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发全 李明芬 +1 位作者 刘倩 黎肇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与发光绘图法(SWL法),分别检测60名健康成人、28名脑梗塞和7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并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该法准确检测了60名健康成人和35名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批内和批间变异为4.81%和8.63%。60名健康成人vWF-cp活性为(86.53±17.49)%;脑梗塞vWF-cp活性为(77.15±16.72)%,其活性低于健康成人(P<0.05);7例TTP,血浆置换前vWF-cp活性为(9.06±7.17)%,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血浆置换24h后vWF-cp活性为(47.00±6.27)%,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健康成人(P<0.01);恢复期vWF-cp活性为(83.18±8.83)%,其活性接近健康成人(P>0.05)。结论SWL法可准确检测健康成人和疾病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验。与健康成人相比,脑梗塞患者vWF-cp活性降低;TTP患者vWF-cp活性显著降低,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TTP患者vWF-cp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检测方法 脑梗塞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溶液和右旋糖酐-70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Ⅰx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马亚群 潘宁玲 +1 位作者 潘贤佖 刘怀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91-592,共2页
为探讨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中输注明胶溶液和右旋糖酐 70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Ⅰx(GPⅠb /Ⅰx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PAdT)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将10 5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A组术中输注生... 为探讨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中输注明胶溶液和右旋糖酐 70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Ⅰx(GPⅠb /Ⅰx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PAdT)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将10 5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A组术中输注生理盐水 ;B组输注右旋糖酐 70 ;C组输注尿联明胶 ;D组输注改良明胶。于输注前、输注后 2h、3h采集静脉血 ,分别测定GPⅠb /Ⅰx、vWF及PAdT。结果显示 :B组在输注 3h后vWF明显低于其它 3组 (P <0 0 1) ,B组GPⅠb /Ⅰx输注液体 3h后比输注前也有显著降低 (P <0 0 1) ,与其它 3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A组和C组PAdT有显著的增高 (P <0 0 5 )。提示改良明胶和尿联明胶在临床上可能比右旋糖酐 70使用更大的量而不造成出血倾向 ,明胶类液体较晶体液在术中更能稳定血小板 ,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助于止血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Ⅰx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徐珂 张明哲 +1 位作者 王明阳 刘颂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TS13水平,并分析其与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状况量表(EHP-30)评分的相关性。记录1年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ADAMTS13水平对EMS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EMS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随r-AFS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与EHP-30评分呈负相关(P <0.001)。低血浆ADAMTS13水平、盆腔病变位置双侧、高r-AFS分期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血浆ADAMTS13水平的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截断值13.315,敏感度0.931,特异度0.690)。结论 血浆ADAMTS13水平与EMS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是EM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M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水平 r-AFS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4
作者 赵善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萌 赵艺鸿 李先杰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2-540,共9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 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 间隔区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止血带诱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丽艳 贺志飚 +2 位作者 阮文燕 徐军美 陈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EC)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30例下肢需止血带术患者随机均分为Pro组和Iso组。Pro组采用丙泊酚TCI维持麻醉,Iso组则吸入异氟醚维持...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EC)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30例下肢需止血带术患者随机均分为Pro组和Iso组。Pro组采用丙泊酚TCI维持麻醉,Iso组则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缺血前T0)、放气后30min(T1)、60min(T2)、90min(T3)、术后1d(T4)五个时点抽股静脉血测定血浆CEC和vWF含量。结果两组血浆CEC和vWF含量在T1~T4时均显著高于T0时(P<0.05)。两组T1~T4血浆CEC和vW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TCI可减少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CEC和vWF的含量,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雪美 江淼 赵益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1-805,共5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多结构域、多功能糖蛋白,在1期和2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WF缺陷将导致血管性血友病(vWD)等出血性疾病,而在静脉栓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多结构域、多功能糖蛋白,在1期和2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WF缺陷将导致血管性血友病(vWD)等出血性疾病,而在静脉栓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风等血栓性疾病中,其活性水平可明显增高。