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克司兰治疗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ORION-18研究中国大陆亚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勇 李勇 +6 位作者 韩雅君 丁春华 邢晓春 张雪莲 李建平 徐标 陈纪言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究是一项在亚洲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其中中国大陆亚组包含232例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各116例),在第1天、第90天和第270天分别接受英克司兰300 mg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包括: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和绝对值变化;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绝对值变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其他次要终点包括:第330天达到LDL-C<1.8 mmol/L、LDL-C较基线降低≥50%、达到所处ASCVD风险水平总体降脂目标(LDL-C总体目标值:ASCVD患者<1.4 mmol/L,ASCVD高危人群<1.8 mmol/L)的受试者比例。安全性终点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严重不良事件及其严重程度和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英克司兰组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61.16%,绝对值变化为-1.73 mmol/L;与安慰剂组相比,英克司兰组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58.51%,绝对值变化为-1.64mmol/L;英克司兰组PCSK9、总胆固醇、ApoB、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分别为-77.44%、-35.65%、-43.43%、-50.90%(P均<0.0001)。第330天时,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9.6%(74/93)和7.8%(6/77)的受试者达到LDL-C<1.8 mmol/L,分别有69.9%(65/93)和0%(0/77)的受试者实现LDL-C较基线降低≥50%,分别有66.7%(62/93)和2.6%(2/77)的受试者达到总体降脂目标。英克司兰治疗12个月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中国大陆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中,英克司兰降低LDL-C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评估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在亚洲总体人群中的评估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克司兰 小干扰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类型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建中 许燕婷 +1 位作者 王兰 何周倩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的健康效应已被广泛认可,但现有研究忽视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路径差异性。【方法】以上海市212个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植被覆盖率、公园可达性、...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的健康效应已被广泛认可,但现有研究忽视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路径差异性。【方法】以上海市212个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植被覆盖率、公园可达性、街道绿视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街道绿视率、植被覆盖率能够通过改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而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均不能通过影响PM_(2.5)颗粒物浓度和极端高温天气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产生影响。同时,建筑密度、道路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有直接的影响,但仅建筑密度能通过体力活动水平间接地影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结论】通过揭示不同类型的绿色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路径,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提升居民日常绿色暴露水平、促进公众健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绿色空间 暴露类型 血管疾病死亡率 影响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的关联性
3
作者 张国栋 魏思昂 +3 位作者 高金霞 何晖 潘峰 谢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04-3612,共9页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84,95%CI(-1.34,-0.34),P=0.001]、收缩压(SBP)[SMD=-0.55,95%CI(-0.86,-0.25),P=0.0004]和舒张压(DBP)[SMD=-0.99,95%CI(-1.67,-0.32),P=0.004]、LDL[SMD=-0.53,95%CI(-0.89,-0.18),P=0.003]和C-反应蛋白(CRP)[SMD=-0.53,95%CI(-0.90,-0.16),P=0.005]。CRP和HDL、LDL、DB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26和0.28;CRP与SB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有氧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且心脏功能和脂质代谢、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血管疾病 心脏功能 脂质代谢 炎症 C-反应蛋白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代谢和铜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4
作者 周天 张栋 +1 位作者 周刚 吴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68,共4页
铜死亡是近年发现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机制涉及铜离子在线粒体内蓄积,通过铁氧还原蛋白1介导的脂酰化蛋白寡聚化及三羧酸循环崩溃导致细胞能量代谢衰竭[1]。既往研究表明,铜稳态失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 铜死亡是近年发现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机制涉及铜离子在线粒体内蓄积,通过铁氧还原蛋白1介导的脂酰化蛋白寡聚化及三羧酸循环崩溃导致细胞能量代谢衰竭[1]。既往研究表明,铜稳态失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竭密切相关[2]。靶向铜死亡的治疗策略包括铜螯合剂、纳米材料及小分子抑制剂,但其组织特异性及长期安全性仍需深入探索。本综述系统总结铜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转化前景,旨在进一步为患者个体化铜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血管疾病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现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李晶 金小涵 +4 位作者 徐磊 纪红景 范林萍 冯雅丽 商宇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析CVD(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等)和CVRF(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尿酸升高)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和CVRF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40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43.6%的患者在治疗前至少患有1种CVD。最常见的CVD是高血压(41.1%),最常见的CVRF是血脂异常(5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浆液性癌、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脂异常是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尿酸升高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及脂蛋白(a)[Lp(a)]升高的占比均明显高于早期(P<0.05);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发生血脂成分异常不同项数的占比均分别高于低级别、早期(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承担着CVD及CVRF的重大负担,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的CVD、血脂异常是其最常见的CVRF。血脂异常与其分级、分期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其分期相关。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水平等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管疾病 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措施选择偏好及优化策略——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分析
