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型术前后的心脏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福成 何青 +4 位作者 陈刚 季福绥 李京平 王茂斌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25-227,共3页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PTCA术的即刻效果,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PTCA术,达到完全或基本完全血管重建,患者于PTCA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亚极量自行车运动试验.结果:34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PTCA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PTCA术的即刻效果,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PTCA术,达到完全或基本完全血管重建,患者于PTCA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亚极量自行车运动试验.结果:34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PTCA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运动试验,PTCA术后患者运动中最大心率(HRmax)非常明显提高(P<0.0001),运动最大负荷明显增加(P<0.0001).运动所诱发的病变冠状动脉相应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02).运动中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的产生(VCO_2)明显增加(P均<0.002).运动中最大氧耗量(VO_2max)明显提高(P<0.02).结论:PTCA成功后可使患者运动时VO_2max、HRmax、VE、VCO_2明显提高,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型术 心脏功能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颅内段椎动脉狭窄二例
2
作者 刘建仁 刘玲 +9 位作者 晁明 黄鉴政 丁美萍 武建军 张广强 毛善英 章昀 胡海涛 张宝荣 宋水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 椎动脉狭窄 积极治疗 颅内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PTA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球囊在糖尿病足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平 刘凤恩 +3 位作者 谢斌辉 王小农 钟宝元 段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02-3403,共2页
目的:观察使用Deep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TA)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近期疗效,初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Deep球囊进行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静息痛、溃疡、踝肱指数(ABI)等结果并进行随访,所... 目的:观察使用Deep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TA)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近期疗效,初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Deep球囊进行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静息痛、溃疡、踝肱指数(ABI)等结果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有静息痛(30条肢体),足部溃疡14条肢体,足端坏疽6条肢体,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2±0.19)。结果:24例患者(30条肢体)术后静息痛消失16条肢体(53.3%),明显缓解8条肢体(26.6%);足部溃疡愈合10条肢体(71.4%),膝下截肢2条肢体(6.6%),半足切除4条肢体(13.3%),术后两周踝/肱指数(ABI)为0.73±0.12,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于糖尿病足患者,Deep球囊经皮腔内扩张成型术短期疗效显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足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Deep球囊 血管腔内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型术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增品 赵林 +6 位作者 王铁刚 付凯亮 田云霄 贾香丽 李淑芝 王藏海 檀增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窦狭窄 颅内 支架 血管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香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 护理体会 围手 血管内支架成型 缺血性中风 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弓上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波 金征宇 +7 位作者 杨宁 刘巍 潘杰 李晓光 崔丽英 王建明 高山 高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 探讨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弓上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52例患者的共56处主动脉弓上狭窄性病变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2处,锁骨下动脉闭塞14处,颈内动脉狭窄12处,无名动脉狭窄8处.病变的狭窄程... 目的 探讨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弓上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52例患者的共56处主动脉弓上狭窄性病变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2处,锁骨下动脉闭塞14处,颈内动脉狭窄12处,无名动脉狭窄8处.病变的狭窄程度均大于60%(65%~100%).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脑缺血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发作性肢体无力、黑朦等,其中部分患者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病变的病例还同时伴有上肢缺血症状.56处病变中,单纯行血管扩张术15例、放置支架39例,有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病例因闭塞段坚硬无法打通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颈内动脉狭窄的病例在支架放置过程中使用了保护伞装置.1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由于顺行打通比较困难,采用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4%(54/56),成型后血管残余狭窄均小于30%.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占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5.8%(3/52),无死亡病例.随访46例,随访率88%,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无死亡及严重脑卒中发生.有2例只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结论 对于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弓上血管狭窄性病变,血管成型术和/或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狭窄 血管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丰雷 张冬 +4 位作者 尹栋 王昊 赵志勇 高国峰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根据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新标准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最新的SCAI标准选取我院PCI术后PMI的患者3 371例(3 516例次择期PCI),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特... 目的:根据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新标准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最新的SCAI标准选取我院PCI术后PMI的患者3 371例(3 516例次择期PCI),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造影结果以及操作特点,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识别P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共发生108次(3.1%)PMI。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OR)=1.037,95%可信区间(CI):1.016~1.058]、处理多支血管病变(OR=1.697,95%CI:1.095~2.629)、至少处理一处分叉病变(OR=1.869,95%CI:1.213~2.878)以及靶病变总长度(OR=1.016,95%CI:1.009~1.024)是P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多支病变PCI、至少处理一处分叉病变以及靶病变总长度是发生PM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型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和睦 杜红文 +2 位作者 张蕴 崔长宗 付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 2 4例。男 2 3例 ,女 1例。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1 3岁。AMI前壁 10例 ,前侧壁 3例 ,前间壁 2例 ,下壁和下后壁各 4例 ,侧壁 1例...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 2 4例。男 2 3例 ,女 1例。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1 3岁。AMI前壁 10例 ,前侧壁 3例 ,前间壁 2例 ,下壁和下后壁各 4例 ,侧壁 1例。结果 :2 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 2 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 4例 ,Denovo 5例 ,Suboptimal 8例 ,Bial out 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 3 8± 6 9% ,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 (CAG)随访 3例 ,平均随访时间 84 3天 ,无支架再狭窄。