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霍泓宇 车璐 +3 位作者 吴玉立 翁亦齐 喻文立 许建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6-769,共4页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旋光异构体,兼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在药效和可控性等方面均优于消旋氯胺酮,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麻醉、急救及重症等领域,在国内临床多用于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利于...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旋光异构体,兼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在药效和可控性等方面均优于消旋氯胺酮,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麻醉、急救及重症等领域,在国内临床多用于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炎性因子分泌、缓解术后疼痛。艾司氯胺酮具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急性心梗患者的麻醉诱导。本文综述了艾司氯胺酮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为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临床麻醉 血管手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4
2
作者 史春霞 李立环 +9 位作者 卿恩明 姜贞 李士通 姚尚龙 郭曲练 王文贤 熊利泽 张铁铮 齐娟 付志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尼(S)组(3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以及伴随的特殊治疗.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血液动力学参数、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临床效价比接近于5~7:1.两者均可安全应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麻醉处理 血管手术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调查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立刚 胡小琴 +2 位作者 吴新民 李君 单国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调查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种类和总发病率。方法 :调查 16周岁以上患者 398例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82例 ,风湿性心脏病及瓣膜病 175例 ,冠心病 10 1例 ,大血管病 32例 ,心脏肿瘤 8例。女性 15 2例 ,男性 2 46例。以标... 目的 :调查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种类和总发病率。方法 :调查 16周岁以上患者 398例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82例 ,风湿性心脏病及瓣膜病 175例 ,冠心病 10 1例 ,大血管病 32例 ,心脏肿瘤 8例。女性 15 2例 ,男性 2 46例。以标准化临床神经功能检查法为主 ,必要时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脑电图等检查 ,评估心血管手术后早期患者的神经精神功能 ,于术前 1日进行 ,术后第 1日始每日随访 1次 ,至术后第 7日。结果 :术后第 1日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总发病率为 35 4 %,术后第 7日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 5 3%,持续性脑病为 8 0 %,术后第 7日仍有 5 5 %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 :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 ,通过术后早期详尽的神经精神功能检查即可发现 ,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发病率 血管手术 神经精神并发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沅 吴蓓雯 +2 位作者 钱蒨健 方琼 王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2-54,83,共4页
目的建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疮高危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手术压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1 16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在443例成人... 目的建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疮高危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手术压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1 16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在443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中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风险预测模型包括术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钠、血钾,术中平均体温、最低平均动脉压,以及患者吸烟频率、高血压史、年龄≥70周岁;绘制ROC曲线后得出Logit P的临界值为-1.259(曲线下面积AUC=0.751)。模型的灵敏度为0.657、特异度为0.793、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0.207和0.343。结论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手术压疮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手术压疮 高危人群 预测模型 ROC曲线 灵敏度 特异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史宏伟 徐晨婕 +4 位作者 杨海基 葛亚力 斯妍娜 魏海燕 朱健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①面积减少分数(FAC) ;②E波与A波峰值流速比率 (E/A)和各自的流速时间积分比率 (VTIE/VTIA) ;③E波减速时间 (DT) ;④心脏指数 (CI)〕 ;(3)手术前后对 2 0例不停跳CABG患者左室室壁 (前壁、后壁、侧壁和室间隔 )运动分级 ;(4 )监测先心病矫正前后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TEE检测瓣膜病变与经胸超声结果一致 ,手术后瓣膜活动正常。术后FAC、CI和VTIE/VTIA分别为 (0 5 2± 0 0 8)、(2 6 4± 0 6 9)L·min 1 ·m 2 和 1 2 9± 0 1 8,与术前比较 (0 4 2± 0 0 9)、(2 0 5± 0 4 8)L·min 1 ·m 2 和 1 1 4± 0 1 6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E/A 0 86± 0 2 1与术前 0 77± 0 1 8比较P <0 0 1。DT无显著性变化。术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大于 2级的占 1 0 % ,术后为 5 %。结论 在心血管手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血管手术 麻醉 监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温度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萍 高兴莲 +4 位作者 余文静 马琼 王曾妍 杨英 吴荷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术中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对121例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停循环与恢复循环期间进行核心体温、环境温度监测与控制,同时做好低温下患者皮肤防护。结果 121例手术患者停循环期核心体温控制在...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术中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对121例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停循环与恢复循环期间进行核心体温、环境温度监测与控制,同时做好低温下患者皮肤防护。结果 121例手术患者停循环期核心体温控制在25.42~25.68℃,循环恢复后核心体温控制在36.41~36.50℃,停循环环境温度控制在18.50~18.68℃,循环恢复后环境温度控制在23.44~23.70℃,温度指标控制良好;耳廓及面部等周围皮肤无冻伤,骶尾、足底受压部位皮肤发生压红9例,术后未发生压疮。结论综合降温和综合保温措施是保障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核心体温和环境温度有效管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深低温 停循环 温度控制 核心体温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赖可可 廖崇先 +2 位作者 杨谦 陈林峰 陈永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咪唑安定 血管手术 麻醉诱导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董瑶 宋玲 刘均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5-18,共4页