6
作者 孙菊 韩文晶 +1 位作者 李浩淼 祝淑珍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0,共10页
目的:考察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群体的干预措施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特征,为制定循证的CVD干预策略,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计离散选择实验,线下调研湖北省一个CVD高危筛查点的345个高危对象,运用混合logit... 目的:考察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群体的干预措施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特征,为制定循证的CVD干预策略,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计离散选择实验,线下调研湖北省一个CVD高危筛查点的345个高危对象,运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基层医护人员+县级医护人员+县级以上专家”“每月或更久”“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一小时”等属性水平均会显著提升高危人群方案选择概率,而“线上”方式和“个性化服务包”会显著降低受访者的方案选择概率,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高危群体选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农村CVD高危人群明显偏好服务主体水平高、线下开展、低频次、中等强度、非药物干预或与药物干预结合、无偿性基础服务内容的干预模式,有必要依据需方偏好及其异质性特征,探索更为高效且适应农村高危群体的CVD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高危人群 健康干预措施 选择偏好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持续性医疗中潜在裂隙期概念及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祝海香 韩小雪 +1 位作者 冯燕 王瑞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52-1957,共6页
综述心血管持续医疗中主要的潜在裂隙期以及缩短和弥合这一期间的管理策略,为国内开展心血管持续医疗潜在裂隙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持续性医疗 过渡期护理 潜在裂隙期 二级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评估
8
作者 王建安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优化其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已成为临床决策的关键工具。《中国心血管杂志...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优化其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已成为临床决策的关键工具。《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年第2期发表了多篇有关心血管影像学评估专题研究[1-6]。基于此,笔者试总结近年来CVD相关影像学评估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当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该领域的应用探索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心血管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 人工智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人群中心脏代谢指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基于2007—2018年NHANES数据的横断面研究
9
作者 孙彤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评估心脏代谢指数(CMI)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7—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2642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2898名(48.8%),CVD患者1845例(7.0%)。CMI的定义基于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评估心脏代谢指数(CMI)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7—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2642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2898名(48.8%),CVD患者1845例(7.0%)。CMI的定义基于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乘以腰围身高比(WHtR)。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评估CMI与CVD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CMI与CVD的关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CMI及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诊断CVD中的有效性。并进行亚组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与非CVD组比较,CVD组平均年龄较大,男性比例和非西班牙裔白人比例较高,教育程度和收入较低,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腰围、空腹血糖和TG较高,HDL-C和总胆固醇较低,收缩压、WHtR、脂质积累产物(LAP)、TG/HDL-C和CMI较高,吸烟比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根据RCS分析,CMI与CVD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非线性=0.005)。在一般人群中,无论变量是连续的还是分类的,较高的CMI水平均与CVD独立相关。在多变量模型中,CMI每增加1个单位,CVD的比值比(OR)为1.10(95%CI:1.05~1.15,P<0.001),表明较高的CMI与CVD风险增加有关,导致OR为1.41(95%CI:1.21~1.65,P<0.001)。此外,CMI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HDL-C(0.598比0.585,P=0.006)、TG/HDL-C(0.598比0.582,P<0.001)和TG(0.598比0.567,P<0.001),但低于WC(0.598比0.637,P<0.001)、WHtR(0.598比0.632,P<0.001)和LAP(0.598比0.606,P=0.004)。亚组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CMI升高与CVD呈正相关且为独立关联,CMI有望作为在普通人群中早期筛查和预防CVD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代谢指数 肥胖 内脏脂肪组织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在代谢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杨婉越 张心怡 于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6,共8页
胆汁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与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鞘氨醇-1-磷酸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等不同的膜受体和... 胆汁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与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鞘氨醇-1-磷酸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等不同的膜受体和核受体结合来调控一系列复杂的代谢网络。研究表明,胆汁酸与多种代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TGR5的激活可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FXR通过抑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而调节脂代谢;熊脱氧胆酸有效减少促炎细胞因子,改善外周微循环,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本文对胆汁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胆汁酸主要受体发挥作用的途径及功能以及胆汁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以胆汁酸受体为靶点的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脂质代谢 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抗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昊然 王泽然 +3 位作者 王冠群 王子敬 郝婷 牛舰霏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2,共7页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病机复杂,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炎症在促进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对抗炎症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疗法。研究者通过采用迷走神经...