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亚 蔡素霞 张广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并成功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患者48例(轻症组),重症患者32...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并成功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患者48例(轻症组),重症患者32例(重症组),另外选取50例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于全部孕妇分娩后取其全层胎盘组织,检测并记录胎盘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HIF-1αmRNA表达水平,计算HIF-1α阳性表达率。测定孕产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相关指标水平。分析HIF-1α相对表达量和胎盘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重症组胎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且轻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HIF-1αmRNA、Fib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APTT、PT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轻症组HIF-1αmRNA、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PT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HIF-1α总阳性表达率高于轻症组与对照组,轻症组高于对照组。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IF-1α相对表达量与血管生成呈负相关(r<0,P<0.05)。结论HIF-1α在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组织中呈异常过表达,且表达水平和胎盘组织血管生成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血管生成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成纤维生长因子-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对DN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胡伟宏 陈文洁 +1 位作者 赵丽萍 张亚琦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进行治疗的115例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进行治疗的115例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RER),将DN组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3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B组,41例)和大量清蛋白尿组(C组,39例);比较受试者血清VASH-1、FGF-23水平、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血清VASH-1、FGF-23水平与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ASH-1、FGF-23联合尿β2-MG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DN组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患者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高于B组和A组(P<0.05);DN患者血清VASH-1、FGF-23水平与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为影响D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VASH-1、FGF-23、尿β2-M联合诊断DN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VASH-1)=4.389、P<0.001,Z_(三者联合-FGF-23)=3.117、P=0.002,Z_(三者联合-β2-MG)=4.556、P<0.001)。结论DN患者血清VASH-1、FGF-23、尿β2-MG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三者联合诊断效果较好,有望为DN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延风 刘陕西 +2 位作者 邬德东 陈玺 任利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88,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接受As2O3腹腔注射1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荧光标记CD31并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ng-2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砷剂治疗可抑制瘤块生长,2.5mg/kg和5mg/kgAs2O3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33%和50.85%。As2O3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MVD)、VEGF荧光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可清晰标记肿瘤内的血管;对照组和As2O3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As2O3对Ang-2表达无明显影响,在As2O3治疗抑制瘤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下,Ang-2表达可促进血管的退化。Ang-2主要在新生的内皮细胞表达,故可能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成为肿瘤新生血管研究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胃癌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血、尿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柯昌兴 李昊 +5 位作者 王剑松 石永福 杨德林 左毅刚 颜汝平 徐鸿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89-90,共2页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血、尿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内皮抑素(ES)、Kringle 5(...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血、尿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内皮抑素(ES)、Kringle 5(K5)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的VEGF、AS、ES、K5蛋白。结果高分级、高分期组膀胱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VEGF、AS、ES、K5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分级、低分期组高(P均<0.05);VEGF、AS、ES在浅表和浸润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有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尿液中VEGF、AS、ES、K5的表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内皮抑素 血管抑素 Kringle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促红细胞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管生成素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关杨 李红 +3 位作者 郭飞 刘新民 张骞 吕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ng-2、RDW、HIF-1α、B型钠尿肽(BN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Ang-2、RDW、HIF-1α、BNP水平明显升高(P=0.000)。血清Ang-2、RDW、HIF-1α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呈正相关(r=0.542,r=0.443,r=0.477,P=0.000),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7~1.000),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Ang-2、RDW、HIF-1α增加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生成素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异消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艳巧 刘润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ISA法测定TNF α水平 ,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 EM病模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腹腔液TNF α含量显著增高 ,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内异消能降低VEGF表达及TNF α含量 ,与病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VEGF、TNF α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因子 内异消 中药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赤芍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及低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进 甘雨 +5 位作者 袁媛 黄赫 乔铁 刘曼玉 褚丽 田淼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8-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赤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以"Zea Longa线栓法"造成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川芎赤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以"Zea Longa线栓法"造成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川芎赤芍组给予川芎赤芍提取液,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溶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Ang-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F-1αm RNA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Ang-1显示:给药3、7、14 d,模型组Ang-1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7、14 d,模型组Ang-1水平显著低于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m RNA显示:给药3、7、14 d,模型组HIF-1αm 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7、14 d,模型组HIF-1α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川芎赤芍组、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赤芍可显著升高血清中Ang-1水平及脑组织中HIF-1αm RNA的表达,其治疗脑梗死可能与促进脑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生成素-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川芎 赤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00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曾锋 杨伟兴 +4 位作者 崔昆燕 刘威 张展霞 余健秀 庞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88-1591,共4页
