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及其比值变化与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明华 常远 +2 位作者 刘芳 黄雁翔 徐航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1和Ang-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Ang-1和Ang-2及Ang-1/Ang-2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Ang-1、Ang-2、Ang-1/Ang-2与HBV DNA、AL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671.0 pg/mL)相比,CHB组(479.0 pg/mL)和肝硬化组(208.4 pg/mL)Ang-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198.0 pg/mL)相比,CHB组(286.1 pg/mL)和肝硬化组(438.4 pg/mL)Ang-2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2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3.4)相比,CHB组(1.6)和肝硬化组(0.5)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HB组Ang-1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0.394,P值均˂0.00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5、0.351,P值均˂0.001);Ang-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73,P值均˂0.001);而肝硬化组Ang-1、Ang-2及Ang-1/Ang-2均与HBV DNA和AL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HB、肝硬化患者血清Ang-1、Ang-2及Ang-1/Ang-2有显著改变,其中肝炎组Ang-1、Ang-2及Ang-1/Ang-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调控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Ang2/VE-cadherin)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逢永 房东东 +4 位作者 张柄涵 孙燕洁 刘海峰 亓永杰 魏光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8-713,共6页
目的 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PHCD(0.3、 1.0、 3.0)mg/kg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 目的 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PHCD(0.3、 1.0、 3.0)mg/kg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大鼠尾静脉注射(0.3、 1.0、 3.0)mg/kg PHCD。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 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L-6含量和大鼠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右肺组织Ang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Ang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以及BALF中IL-1β、 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Ang2表达上调,VE-cadherin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HCD组大鼠肺组织W/D以及BALF中IL-1β、 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Ang2表达下调、 V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 PHCD可以通过调控Ang2/VE-cadherin通路,降低LPS诱导大鼠脓毒症肺部炎症,从而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PHCD) 脓毒症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生成素2(ang2)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2、Tie-2和VEGFR-2表达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新兰 李亦功 +1 位作者 魏建敏 赵艳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水平,探讨3者在大肠癌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SP方法,检测118例大肠癌组织中、40例癌旁组织及40例肠道良性疾病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的表...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水平,探讨3者在大肠癌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SP方法,检测118例大肠癌组织中、40例癌旁组织及40例肠道良性疾病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8%、69.49%和61.0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5.00%、17.50%和17.50%及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35.00%、32.50%和32.50%;(P值均<0.05);大肠癌组织中2个或3个因子共同表达率为61.02%,明显高于单个因子阳性表达率(15.25%);癌组织中MVD表达量为(31.43±10.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61±3.76)和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16.89±3.83)(P<0.05)。三者表达与CEA和MVD均呈正相关(P<0.05)。Ang-2的表达与CA19-9呈正相关(P<0.05),Tie-2和VEGFR-2的表达则与CA19-9无关(P>0.05);根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者和未复发转移者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Ang-2、Tie-2和VEGFR-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受体-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及癌胚抗原对结肠癌诊断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4
作者 毛海波 朱国栋 +3 位作者 方润娅 李宝秀 方喜生 刘国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并探讨其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结肠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升高(P <0.05);联合检测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升高;术前Ang-2、VEGF、CA19-9、CEA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生存分析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远处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对诊断结肠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术前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婷婷 孙芳玲 +3 位作者 程华 艾厚喜 张丽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4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予莫诺苷...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4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予莫诺苷30 mg/kg、90 mg/kg、270 mg/kg每天1次灌胃。术后7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皮层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患侧皮层Ang-1、Tie-2的表达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莫诺苷大剂量组Ang-1、Tie-2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莫诺苷中、大剂量组Tie-2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01)。结论莫诺苷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再灌注皮层Ang-1及受体Tie-2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生成素1 TIE-2 血管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管生成素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关杨 李红 +3 位作者 郭飞 刘新民 张骞 吕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ng-2、RDW、HIF-1α、B型钠尿肽(BN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Ang-2、RDW、HIF-1α、BNP水平明显升高(P=0.000)。血清Ang-2、RDW、HIF-1α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呈正相关(r=0.542,r=0.443,r=0.477,P=0.000),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7~1.000),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Ang-2、RDW、HIF-1α增加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生成素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冬玲 郭克民 +2 位作者 张岚 张红新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生成素2受体Tie-2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人乳腺导管内癌、4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1例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Ang2及Tie-2、CD34的表达,根据CD34的表达情况计...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生成素2受体Tie-2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人乳腺导管内癌、4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1例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Ang2及Tie-2、CD34的表达,根据CD34的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Ang-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6/50)和18.0%(9/50),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0%(4/25)和20.0%(5/25);而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7%(15/28)和64.28%(18/2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87%(46/49)和97.96%(48/49),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间质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P<0.01)。