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路军良 李京雨 +2 位作者 张强 徐力扬 刘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周围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5例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其中腹主动脉下端合并两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1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2例。在单向内膜下再通...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周围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5例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其中腹主动脉下端合并两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1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2例。在单向内膜下再通时,进入真腔失败后而在患肢闭塞动脉远端血管穿刺,使用导丝从病变对侧进入闭塞段内膜下,在病变内膜下腔,采用导丝贯穿至对侧导管技术,成功后,将导丝从对侧导管引出体外,然后用球囊扩张成型并植入支架。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双向内膜下再通,共植入支架9枚。结论双向内膜下再通可以作为单向内膜下再通进入真腔失败时的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运重建治疗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 被引量:13
2
作者 管金平 李强 +2 位作者 苗进 张娟子 王晋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严重肢体缺血(CLI)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21例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采用DEEP球囊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结果对69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2枚,PTA成功率82.61%(...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严重肢体缺血(CLI)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21例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采用DEEP球囊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结果对69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2枚,PTA成功率82.61%(57/69),其中2例术后行高位截肢,其余有效。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运重建可作为治疗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 严重肢体缺血 放射学 介入性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远端严重肢体缺血28例报告 被引量:25
3
作者 庄百溪 杨淼 +3 位作者 马鲁波 于春利 张童 石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15-616,624,共3页
目的 观察小球囊扩张远端血管对膝下缺血性病变导致的下肢远端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4月对28例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用小口径球囊(直径≤3 mm)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成功对85条病... 目的 观察小球囊扩张远端血管对膝下缺血性病变导致的下肢远端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4月对28例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用小口径球囊(直径≤3 mm)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成功对85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无严重并发症。20例有效,6例显效,有效率92.8%(26/28),2例无效,其中1例术后2个月病情恶化行膝下截肢。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78.6%(22/28),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27±0.24升高为术后3 d 0.65±0.38(t=10.559,P=0.000);术后3个月未发现治疗血管再狭窄〉50%。结论 小口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远端严重缺血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 严重肢体缺血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艳 李承志 +2 位作者 关敏 张红 王晓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作为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的补救方法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失败患者,采用经患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逆行穿刺导丝开通闭塞血...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作为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的补救方法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失败患者,采用经患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逆行穿刺导丝开通闭塞血管,再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血管开通后下肢缺血症状即刻得到改善,患肢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加[(0.83±0.17)vs(0.31±0.12),P<0.01],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可以作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顺行导丝无法开通时的一种补救方法,可明显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5
作者 马广勤 万向荣 +6 位作者 陈才保 屈健 徐卫东 陈年根 史跃 张新建 刘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IVC)球囊成形术(PTA)治疗 Budd—Chari 综合征6例,其中膜性阻塞s例,节段性阻塞1例.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次日患者腹胀减轻,食欲增进,3日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本文认为此方法较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可重复治疗.并对 PTA 的...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IVC)球囊成形术(PTA)治疗 Budd—Chari 综合征6例,其中膜性阻塞s例,节段性阻塞1例.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次日患者腹胀减轻,食欲增进,3日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本文认为此方法较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可重复治疗.并对 PTA 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 BUDD-CHIARI 综合征 血管成形 静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03例疗效观察
6
作者 史树贵 迟路湘 +3 位作者 陈康宁 范文辉 陈贞芳 胡冬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 腔内血管成形 疗效观察 治疗 血管疾病患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的思路探讨
7
作者 付于 黄培新 +3 位作者 黄胜平 张新春 黄燕 蔡业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78-1380,共3页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中医药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8
作者 郑更生 唐玲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即应用气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重建心肌血运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技术。自从1977年Grüentzig首先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已有数十万患者作了治疗。它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 血管成形 冠心病 冠状动脉 气囊导管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9
作者 郑更生 徐应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经皮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即应用球囊导管扩张主动脉缩窄或狭窄的血管段,解除或减低缩窄段两端的压力阶差,增加降主动脉血流的一种非开胸的治疗方法。1982年 Singer 和1983年 Lock 先后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BDA)治疗主动脉缩... 经皮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即应用球囊导管扩张主动脉缩窄或狭窄的血管段,解除或减低缩窄段两端的压力阶差,增加降主动脉血流的一种非开胸的治疗方法。1982年 Singer 和1983年 Lock 先后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BDA)治疗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后的再狭窄和未经治疗的主动脉缩窄的婴儿和儿童获得成形。之后许多作者应用 B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球囊导管 血管成形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10
作者 王松 贺能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9-187,共9页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近十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再狭窄率达32%~57%。周围血管,尤其是腘下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40%~60%。尽管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也不能摆脱再狭窄的发生。实际上,多数内支架...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近十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再狭窄率达32%~57%。周围血管,尤其是腘下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40%~60%。尽管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也不能摆脱再狭窄的发生。实际上,多数内支架的成功治疗可能源于其优良的即时后扩张效应,而不是消除再狭窄或再闭塞的发生。目前认为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主要为损伤后新内膜的过度增生及动脉的再塑型两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长因子在再狭窄中的作用近十多年来已逐渐被认识和了解。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 再狭窄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造影及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的工作人员射线照射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L.Bogner H.Czempiel +7 位作者 H.Gfirtner H.Gohlke H.-J.Lssl W.Maier M.Schtzl Th.Schmidt M.Wucherer 张在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3-87,共5页
