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1
作者 袁娇娇 殷杰 +6 位作者 凌婧 沈飞 谢丽倩 白霞 阮长耿 何杨 马珍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区)蛋白作为免疫原,以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获取融合细胞的生长克隆,经过筛选和鉴定后,挑选能特异性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构建VWFpp抗原检测试剂盒,用于人血浆VWFpp的测定,对收集的12例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血浆进行VWFpp抗原水平动态检测。结果:最终获得两株可持续传代并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SZ175和SZ176。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VWFpp而不能识别成熟的VWF(不含前导肽)。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SZ175和SZ176成功制备成检测VWFpp抗原的试剂盒,动态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后血浆中的VWFpp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较移植前血浆中VWFpp水平有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两株抗VWFpp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VWFpp抗原双抗体夹心检测试剂盒,为进一步研究VWFpp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性血友病临床诊断分型和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预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彬 胡申江 孙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 (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水平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4 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 (n=2 1)和治疗组 (n=19) ,在常规抗凝、扩血管治疗基础上 ,...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 (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水平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4 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 (n=2 1)和治疗组 (n=19) ,在常规抗凝、扩血管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予苯那普利 (10 mg/ d× 3d)口服 ,治疗组服卡维地洛 (40 mg/ d× 3d) ,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 ELISA法测定 ET及 v WF值 ,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 ET(10 1.8± 2 8.9、110 .6± 4 3.5 ) ng/ L ,v WF(16 2 .6± 5 5 .6、172 .9± 37.8) %较正常组 ET(81.2± 34.0 ) ng/ L、v WF(142 .0±4 9.4 ) %明显增高 (P<0 .0 5 ) ,对照组用药后 ET(10 6 .3± 38.2 ) ng/ L和 v WF(15 5 .4± 5 4 .2 )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治疗组在用药后 ET(89.2± 4 5 .5 ) ng/ L及 v WF(12 9.2± 4 8.8)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 ET和 v W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作用 内皮素血管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WF前导肽对D1区VWF突变体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虞秀群 马珍妮 +4 位作者 凌婧 赵赟霄 殷杰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1548,共8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VWFpp与前导肽D1区VWF突变体共转染是否能纠正D1区突变引起的VWF缺陷。方法:将4个定点诱变的VWF D1区突变体质粒单独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VWF D1区突变体质粒与VWFpp质粒共同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通过ELISA、垂直多聚体... 目的:探讨野生型VWFpp与前导肽D1区VWF突变体共转染是否能纠正D1区突变引起的VWF缺陷。方法:将4个定点诱变的VWF D1区突变体质粒单独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VWF D1区突变体质粒与VWFpp质粒共同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通过ELISA、垂直多聚体电泳分析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VWF,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质网中VWF的滞留。结果:在垂直多聚体分析中,VWF突变体和VWFpp共表达后VWF多聚体条带消失。共表达后,无论是细胞上清液还是裂解液中VWF抗原含量均减少。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共表达后,虽然细胞内VWF含量减少,但VWF在内质网滞留比率下降。结论:VWFpp虽然能减少D1区VWF突变体在内质网的滞留,促进了VWF在亚细胞器间的转运,但进一步抑制了D1区突变体VWF的合成及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突变 生物合成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vWF-A1多肽的融合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4
作者 祝怀平 王迎春 +3 位作者 赵小娟 季顺东 白霞 阮长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2-587,共6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通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介导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血小板与vWF的结合可抑制血栓形成 .应用RT PCR方法从人脐带内皮细胞中克隆vWF A1区基因并在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经...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通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介导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血小板与vWF的结合可抑制血栓形成 .应用RT PCR方法从人脐带内皮细胞中克隆vWF A1区基因并在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经过纯化、复性 ,获得重组蛋白(rvWF A1)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 A1与转染了糖蛋白Ib(GPⅠb)的CHO K1细胞和血小板GPⅠb的结合能力 ,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 A1对瑞斯托霉素 (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重组表达载体pET 2 0b(+ ) vWF A1在大肠杆菌BL2 1(DE3)plus中得到有效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 30 % .次氮基三乙酸镍琼脂糖 (Ni NTAagarose)柱纯化后 ,其纯度为 95 % .经复性的rvWF 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它可与转染了GPⅠb的CHO K1细胞和血小板结合 ,阳性率分别为 96 90 %与 78 6 0 % ,且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IC50 的rvWF A1浓度为 0 5 6 μmol L ,当浓度为 1 4 μmol L时抑制率最高达 84 70 % .结果表明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人rvWF A1区蛋白可抑制血浆中野生型vWF与血小板的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vWF—A1多 融合表达 生物学活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菲博肽保护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哲昊 后世翔 +4 位作者 陈春燕 秦志强 王坤 章成 周兰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38-1842,共5页
目的探究安菲博肽(ANF)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造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t MCAO)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小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缺血组、ANF(4、2、1μg/kg)组及阳性药替罗非... 目的探究安菲博肽(ANF)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造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t MCAO)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小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缺血组、ANF(4、2、1μg/kg)组及阳性药替罗非班(TRF,0. 5 mg/kg)组。ANF组及TRF组在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至脑缺血90min后进行再灌注,1 h后给予ANF或TRF,给药方法为尾静脉注射。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分别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的脑组织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v WF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表达。结果 ANF(4、2μg/kg)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24 h后t MCAO小鼠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和β-TG的浓度,降低t MCAO小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v WF和GPIb的表达丰度。结论 ANF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产生对脑缺血小鼠大脑的保护作用,ANF通过降低微血管GPIbα和v WF的表达丰度,抑制可溶性P-选择素和β-TG的过度释放,进而影响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菲博 局灶性脑缺血 血小板膜糖蛋白IB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