乳癌组织CD34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的表达。结论:Ang2及Tie2的表达与乳癌血管生成关系密切,Ang2表达与乳癌的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2受体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延风 刘陕西 +2 位作者 邬德东 陈玺 任利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88,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接受As2O3腹腔注射1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荧光标记CD31并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ng-2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砷剂治疗可抑制瘤块生长,2.5mg/kg和5mg/kgAs2O3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33%和50.85%。As2O3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MVD)、VEGF荧光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可清晰标记肿瘤内的血管;对照组和As2O3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As2O3对Ang-2表达无明显影响,在As2O3治疗抑制瘤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下,Ang-2表达可促进血管的退化。Ang-2主要在新生的内皮细胞表达,故可能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成为肿瘤新生血管研究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胃癌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吴皓宇 刘晓唤 +7 位作者 王聪霞 张春艳 张岩 陈海潮 胡艳超 贾珊 马维冬 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I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Ang-2浓度。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患者,无再狭窄组101例患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术前Ang-2浓度[(849.6±234.6)pg/mL vs.(796.9±19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ng-2浓度[(629.7±137.3)pg/mL、(504.3±107.6)pg/mL]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术后Ang-2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低于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Ang-2浓度均明显降低,且无再狭窄组降低更明显,推测Ang-2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生成素-2 支架内再狭窄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1 位作者 仇镇宁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97-699,703,787,共5页
目的:研制抗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进行ANGPTL2的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揭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创造条件。方法:以纯化的ANGPTL2重组蛋白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细胞与小鼠骨... 目的:研制抗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进行ANGPTL2的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揭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创造条件。方法:以纯化的ANGPTL2重组蛋白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克隆和亚克隆化培养,ELISA鉴定,得到能稳定分泌抗人ANGPTL2的杂交瘤细胞;以硫酸铵沉淀法从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初步纯化、制备抗人ANGPTL2单抗,以Western blot、细胞免疫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制备的单抗进行滴度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得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ANGPTL2的杂交瘤细胞,从其培养上清中制备的抗ANGPTL2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滴度,可用于Western blot、细胞免疫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论:成功地研制了抗ANGPTL2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进行ANGPTL2的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揭示ANGPTL2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单克隆抗体 angPT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性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2 位作者 张明超 朱小东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12-915,919,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在既往研究中已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中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但未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脏中的表达进行精确定位。文中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目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在既往研究中已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中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但未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脏中的表达进行精确定位。文中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细胞中进行准确定位。方法:利用激光微分离技术分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以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2 mRNA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和免疫电镜方法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中的表达进行准确定位。结果: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mRNA仅表达于肾小球,而不在肾小管表达,且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中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分布位置与足细胞位置重叠;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观察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分布与足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WT1一致;免疫电镜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主要分布于足细胞的细胞体和足突。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基因只在肾小球表达,足细胞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特异性产生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4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贵福 高珊 董春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605-2608,2612,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4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258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合并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和未合...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4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258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合并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和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ANGPTL2、ANGPTL4、CD40、CD40L、MCP-1、VE-cadherin、YKL-40、ox-LDL、PCSK9、ApoA、HDL、APOB、LDL、FPG、FINS 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 ANGPTL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NGPTL4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斑块回声越低、性质越不稳定,血清中 ANGPTL2的含量越高、ANGPTL4的含量越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 CD40、CD40L、MCP-1、VE-cadherin、YKL-40、ApoB、LDL、ox-LDL、PC-SK9、INS 的含量以及 HOMA-I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 ANGPTL2含量呈正相关、与 ANGPTL4含量呈负相关;ApoA1、HDL、IGF-1的含量以及 IAI、HOMA-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 ANGPTL2含量呈负相关、与 ANGPTL4含量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 ANGPTL2、ANGPTL4含量的改变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来造成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及性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炎症反应 脂质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代谢和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春芝 刘洪英 刘军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210-421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代谢和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85例作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代谢和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85例作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COPD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分别于对照组入选次日和观察组治疗前(T0)和治疗1周(T1)、2周(T2)、1个月(T3)和3个月(T4)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ANG2水平和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评估BODE指数(B为体质指数,O为气流阻塞程度,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比较不同BODE指数分级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血清ANG2水平并分析COPD患者脂代谢紊乱、血清ANG2水平与其BODE指数的关系。