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病机复杂,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炎症在促进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对抗炎症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疗法。研究者通过采用迷走神经刺激和药物激活的干预深入探究α7nAChR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和相关的分子机制,但上述2种干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面临诸多限制。针刺疗法作为具有千年传承的中医学,被证实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激活α7nAChR,且能产生与药物类非针刺疗法相似的作用,但是目前对针刺疗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激活α7nAChR的相关分子机制的认识相对较少,不利于提高针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胆碱能抗炎通路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心轴探讨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振兴 尹奎英 +1 位作者 于雪 季福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控制。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在接受改善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控制。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在接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血运重建等规范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近年来,中枢神经和外周脏器之间的生理学交互引发人们的关注,围绕脑心轴的研究更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围绕脑心轴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轴 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昊 王由甲 +2 位作者 金晶 梁华敏 何西淼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8,共9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其特征表现为病程漫长、症状多样及致病因素复杂,给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心血管疾...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其特征表现为病程漫长、症状多样及致病因素复杂,给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健康管理与疾病预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对大量健康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与智能分析,AI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心血管疾病潜在风险,并助力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及延缓疾病进展。AI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心血管疾病早期健康监测与预防机制的完善,同时提高了临床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AI技术亦被应用于生物大数据分析与新药研发。本文旨在综述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提升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效率方面的潜力与挑战。AI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推动智慧医疗与精准医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媛媛 方达 +3 位作者 徐浩 杨东辉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7-1854,1861,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VD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查。参考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建议,根据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肝脏硬度值(LSM)将患者分为3组:肝纤维化低风险组(1235例)、肝纤维化中风险组(110例)和肝纤维化高风险组(80例)。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评估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进一步将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根据CVD风险分层进一步分为4组:心肝低危组(214例)、心高肝低危组(1021例)、心肝高危组(178例)和心低肝高危组(12例),比较前3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1425例T2DM患者中有5.6%属于肝纤维化高风险患者。肝纤维化高风险组患者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胆红素(DBI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脂肪衰减参数(UAP)、LSM、FIB4、肌肉质量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血小板计数(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低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和肝纤维化中风险组(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_(1c)>9%、肝酶异常以及合并肌肉质量减少的T2DM患者肝纤维化风险更高(P<0.05)。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CVD风险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风险的增加,CVD高风险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_(趋势)^(2))=35.900,P<0.001)。心肝高危组患者的年龄、AST、DBIL、UAP、LSM、FIB4、FR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LT低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0.05)。结论T2DM患者是发生肝纤维化及CVD的高风险人群,其中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肝酶异常、肝脏脂质沉积增加或肌肉质量减少会增加CVD和肝纤维化风险,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早期监测与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纤维化 血管疾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4D Flow MRI的血流分析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蕾 刘继华 +2 位作者 丁静 郭瑜 夏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D是基于医学影像通过求解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来计算血流,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但依赖模型设定及管壁边界条件假设。4D Flow MRI能够直接测量体内的真实血流,但采集时间较长,分辨率和精度有限。本文旨在综述CFD和4D Flow MRI各自优势与局限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及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计算流体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睡眠时长及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雪瑞 刘芳超 +8 位作者 黄克勇 沈冲 李建新 曹杰 陈恕凤 陈纪春 黄建凤 鲁向锋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及联合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的三个子队列,2007~2008年调查收集了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等信息,2012~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及联合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的三个子队列,2007~2008年调查收集了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等信息,2012~2015年随访收集了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资料。睡眠时长分为睡眠≤6 h/d、睡眠>6~8 h/d、睡眠>8 h/d,日均身体活动总量(MET-h/d)按三分位数分为低身体活动、中等身体活动、高身体活动。应用根据队列来源分层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联。结果:共纳入93933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5.82±0.98)年,共发生3862次心血管疾病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身体活动者相比,高身体活动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HR(95%CI)分别为0.73(0.65~0.82)、0.62(0.49~0.77)和0.88(0.76~1.01),P值分别为<0.01、<0.01和0.06。