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保心丸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脏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被引量:135
1
作者 汪姗姗 李勇 +1 位作者 范维琥 戴瑞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塞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麝香保心丸组 (A组 )、贝复剂与肝素组 (B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 ,建立心肌梗塞模型 ,6周后检测梗塞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bFGF...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塞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麝香保心丸组 (A组 )、贝复剂与肝素组 (B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 ,建立心肌梗塞模型 ,6周后检测梗塞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bFGF和VⅢ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结果 :A组梗塞面积明显小于C组 ,梗塞边缘区VEGF、bFGF和VⅢ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均较C组明显增加。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冠脉侧枝的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实验性心肌梗塞 大鼠 血管生成作用 侧枝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对缺血心肌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洪波 陈润芬 +2 位作者 王长谦 周兆年 黄定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 2 9只 ,体重 2 0 -2 5kg ,随机分为 3大组 :正常组 (N组 ,n =7) ,对照组 (C组 ,n =11)...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 2 9只 ,体重 2 0 -2 5kg ,随机分为 3大组 :正常组 (N组 ,n =7) ,对照组 (C组 ,n =11)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 (H组 ,n =11)。C组、H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 ,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 (50 0 0m ,6h/d ,连续 7d者为H1组 ,42d者为H2组 ) ,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VEGFmRNA)、低氧诱导因子 -1αmRNA (HIF -1αmRNA)、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VEGFmRNA、HIF -1αmRNA、eNOSmRNA及VEGF蛋白持续增加 ,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 心肌缺血 新生血管 病理学 血管生成作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HIF-1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曲伟栋 赵华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HIF-1 血管生成作用 低氧条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 转录调节因子 适应性反应 动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羧氨基喹啉对人口腔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与其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其宏 余海 +1 位作者 王青青 吴求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276,280,共5页
目的 :观察三羧氨基喹啉 ( Linom ide)对人口腔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探讨其抗血管生成作用与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建立人舌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观察 Linom ide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L inom... 目的 :观察三羧氨基喹啉 ( Linom ide)对人口腔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探讨其抗血管生成作用与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建立人舌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观察 Linom ide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L inomide治疗组和对照组荷瘤裸鼠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 D)的变化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Linom ide对巨噬细胞分泌促血管因子 TN F- α及血管抑制因子 G M- CSF功能的影响。结果 :10 0 m g/ kg· d- 1、50mg/ kg· d- 1Linom ide腹腔注射组、对照组裸鼠瘤重分别为 ( 0 .4 7± 0 .2 5) g、( 0 .92± 0 .30 ) g、( 1.75± 0 .38) g,治疗组瘤重明显降低 ( P<0 .0 1)。治疗组瘤组织 M VD明显减低 ,与对照组相比 ,50 m g/ kg· d- 1和 10 0 m g/ kg· d- 1Linom ide治疗组的 MV D分别减少了 38.2 %和 57.8%。 Linom ide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 TN F-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受到明显抑制 ( P<0 .0 5)。 L inom ide体外处理小鼠巨噬细胞系 RA W 2 6 4.7也可明显抑制其分泌 TN F-α的水平 ( P <0 .0 5) ,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Linom ide可有效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抑制巨噬细胞分泌 T NF-α可能是其一个重要的抗血管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羧氨基喹啉 口腔癌 裸鼠移植瘤 血管生成作用 巨噬细胞 新生血管 病理学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RGD肽缀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英文)
5
作者 辛敏行 向华 +3 位作者 司文博 赵维 肖红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8-205,共8页
以2-甲氧基雌二醇为先导物,将其3位和17位通过连接基团与RGD肽偶联,合成了一系列2甲-氧基雌二醇-RGD肽缀合物,其中1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IR,MS及1H NMR确证,并采用细胞迁移划痕试验初步测定了6个目标缀合物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以2-甲氧基雌二醇为先导物,将其3位和17位通过连接基团与RGD肽偶联,合成了一系列2甲-氧基雌二醇-RGD肽缀合物,其中1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IR,MS及1H NMR确证,并采用细胞迁移划痕试验初步测定了6个目标缀合物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6c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强于先导物2甲-氧基雌二醇,从而证明了其潜在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RGD肽缀合物 血管生成作用 细胞迁移划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与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作用
6
作者 徐承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整合素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MKN45胃癌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邢扬帆 刘旭杰 +1 位作者 王智彪 李发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6-1691,共6页
