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徐珂 张明哲 +1 位作者 王明阳 刘颂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TS13水平,并分析其与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状况量表(EHP-30)评分的相关性。记录1年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ADAMTS13水平对EMS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EMS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随r-AFS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与EHP-30评分呈负相关(P <0.001)。低血浆ADAMTS13水平、盆腔病变位置双侧、高r-AFS分期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血浆ADAMTS13水平的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截断值13.315,敏感度0.931,特异度0.690)。结论 血浆ADAMTS13水平与EMS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是EM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M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水平 r-AFS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2
作者 赵善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萌 赵艺鸿 李先杰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2-540,共9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 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 间隔区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沈飞 谢丽倩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发全 李明芬 +1 位作者 刘倩 黎肇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与发光绘图法(SWL法),分别检测60名健康成人、28名脑梗塞和7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并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该法准确检测了60名健康成人和35名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批内和批间变异为4.81%和8.63%。60名健康成人vWF-cp活性为(86.53±17.49)%;脑梗塞vWF-cp活性为(77.15±16.72)%,其活性低于健康成人(P<0.05);7例TTP,血浆置换前vWF-cp活性为(9.06±7.17)%,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血浆置换24h后vWF-cp活性为(47.00±6.27)%,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健康成人(P<0.01);恢复期vWF-cp活性为(83.18±8.83)%,其活性接近健康成人(P>0.05)。结论SWL法可准确检测健康成人和疾病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验。与健康成人相比,脑梗塞患者vWF-cp活性降低;TTP患者vWF-cp活性显著降低,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TTP患者vWF-cp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检测方法 脑梗塞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域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7
作者 高维强 沈飞 +2 位作者 苏健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37-541,共5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是一种新发现的金属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IPTG从pET28a(+)-vWF-cp/MD质粒中诱导表达了vWF-cp的金属蛋白酶域,重组蛋白经Ni-NTA柱纯化,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是一种新发现的金属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IPTG从pET28a(+)-vWF-cp/MD质粒中诱导表达了vWF-cp的金属蛋白酶域,重组蛋白经Ni-NTA柱纯化,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稳定分泌抗vWF-cp金属蛋白酶域抗体的细胞株,进一步对其单克隆后,收集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产生腹水,鉴定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同时,利用单克隆抗体确定vWF-cp在组织细胞中的位置及其在各种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28%。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3株抗vWF-cp单克隆抗体,对其中2株单克隆抗体作了进一步的鉴定。免疫双扩散和竞争ELISA结果显示,它们均属IgG1亚类,腹水中的含量约为4mg/ml,效价达1×10-5,而且识别vWF-cp金属蛋白酶域不同的表位。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重组蛋白和正常血小板中200kD的蛋白。在组织细胞中,2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蛋白位于细胞胞质内,而且在多种正常组织如肝、前列腺和卵巢等组织中表达,但脑组织中无该蛋白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为了解vWF-cp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进一步研究该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并且可用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vWF-cp抗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2-8和CUB1+2片段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分泌方向的影响
8
作者 高单萍 刘琼 +1 位作者 陈素华 艾继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4-96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羧基端TSP2-8和CUB1+2片段是否决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运输的方向,以了解金属蛋白酶ADAMTS13羧基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DNA3.1-ADAMTS13及pcDNA3.1-delTSP2-8CUB... 本研究旨在探讨羧基端TSP2-8和CUB1+2片段是否决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运输的方向,以了解金属蛋白酶ADAMTS13羧基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DNA3.1-ADAMTS13及pcDNA3.1-delTSP2-8CUB1+2ADAMTS13分别转染犬肾上皮极性细胞MDCK,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后传代铺到中间有特殊分子筛膜的双池培养皿内培养,待细胞生长到无空隙后收集上、下池培养液;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下池培养液中ADAMTS13蛋白表达水平,以对比分析ADAMTS13蛋白在极性细胞内的分泌方向。结果表明,稳定表达野生型ADAMTS13的MDCK细胞组,在分子筛膜的上池培养液中检测到ADAMTS13蛋白,而表达缺失TSP2-8CUB1+2区域ADAMTS13的细胞组,在分子膜的上、下池培养液中均检测到ADAMTS13重组蛋白。结论:金属蛋白酶ADAMTS13的分泌是有极性的,且羧基端TSP2-8和CUB1+2结构域与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的运输方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TSP2-8 CU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CysR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昊 李华 +3 位作者 苏畅 李鸿雁 崔日花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3-900,共8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富含半胱氨酸(CysR)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利用点突变技术对ADAMTS13 CysR结构域中的EDGTLS氨...