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过去、现状与未来
1
作者 何杨兰 丁惠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order,PSV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肝血管疾病,是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定义的扩展。相较于INCPH,PSVD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order,PSV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肝血管疾病,是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定义的扩展。相较于INCPH,PSVD的诊断标准基于更为明确的肝脏病理特征。当肝脏病理符合诊断标准时,PSVD的诊断不再将门静脉高压作为必要标准,并允许合并门静脉血栓及其他已知病因的慢性肝病,从而弥补了INCPH诊断的局限性。PSVD的自然史和预后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显著不同,约70%的患者在初诊时被误诊为“不明原因肝硬化”,PSVD误诊和延迟诊断仍是挑战。目前,PSVD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和管理多沿用肝硬化的策略,亟需建立适用于PSVD标准的个体化管理模式。未来,各类组学,尤其是影像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应用为PSVD的无创诊断和个体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需要更多的大型、多中心研究验证这些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诊断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5nm 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迪 陈斌 +4 位作者 时素英 曹筱冬 骆丹 薛筑云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3-79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585 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应用585 nm Q开关脉冲激光(能量密度3.0~6.0J/cm^2,脉宽10 ns)、590~1 200 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60.J/c... 目的:观察比较585 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应用585 nm Q开关脉冲激光(能量密度3.0~6.0J/cm^2,脉宽10 ns)、590~1 200 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60.J/cm^2,脉宽3.0~5.5ms)以及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能量密度120~145 J/cm^2,脉宽20~50ms)共治疗1415例毛细血管扩张、977例蜘蛛痣、742例血管瘤及442例鲜红斑痣患者。结果:585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有效率分别为86.3%、89.7%及88.6%;治疗蜘蛛痣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6.5%及98.8%;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9.6%及74.2%;治疗鲜红斑痣的有效率分别为28.4%、33.1%及40.3%。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及鲜红斑痣的瘢痕发生率分别为8.5%和10.7%。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鲜红斑痣疗效无明显差异;长脉宽1 064nm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明显优于585nmQ开关脉冲激光及强脉冲光,但瘢痕发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强脉冲光 血管性疾病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与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达阳 赵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EC)作为组织与血液间的第一道屏障,在体液交换、白细胞渗出、血管发生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细胞之间的黏附连接是构成内皮屏障的基础,也在血管EC发挥功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 血管内皮细胞(EC)作为组织与血液间的第一道屏障,在体液交换、白细胞渗出、血管发生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细胞之间的黏附连接是构成内皮屏障的基础,也在血管EC发挥功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作为构成黏附连接的重要分子,在EC发挥功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VE-cad与血管发生和形成、稳定血管内环境等多方面功能有关,并与多种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蛋白 血管性疾病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卒中炎症和免疫反应在血管性疾病中的利与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代成波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强烈支持炎症反应及先天性免疫异常在血管性疾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适当的免疫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对炎症和免疫系统以及卒中生物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AAA)形成、血栓形成、缺血耐受、...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强烈支持炎症反应及先天性免疫异常在血管性疾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适当的免疫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对炎症和免疫系统以及卒中生物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AAA)形成、血栓形成、缺血耐受、脑损伤进展以及卒中前后感染等过程的一些作用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免疫反应 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stin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易伟斌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74-877,共4页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有关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单克隆抗体Avastin的诞生,眼部新生血...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有关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单克隆抗体Avastin的诞生,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已获得显著效果,现将Avastin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世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生长因子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对VEGF及其受体与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和针对其作用机制采取的抗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 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VEGF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的MTHFR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小群 刘际 +2 位作者 赵晶晶 周江宁 孙中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alar disease,SIVD)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alar disease,SIVD)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技术检测46例SIVD患者和43名正常人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结果 SIVD组T/T型、C/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36.96%、34.78%,分别高于对照组(20.93%、23.26%)。SIVD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35%、32.56%,P<0.01)。T/T型、C/T型患SIVD风险度较C/C型分别高3.487倍(95%CI,1.1217~9.993)和2.954倍(95%CI,1.045~8.350)。结论 MTHFR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SIVD的遗传易感因子,而C等位基因则具有一定保护作用,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与SIVD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5 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知识的教育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书平 赵莉 杨文革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7期57-58,共2页
目的提高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知识水平,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54例住院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血管性疾病发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B族维生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健康生活方... 目的提高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知识水平,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54例住院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血管性疾病发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B族维生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等。结果教育后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采用科学饮食方式的比例较教育前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Hcy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管性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华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502-504,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大多数器官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类因子,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惟一作用于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可诱导血管生成。综述了VEGF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疾病 受体 眼部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纳斯激光在皮肤色素性疾病和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文红 金岚 +1 位作者 陶世先 陈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究皮肤色素性疾病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案。方法 :皮肤色素性疾病 142例 (太田痣 5 8例 ,雀斑 84例 )和血管性疾病 5 8例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 40例 ,鲜红斑痣 18例 )在局部麻醉软膏 (5 %EMLA ,瑞典产 )麻醉下用波... 目的 :探究皮肤色素性疾病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案。方法 :皮肤色素性疾病 142例 (太田痣 5 8例 ,雀斑 84例 )和血管性疾病 5 8例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 40例 ,鲜红斑痣 18例 )在局部麻醉软膏 (5 %EMLA ,瑞典产 )麻醉下用波长为10 6 4毫米 ,75 5毫米和可变脉宽波长为 5 32毫米的激光分别对其进行治疗。结果 :色素性疾病治疗中疗效最好为雀斑 ,其次为太田痣需四次左右 ;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疗效最好为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 ,其次为鲜红斑痣 ,需五次以上。结论 :维纳斯多波长激光解决了以往任何激光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疗效好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色素性疾病 维纳斯激光 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卒中研究进展——血管性疾病中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
