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的思路探讨
1
作者 付于 黄培新 +3 位作者 黄胜平 张新春 黄燕 蔡业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78-1380,共3页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中医药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迪 高众 +2 位作者 王苏平 钱永 杨秋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0-1101,共2页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完善,使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发展迅速。2010年CREST试验显示,不论是症状性还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综合风险无显著差异。而CEA的心...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完善,使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发展迅速。2010年CREST试验显示,不论是症状性还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综合风险无显著差异。而CEA的心肌梗死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CAS可作为CEA的替代治疗,尤其是在颈部解剖特点不适合完成CEA的患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4例行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这一微创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技术 老年患者 支架 临床分析 血管 颈动脉支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03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史树贵 迟路湘 +3 位作者 陈康宁 范文辉 陈贞芳 胡冬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 腔内血管 疗效观察 治疗 血管疾病患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亮 李天晓 +5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薛绛宇 孟艳莉 白卫星 刘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2例患者: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8例;单纯基底动脉狭窄5例;优势或“孤立”椎动...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2例患者: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8例;单纯基底动脉狭窄5例;优势或“孤立”椎动脉狭窄合并基底动脉串联病变2例。治疗的24处病变:椎动脉开口8例,V4段椎动脉9例,基底动脉7例;Mori A型病变16例,B型病变8例。结果22例患者技术成功率95%,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3%,术后残余狭窄率平均15%(P〈0.01)。除1例基底动脉支架成形致血管破裂出血死亡,余病例在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13.5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12例,2分者4例,3分者1例。结论症状性椎基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确切,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仍较大,临床就其适应证和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 椎基底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天晓 翟水亭 +5 位作者 曹会存 王子亮 薛绛宇 孟艳莉 白卫星 刘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58例62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1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58例62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1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综合症1例,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头痛;12例出现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脑MRI新发梗死,1例双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发现穿刺局部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积极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 并发症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8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史树贵 陈康宁 +3 位作者 范文辉 陈贞芳 胡冬萍 周燕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3月以来开展的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8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3月以来开展的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8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5岁。结果86例患者中2例为左椎动脉V3段夹层动脉瘤所致,1例为左椎动脉开口处夹层所致的狭窄,其余83例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所致;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7.7%。平均随访22.5±10.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前循环脑梗死4例;后循环脑梗死3例,TIA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5.95%;脑出血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占3.57%。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夹层动脉瘤,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支架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天晓 白卫星 +3 位作者 王子亮 翟水亭 马秀现 曹会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腔内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临时起搏器在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娟 姚国恩 +2 位作者 周华东 蒋晓江 陈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临时起搏器在颅外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防治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41例行颅外颈动脉支架术高危患者,共置入颈动脉支架47枚,术前经左侧股静脉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心率设定为60次/min,术中术后监测患者症... 目的观察心脏临时起搏器在颅外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防治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41例行颅外颈动脉支架术高危患者,共置入颈动脉支架47枚,术前经左侧股静脉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心率设定为60次/min,术中术后监测患者症状、血压心率变化、起搏器工作情况。结果进行了球囊预扩张的25处颈动脉病变起搏器全部启动,2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起搏器工作,持续工作最长时间1 d,1例伴发症状性低血压,低血压最长持续4 d。全部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流动力学紊乱是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防止出现脑卒中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起搏器 颈动脉 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内膜增生过程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根来 王小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血管 防治 血管支架植入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动脉狭窄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前的价值
10
作者 林江 乐凡 +1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评价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用于诊断各种动脉狭窄性病变和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5例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放置)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检查。35例中包括肾动脉狭窄10例、... 目的评价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用于诊断各种动脉狭窄性病变和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5例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放置)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检查。35例中包括肾动脉狭窄10例、移植后肾动脉狭窄1例、颈动脉狭窄12例、髂动脉狭窄11例和股腘动脉狭窄1例。35例共39段动脉接受了治疗。评价各种动脉病变的显示质量,分析和比较3D CEMRA和DSA显示的狭窄程度和长度以及病变段的特征(偏心性狭窄、有无溃疡、有无狭窄后扩张等),判断3DCE MRA用于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3D CE MRA能很好显示各种动脉闭塞性病变。3D CEMRA和DSA显示狭窄程度和长度的相关性很好。两者显示狭窄特点的符合率高。3D CE MRA高估3例髂动脉严重狭窄。除这3例外,3D CE MRA均能很好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另外与DSA相比,3D CE MRA能更好地显示髂动脉的闭塞和远端再通血管。结论3D CE MRA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动脉狭窄的解剖表现从而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病变 磁共振血管 支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天晓 李选 谢敬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岁(15~57岁)。透视下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再行阻塞段开通及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肝右静脉球囊扩张66例,支架植入2例;肝左静脉球囊扩张11例;副肝静脉球囊扩张13例,技术成功率91%(92/101)。随访74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78%(62/74)、78.38%(58/74)和76.47%(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59%(70/74)、91.89%(68/74)和84.31%(43/51)。围手术期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腔内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金属血管支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广鑫 栾景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3-757,760,共6页