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富含半胱氨酸(CysR)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利用点突变技术对ADAMTS13 CysR结构域中的EDGTLS氨基酸残基进行基因突变,制备质粒,表达并提纯蛋白。1%Sea Kem HGT琼脂糖凝胶分离后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或剪切应力作用下对底物v WF的裂解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ADAMTS13突变体质粒(M1:Glu515Ala;M2:Asp516Ala;M3:Gly517Ala;M4:Thr518Ala;M5:Leu519Ala;M6:Ser520Al)。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质粒在HEK29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提纯蛋白。在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基本完全裂解了v WF多聚体,而突变体M1裂解v WF多聚体的活性显著降低(P <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相比,突变体M1对v WF多聚体的裂解能力显著降低(P <0.01)。突变体M1对FRETS-vWF73的剪切能力与野生型ADAMTS13相比显著降低。与野生型ADAMTS13相比,突变体M1与v WF之间的结合力未见明显降低。结论:在变性条件和剪切应力作用下,ADAMTS13 CysR结构域在酶切v WF多聚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Glu515可能是底物识别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力调控金属蛋白酶ADAMTS13构象和功能研究
10
作者 方金花 谷慧婷 +3 位作者 杨俊贤 方颖 吴建华 林蒋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4-94,共1页
目的金属蛋白酶ADAMTS13水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受损处的过度聚集和血栓的形成。ADAMTS13存在多种构象态,但血流剪应力是否会介导ADAMTS13构象转换,其调控机制如何尚未清楚。方法利用流动腔技术对ADAMTS13施加不同的... 目的金属蛋白酶ADAMTS13水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受损处的过度聚集和血栓的形成。ADAMTS13存在多种构象态,但血流剪应力是否会介导ADAMTS13构象转换,其调控机制如何尚未清楚。方法利用流动腔技术对ADAMTS13施加不同的作用力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技术其进行扫描,分析其分子构象特征。利用AFM拉伸技术对ADAMTS13进行力学加载,分析ADAMTS13分子解折叠力、分子长度和内部结构域间分子键生存时间。利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分析ADAMTS13解折叠过程。结果高流体剪应力(100 dyn/cm^(2))作用显著增加ADAMTS13分子的纵横比,分子的“闭合”态和“中间”态比例下降,而“伸展”态比例增加。AFM拉伸实验显示ADAMTS13发生解折叠后分子长度增加量呈双峰分布(10.3 nm和25.9 nm),平均解折叠力约为40 p N。ADAMTS13分子内部结构域间的分子键生存时间随作用力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逆锁键”-“滑移键”转换趋势。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外力作用下,exosite-4先解离,exosite-3后解离。结论本研究表明,高流体剪应力可伸展ADAMTS13分子构象。“逆锁键”-“滑移键”转换机制调控ADAMTS13分子的内部结构域间相互作用和解折叠。本研究为外力调控ADAMTS13构象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3 流体剪应力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金属蛋白酶 血管受损 分子键 折叠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维强 苏健 +4 位作者 邢秀萍 王京华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6-729,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胶原结合能力 ,两者之比作为该待测血清 (浆 )的相对vWF cp活性水平。同时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患者与肿瘤患者体内vWF cp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测出了87名健康成人和 79例患者血样的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 ,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3.6 0 % (n =9)和 8.35 %(n =5 )。 5 3名健康成人血清vWF cp活性水平为 (79.4 7± 10 .78) % ,30名健康成人血浆vWF -cp活性水平为(78.79± 9.17) %。 6例TTP患者中 5例血浆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WF cp水平轻度降低 ,4 9例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下降 (P值分别小于 0 .0 0 1,0 .0 3和 0 .0 0 1)。结论 :以R CBA检测vWF cp活性水平简单易行 ,可应用于临床检验。恶性肿瘤患者 ,尤其是TTP患者血浆 (清 )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r区蛋白对ADAMTS13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殷杰 沈飞 苏健 谢丽倩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96-160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中重组的spacer区蛋白,进一步探讨该区域对ADAMTS13功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以ADAMTS13全长质粒为模板,构建含spacer区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肠杆菌,低温(30℃)IPTG诱导表达,...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中重组的spacer区蛋白,进一步探讨该区域对ADAMTS13功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以ADAMTS13全长质粒为模板,构建含spacer区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肠杆菌,低温(30℃)IPTG诱导表达,收集超声上清并鉴定。并大规模诱导表达,利用Ni-NTA琼脂糖柱,梯度咪唑淋洗法纯化蛋白,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纯化产品纯度和免疫学活性。利用重组蛋白与免疫性调节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血浆孵育,检测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能表达spacer区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能有效表达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6×His抗体和抗人ADAMTS13抗体(针对Gln34-Trp688)分别能与重组蛋白在15 kDa处显单一条带。功能实验表明,该重组蛋白能够有效逆转iTTP患者中被自身抗体抑制的ADAMTS13酶活性。结论: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活性和纯度,为进一步研究spacer区对iTTP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r区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急性期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ADAMTS-13及炎症因子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婉媚 李斌 +2 位作者 曾勉 陈瑞滔 陈燕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 (ELISA)测定25例我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病程超过3个月的PTE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 (ELISA)测定25例我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病程超过3个月的PTE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ADAMTS-13、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结果】PTE组及健康组血浆v WF水平分别为136.89(78.90)ng/m L、57.12(25.23)ng/m L,PTE组v WF水平高于健康组(P<0.001)。PTE组及健康组血浆ADAMTS-13水平分别为213.34±52.39 ng/m L、354.71±79.02 ng/m L,PTE组ADAMTS-1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DAMTS-13水平与血浆v WF水平呈负相关(r=-0.490,P=0.013)PTE组及健康组血浆IL-6水平分别为2.59(2.34)pg/m L、1.70(0.71)pg/m L,PTE组IL-6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PTE患者在急性发作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血浆ADAMTS-13水平的下降及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vWF和ADAMTS-13在评估VSD患儿术后血管内皮损伤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欣怡 张琼文 +3 位作者 沈永明 刘军锋 李文正 贾克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9-196,共8页