分析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对常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和Norton量表及针对手术患者开发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提出应重视对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性... 分析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对常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和Norton量表及针对手术患者开发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提出应重视对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因素的有效识别,进一步探讨心血管手术特异性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压力性损伤 手术中护理 相关因素 风险评估 量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行心肺转流下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9
作者 董秀华 卢家凯 +4 位作者 程卫平 卿恩明 赵丽云 王成彬 金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实施心肺转流(CPB)下心血管手术的几率极低,但术后母婴死亡率较高。John等[2]报道1976年至2009年21...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实施心肺转流(CPB)下心血管手术的几率极低,但术后母婴死亡率较高。John等[2]报道1976年至2009年21例孕妇在CPB下实施了心血管手术,是迄今为止单中心行孕产妇CPB下心血管手术病例数最多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心肺转流 麻醉管理 母婴死亡率 血管疾病 剖宫产手术 麻醉诱导 人工二尖瓣 气管插管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清永 刘丁 +5 位作者 陈萍 王政 黄庆宁 南玲 成瑶 王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的73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731例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 目的了解某院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的73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731例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103例次,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1.90%、14.09%。不同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先天性心脏病为9.74%,风湿性心脏病为10.69%,其他心血管疾病为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2.82%;其次为血液系统14.56%,泌尿系统7.77%,胸膜腔和胃肠道各1.94%,手术部位0.97%。病原学送检率为35.57%(260/731),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79.46%),革兰阳性菌18株(16.07%),真菌5株(4.46%);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结论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高,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强,应加强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手术 血管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罡 李立环 +1 位作者 卜林明 李德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手术 麻醉处理 心肺转流 尼卡地平 主动脉弓 甘露醇 呋塞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毅 黄国晖 +4 位作者 贾士杰 贾明 万久贺 周晔 张健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评估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系统预测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01至2007-12-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手术或CABG合并手术的1623例患者资料,使用EuroSCORE的加法模型... 目的:评估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系统预测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01至2007-12-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手术或CABG合并手术的1623例患者资料,使用EuroSCORE的加法模型(additive)及对数回归模型(logistic)评估所有患者的死亡、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并评价其效能,分辨能力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度评价采用Hosmer-Lemeshowχ2检验。结果:EuroSCORE的additive模型及logistic模型预测术后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87和0.801,ICU时间延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5和0.741,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92和0.702,术后肾功能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88和0.796,二次开胸止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1和0.723。Hosmer-Lemeshowχ2检验结果:additive模型拟合优度较好,P值均大于0.05,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不佳,P值除预测ICU时间延长一项大于0.05,其余均小于0.05。结论:EuroSCORE对我国CABG患者手术死亡、ICU时间延长、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肾功能衰竭、二次开胸止血预测能力中等,且additive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logisti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 手术死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卫 王晟 罗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9-530,共2页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血管手术 麻醉处理 外科手术治疗 心脏疾患 出凝血机制 病情变化 失代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抗纤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倩 吕红 +1 位作者 刘岳 石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830-835,共6页