结论 :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型术 冠状动脉支架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阻塞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浩 祖茂衡 +4 位作者 李国均 顾玉明 张庆桥 魏宁 许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 评价肝静脉阻塞性Budd Chiari综合征 (HVBCS)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83例HVBCS患者经历了下腔和肝静脉造影 ,71例实施介入治疗。结果  83例HVBCS分为中央性肝静脉阻塞 (COHV ,n =65 )和广泛性肝静脉阻塞 (EOHV ,n =18)两... 目的 评价肝静脉阻塞性Budd Chiari综合征 (HVBCS)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83例HVBCS患者经历了下腔和肝静脉造影 ,71例实施介入治疗。结果  83例HVBCS分为中央性肝静脉阻塞 (COHV ,n =65 )和广泛性肝静脉阻塞 (EOHV ,n =18)两型。 65例COHV型皆成功地实施了PTA(n =46)和支架 (n =19)治疗 ,64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6例EOHV型接受TIPS治疗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4例 ,2例发生了分流道再狭窄。结论 COHV型适应于PTA和支架治疗 ,疗效满意 ;EOHV型可采用TIPS治疗 ,长期疗效尚不够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型术 支架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普通裸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怀昌 刘映峰 +3 位作者 熊华峰 李公信 简勋 魏向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Cypher和普通裸支架对冠心病(CHD)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Cypher治疗的CHD住院患者83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接受普通裸支架治疗的CHD患者85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两组皆在术后9...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Cypher和普通裸支架对冠心病(CHD)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Cypher治疗的CHD住院患者83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接受普通裸支架治疗的CHD患者85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两组皆在术后9个月内接受电话或门诊随访及冠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扫描,了解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再狭窄率;并评价合并糖尿病及其他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组83例共植入支架112枚,植入成功率为98.8%,其中29例(34.9%)接受冠脉造影,1例接受冠脉螺旋CT扫描检查。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0%(10/83),其中猝死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再次血运重建8例(1例为新的病变),与Cypher支架相关的再狭窄及血栓事件发生率为10.8%(9/83);对照组85例共植入支架117枚,成功率100%,接受冠脉造影的有27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7.6%(15/85),再狭窄率为21.2%(18/85)。两组在总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近期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4%和3.5%,差异无显著性。亚组分析,两组在糖尿病、弥漫病变、重叠支架、长支架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1.1%和20%,11.8%和27.8%,12.5%和18.2%,12.5%和18.9%,差异有显著性;高血脂因素在两组为7.8%和8.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CHD患者,Cypher较普通支架有较低的再狭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尤其对于弥漫较长病变需要安放长支架或重叠支架以及患者合并糖尿病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型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致下腔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进国 梁志会 +1 位作者 周桂芬 田惠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37-538,共2页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梗阻的疗效及方法。方法6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腹胀、腹壁静脉曲张和下肢浮肿等。均为肝右叶病变压迫侵蚀下腔静脉所致的狭窄阻塞。治疗方法采用先溶栓,而后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6例患者狭窄阻...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梗阻的疗效及方法。方法6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腹胀、腹壁静脉曲张和下肢浮肿等。均为肝右叶病变压迫侵蚀下腔静脉所致的狭窄阻塞。治疗方法采用先溶栓,而后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6例患者狭窄阻塞的下腔静脉均开通成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压力由术前的4.0kPa(1kPa=7.5mmHg)降至2.1kPa,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开通由于肝癌所引起的下腔静脉狭窄阻塞,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下腔静脉 狭窄或阻塞 介入治疗 血管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3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海东 孙成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手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ASO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PTA手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手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ASO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PTA手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qd。比较手术后2年累计通畅率、血清生化指标、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结果治疗组手术后2年下肢动脉累计通畅率为79.2%,对照组为65.4%;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下肢动脉在狭窄或闭塞的风险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I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治疗组随时间的延长血脂及CRP水平逐渐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SO患者血脂,同时减少PTA手术后ASO患者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
作者 葛斌 靳凤琳 +2 位作者 刘鹏 董炳庆 肖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无... 目的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无心脏事件生存率。结果随访1年中,不稳定心绞痛复发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血管成型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3
14
作者 谈洪统 李威 +3 位作者 郭欢庆 满文玲 陈薇 杨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Fontaine分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统计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再狭窄率及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术后7天2组Fontaine分期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ABI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14例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率<30%、4例30%~50%、3例>50%(无100%者),对照组2例狭窄率<30%、10例狭窄率30%~50%、10例>50%(2例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LEAOD安全、有效,能够降低再狭窄率,且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闭塞性动脉硬化 腔内血管成型术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总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子平 杨敏 +1 位作者 宋莉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总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DCB治疗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结果11例中,股总动脉闭塞7例,重度狭窄4例;9例为原发病变引发狭窄,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股总动脉病变累及股浅动脉5例,...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总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DCB治疗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结果11例中,股总动脉闭塞7例,重度狭窄4例;9例为原发病变引发狭窄,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股总动脉病变累及股浅动脉5例,单纯股总动脉病变6例。5例接受减容联合药物球囊、6例接受单纯药物球囊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30天内无死亡。有效随访10例,随访12个月,累积一期通畅率为85.75%,均未行靶病变重建,2例发生截肢;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及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DCB治疗股总动脉病变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成型术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