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在细胞骨架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婷婷 李柯 魏蕾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细胞骨架动力学的调节在细胞粘附、细胞变形、细胞移动等生理过程中是必需的。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 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该蛋白包含以下结构域:EVH1(Ena/VASP homolog 1)区、EVH2(Ena/... 细胞骨架动力学的调节在细胞粘附、细胞变形、细胞移动等生理过程中是必需的。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 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该蛋白包含以下结构域:EVH1(Ena/VASP homolog 1)区、EVH2(Ena/VASP homolog 2)区及PRR(proline-rich re-gions)区。近年来,研究发现VASP在与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各种细胞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神经细胞轴索的延伸、T细胞的移动、成纤维细胞的迁移等。VASP的磷酸化受PKG(cGMP-dependentprotein kinase)和PK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的调控。在粘附斑的形成与脱落过程中,该磷酸化起着一个“开关”的作用。本文将就近20年来VASP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细胞骨架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屏障功能与闭锁连接蛋白1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晔 徐竞 +1 位作者 刘建仓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屏障功能与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关系。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以血浆D-乳酸含量反映肠屏障功能,观察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小肠上皮黏... 目的观察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屏障功能与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关系。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以血浆D-乳酸含量反映肠屏障功能,观察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小肠上皮黏膜VASP表达和磷酸化的变化、ZO-1的表达变化以及肠屏障功能变化,比较变化趋势,并观察失血性休克加入VASP磷酸化激动剂后对上述分子表达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小肠黏膜VAS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VASP蛋白磷酸化在正常时表达量低,休克1h时增高,2~4h迅速降低(P<0.01);ZO-1表达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在休克2h时降低明显(P<0.01);血浆D-乳酸含量在休克1h改变不明显,2~4h显著增高(P<0.01)。②VASP磷酸化激动剂cAMP可明显增强失血性休克2h大鼠小肠上皮VASP蛋白表达和VASP磷酸化、ZO-1的表达,降低失血性休克2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增高幅度(P<0.01)。结论ZO-1可能与VASP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锁连接蛋白1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肠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对抵抗素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贾燕 王璟 +2 位作者 张成成 刘晶 李言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抵抗素可通过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失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文中旨在研究抵抗素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抵抗素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针对人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的慢病毒... 目的抵抗素可通过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失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文中旨在研究抵抗素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抵抗素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针对人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VASP mRNA的shRNA干扰序列(LV-si VASP组)和阴性对照载体(LV-sicntr组),并将其感染高表达VASP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ASP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蛋白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抵抗素(0、10、50、100、200 ng/m L)体外作用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系(HCAECs),MTT法检测抵抗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在相同抵抗素浓度100 ng/m L下,检测2组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影响。免疫荧光法分析2组细胞表面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情况。采用pull-down法分析2组细胞Rho A活性。结果LV-si VASP组RNA表达抑制率[(68.1±0.8)%]、VASP蛋白表达抑制率[(59.3±1.7)%]较LV-sicntr组(100%)明显降低(P<0.05)。与0 ng/m L比较,50~200 ng/m L抵抗素作用48 h后,可以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50~200 ng/m L抵抗素处理24 h后,HCAEC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迁移(P<0.05)。沉默VASP后,抑制了抵抗素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与LV-sicntr组比较,LV-si VASP组VEGFR2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LV-si VASP组Rho A活性较LV-sicntr组减弱[(41.3±3.1)%vs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素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敲除VASP对抵抗素功能的影响与减弱的Rho A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燕 王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 GM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phosphoprotein,VASP)作为c GMP信号通路的下游底物,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具有调节细胞黏附、细胞变形、细胞移动、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 GM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phosphoprotein,VASP)作为c GMP信号通路的下游底物,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具有调节细胞黏附、细胞变形、细胞移动、细胞增殖的功能。研究表明,VASP与多种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就VASP和AS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的磷酸化位点突变对PDGF-BB诱导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辉 张德玲 欧阳静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Ser157、Ser239位点的磷酸化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方法:构建VASPSer157和Ser239位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ASP-S157A和pcDNA3.1(+)/VASP-S239A... 