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性缺氧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
1
作者 孙建宇 郭华 +1 位作者 张云云 崔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暴露下,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时,大鼠外周血中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angiogenic T lymphocyte,Tang)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暴露下,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时,大鼠外周血中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angiogenic T lymphocyte,Tang)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饲养组(RA组)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IH组),其中IH组接受间歇性缺氧暴露,每天8 h,共6周。间歇性缺氧模式设定为:每2 min 1个循环,40 s内向仓内充入氮气使氧气浓度从21%降到8%并稳定20 s,然后充入正常空气使氧气浓度在40 s内恢复到21%并维持20 s。造模完成后,使用流式细胞法检测Tang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水平;ELISA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并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流式结果显示,与RA组相比,IH组小鼠Tang水平显著升高[(22.975±1.866)%vs.(15.713±1.746)%,P<0.001],EP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0.028)%vs.(0.028±0.012)%,P>0.05];HE染色结果显示,IH组小鼠IMT比RA组显著增厚[(121.275±30.896)μm vs.(84.075±7.452)μm,P<0.05];ELISA实验表明,与RA组比,IH组Hcy水平显著升高[(6.2±0.6)μmol/L vs.(5.5±0.6)μmol/L,P<0.05],但HDL-C、LDL-C、T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IH大鼠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同时Tang细胞水平升高,提示Tang细胞水平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 间歇缺氧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宁 张平 +5 位作者 张柳波 侯艳秋 包红雨 宋敏 孟庆奇 傅行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了提高对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伴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增多的AITL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病理和组织化学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多重PCR测定及淋巴细胞免疫... 为了提高对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伴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增多的AITL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病理和组织化学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多重PCR测定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查。结果查明:患者有发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伴胸水和腹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LGL明显增多,免疫表型主要表达CD3-CD16+CD56+,TCRγ基因重排阳性,腹水中LGL易见,有异常核分裂象,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符合AITL,同时伴有CD56阳性表达。结论:AITL多段表现为侵袭性进展,临床预后差,LGL细胞增多可能是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或来源于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幼细胞t细胞淋巴 大颗粒淋巴细胞 CD3 CD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可表达于生发中心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3
作者 孙琦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2,共1页
CD200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种膜糖蛋白,可表达于B细胞及其增殖性疾病和一部分T细胞。作者以往研究发现,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环绕于L&H细胞周围的T细胞表达CD200,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CD200 辅助t淋巴细胞 生发中心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淋巴细胞为主型 霍奇金淋巴 增殖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琼 何合胜 +7 位作者 戴艳 靳小可 李佳嘉 黄辰 黄君 齐晶 严家炜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6-871,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TL初诊患者临床资料39例,分析治疗前NLR与AITL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TL初诊患者临床资料39例,分析治疗前NLR与AITL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9例AITL患者初诊NLR中位数为5.43,以此中位值为临界值,将AITL患者分成高NLR组(NLR≥5.43,20例)和低NLR组(NLR <5.43,19例)。与低NLR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低(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结外受累部位2个及以上及高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外受累部位2个及以上和高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NLR水平是影响初诊AITL患者的预后因素,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抗炎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爽 崔淯夏 +1 位作者 陈红 宋俊贤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抗炎治疗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心血管残余风险的重要策略。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和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其功能,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更多研究证实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A... 抗炎治疗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心血管残余风险的重要策略。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和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其功能,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更多研究证实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ASCVD抗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有望成为ASCVD抗炎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细胞介素2 调节t细胞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钰 练巧燕 +8 位作者 陈奥 张建恒 徐鑫 韦兵 蔡宇航 黄丹霞 邝敏婷 何建行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4-618,共5页
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ACR)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引发的免疫反应,目前被认为是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形式。ACR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受者死亡,也是肺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高... 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ACR)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引发的免疫反应,目前被认为是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形式。ACR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受者死亡,也是肺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但肺移植术后ACR的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本文总结了肺移植受者AC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以期提高ACR的诊治效率,延长受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细胞t淋巴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 组织病理学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TSLP及Th2优势免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璐 李红岩 +5 位作者 苗伟伟 汪凤凤 刘洪泱 黄茂 殷凯生 周林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抑制哮喘小鼠Th2优势应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4只6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小鼠末次雾化吸入激发24 h后,采用小...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抑制哮喘小鼠Th2优势应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4只6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小鼠末次雾化吸入激发24 h后,采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对乙酰胆碱(Ach)的阻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浸润情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瑞氏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总IgE、BALF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气道阻力、气道炎症、血清总IgE、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IL-13)以及肺组织TSL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布地奈德组各项观测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布地奈德通过降低肺组织TSLP表达、抑制Th2细胞因子水平而降低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 2型辅助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SL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侯丽 赵跃然 +4 位作者 王来城 焦玉莲 张捷 马春燕 崔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9-79,共1页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是重要的CC趋化因子,对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NK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研究证实,SLC通过募集T淋巴细胞、DC和NK等免疫效应细胞到肿...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是重要的CC趋化因子,对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NK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研究证实,SLC通过募集T淋巴细胞、DC和NK等免疫效应细胞到肿瘤组织、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增强肿瘤局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达到其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效应分子.为了进一步探索SLC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我们构建了小鼠SL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mSLC,为今后开展体内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SLC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t淋巴细胞 小鼠 CC趋化因子 免疫效应细胞 非特异免疫 肿瘤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效果 免疫细胞 cell 趋化作用 NK细胞 肿瘤组织 细胞因子 效应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