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增生的时相特征
1
作者 刘乃奎 岑链珍 +4 位作者 赵民清 王雪清 唐朝枢 苏静怡 任晓燕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7-338,I027,T001,共4页
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时相变化。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VSMC在术后24小时就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合成DNA;DNA复制高峰是在术后48~72小时,10天之后主要是细... 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时相变化。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VSMC在术后24小时就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合成DNA;DNA复制高峰是在术后48~72小时,10天之后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基质堆积,提示细胞的大量复制是在内皮损伤后的早期阶段,这可能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增生 内皮损伤 时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yc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郭琳琳 董果雄 +1 位作者 张社华 王国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myc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myc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myc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myc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my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TRA可通过抑制C-myc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卒中防治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兴洲 苏克江 高宗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95-200,共6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损伤 临床试验证据 动脉狭窄 降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