从事诊断工作的人员职业性射线照射必须引起我们注意,以便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照射就不会超过临界剂量。
关键词 血管造影 血管成形 放射损伤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天晓 白卫星 +3 位作者 王子亮 翟水亭 马秀现 曹会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腔内血管成形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天晓 翟水亭 +5 位作者 曹会存 王子亮 薛绛宇 孟艳莉 白卫星 刘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58例62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1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58例62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1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综合症1例,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头痛;12例出现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脑MRI新发梗死,1例双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发现穿刺局部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积极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 并发症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子亮 李天晓 +5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薛绛宇 孟艳莉 白卫星 刘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2例患者: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8例;单纯基底动脉狭窄5例;优势或“孤立”椎动...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2例患者: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8例;单纯基底动脉狭窄5例;优势或“孤立”椎动脉狭窄合并基底动脉串联病变2例。治疗的24处病变:椎动脉开口8例,V4段椎动脉9例,基底动脉7例;Mori A型病变16例,B型病变8例。结果22例患者技术成功率95%,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3%,术后残余狭窄率平均15%(P〈0.01)。除1例基底动脉支架成形致血管破裂出血死亡,余病例在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13.5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12例,2分者4例,3分者1例。结论症状性椎基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确切,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仍较大,临床就其适应证和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成形 椎基底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8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树贵 陈康宁 +3 位作者 范文辉 陈贞芳 胡冬萍 周燕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3月以来开展的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8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3月以来开展的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8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5岁。结果86例患者中2例为左椎动脉V3段夹层动脉瘤所致,1例为左椎动脉开口处夹层所致的狭窄,其余83例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所致;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7.7%。平均随访22.5±10.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前循环脑梗死4例;后循环脑梗死3例,TIA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5.95%;脑出血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占3.57%。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夹层动脉瘤,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 支架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球囊成形座谈会纪要
16
作者 智光 杨庭树 +1 位作者 宋小武 杨兴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解放军医学杂志》和全军心血管专业组于1989年12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了心血管球囊成形座谈会,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和军内开展此项新技术的单位参加座谈。
关键词 血管 血管球囊 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动脉狭窄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前的价值
17
作者 林江 乐凡 +1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评价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用于诊断各种动脉狭窄性病变和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5例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放置)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检查。35例中包括肾动脉狭窄10例、... 目的评价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用于诊断各种动脉狭窄性病变和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5例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放置)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检查。35例中包括肾动脉狭窄10例、移植后肾动脉狭窄1例、颈动脉狭窄12例、髂动脉狭窄11例和股腘动脉狭窄1例。35例共39段动脉接受了治疗。评价各种动脉病变的显示质量,分析和比较3D CEMRA和DSA显示的狭窄程度和长度以及病变段的特征(偏心性狭窄、有无溃疡、有无狭窄后扩张等),判断3DCE MRA用于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3D CE MRA能很好显示各种动脉闭塞性病变。3D CEMRA和DSA显示狭窄程度和长度的相关性很好。两者显示狭窄特点的符合率高。3D CE MRA高估3例髂动脉严重狭窄。除这3例外,3D CE MRA均能很好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另外与DSA相比,3D CE MRA能更好地显示髂动脉的闭塞和远端再通血管。结论3D CE MRA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动脉狭窄的解剖表现从而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病变 磁共振血管 支架 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李天晓 李选 谢敬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岁(15~57岁)。透视下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再行阻塞段开通及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肝右静脉球囊扩张66例,支架植入2例;肝左静脉球囊扩张11例;副肝静脉球囊扩张13例,技术成功率91%(92/101)。随访74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78%(62/74)、78.38%(58/74)和76.47%(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59%(70/74)、91.89%(68/74)和84.31%(43/51)。围手术期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腔内血管成形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肢体动脉球囊成形术(附20例报告)
19
作者 蒋世良 戴汝平 +1 位作者 徐仲英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3-5,共3页
本文报告20例22支髂动脉,2支股动脉及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病变作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早期成功率为96%,远期血管开通率为92%,全组无重要并发症发生。对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术、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血管成形 动脉狭窄 肢体 球囊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 被引量:19
20
作者 许林 袁方良 +7 位作者 俞明锋 邱宁雷 刘建良 蒋明 黄建峰 范朝晖 胡振东 陆欣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80~ 2 0 0 1年 118例侵犯心脏大血管肺癌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118例患者中左心房及左心耳部分切除术3 8例 ,肺动脉成形术 48例 ,上腔静脉置换或...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80~ 2 0 0 1年 118例侵犯心脏大血管肺癌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118例患者中左心房及左心耳部分切除术3 8例 ,肺动脉成形术 48例 ,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 2 5例 ,肺动脉圆锥部分切除 3例 ,自体肺叶再植 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 ,本组 1年生存率为 72 .68% ,3年生存率为 5 5 .2 0 % ,5年生存率为 2 8.62 % ,10年生存率为2 0 .3 6%。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 肺肿瘤 外科治疗 心脏大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