采用盐酸胍抽提、膜超滤、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75柱层析和C_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步骤,从广东阳江鲨鱼软骨中纯化获得新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c(Shark Cartilage Angiogenesis In-hibitor-c,SCAI-c);SDS-PAGE电泳银染... 采用盐酸胍抽提、膜超滤、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75柱层析和C_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步骤,从广东阳江鲨鱼软骨中纯化获得新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c(Shark Cartilage Angiogenesis In-hibitor-c,SCAI-c);SDS-PAGE电泳银染显示为一条带,根据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计算,分子量为17 400;它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的形成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并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SCAI-c与SCAI-a具有类似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软骨 血管生成 抑制因子 纯化 分离 生物学活性 鸡胚绒毛尿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诱导家兔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雪 龚艳君 +2 位作者 蒋捷 周爱儒 高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 将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hVEGF 16 5 )cDNA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 (rAAV)载体注入家兔缺血心肌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血管生成效应。方法 制作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将rAAV hVEGF 16 5注入缺血心肌。 4周后取... 目的 将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hVEGF 16 5 )cDNA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 (rAAV)载体注入家兔缺血心肌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血管生成效应。方法 制作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将rAAV hVEGF 16 5注入缺血心肌。 4周后取注射部位心肌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并计数注射部位心肌毛细血管数目 ,评价外源VEG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注射rAAV VEGF部位心肌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持续 8周 ,而且比对照组增加。远隔脏器未见外源VEGF的播散和表达。注射rAAV VEGF部位毛细血管密度比对照组增加。结论 rAAV hVEGF 16 5可以有效地转染成年家兔心肌组织 ,外源基因稳定长期表达 ,同时能够刺激新血管生成 ,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病毒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 血管 心肌缺血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大鼠缺血下肢血管生成及内皮祖细胞的动员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健 黄岚 +5 位作者 晋军 武晓静 方玉强 宋明宝 赵刚 赵晓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组织缺血时血管生成及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中的作用。方法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下肢缺血加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下肢缺血加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HIF-1α错义寡核苷...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组织缺血时血管生成及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中的作用。方法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下肢缺血加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下肢缺血加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和单纯下肢缺血组,每组12只,于股动脉结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缺血局部微注射脂质体转染的全硫代修饰HIF-1α寡核苷酸。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cLDL-DiI和FITC-UEA-I双染色鉴定EPCs后计数;下肢缺血区肌肉组织测HIF-1α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和术后28天缺血区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的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均较单纯下肢缺血组和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明显减少;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的循环EPCs、血浆VEGF及缺血区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均较单纯下肢缺血组和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明显减少。结论全硫代修饰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大鼠缺血肢体血管生成和因缺血引起的EPCs的动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VEGF起作用,HIF-1α是组织缺血时EPCs一个动员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血管生成因子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RF/6A细胞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蓉 姚杨 +3 位作者 杜军辉 姚国敏 王小娣 张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4-71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 目的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3-甲基腺嘌呤(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在无糖DMEM培养基中常规培养24 h,高糖组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3-MA+高糖组细胞先用10 mmol·L^-1 3-MA处理24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rel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型和I型的比值(LC3-II/LC3-I)、Beclin-1及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3(autophagy-related gene 3,Atg3)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比较三组ARPE-19细胞LC3-II/LC3-I、Beclin-1、Atg3及VEGF的蛋白表达量。然后将以上三组ARPE-19细胞上清液分别加入RF/6A细胞培养基中,将RF/6A细胞也按以上方法分组,分别采用Transwell法及Matrigel胶法检测并比较三组RF/6A细胞迁移数及细胞管腔形成数。结果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值分别为0.405±0.095、0.932±0.024和0.635±0.048;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5±0.035、0.590±0.120和0.425±0.082;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7±0.035、0.539±0.071和0.389±0.019。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三组分别为(44.03±9.08)ng·L^-1、(205.70±17.90)ng·L^-1和(112.52±21.06)ng·L^-1;RF/6A细胞迁移数三组分别为(125.60±6.35)个、(153.60±19.20)个和(67.40±7.95)个;细胞管腔形成数三组分别为(12.22±0.84)个、(18.44±1.68)个和(5.44±0.51)个;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ARPE-19细胞的LC3-II/LC3-I比值、Beclin-1及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RF/6A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I比值、Beclin-1和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VEGF表达量、RF/6A细胞迁移数和细胞管腔形成数均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高糖激活ARPE-19细胞自噬,进而上调VEGF的表达并促进RF/6A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自噬抑制剂3-MA可抑制ARPE-19细胞自噬,并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RF/6A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生成 高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在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蓉 姚国敏 +5 位作者 闫红林 王莉 蔡天志 袁博博 巨伟 王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87-1492,共6页