自Margulis 1967年首次提出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来,介入治疗学经历了球囊成形、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等数次技术革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脑血管、内脏血管、外周血管等... 自Margulis 1967年首次提出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来,介入治疗学经历了球囊成形、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等数次技术革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脑血管、内脏血管、外周血管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裸支架 生物可降解 血管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介入放射学 介入治疗学 球囊 内脏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2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牛文书 王玉斌 宁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DSA证实26支责任血管,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症状性脑卒中18例。对25例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及支架...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DSA证实26支责任血管,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症状性脑卒中18例。对25例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治疗,并于1、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及支架情况,了解有无再狭窄。结果支架植入后,25例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76.9%(50%~98%)下降至5.2%(0~30%),残余狭窄率为3%~25%,远端血供良好。除1例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和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下行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再狭窄率低,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 狭窄 支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樊新颖 张仁良 +5 位作者 殷勤 徐格林 马敏敏 朱武生 樊小兵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77-279,286,共4页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临床观察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冠状动脉支架 缺血性卒中 支架置入术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恋 马宁 +7 位作者 莫大鹏 高峰 徐晓彤 宋立刚 孙瑄 王博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592-597,共6页
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收治的24例复杂症状性ICAS[如... 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收治的24例复杂症状性ICAS[如路径迂曲,病变长(>15 mm),病变接近分叉,狭窄合并动脉瘤等]并经亚满意球囊扩张+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支架术后30 d内任何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者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治疗成功;随访期间>50%的支架内再狭窄或者靶血管供血区的卒中或TIA。结果 24例入组患者中,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2%(1/24),表现为无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支架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狭窄率从(87.1±9.3)%降为(17.5±8.7)%。4枚狭窄附近动脉瘤同时栓塞。共18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6例患者(33.3%)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患者为症状性再狭窄并进行了支架内球囊扩张。结论亚满意球囊扩张+Enterprise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技术可行,具有较低并发症。经导管释放的支架可能提高支架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Enterprise支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帅杰 刘勇 +1 位作者 李黔宁 谷月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方法对23例头颅MRI或CT检查表现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ll缶床表现、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相关问题及其疗效进行研究。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涉及责任病变血管... 目的进一步研究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方法对23例头颅MRI或CT检查表现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ll缶床表现、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相关问题及其疗效进行研究。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涉及责任病变血管在颈总动脉的3例、颈动脉窦部(C1段)14例、颈内动脉C2段2例、颈内动脉(C5、C6)段4例;左侧病变8例、右侧病变15例。本组23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共涉及责任病变28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所致的脑分水岭梗死在神经影像学(CT或MRI)上有其特殊表现,如果能早期识别诊断,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对治疗脑动脉狭窄所致脑分水岭梗死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宝民 曹向宇 +3 位作者 李生 王君 马玉栋 刘新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和静脉窦支架植入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探讨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经颈动脉溶栓(方案1)、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方案2)、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 目的应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和静脉窦支架植入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探讨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经颈动脉溶栓(方案1)、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方案2)、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方案3)及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支架植入术(方案4)综合治疗10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观察4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脑循环时间均降至<14s,颅内压由治疗前的(350.29±80.12)mmH2O降至(247.92±75.53)mmH2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70,P=0.000)。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预后,0级71例(68.27%),1级26例(25.00%),2级6例(5.77%),3级1例(0.96%),4级0例,5级0例,4种治疗方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50,P=0.06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经颈动脉溶栓与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及静脉窦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慢性、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 窦血栓 颅内 血管造影术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霍晓川 李晓青 +2 位作者 缪中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控专家委员会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血管内治疗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56-65,共10页
目的调查202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数量、分布及特点。方法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调研及上报方式,对中国2020年开展AIS... 目的调查202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数量、分布及特点。方法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调研及上报方式,对中国2020年开展AIS-EVT(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球囊成形、支架成形)的中心数量及AIS-EVT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年AI S-EVT治疗量50例以上和100例(高容量中心)以上中心的分布特点。结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计算中国AIS-EVT中心及数量的人口分布情况。结合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及人均GDP情况,分析AIS-EVT数量和每10万人口AIS-EVT数量与各区域GDP和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各区域质量控制中心上报2020年开展AIS-EVT的中心数量共862家,实施AIS-EVT共42183例。年治疗50例以上中心为275家,总计AI S-EVT数量达30855例,前六名为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年治疗100例以上的中心数量为126家,总计AI S-EVT数量达20642例,前六名为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全国每千万人口AIS-EVT中心数量为6.11家,前六名为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四川省、北京市、天津市。每10万人口AIS-EVT数量平均为3例,前六名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陕西省、广东省。各区域AIS-EVT数量与本地区的人口数量正相关(r=0.870,P<0.001),也与本地区GDP正相关(r=0.940,P<0.001);各区域每10万人口AIS-EVT数量与本地区人均GDP正相关(r=0.529,P=0.002)。结论2020年中国有862家的中心开展AIS-EVT,累计AI S-EVT数量超过4万例,每10万人口AI S-EVT数量为3例,比例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区的GDP总量与AI S-EVT数量密切相关,AI S-EVT技术的人群覆盖情况与人均GDP密切相关,AI S-EVT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下沉及均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球囊 支架 国民生产总值 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令经 陈左权 韩洪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YPHERTM 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1例。结果 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头颅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正常 ,DSA为右椎动脉起始部有一长 4 .6mm 90 %以上...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YPHERTM 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1例。结果 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头颅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正常 ,DSA为右椎动脉起始部有一长 4 .6mm 90 %以上狭窄 ,狭窄远端动脉直径 2 .6mm ,右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时右小脑后下动脉 (PICA)充盈欠佳 ,基底动脉未显影 ;左椎动脉造影时亦未见右PICA充盈。术前准备后置入 2 .75mm× 13mm球囊扩张式Cypher支架 ,再造影见狭窄消失 ,右PICA充盈良好 ,基底动脉显影。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已随访 1个月 ,未再有眩晕、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发作。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的成功应用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药物治疗还是支架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树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 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 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sI CAS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在非洲、亚洲及西班牙裔人群中[1-2]。对sI CAS的研究成果得益于近20余年来神经影像学的进步,但对sI CAS的治疗目前仍有较大争议。现对sI CAS的研究进展评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内科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