血浆vWF水平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随着近年来对vWF的结构、功能以及活性水平调控机制的了解,人们对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有了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就血浆vWF活性水平调控与上述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血栓性疾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陵霞 苗懿德 +1 位作者 孟春英 韩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28,53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非糖尿病患者122例。抽取空腹血测定血浆vWF水平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非糖尿病患者122例。抽取空腹血测定血浆vWF水平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生化及凝血指标,清晨留尿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按照有无糖尿病及糖尿病组中按有无冠心病分组比较各指标变化,分析相关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89.8±56.2)%和(140.3±35.6)%,t=3.579,P=0.000〕。在老年2型糖尿病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vWF水平明显升高〔(197.3±52.5)%和(172.8±54.5)%,t=1.925,P=0.032〕。vWF与各项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反映内皮功能异常的vWF已有增高,且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咏红 张继平 +5 位作者 周少雄 郑菊芬 余永卫 晏世刚 范文奎 陈月崧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沈飞 谢丽倩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结华 唐海沁 +2 位作者 刘先进 徐迎春 陈曙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 5 8例EH患者 (EH组 )和 2 0例正常者 (对照组 )外周血浆中VWF、D D...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 5 8例EH患者 (EH组 )和 2 0例正常者 (对照组 )外周血浆中VWF、D D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分级或分层的EH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级、3级高血压或中危、高危、极高危EH患者血浆VWF、D D水平与对照组、1级或低危EH患者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而 1级或低危EH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升高 (P >0 0 5 )。结论 VW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老年人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元 徐志宏 +2 位作者 吴燕华 刘源 刘春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17-321,共5页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1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30例),2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 mg/d,27...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1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30例),2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 mg/d,27例)和联合组(依折麦布1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29例),共给药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以及不同组别的血脂、hs-CRP、vW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T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16周后,20 mg他汀组和联合组LDL-C、TC、hs-CRP和vWF水平均低于10 mg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期间,三组均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病例。治疗16周后,ALT、AST、CK组间比较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比单用10 mg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低LDL-C和T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类 LDL 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依折麦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质谱技术鉴定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单克隆抗体SZ-125的抗原表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雪美 王富强 +2 位作者 沈飞 赵益明 江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286,291,共4页
目的应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技术,结合合成肽法和氨基酸定点诱变技术,鉴定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克隆抗体(mAb)SZ-125的抗原表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水解vWF A3区蛋白,产生一系列肽段,利用固定在琼脂糖珠上的SZ-125与其发生免疫... 目的应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技术,结合合成肽法和氨基酸定点诱变技术,鉴定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克隆抗体(mAb)SZ-125的抗原表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水解vWF A3区蛋白,产生一系列肽段,利用固定在琼脂糖珠上的SZ-125与其发生免疫亲和反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抗原决定簇肽段-抗体复合物进行分析。用人工合成分析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并对其中的重要氨基酸位点进行了原位点突变。合成蛋白及突变蛋白均验证了其与抗体SZ-125间的结合力。结果与SZ-125结合部位即连续表位的肽段为1001EGGPSQIGDALGFAVR1016。免疫分析证实,合成肽段NH2-EGGPSQIGDALGFAVR-COOH可以与SZ-125结合。进一步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分析得到决定抗原-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为E1001、F1013、V1015、R1016。结论运用免疫亲和质谱、肽段合成、氨基酸定点突变等手段,精确定位了mAbSZ-125所结合的具体氨基酸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原表位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阳 彭辉 +3 位作者 陈建平 杜蓉 许中兴 李国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65例维族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20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65例维族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2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57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留取空腹静脉血,测量血脂、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vW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中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vWF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呈正相关(r=0.708、0.806、0.791、0.748、0.606,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是影响血浆vWF水平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维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vWF水平均显著增高,血浆vWF水平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维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冲击伤和烧冲复合伤后内皮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屈纪富 郑怀恩 +4 位作者 林远 程天民 古德全 闫国和 徐有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5-527,共3页