11
作者 张小年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2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性疾病 炎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像的自动分层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毓鹏 杜宇辰 陈凤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21,613,共9页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CNV)患者以及2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OCT图像资料。由专业医师手工标记分层信息建立标准。提出一种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视网膜多层分割方法,将其结果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验证分层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将每位患者的视网膜分为5层:内界膜层、神经纤维层下层、外核层上层、椭圆体带上层和Bruch's层。该方法在整体数据集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1±7.015)μm。在mCNV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9±16.819)μm,而在DME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5.048±9.986)μm,均远低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mCNV组为(13.638±58.024)μm,DME组为(14.796±45.342)μm]。该方法在视网膜各层分层的准确性均高于OCT机器内置方法。结论·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可用于不同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OCT图像的分层,结果明显优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可拓展用于其他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自动分析算法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13
13
作者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性疾病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s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
14
作者 黄椿媚 王晓 葛勤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579,共4页
血管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关键病理特征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病变。近来有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在组织稳态和病理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除微小RNA(miRNA)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可在不同阶段基... 血管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关键病理特征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病变。近来有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在组织稳态和病理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除微小RNA(miRNA)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可在不同阶段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LncRNAs最近被发现在血管发育、谱系提交和中胚层向心脏分化中起作用;且与血管紧张素Ⅱ活动及血管性疾病,包括心脏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LncRNAs可能在血管发育及相关疾病中介导许多不同的途径。该文主要对LncRNAs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血管性疾病 血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15
作者 马慧蕾(综述) 孙大卫(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异常的新生血管会导致多种眼部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B作为VEGF家族的一员,对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血管生存作用和细胞凋亡作用对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行调控,从而... 异常的新生血管会导致多种眼部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B作为VEGF家族的一员,对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血管生存作用和细胞凋亡作用对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行调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同时,VEGF-B对心脏和神经元等具有保护作用.抗VEGF治疗作为目前明确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因VEGF-B的两面性,对于抗VEGF-B的药物在治疗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就VEGF-B对机体血管、细胞、神经元及心脏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新生血管性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在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宿连玲 刘道祯 《医药导报》 CAS 1995年第5期226-226,共1页
报道双嘧达莫在血管搭桥术后,血管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心脏瓣膜移植、脑血管病防治、心肌梗塞的预防、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双嘧达莫 血管性疾病 临床应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17
作者 罗耀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4-34,共1页
继发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虹膜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通过众多机制致使视力丧失,包括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名:出血性青光眼,简称N、V、G)等.笔者近10年来采用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44眼的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效果... 继发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虹膜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通过众多机制致使视力丧失,包括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名:出血性青光眼,简称N、V、G)等.笔者近10年来采用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44眼的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效果,其中包括18眼N、V、G,12眼进行性虹膜红变,14眼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本组44眼中,曾有20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失败。全视网膜冷凝术全视网膜冷凝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先作360°球结膜环状切开,将4—0丝线置于4条直肌下,以暴露手术部位。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用带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冷凝术 血管性疾病 眼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产科疾病血管性介入治疗中医疗纠纷的防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春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介入治疗 妇产科疾病 医疗纠纷 介入治疗技术 外科手术 治疗方法 治疗应用 血管性疾病 介入放射学 医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性病变146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甘立强 张民众 +2 位作者 罗晓燕 倪思利 王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ynergy双波长(585nm和1064nm)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性病变1462例,探讨Cynergy双波长激光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类型和病变部位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结果;Cyn... 目的:探讨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ynergy双波长(585nm和1064nm)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性病变1462例,探讨Cynergy双波长激光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类型和病变部位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结果;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各类皮肤血管性病变的显效率分别为:鲜红斑痣粉红型54.2%,紫红型21.0%,增厚型0%,草莓状血管瘤97.2%,蜘蛛痣98.6%,毛细血管扩张91.7%;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4%。经X2检验,鲜红斑痣疗效因患者年龄,皮损类型和部位而异:患者年龄小于6岁,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面颊部,额颞部位皮损疗效显著好于四肢。该激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皮肤血管性疾病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支架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崔雪娥 李文彬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支架治疗 手术难度 血管内介入治疗 内支架 颅内血管性疾病 发病 术中 创伤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