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慢性缺血应激建立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谭赛 雷小明 +8 位作者 王彦云 潘菊华 张颖 黄世敬 张永超 郑军 陈朝 陈宇霞 李多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LBCCA);2假手术组:同手术组处理,但不结扎;... 目的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LBCCA);2假手术组:同手术组处理,但不结扎;3抑郁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不进行手术;4模型组: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连续观察21 d,观测大鼠体质量变化、行为学改变、脑血流量变化以及大鼠大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lated kinase B,Trk 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抑郁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百分率、旷场试验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MMP-2及M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抑郁组及模型组海马内BDNF/Trk B及BDNF/Trk 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方法较好地模拟了抑郁核心症状快感缺乏、运动和探索能下降的行为特征和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是较为理想的血管性抑郁模型,可用于药理实验及治疗效果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动物模型 神经血管单元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立伟 赵庆莲 诸索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索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 ,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 (MMSE)评定 ,对 42例血管性抑郁症与 48例非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病情况 ,症状特点和疗效 (8周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目的 探索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 ,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 (MMSE)评定 ,对 42例血管性抑郁症与 48例非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病情况 ,症状特点和疗效 (8周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血管性抑郁症组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 /躯体化症状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管性抑郁症组 (P <0 0 5) ,其病程具有波动性特点 ,家属中精神病发生率较低 ,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 (P <0 .0 5)。而疗效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临床特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解郁方在血管性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丽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372-1375,共4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老年病的诊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培元开郁"治则,并常以具有温阳开郁、安神益智作用的开心解郁方临证化裁,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文章就血管性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老年病的诊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培元开郁"治则,并常以具有温阳开郁、安神益智作用的开心解郁方临证化裁,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症的"因病致郁"与"因郁致病"病因、"虚气留滞"病机、"培元开郁"治则进行探讨,阐述开心解郁方的理论基础与黄世敬教授运用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虚气留滞 培元开郁 开心解郁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先慧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血管性抑郁是危害严重的晚发性血管障碍性抑郁症。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症近年来在概念和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中医药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症的中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梦云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7-889,共3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比率不断攀升,血管性抑郁症危害越来越严重。文章主要对近五年有关血管性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临床中药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其病因病机大致为虚、郁、痰、火、瘀等相互为患,病位主在脑,与肝、肾、心、脾密... 随着社会老龄化比率不断攀升,血管性抑郁症危害越来越严重。文章主要对近五年有关血管性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临床中药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其病因病机大致为虚、郁、痰、火、瘀等相互为患,病位主在脑,与肝、肾、心、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辨证主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型,临床中药治疗多从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养血安神、温胆益肾、活血化瘀着手。并强调临床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系统规范,全面提升血管性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中药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开郁法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黄世敬教授团队学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8期I0001-I0009,共9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长期从事中药神经药理和方法学、动物行为学、神经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拥有心血管病证结合实验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国家自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长期从事中药神经药理和方法学、动物行为学、神经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拥有心血管病证结合实验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十病十药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中心主任为黄世敬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研发中心 血管性抑郁症 学术研究 中药 开郁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血管性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强 季晓林 +4 位作者 叶建华 叶华 严金柱 甘爱芳 余晓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51-2652,共2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血管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方法:自2006年12月-2007年11月对福建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患有血管性疾病的离退休干部1897例。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为筛查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了解福建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血管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方法:自2006年12月-2007年11月对福建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患有血管性疾病的离退休干部1897例。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为筛查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评定严重程度,按ICD10确诊病例。明确抽样人群中血管性疾病发生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同时采用Sp itzer生活质量指数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分析血管性疾病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1897例老年人血管性疾病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5%。老年人发生血管性疾病后抑郁症发病率与其生活质量以及卫生行为、教育程度、日常活动能力等多种因素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退休干部 血管性抑郁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瘀论治血管性抑郁症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淑青 苏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902-1903,共2页
论述了血管性抑郁症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并提出血管性抑郁症属中医郁病的范畴,瘀血内积是郁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而血管性抑郁症与脑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有瘀血阻滞脑脉、经络,故瘀血积滞在血管性抑郁症发病过... 论述了血管性抑郁症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并提出血管性抑郁症属中医郁病的范畴,瘀血内积是郁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而血管性抑郁症与脑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有瘀血阻滞脑脉、经络,故瘀血积滞在血管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尤显重要,因而在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瘀血是导致血管性抑郁症发生的直接且重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脑髓神机失用,气化失调,脏腑功能减退,肝气郁结,痰瘀内阻,或脾肾亏虚,神明被抑等。并提出了4种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强调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过程中要注意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治疗本病时,应于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始终贯穿着活血化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郁病 瘀血 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菊华 王彦云 +5 位作者 黄世敬 毛艳荣 陈朝 郑军 李多娇 崔翰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模型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高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海 孙旭 +2 位作者 孙森 钱跹 刘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1-1177,共7页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光(UV)、HPLC-荧光(FLD)和HPLC-质谱(MS)3种检测方法测定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优劣性,并应用最优方法测定血管性抑郁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HPLC仪器搭配U...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光(UV)、HPLC-荧光(FLD)和HPLC-质谱(MS)3种检测方法测定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优劣性,并应用最优方法测定血管性抑郁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HPLC仪器搭配UV、FLD和MS检测器建立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采用HPLC-FLD法对血管性抑郁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和5-HT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HPLC-UV法的定量限分别为DA 103.5ng/mL、NE 107.5ng/mL、5-HT 93.6ng/mL;HPLC-FLD法的定量限分别为DA 10.35ng/mL、NE 10.75ng/mL、5-HT9.36ng/mL;HPLC-MS法的定量限分别为DA 10.35ng/mL、NE 32.25ng/mL、5-HT 9.36ng/mL。HPLC-FLD和HPLC-MS法对DA和5-HT的测定优于HPLC-UV法,HPLC-FLD法对于NE的测定优于HPLC-MS法,而HPLC-MS法存在较强的基质效应。HPLC-FLD法检测结果示血管性抑郁小鼠海马组织中DA含量最低,大脑皮质中5-HT含量最低,而不同脑组织中NE含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与HPLC-UV法和HPLC-MS法相比,HPLC-FLD法更适用于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5-HT)的含量测定。DA和5-HT可以用作血管性抑郁症疾病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类神经递质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 血管性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