目的:动态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围手术期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和活性变化,探讨VSD患儿血浆v WF抗原(v WF:Ag)和ADAMTS-13活性(ADAMTS-13:AC)对评估血管内皮损伤及... 目的:动态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围手术期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和活性变化,探讨VSD患儿血浆v WF抗原(v WF:Ag)和ADAMTS-13活性(ADAMTS-13:AC)对评估血管内皮损伤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这项横断面研究中,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VSD患儿74例为观察组,其中单纯VSD 28例,VSD合并肺动脉高压32例,VSD合并心脏瓣膜病14例。收集同期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1例为对照组。记录患儿入院时各项生化指标,并分别留取患儿入院时、心脏手术后当天、术后1 d的外周静脉血浆,检测v WF:Ag、v WF活性(v WF:AC)、ADAMTS-13抗原(ADAMTS-13:Ag)、ADAMTS-13:AC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v WF:Ag、v WF: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当天、术后1 d均持续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术前ADAMTS-13: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当天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1 d较术后当天明显上升(P=0.033)。观察组术前ADAMTS-13: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术后当天较术前明显下降(P=0.037),术后1 d较术后当天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个亚组术后v WF、ADAMTS-13水平与观察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术后当天及术后1 d v WF:Ag/ADAMTS-13:AC比值在血管内皮损伤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0,P<0.001;AUC=0.93,P<0.001)。术前v WF和ADAMTS-13水平及相关基线指标均与术后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事件无相关性。结论:VSD患儿术前v WF:Ag、v WF:AC和ADAMTS-13:AC水平较低,而ADAMTS-13:Ag水平较高;术后v WF:Ag、v WF:AC水平上升,ADAMTS-13:Ag水平下降。术后v WF:Ag/ADAMTS-13:AC比值在评价血管内皮损伤中有较高诊断价值;术前v WF和ADAMTS-13水平与围手术期临床事件的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ADAMTS-13变化及其与血栓前状态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玉洁 曾勉 +3 位作者 许元文 何婉媚 陈瑞滔 李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COPD血栓前状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7例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其中40例AECOPD,27例稳定期COPD)...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COPD血栓前状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7例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其中40例AECOPD,27例稳定期COPD)、21例健康对照者(11例吸烟健康者,10例非吸烟健康者)入组当天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ADAMTS-13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及血栓前状态的各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果】AECOPD组、稳定期COPD组、吸烟健康组及非吸烟健康组血浆vWF水平分别为(12.5±1.9)、(9.8±1.5)、(5.5±1.9)及(3.8±1.3)pg/mL,呈依次下降趋势,协方差分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ADAMTS-13水平分别为(261±59)、(396±74)、(668±138)及(913±131)ng/mL,呈依次上升趋势,协方差分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DAMTS-13与血浆vWF(偏相关系数-0.661,P<0.001)、D-二聚体(偏相关系数-0.357,P=0.028)、纤维蛋白原(偏相关系数-0.402,P=0.004)及IL-6(偏相关系数-0.275,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全身炎症反应和吸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或许是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栓前状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DAMTS13活性和vWF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文娟 韩悦 +8 位作者 马珍妮 王倩 唐雅琼 王杰 苏健 孙爱宁 王兆钺 阮长耿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3-1507,共5页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 WF73)检测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以ELISA试剂盒检测v WF抗原量。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治疗缓解前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3.3±25.5)%vs(105.1±37.7)%,(P<0.01);v WF抗原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26.6±127.0)%vs(111.4±39.7)%,(P<0.01)。经标准诱导化疗后缓解期患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 WF抗原则明显低于治疗前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AML患者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感染组:(52.2±20.6)%vs(73.9±24.7)%,(P<0.01);感染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感染组:(262.2±135.7)%vs(193.8±110.2)%,(P<0.05)。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DIC组:(42.0±14.5)%vs(73.4±22.7)%,(P<0.01);DIC患者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DIC组:(274.2±140.0)%vs(204.7±115.5)%,(P<0.05)。结论:初治AML患者治疗前伴有ADAMTS13活性的降低和v WF的升高,以合并感染和DIC的患者表现最显著。