目的:验证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胃癌细胞MKN45及其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建立以光学分子影像对其抗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监测的实验方法。方法:MTT法检测Genistein对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目的:验证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胃癌细胞MKN45及其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建立以光学分子影像对其抗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监测的实验方法。方法:MTT法检测Genistein对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LISA验证Genistein对MKN45细胞及MKN45皮下移植瘤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Genistein治疗后肿瘤VEGF、CD31及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将近红外荧光染料分子Dylight 680-NHS与所制备的F(ab′)2段贝伐单抗(Bevacizumab)偶联并纯化制得靶向VEGF的荧光分子探针:Dylight 680-Bevacizumab-F(ab′)2,并将其应用活体荧光显像检测Genistein对肿瘤VEGF的抑制效果。结果:MTT及Ki67检测结果表明Genistein对MKN45人胃癌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无明显的增殖抑制效果(MTT检测结果中P=0.118);VEGF-ELISA检测结果表明Genistein能够明显降低MKN45细胞(P=0.002)及其皮下移植瘤(P=0.000)VEGF的表达水平。Genistein对MKN45皮下移植瘤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Genistein具有一定的抑瘤疗效(P=0.034),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可知肿瘤VEGF及CD3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荧光分子探针Dylight 680-Bevacizumab-F(ab′)2应用于活体荧光成像能够有效地检测皮下肿瘤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Genistein主要通过抑制MKN45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产生抗血管生成作用而非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抑瘤效果。荧光分子探针Dylight 680-Bevacizumab-F(ab′)2应用于活体显像能够对Genistein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疗效进行早期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子影像 血管生成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基因抗血管生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新艳 霍晓溪 +1 位作者 刘海防 刘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鼠内皮抑素(mEndostatin)基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m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d-mEndo组、Ad-lacZ组和PBS对照组3组(n=10),观察3组用药...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鼠内皮抑素(mEndostatin)基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m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d-mEndo组、Ad-lacZ组和PBS对照组3组(n=10),观察3组用药前后异位病灶的形态、组织学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治疗20d后,Ad-mEndo组异位病灶体积(34·3±11·2mm3)明显小于Ad-LacZ组(93·3±10·7mm3)和PBS对照组(90·4±18·7mm3,P<0·01),也小于用药前病灶体积(103·3±13·1mm3,P<0·01)。Ad-mEndo治疗的异位病灶MVD(9·6±11·6),明显低于Ad-LacZ组(15·8±10·4)和PBS对照组(15·8±18·6,P<0·01)。光镜下可见Ad-mEndo组异位子宫内膜明显减少,腺腔狭窄,细胞稀疏,呈萎缩状态,或可见腺上皮细胞空泡变性。TUNEL法检测Ad-mEndo组有(30·8%±12·0%)细胞出现凋亡,高于Ad-LacZ组(12·2%±7·1%)和PBS组(15·5%±9·5%,P<0·01)。结论所构建的m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可有效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皮抑素,可以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块的血管生成减少,抑制种植块生长,为抗血管生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 血管生成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4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林梦雨 尹雁斌 陈韬 《湖南畜牧兽医》 2017年第3期43-46,共4页
断奶仔猪的腹泻是养猪业一直以来的难题,ANG4(Angiogenin 4,血管生成素4)是一种由肠道细胞分泌多肽类蛋白,具有抗菌、减缓炎症发生、促血管生成及维持肠道粘膜屏障完整的作用,在防治仔猪断奶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对ANG4的发现、表... 断奶仔猪的腹泻是养猪业一直以来的难题,ANG4(Angiogenin 4,血管生成素4)是一种由肠道细胞分泌多肽类蛋白,具有抗菌、减缓炎症发生、促血管生成及维持肠道粘膜屏障完整的作用,在防治仔猪断奶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对ANG4的发现、表达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4 血管生成作用 抗菌肽 肠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被引量:39
10
作者 程刚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63-567,共5页
一个世纪以前,研究者发现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化程度而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以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 一个世纪以前,研究者发现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化程度而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以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2(VEGFR2)结合,激活下游通路的级联效应而发挥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效应包括: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抑制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作用 肿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芳 何援利 +3 位作者 姜孝玉 刘芸 彭冬先 宗利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人内皮抑素蛋白。方法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人内皮抑素编码区基因,连接PGEM-T载体,测序确认,定向克隆入pBV220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结果经测序分析证实,所获得的55... 目的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人内皮抑素蛋白。方法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人内皮抑素编码区基因,连接PGEM-T载体,测序确认,定向克隆入pBV220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结果经测序分析证实,所获得的552bp基因片段序列属于人内皮抑素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SDS-PAGE分析,出现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人内皮抑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非融合表达,表达蛋白能够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为应用内皮抑素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皮抑素 基因克隆 表达 纯化 血管生成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定点突变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洪岩 崔秀云 +5 位作者 张春鹏 王继红 赵霆 吕莉 韩国柱 赵宝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1-626,共6页
RGD为存在于许多糖蛋白配体中的氨基酸序列,对整合素具有识别作用.此序列也发现于许多蛇毒去整合素分子中.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大连产白眉蝮蛇的毒腺中克隆出的去整合素adinbitor是含73个氨基酸残基的去整合素,分子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和... RGD为存在于许多糖蛋白配体中的氨基酸序列,对整合素具有识别作用.此序列也发现于许多蛇毒去整合素分子中.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大连产白眉蝮蛇的毒腺中克隆出的去整合素adinbitor是含73个氨基酸残基的去整合素,分子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和RGD模体.实验证明,adinbitor作为去整合素的新成员,具有典型的抗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为了将adinbitor的这2种功能分开,采用PCR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cDNA序列中RGD模体改变成KGD.重组adinbitor(KGD)在E.coliBL21得到表达,并通过His·Bind亲和层析予以纯化.实验发现,adinbitor对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85nmol/L,明显优于adinbitor(RGD)(IC50=150nmol/L).然而,与adinbitor(KGD)相比,adinbitor(KGD)则丧失了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说明,adinbitor(KGD)可作为专一的抗人血小板聚集药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 定点突变 血管生成作用 血小板聚集 白眉蝮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