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 被引量:4
1
作者 钟山 张希全 +2 位作者 陈众 董鹏 孙业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 目的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况,捻转导丝通过损伤段失败即刻穿刺胫后动脉并送入4 F单弯导管和圈套器,采用导丝抓捕技术将损伤段导丝捕捉住,使其通过损伤段,并建立工作轨道,经导丝植入血管支架修复损伤动脉;对远端流出道血栓阻塞用6 F导引导管抽吸动脉远端血栓,对肢体末梢动脉血栓予动脉内留置导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部分断裂7例,完全断裂4例,共植入支架1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7±3.8)个月,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3例支架腔内狭窄>70%,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6例支架腔内狭窄<30%,未作特殊处理。随访期未发现支架断裂、变形、移位,无截肢患者。结论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可减少手术时间,快速恢复受损动脉血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修复 钝性损伤 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型夹层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蒋雄刚 孙图成 +2 位作者 张凯伦 孙宗全 蔡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动脉+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涉及弓部置换的15例均采用深低温(鼻咽温度16~18℃)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依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累及的部位、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Wheat术2例、David术1例、Bentall术6例、Bentall术+半弓置换3例、Bentall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5例(其中合并CABG3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7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7.3±28.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1.2±8.7)min。死亡2例(8.3%),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明显降低死亡率。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血供是手术原则和治疗思考顺序。手术治疗加血管内支架植入这一杂交技术成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杂交技术 血管支架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