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抑制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香香 王振 +1 位作者 杨星 李素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7-1485,共9页
血管生成是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血管新生可为HCC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提供必备物质条件。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H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以多靶点、多途径、增效减毒、改善肿瘤预后以及延长生存期的特点成为抗HCC治疗... 血管生成是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血管新生可为HCC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提供必备物质条件。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H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以多靶点、多途径、增效减毒、改善肿瘤预后以及延长生存期的特点成为抗HCC治疗的潜力药物。经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抗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抑制内皮细胞增殖、降低HCC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HCC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药抑制HCC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HCC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生成诱导剂 血管生成抑制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NF-α对成骨向分化前后的人脂肪基质细胞分泌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曾百进 余日月 +4 位作者 周永胜 徐军 倪永伟 刘云松 许永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研究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刺激下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hADSCs)增殖的改变及成骨向分化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研究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刺激下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hADSCs)增殖的改变及成骨向分化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分泌的变化。方法:采用吸脂术获得的第4代hADSCs,以终浓度为0、1、5、10、50、100μg/L的rhTNF-α刺激hADSCs,分别在48、72、96 h后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NF-α对hADSCs增殖的影响;并以该浓度梯度的rhTNF-α刺激hADSCs,24 h后收集上清,以ELISA法检测VEGF、FGF-2和IGF-1的分泌情况;在成骨向诱导的第1、3、7、14天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生长因子分泌的变化,收集细胞上清前24 h更换培养基,并在相应孔中加入rhTNF-α,使其终浓度为10μg/L。所有ELISA数据均以相应培养孔的细胞数进行校正。结果:rhTNF-α能促进hADSCs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相比于对照组,48 h时,10μg/LrhTNF-α对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96 h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P<0.01),而100μg/L rhTNF-α在48 h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96 h时则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相对于对照组,rhTNF-α可以显著促进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P<0.01);hADSCs经成骨向诱导后,上述3种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的hADSCs用10μg/L rhTNF-α刺激后,在诱导第1天,rhTNF-α显著促进VEGF的分泌(P<0.01),但对FGF-2和IGF-1的分泌无显著性影响;在诱导第3天和第7天,rhTNF-α对VEGF(P<0.01)、FGF-2(P<0.05)和IGF-1(P<0.05)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但在第14天则抑制VEGF(P<0.01)、FGF-2(P<0.05)和IGF(P<0.05)的分泌。结论:一定浓度的rhTNF-α对hAD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具有rhTNF-α的浓度依赖;在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rhTNF-α对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这3种生长因子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肪组织 间质细胞 血管生成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与血管生成因子
3
作者 王琳 黄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1,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的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在肿瘤和慢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有关IBD发生发展中血管生成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就IBD血管生成研究中热点的促血管生成...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的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在肿瘤和慢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有关IBD发生发展中血管生成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就IBD血管生成研究中热点的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血管生成诱导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异山梨酯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大卓 郭春雨 +2 位作者 蒋跃绒 刘颖 殷惠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2-875,共4页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形态、梗死面积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建立AMI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硝酸异山梨酯低剂量组(IDL组)和硝酸异山梨酯高剂量组(IDH...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形态、梗死面积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建立AMI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硝酸异山梨酯低剂量组(IDL组)和硝酸异山梨酯高剂量组(IDH组),每组18只。大鼠饲养7、14天后各随机处死9只,截取心肌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利用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Ⅷ因子,进而计算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通过RT-PCR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缺血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心肌肿胀、梗死区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IDL组和IDH组7、14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MVD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VEGF mRNA、bFGF mRNA表达有所减少,而IDH组则有所增加。结论硝酸异山梨酯可明显缩小AMI大鼠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心肌的毛细血管新生,对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异山梨酯 硝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生成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共表达
5
作者 黄丽 郭淮莲 黄一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29-132,14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AN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现象。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2h后再灌注1、3、7及14d组,每组6只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长素(AN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现象。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2h后再灌注1、3、7及14d组,每组6只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ANG、GFAP的表达水平及其二者的共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1、3、7d脑缺血区ANG表达水平(ANG荧光强度)分别为56±21、73±22和76±21,对照组为35±17;GFAP表达水平(GFAP荧光强度)分别为94±32、115±35和74±31,对照组为62±22。缺血各时间点ANG及GFA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部分ANG与GFAP共表达现象。结论脑缺血可诱导缺血脑区ANG和GFAP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管生成诱导剂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桂明 辛蕾 +3 位作者 唐昱 柴育亮 盛国太 刘燕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各取1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制作常规血清和参松养心胶囊血清。建立CAM模型,将60枚存活鸡...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各取1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制作常规血清和参松养心胶囊血清。建立CAM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血清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每组15枚。观察血管新生形态,计数各组CAM上载体周围血管数目,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MTT法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EGF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33.71±3.36)支和(34.51±3.34)支vs(22.11±2.05)支,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参松养心胶囊组A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0.21 vs 0.91±0.15和0.96±0.14,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诱导剂 内皮 血管 侧支循环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26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津溪 靳兰洁 周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10-1212,共3页
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非编码RNA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分子,它是近22个核苷酸序列的RNA,通过不完全互补配对的原则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3′端非翻译区特异性结合,从而使mRN... 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非编码RNA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分子,它是近22个核苷酸序列的RNA,通过不完全互补配对的原则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3′端非翻译区特异性结合,从而使mRNA降解、抑制或者激活,调控体内大约1/3的基因表达。miRNA在生物体内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RNA 信使 基因表达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