结果 COPD组和对照组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TC、TG、ANG2水平和BODE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COPD组T0比较,COPD组T2、T3、T4TC、TG水平均升高,ANG2水平和BODE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水平均高于COPD组T0、T1、T2、T3、T4时,ANG2水平和BODE指数均低于COPD组T0、T1、T2、T3、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4时,COPD组BODE指数分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25,P<0.01)。T0、T4时,不同BODE指数分级患者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ODE指数分级患者TC、TG、ANG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级越高,TC、TG水平越低,ANG2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TC、TG水平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r=-0.941、-0.940,P<0.05),血清ANG2水平与BODE指数呈正相关(r=0.921,P<0.05)。COPD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且均可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于3 d内消失。结论COPD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和血清ANG2水平升高,且其血脂水平和血清ANG2水平均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这可能与ANG2与Tie受体结合引发内皮细胞凋亡和血管退化及COPD患者营养不良导致血脂水平降低有关,COPD患者脂代谢和血清ANG2可作为其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脂代谢 血管生成素2 病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与血管生成素-2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赖添顺 张亚娟 +2 位作者 林哲婉 郭振辉 肖百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血管生成素(Ang)-2的关系。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脓毒症组(12只)。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血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血Ang-2水平。结...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血管生成素(Ang)-2的关系。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脓毒症组(12只)。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血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血Ang-2水平。结果:脓毒症大鼠随着时间延长,肾组织损伤病理改变进行性加重,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浓度、血Ang-2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只有血胱抑素C水平与血Ang-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5)。结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中的Ang-2有关,但其具体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管生成素-2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皓宇 张春艳 +7 位作者 梁磊 王聪霞 寿锡凌 张岩 马维冬 贾珊 郑阳 刘晓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38,34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13例,对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30例,Ⅲ级26例,Ⅳ级25例)的CHF患者血清Ang-2、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13例,对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30例,Ⅲ级26例,Ⅳ级25例)的CHF患者血清Ang-2、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并设对照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结果 NYHA心功能Ⅰ级~Ⅳ级的CHF患者,NT-proBNP和Ang-2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g-2与NT-proBNP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4,P〈0.001),Ang-2与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r=-0.725,P〈0.001)。结论 Ang-2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评价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生成素-2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2与脂多糖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秋萍 张媛莉 +1 位作者 姚华国 邓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11-2014,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脂多糖(LPS)的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11例)、二重感染组(G-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20例),另选取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脂多糖(LPS)的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11例)、二重感染组(G-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10男10女)为正常对照组。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血浆Ang-2及LPS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脓毒症各组患者的血浆Ang-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脓毒症各组患者之间的血浆An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重感染组及G-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浆LP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深部真菌感染组(P<0.05),而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L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599,P<0.05;r=0.72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ng-2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显著独立相关(β=0.468,P<0.05;β=0.626,P<0.001)。除深部真菌感染组外的各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LPS水平呈正相关(r=0.394,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S水平与血浆Ang-2水平呈显著独立相关(β=0.269,P<0.01)。结论:血浆Ang-2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PS是影响G-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生成素-2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康 尚卫华 +2 位作者 贾蓬勃 李徐奇 魏光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Tie2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e2受体在直肠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2受体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抑制剂对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丽华 张珍祥 +2 位作者 徐永健 张惠兰 刘剑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予NIM治疗,计算NIM的抑瘤率,RT-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素-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予NIM治疗,计算NIM的抑瘤率,RT-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裸鼠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IM可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率为43.02%。NIM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组织Ang-2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1mRNA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Ang-2/Ang-1mRNA比值下降(P<0.01);同时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OX-2抑制剂NIM可下调Ang-2基因表达,改变Ang-2/Ang-1mRNA比值,该作用可能是COX-2抑制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肺癌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晓宁 刘晶珠 +2 位作者 刘超 马艳 徐艳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Ang-2和CD34表达,并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上皮性卵巢...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Ang-2和CD34表达,并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ng-2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Ⅲ期和Ⅳ期合并组Ang-2表达率高于Ⅰ期和Ⅱ期合并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Ang-2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MVD呈正相关(r=0.733,P<0.01)。结论:Ang-2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血管生成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促进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生成素-2 CD34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