目的:探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Ser157、Ser239位点的磷酸化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方法:构建VASPSer157和Ser239位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ASP-S157A和pcDNA3.1(+)/VASP-S239A,分别转染ECV304细胞,并筛选出它们的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小室跨膜迁移实验检测2种细胞株的迁移速度。结果:经PDGF-BB作用后,2种稳定表达细胞株的跨膜迁移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2种细胞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ASPSer157和Ser239磷酸化位点突变减弱了PDGF-BB诱导的细胞迁移,Ser157和Ser239磷酸化位点对VASP的功能均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细胞运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VASP的磷酸化程度可监测氯吡格雷抵抗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广华 罗燕飞 +5 位作者 罗盈 林婷 范小斌 梁玲 谢红东 黄锦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的磷酸化程度对监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行性。方法以1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内VASP磷酸化程度(换算成血小板...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的磷酸化程度对监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行性。方法以1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内VASP磷酸化程度(换算成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再检测20例冠心病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前病例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89.45±5.22)%与对照组PRI=(86.58±4.35)%相比无差异(P>0.05),服药后病例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67.66±19.77)%与服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经流式细胞术VASPP法检测共发现6例氯吡格雷抵抗,抵抗率为30%,比光学比浊法10%的抵抗率更敏感。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VASP-P法是一种更特异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可靠方法;﹣冠心病患者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氯吡格雷的抵抗率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早期胚胎的全胚原位杂交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肖銮娟 谢琪璇 +7 位作者 高桥祐司 秋山泰身 董少男 黄卉卉 罗峰 叶绍恩 张春雪 秦俊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于早期胚胎基因表达型检测的全胚原位杂交技术。方法:收集小鼠囊胚、固定;制备VASP、IL1R2基因特异性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对囊胚进行杂交前处理、全胚原位杂交、抗体处理、显色以及显色后处理与镜检。结果:VASP、IL...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于早期胚胎基因表达型检测的全胚原位杂交技术。方法:收集小鼠囊胚、固定;制备VASP、IL1R2基因特异性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对囊胚进行杂交前处理、全胚原位杂交、抗体处理、显色以及显色后处理与镜检。结果:VASP、IL1R2特异性表达在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原位杂交技术适用于早期胚胎基因时空表达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早期胚胎 全胚原位杂交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vasp) 白细胞介素1受体2(IL1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雅薇 李攀 +2 位作者 陈韬 刘宇 马丽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及国产血小板分仪PL-11与VerifyNow检测系统评估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的一致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及国产血小板分仪PL-11与VerifyNow检测系统评估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的一致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98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在负荷氯吡格雷600 mg 6h后、负荷氯吡格雷300 mg 24h后或者氯吡格雷75 mg/d>7d,采用VerifyNow、TEG、VASP与PL-11 4种血小板检测系统同时进行检测,以VerifyNow系统的测试结果 P2Y12反应单位(P2Y12reaction units,PRU)值≥208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clopidogrel 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对4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检测手段对HTPR的诊断价值。结果 VerifyNow系统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与TEG系统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呈正相关(r=0.234,P<0.05);与VASP磷酸化程度计算的血小板反应单位(platelet reactivity index,PRI)、PL-11系统检测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TEG系统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最大血块强度呈负相关(r=-0.299,P<0.01;r=-0.330,P<0.05;r=-0.237,P<0.05);PRU值与VerifyNow系统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r=-0.815,P<0.01)。在几种血小板检测系统中,PL-11用于诊断HTPR的AUC最大,为0.644。结论 TEG、VASP、PL-11 3种血小板功能检测系统与"金标准"VerifyNow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L-11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试验 VerifyNow检测系统 血栓弹力图 PL-11血小板分析仪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环核苷酸通路拮抗血小板聚集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曼婷 吴焕林 徐丹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探讨柚皮素拮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检测柚皮素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柚皮素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影响。采用Wes... 目的:探讨柚皮素拮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检测柚皮素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柚皮素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柚皮素对ADP刺激的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形式p-VASP(Ser157)、p-VASP(Ser239)的蛋白水平的影响。