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感神经对血管源性头痛痛觉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若卓 于生元 +2 位作者 吴士文 李凤鹏 董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17-418,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行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SSS),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域Fos蛋白表达的变...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行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SSS),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域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PAG的腹外侧区,双侧对称。实验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系统通过PAG对痛觉的中枢调整参与了血管源性头痛中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产生、传导及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上矢状窦(SSS) c-fos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 血管源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结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平 黄建立 +1 位作者 刘改祥 简雯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源性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中度以上血管源性头痛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46例和药物组46例,药物组患者给予丹珍头痛胶囊3粒/次,...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源性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中度以上血管源性头痛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46例和药物组46例,药物组患者给予丹珍头痛胶囊3粒/次,3次/d口服,高压氧组患者给予丹珍头痛胶囊结合高压氧治疗,治疗过程中高压氧组删失4例,药物组删失2例。治疗18 d后评价临床疗效,发病24 h内、治疗第9、18天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头痛量表(HIT-6)评分法评定头痛程度。结果治疗18 d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100.0%(44/44)与76.2%(32/42)〕(χ~2=11.855,P=0.001)。高压氧组和药物组患者发病24 h内、治疗第9、18天时VAS、HIT-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第9、18天时VAS、HIT-6评分低于发病24 h内,治疗第18天时VAS、HIT-6评分低于治疗第9天(P<0.05)。发病24 h内、治疗第18天时高压氧组与药物组患者VAS、HIT-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天时高压氧组患者VAS、HIT-6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源性头痛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VAS、HIT-6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头痛 中医药 高压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