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冠心病患者血液凝固性和血管活性激素的观察
被引量:
3
1
作者
沈志祥
叶成夫
+3 位作者
杨立忠
费云捷
支立民
黄霞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95-97,共3页
作者观察了130例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激素和止凝血1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促凝物质Ⅷ:C和ⅧR:Ag增加,AT-Ⅲ:Ag和PC:Ag降低。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倾向和多种促血栓形成因素。在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Ⅷ:...
作者观察了130例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激素和止凝血1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促凝物质Ⅷ:C和ⅧR:Ag增加,AT-Ⅲ:Ag和PC:Ag降低。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倾向和多种促血栓形成因素。在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Ⅷ:c、ⅧR:Ag、ET和AT-Ⅱ增高更为显著,并伴有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和ⅧR:Ag/Ⅷ:c比值增高(>1),与稳定型心绞痛和隐性冠心病患者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冠心病患者体内高凝状态的存在,同时伴有血管活性激素异常,而且与临床病情相一致.从而提示:二者均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活性激素
血液凝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力衰竭患者血凝状态及内皮功能变化的观察和治疗探讨
2
作者
杨立忠
费云捷
+2 位作者
任月莉
沈志祥
支立民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探讨心力衰竭(CHF)时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发病学意义,本研究观察了28例CHF患者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显示,CH...
为探讨心力衰竭(CHF)时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发病学意义,本研究观察了28例CHF患者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显示,CHF组较正常组血浆ⅧR:Ag、ET和ATⅡ水平明显增高(P分别<0.05和0.01),ET分别与ⅧR:Ag和ATⅡ显著正相关,提示CHF患者有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异常,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并共同参与高凝倾向和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卡托普利治疗可使CHF患者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ATⅡ下降,但同时又使血浆ET和ⅧR:Ag水平显著下降,此可能是其发挥良好的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效应、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液高凝状态的另一重要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内皮功能
治疗
缩
血管活性激素
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心病患者血液凝固性和血管活性激素的观察
被引量:
3
1
作者
沈志祥
叶成夫
杨立忠
费云捷
支立民
黄霞萍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95-97,共3页
文摘
作者观察了130例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激素和止凝血1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促凝物质Ⅷ:C和ⅧR:Ag增加,AT-Ⅲ:Ag和PC:Ag降低。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倾向和多种促血栓形成因素。在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Ⅷ:c、ⅧR:Ag、ET和AT-Ⅱ增高更为显著,并伴有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和ⅧR:Ag/Ⅷ:c比值增高(>1),与稳定型心绞痛和隐性冠心病患者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冠心病患者体内高凝状态的存在,同时伴有血管活性激素异常,而且与临床病情相一致.从而提示:二者均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活性激素
血液凝固性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vascular activity hormone
coagulation
分类号
R541.40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力衰竭患者血凝状态及内皮功能变化的观察和治疗探讨
2
作者
杨立忠
费云捷
任月莉
沈志祥
支立民
机构
上海市纺一医院
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文摘
为探讨心力衰竭(CHF)时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发病学意义,本研究观察了28例CHF患者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显示,CHF组较正常组血浆ⅧR:Ag、ET和ATⅡ水平明显增高(P分别<0.05和0.01),ET分别与ⅧR:Ag和ATⅡ显著正相关,提示CHF患者有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异常,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并共同参与高凝倾向和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卡托普利治疗可使CHF患者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ATⅡ下降,但同时又使血浆ET和ⅧR:Ag水平显著下降,此可能是其发挥良好的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效应、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液高凝状态的另一重要参与机制.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内皮功能
治疗
缩
血管活性激素
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
凝血因子
Key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factor Ⅷ.related antigen, endethelin, angiotensin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冠心病患者血液凝固性和血管活性激素的观察
沈志祥
叶成夫
杨立忠
费云捷
支立民
黄霞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力衰竭患者血凝状态及内皮功能变化的观察和治疗探讨
杨立忠
费云捷
任月莉
沈志祥
支立民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