分别给予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Rp-8-Br-PET-cGMPS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预先孵育血小板后,再用柚皮素处理,然后给予ADP刺激,Western blot检测p-VASP(Ser239)蛋白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进一步观察PKA抑制剂、PKG抑制剂预先孵育血小板是否影响柚皮素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柚皮素剂量依赖性地升高ADP抑制的血小板内cGMP水平,而并不改变cAMP水平。柚皮素还能显著升高血小板PDE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柚皮素可明显升高由ADP抑制的p-VASP(Ser239)水平,但不影响p-VASP(Ser157)的蛋白水平,预先孵育PKG或PKC抑制剂并不影响柚皮素对p-VASP(Ser239)蛋白表达的作用,而预先孵育PKA抑制剂后,则能抑制柚皮素对p-VASP(Ser239)蛋白表达的作用。PKA抑制剂能阻断柚皮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而PKG抑制剂并不影响其作用。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升高血小板内cGMP水平和激活PKA依赖的信号通路来介导VASP的磷酸化,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血小板聚集 酸腺苷 酸鸟苷 酸二酯酶 血管扩张刺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继文 程晓曙 +6 位作者 杨人强 吴清华 苏海 吴延庆 俞建华 徐劲松 王耀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受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磷酸化程度和活化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PAC-1)表达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1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和...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受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磷酸化程度和活化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PAC-1)表达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1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3例。稳定性心绞痛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肝素抗血小板治疗,分别在入选时和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第7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C-1表达和受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磷酸化程度并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结果:入选时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AC-1值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抗血小板治疗7天后较入选时PAC-1显著下降。入选时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RI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治疗第7天时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PRI无明显变化(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RI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分布较治疗前明显离散(17.8~80.1较65.70~92.1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RI下降与氯吡格雷干预呈正相关(r=0.766,P<0.001)。稳定性心绞痛组抗血小板治疗第7天时有9例(45)患者PAC-1大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第7天时有9例(27)患者PRI大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9例(27)患者PAC-1大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7例(21)患者同时高于上述值,2例(6)患者PRI大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但PAC-1小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另有2例患者PRI小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但PAC-1大于入选时均数-2倍标准差。结论:①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能显著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活性,但部分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抑制不良,近30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②治疗前后联合检测血小板受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磷酸化程度和PAC-1能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总体抗血小板疗效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蛋白Ⅱb/Ⅲa 血管舒张剂刺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检测方法评价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反应性及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梅竹 侯智为 +5 位作者 才艺 赵晓杰 田孝祥 刘晶 刘丹 闫承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两种检测方法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反应性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以及不同血小板检测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且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ACS... 目的分析采用两种检测方法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反应性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以及不同血小板检测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且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ACS患者43例。使用基因芯片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型刺激磷酸化蛋白(VASP)法与两种诱导剂诱导的光比浊法[LTA法,包括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光比浊法(AA-LTA法)、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光比浊法(ADP-LTA法)]评价抗血小板反应性,比较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中,39.5%(17/43)为快代谢型(EM型)、44.2%(19/43)为中等代谢型(IM型)、16.3%(7/43)为慢代谢型(PM型)。PM型、IM型患者的VASP检测结果均高于EM型患者,PM型患者的AA-LTA法检测结果高于IM型和EM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P法与AA-LTA法、ADP-LTA法血小板反应性均呈正相关(r=0.383、0.369,P<0.05);AA-LTA法与ADP-LTA法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496,P=0.011)。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反应性有关,VASP法与LTA法的相关性较低。CYP2C19基因型可用于辅助判断氯吡格雷给药后ACS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反应性 CYP2C19 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刺激酸化蛋白 光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