求,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开展受到阻碍。本研究通过比较AngioLight系统与IVUS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测量结果,旨在明确AngioLight系统的安全性和诊断效果。方法:选用3头中国农大实验小型猪(平均体重27 kg),针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选择参照点、参照点近端(距参照点以近10-15 mm)、参照点远端(距参照点以远10-15 mm)三个测量点,分别使用IVUS 以及AngioLight系统进行血管直径测量并记录。待支架置入后,选择远端点(距支架远端边缘10-15 mm)、支架边缘远端点(近支架远端边缘外部一点)、支架边缘近端点(近支架近端边缘外部一点)、近端点(距支架近端边缘10-15 mm),再次通过IVUS 以及AngioLight系统进行血管直径测量,以明确支架释放情况,并比较IVUS和AngioLight系统的血管直径测量结果。结果:总计25次测量中,AngioLight系统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与IVUS实时测量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49)mm vs (2.57±0.54)mm,P=0.09],相关系数r=0.73(P〈0.001);而AngioLight系统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与术后IVUS图像分析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该数值计算时部分数据缺失,故相应的AngioLight系统测量数据在计算时也予以剔除)也未达统计学差异[(2.59±0.42)mm vs (2.68±0.6)mm,P=0.37)],相关系数r=0.67(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AngioLight系统系统安全性佳,其对血管直径直接的量化测量结果与IVUS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 血管内超声 AngioLigh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血管自动分类方法及其管径测量 被引量:7
2
作者 薛岚燕 曹新容 +2 位作者 林嘉雯 郑绍华 余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07-2316,共10页
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以及动静脉比值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直径的量化分析有助于病情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种视网膜动静脉自动分类和血管直径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对视网膜血管网络进行分割,并... 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以及动静脉比值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直径的量化分析有助于病情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种视网膜动静脉自动分类和血管直径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对视网膜血管网络进行分割,并获取中心线;其次选取了不同颜色空间中的不同通道分量,提出了基于中心线像素和血管像素的特征向量、血管宽度和中心光反射的特征向量,采用K均值聚类实现感兴趣测量区域内动静脉的自动分类;最后统计血管横截面的灰度曲线分布,利用高斯曲线进行拟合,根据半高度全宽获取动静脉宽度。分别对REVIEW和DRIVE数据库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 血管特征向量 动静脉分类 血管直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脉造影图像血管树分割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建辉 赵蕾 +1 位作者 李德玉 万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血管树分割以及血管狭窄识别两部分。在血管树分割部分,首先通过基于Frangi Hessian的改进模型进行图像增强,随后利用基于统计学区域融合方法对血管区域进行分割。在血管狭窄识别部分,首先利用水平集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细化获得血管骨架,随后提取血管边缘进行血管直径测量,最后采用局部最小点法计算整幅图像血管段狭窄的百分比,对狭窄段进行定位并分级。实验在153例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中检测出狭窄共计208段,其中轻度84段,中度42段,重度82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59%,敏感性为88.76%,特异性为95.58%,阳性预测值为90.5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定量评价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评估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血管树分割 血管直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