大量出血和异体输血是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显著增加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并恶化远期预后。围术期血液保护策略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并应用,抗纤溶治疗作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策略的核心内容,可显著减少心血管手术围术... 大量出血和异体输血是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显著增加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并恶化远期预后。围术期血液保护策略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并应用,抗纤溶治疗作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策略的核心内容,可显著减少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出血和输血。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丰富的临床试验已证实赖氨酸类似物作为抗纤溶药物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抗纤溶药物在非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小儿心血管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仍然不足。此外,近年来亦有关于抗纤溶药物的局部使用及相关机制的报道。本文拟就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抗纤溶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抗纤溶治疗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控制性降压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褚锋 李文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手术 硫酸镁 控制性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2例心血管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业璞 王柏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7期411-413,共3页
本组随机对1978年1月至1992年9月期间的592例心血管手术病历及部分感染监测记录进行了医院感染分析和总结。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与心血管手术类型、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死亡率及病原菌等进行了调查。本组感染的特... 本组随机对1978年1月至1992年9月期间的592例心血管手术病历及部分感染监测记录进行了医院感染分析和总结。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与心血管手术类型、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死亡率及病原菌等进行了调查。本组感染的特征:感染均发生于手术室及ICU病房;绿脓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医源性各类介入或非介入性导管是发生感染的重要途径;非空气净化手术室对开放的循环系统心内直视手术构成了感染的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血管手术 绿脓杆菌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卫东 景华 +1 位作者 李忠东 李德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70-571,共2页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呼吸衰竭患者20例,经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吸氧治疗无明显缓解,以BiPAPS/T30(RESPIRONICSINC)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呼吸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气末正压,...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呼吸衰竭患者20例,经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吸氧治疗无明显缓解,以BiPAPS/T30(RESPIRONICSINC)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呼吸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气末正压,以面罩接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心电图等。结果:14(70%)例患者呼吸衰竭缓解后脱离无创通气,6例改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无创通气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应用无创通气进行呼吸辅助安全、有效,可减少气管插管,其效果介于面罩给氧和有创通气之间,可以作为二者之间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血管手术 围术期 患者 呼吸机 气管插管 心电图 结论 辅助 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瘤囊-右心房内引流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德志 何志锋 +2 位作者 张翔 刘瑜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647,共1页
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25例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大血管手术,术中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囊瘤-右心房内引流,手术止血顺利,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
关键词 瘤囊-右心房内引流 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 手术 二次开胸止血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瘤 手术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非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薇 唐帅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30-732,共3页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2004年接受非心血管手术后1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结果 病人平均年龄68岁,男9例,女8例,其中急诊手术占35%,15例病人接受全麻,2例病人接...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2004年接受非心血管手术后1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结果 病人平均年龄68岁,男9例,女8例,其中急诊手术占35%,15例病人接受全麻,2例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7例病人术前有明确冠心病史,5例病人有高血压病史,8例病人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ST—T改变;术中有13例病人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心率增快。10例于术后3d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表现,8例于心肌梗死发生后死亡。结论 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可能的诱发因素为术中持续低血压和心率增快,同时高龄、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也与其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心肌梗死 非心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空气栓塞—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建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为探讨体外循环中动脉空气栓塞(AAE)问题,本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分析发现,AAE仍为体外循环严重并发症之一。气栓主要来源于体外循环意外故障、操作失误及体外循环后心腔内滞留气体,且应用鼓泡式氧合器气栓发生率高。经食管... 为探讨体外循环中动脉空气栓塞(AAE)问题,本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分析发现,AAE仍为体外循环严重并发症之一。气栓主要来源于体外循环意外故障、操作失误及体外循环后心腔内滞留气体,且应用鼓泡式氧合器气栓发生率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是监测体外循环中AAE的敏感手段。体外循环中应严格执行预防AAE的措施;一旦发生AAE,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效果好;对于脑动脉气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动脉空气栓塞 并发症 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