目的:观察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及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GGF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组,... 目的:观察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及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GGF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GGF1的蛋白表达。将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糖环境培养)和高糖组(培养基中加入25mmol/L D-葡萄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AGGF1的蛋白表达。然后将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GGF1处理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和Matrige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结果:AGGF1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明显表达,AGGF1在DR组视网膜中的表达(0.17±0.05)明显强于对照组(0.07±0.02)(P<0.05)。AGGF1蛋白在高糖组和对照组RF/6A细胞中均有表达,AGGF1在高糖下RF/6A细胞中的表达(0.63±0.10)明显强于对照组(0.40±0.0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14.88%±0.8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2.17%)(P<0.05);处理24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57.35%±1.89%)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7%±0.50%)(P<0.05);处理48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85.39%±1.9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7%±1.3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迁移数(127.00±7.00个)明显多于对照组(90.33±6.66个)(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管腔数(33.67±1.1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5.33±3.51个)(P<0.05);AGGF1组细胞分支总长度(8226.33±288.55μm)明显多于对照组(6463.33±938.01μm)(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和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AGGF1蛋白明显增多,AGGF1可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AGGF1可能参与了D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糖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志平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84-888,共5页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生成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细胞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仇玮 孟祥文 +5 位作者 高立永 曹俭 戴培林 许璇 王琳 张晓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96-59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67例标本,其中男性43例...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67例标本,其中男性43例,女性2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胃癌标本中NF-κB、COX-2及VEGF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组织(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2.5岁)作为对照,并且采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NF-κB、COX-2及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9%、64.18%及79.10%,且三者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NF-κB、COX-2及VEGF表达均阳性组,MVD值也最高(35.95±3.38),与三者表达均阴性组相比,MVD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NF-κB、COX-2及VEGF均高表达,三者均可能参与了胃癌的血管生成,并对胃癌的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κB(NF-κB) 环氧合酶-2(COX-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胃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翀 陈蕾 李婷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μmol·L-1VEGFASODN5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mg·L-1Ang-15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VEGFASODN及160mg·L-1Ang-1各5μL;3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20.98±1.14)mm2、(21.47±1.65)mm2、(14.60±1.55)mm2、(13.80±1.19)mm2、(10.81±1.35)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91,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 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血管生成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兰 惠延年 曾光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茵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配治疗组大鼠20只,每15d每眼球后注射Ang-1溶液0.05mL1次(4ng·L-1),糖尿病阳性对照组2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2组与正常对照组(20只)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o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MMP的表达量。结果 FFA观察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Ang-1治疗组可见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Ang-1治疗组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微动脉瘤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个月、6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见微弱的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92.9687±2.0400和81.0311±2.7700,糖尿病阳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灰度值分别为120.0008±2.9011和124.7905±1.96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Ang-1治疗组3个月、6个月时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6.1548±1.3431和92.8509±2.3234,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蛋白无表达,3个月时Ang-1治疗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P<0.05),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与Ang-1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并抑制视网膜内VEGF、MM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和炎性因子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隋曌 严小虎 李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 95例,根据...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 95例,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发病6 h内进行手术)和对照组(43例,发病6~24 h内进行手术)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血清VEGF、Ang-1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VEGF、Ang-1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血清VEGF、Ang-1和炎性因子水平两组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7.9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可及早解除血肿占位效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和独立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小骨窗开颅清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增磊 王丽娜 +3 位作者 孔庆暖 卫红军 陈桦 黄维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0期23-26,4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及SOX2、VEGF-C、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乳腺癌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及SOX2、VEGF-C、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乳腺癌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Podoplanin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淋巴管密度值(LVD)的表达情况。结果 90例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者SOX2、VEGF-C和LVD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76.92%和61.5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4.00%、48.00%、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05、6.33,P=0.00、0.01、0.01)。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者SOX2、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76.47%,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者(45.45%、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7.46,P=0.00、0.01)。SOX2、VEGF-C阳性者LVD阳性率分别为60.60%和61.29%,高于SOX2、VEGF-C阴性者(33.33%、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5.07,P=0.02、0.02)。SOX2阳性者VEGF-C阳性率为75.76%,高于SOX2阴性者(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结论 SOX2、VEGF-C、LVD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且三者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OX2在肿瘤中可能通过促进VEGF-C分泌诱导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OX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PODOPLANIN 淋巴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