观察了单纯烧伤、冲击伤和烧冲复合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ET)含量、肺组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并结合3类损伤后的肺脏病理变化,探讨了伤后ET和vWF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结果显示本实验... 观察了单纯烧伤、冲击伤和烧冲复合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ET)含量、肺组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并结合3类损伤后的肺脏病理变化,探讨了伤后ET和vWF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结果显示本实验条件下的伤情程序依次为:烧冲复合伤>单纯冲击伤>单纯烧伤;3类损伤组血浆和肺组织ET含量均出现显著变化,到达峰值和下降程度各组有所不同;肺组织vWF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与肺血管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2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伤 内皮素 血管性 血友病因子 冲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莲 蒋红梅 +1 位作者 费樱 胡昌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54-2756,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房确诊为RA的患者55例作为RA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房确诊为RA的患者55例作为RA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静脉血,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OD、vWF水平,并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SOD高于RA组,vWF低于RA组(P<0.05)。RA组患者中RF阳性42例(76.4%),阴性13例(23.6%);CRP阳性32例(58.2%),阴性23例(41.8%)。RF阳性与阴性者血清SOD和vW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阳性与阴性者血清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阳性者血清vWF高于CRP阴性者(P<0.05)。RA患者血清SOD与vWF、RF、CRP均无相关关系(r=0.090、-0.072、-0.032,P>0.05);血清vWF与SOD、RF均无相关关系(r=-0.064、0.040,P>0.05),与CRP呈正相关(r=0.529,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SOD水平下降,抗氧化能力减弱;血清vWF水平升高,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氧化性应激 内皮 血管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氏丹参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雷 杨荣礼 +4 位作者 项洁 李平静 汪敏 杨煜 徐通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ACS患者(常规治疗下)分为丹参治疗组(32例)和非丹参治疗组(28例),另选24例正常健康...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ACS患者(常规治疗下)分为丹参治疗组(32例)和非丹参治疗组(28例),另选24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丹参组口服丹参片,3粒/次,3次/天。观察治疗前、后8周血黏度、hs-CRP、vWF及Fbg的变化。结果:ACS患者的血黏度、血浆hs-CRP、vWF及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丹参治疗组与非丹参治疗组在8周后其hs-CRP、vWF及Fbg水平皆明显下降,丹参治疗组较非丹参治疗组下降得更明显。丹参治疗组不同的切变率的血黏度显著下降,非丹参治疗组血黏度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对于ACS患者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黏度,而且还具有降低hs-CRP、vWF及Fbg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丹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盐敏感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尿内皮素-1及动态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丹军 刘治全 +1 位作者 刘杰 刘昀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与尿内皮素 1(ET 1 )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1例血压正常自愿者用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敏感者 ,并检测血浆vWF水平、尿ET 1排泄量、尿... 目的 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与尿内皮素 1(ET 1 )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1例血压正常自愿者用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敏感者 ,并检测血浆vWF水平、尿ET 1排泄量、尿钠排泄量及血压。结果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盐不敏感者 ,盐水负荷后 4h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浆vWF水平较盐负荷前显著增加 ,尿ET 1排泄量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显著低于盐不敏感者 (P <0 .0 1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盐负荷后尿钠排泄明显减少 ,血浆vWF与尿ET 1呈负相关 ,与动态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内皮功能障碍 ,并与尿ET 1排泄减少及较高血压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盐敏感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动态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新强 龚园 +2 位作者 陈春 孙德海 朱耀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肺转流(CPB)中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和C组(舒芬太尼总量10μg/kg)。分别于...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肺转流(CPB)中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和C组(舒芬太尼总量10μg/kg)。分别于术前、CPB前、CPB后30min、停CPB、手术结束、术后1d和术后3d采血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浆sTM和vWF在CPB开始至术后1d均增高。B、C组CPB开始至术后3d的所有指标均低于A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较大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急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