ADAMTS13和v W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和DIC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肿瘤中ADAMTS13活性与TSP1水平改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彩凤 赵霞 +4 位作者 韩芳 贾琦 王椋 鲁光 丁慧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水平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水平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2例恶性血液肿瘤(包括20例急性白血病,48例恶性淋巴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45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浆中的v WF抗原和TSP1水平,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检测2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结果:初发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71.48±19.6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31±21.82)%(P<0.05);v WF抗原水平和TSP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组血浆中ADAMTS13活性(71.48±19.62)%低于治疗后缓解组(89.84±20.70)%(P<0.05);初发组v WF抗原水平高于治疗后缓解组(P<0.05)。在82例初发恶性血液肿瘤中有25例合并感染,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49.80±18.44)%明显低于无感染组(73.82±21.41)%(P<0.05);感染组v WF抗原水平与TSP1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治疗过程中有8例发生了血栓事件,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较无血栓组明显降低(P<0.0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有1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ADAMTS13活性降低和TSP1水平升高,而发生感染及血栓事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ADAMTS13活性进一步降低。检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和TSP1水平有可能更好地预防感染及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血浆ADAMTS-13活性与vWF抗原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杰 韩悦 +2 位作者 胡璐萍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8-57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及v WF抗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对ADAMTS-13及v WF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3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外周血,20例健康志... 目的:通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及v WF抗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对ADAMTS-13及v WF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3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外周血,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FRETS-v WF73荧光试验检测血浆ADAM TS-13活性,ELISA法检测v WF抗原量。多数患者采取改良BUCY,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予TBI+CY方案预处理,淋巴瘤患者多用BEAM等方案预处理。结果:①移植后发生血栓并发症8例,49例患者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②11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低,而v WF抗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减低的患者占59.3%(69/113),其中活性减低范围在60%以上的患者占8.0%(9/113);相应的VWF抗原含量也出现增高(P<0.01)。③8例血栓并发症患者ADAMTS-13活性预处理后均降低,与非血栓组有明显差异(P<0.01)。活性减低超过预处理前60%的占37.5%(3/8),同时v WF抗原量增加(P<0.01)。④49例a GVHD患者ADAM TS-13活性均值在预处理后降低,但是与非a GVHD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中25例患者在a GVHD发生当时ADAMTS-13活性较预处理前发生了明显减低(P<0.001),活性减低超过预处理前60%的占6.0%(2/3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移植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下降超过预处理前60%,是后期发生血栓的风险因素(P<0.01);而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下降不是a 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ADAMTS-13活性较预处理前下降,v WF抗原含量升高;血栓病人尤为明显。ADAMTS-13活性降幅超过60%是后期发生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减低与a GVHD的发生无关。所以ADAM TS-13活性降低是移植后血栓并发症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3在血栓前疾病状态中的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彩凤 刘国强 +4 位作者 赵霞 韩芳 徐敏 邢健 刘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5-1131,共7页
目的:检测血栓前状态病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同时分析ADAMTS13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反应蛋白(CRP)、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血压等因素是否存在一定的相... 目的:检测血栓前状态病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同时分析ADAMTS13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反应蛋白(CRP)、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血压等因素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检测病例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败血症等患者共260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浆中TSP1和v WF蛋白水平,同时对病例组血浆CRP、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血压水平等与ADAMTS13活性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中ADAMTS13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SP1及v WF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DAMTS13活性与TSP1、肌酐、血糖、血压、D-二聚体及CRP呈负相关(r=-0.25至r=-0.54,P<0.05),与血脂、血型、血小板数目、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栓前状态病例血浆中ADMATS13活性降低,提示ADAMTS13的减少与血栓前状态疾病的发病相关。检测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有助于对血栓前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3的结构、功能及其与TTP诊疗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倩 韩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7-1161,共5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血浆金属蛋白酶,严重的ADAMTS13活性缺失可导致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ADAMTS13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TTP的发病机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血浆金属蛋白酶,严重的ADAMTS13活性缺失可导致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ADAMTS13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TT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DAMTS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