与睡眠>6~8 h/d者相比,睡眠>8 h/d者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发病的HR(95%CI)分别为1.10(1.00~1.21)和1.33(1.18~1.49),P值分别为0.04和<0.01;睡眠≤6 h/d者发病风险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睡眠时长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呈“U”形关联。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6~8 h/d合并高身体活动者相比,脑卒中发病风险在睡眠>8 h/d合并高身体活动者[HR(95%CI):1.74(1.37~2.22),P<0.05]中最高,心血管疾病[HR(95%CI):1.69(1.39~2.04),P<0.05]和冠心病[HR(95%CI):1.99(1.41~2.81),P<0.05]发病风险在睡眠≤6 h/d合并低身体活动者中最高。结论:保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及合适的睡眠时长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身体活动 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芹彧 王艺颖 +5 位作者 张小丹 张畑霖 詹清清 张福艳 刘涛 吴延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017-2024,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健康生活方式(HL)对CVD发病是否有影响。目的了解SES、HL与CVD的关系,为人群CVD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抽取9280名...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健康生活方式(HL)对CVD发病是否有影响。目的了解SES、HL与CVD的关系,为人群CVD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抽取9280名贵州省12个县/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对该队列所有人群进行随访,由经过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等)、既往史等,根据调查对象是否发病分为CVD组(123名)和非CVD组(4025名);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ES、HL对CVD发病的影响,采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分析不同SES、HL对CVD发病时间的影响。结果排除基线CVD患者、失访者及信息缺失者后,最终纳入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4148名,CVD发病123名,发病密度为4.13/1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SES低分组人群相比,SES高分组人群CVD发病风险下降40.60%(HR=0.594,95%CI=0.402~0.878)。与≤6种HL人群相比,拥有8种、≥9种HL人群CVD发病风险分别下降44.40%(HR=0.556,95%CI=0.320~0.968)、49.20%(HR=0.508,95%CI=0.284~0.912)。与SES低分组且HL≤6种的人群相比,SES低分组且HL为7、8、≥9种的人群CVD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高分组且HL为8种和≥9种人群CVD发病风险将分别下降61.80%(HR=0.382,95%CI=0.163~0.894)、70.20%(HR=0.298,95%CI=0.119~0.748),CVD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P_(趋势)<0.001)。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结果显示,与SES低分组且HL≤6种的人群相比,SES高分组且拥有8种和≥9种HL人群CVD发病时间分别推迟1.148年(95%CI=0.049~2.247)、1.407年(95%CI=0.227~2.588)。结论不同SES、HL与CVD发病呈负相关;在高SES人群中,随着HL种类的增加CVD发病时间随之延长。低SES人群是贵州省CVD防控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健康素养,同时针对性地开展CVD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社会经济地位 健康生活方式 COX回归分析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帅 邵钧捷 +4 位作者 周晶晶 闫浩杰 史树锦 蒋敏 张然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是结合流体力学、临床医学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它可通过计算获取流量、压力、阻力及管壁应力等数据资料,进而对心血管系统血液流动进行客观、科学、量化的分析与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心血管... 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是结合流体力学、临床医学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它可通过计算获取流量、压力、阻力及管壁应力等数据资料,进而对心血管系统血液流动进行客观、科学、量化的分析与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心血管系统数值仿真的主要建模方法与特点,并综述了数值仿真在血管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室辅助装置、心源性休克及体外膜肺氧合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促进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数值仿真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电图参数、犬尿氨酸代谢物建立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蕊 刘涛 苏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100)和非共患组(n=486),采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100)和非共患组(n=486),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降低组间偏倚。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心电图参数[经心率校正的QT(QTc)、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犬尿氨酸(KYN)代谢物[色氨酸(TRP)、KYN、犬尿喹啉酸(KYNA)],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1)BMI、吸烟、饮酒、睡眠障碍、QTc、TP-Tec、TRP、KYN、KYNA均是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2)列线图模型诊断AUC为0.876,诊断结果与观察结果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阈概率为5%~100%时,患者净获益率较高。结论基于QTc、TP-Tec、TRP、KYN、KYNA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指导临床诊治,降低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管疾病 心电图 犬尿氨酸代谢物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胆汁酸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0
作者 吴静娜 蔡美丽 +6 位作者 王楠 秦开心 赵媛 朱亦堃 罗静 张曼娜 李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目的 探究超重/肥胖PCOS患者经限制热量饮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干预后胆汁酸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进行的随机、对照、... 目的 探究超重/肥胖PCOS患者经限制热量饮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干预后胆汁酸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进行的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中筛选的68例超重/肥胖PCOS患者,6个月内随机分为CRD组(33例)或度拉糖肽联合CRD组(35例)。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方法检测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干预前后的血清胆汁酸谱,并探讨差异胆汁酸与PCOS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超重/肥胖PCOS患者经CRD干预后,总胆汁酸水平、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百分比无差异,血清中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和牛磺石胆酸(taurolithocholic acid,TLCA)显著升高。度拉糖肽与CRD联合治疗后,总胆汁酸水平无差异,原发性结合胆汁酸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TLCA、胆酸(cholic acid,CA)、LCA水平均显著升高,然而血清去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水平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超重/肥胖PCOS患者治疗后胆汁酸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的改善有关。结论 研究表明CRD或度拉糖肽联合CRD改变了超重/肥胖PCOS患者的机体胆汁酸代谢。机体胆汁酸代谢与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血管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组学 限制热量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