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水通道蛋白1水平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峰 尹其翔 +3 位作者 魏法星 林海敏 蔡华忠 陈义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83-248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致ARDS患者268例(ARDS组)和单纯脓毒症患者55例(单纯脓毒症... 目的 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致ARDS患者268例(ARDS组)和单纯脓毒症患者55例(单纯脓毒症组),脓毒症致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OI)分为轻度组89例、中度组109例、重度组70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104例和存活组164例。检测血清AQP1水平和计算EVLWI。利用Spearman法,脓毒症致ARDS患者血清AQP1水平、EVLWI与OI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AQP1水平联合EVLWI对其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单纯脓毒症组比较,ARDS组血清AQP1水平降低,EVLWI升高(P <0.05)。AQP1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中依次降低,EVLWI依次升高(P <0.05)。血清AQP1水平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OI呈正相关,EVLWI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OI呈负相关(P <0.05)。268例脓毒症致ARDS患者28 d死亡率38.81%(104/268)。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为OI升高(OR=0.984,95%CI:0.976~0.992)和AQP1升高(OR=0.761,95%CI:0.677~0.854),独立危险因素为SOFA评分增加(OR=1.367,95%CI:1.142~1.636)和血乳酸升高(OR=2.515,95%CI:1.689~3.745)、EVLWI升高(OR=1.559,95%CI:1.290~1.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AQP1水平联合EVLWI预测的AUC为0.887(95%CI:0.843~0.923),比血清AQP1水平、EVLWI单独预测的0.792(95%CI:0.738~0.839)、0.807(95%CI:0.754~0.852)大(P <0.05)。结论 血清AQP1水平降低和EVLWI升高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病情程度加重、预后不良有关,血清AQP1水平联合EVLWI对脓毒症致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道蛋白1 血管外肺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肺外源ARDS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智博 温德良 +1 位作者 刘卫江 熊旭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1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为血液净化组(16例)和对照组(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1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为血液净化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治疗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血液净化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33.3%(P<0.05);血液净化组EVLWI、PVPI、Pa O2/Fi O2和呼吸功能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可改善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改善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在评估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剑彬 王华 +5 位作者 陈启康 岑仲然 唐颖 蔡靓 刘占国 常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回归性分析...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氧供、氧耗、循环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89
4
作者 于布为 顾敏杰 薛庆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观察犬行不同程度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 (AHHD)时全身血液动力学、循环血容量 (CBV)、氧供 ( DO2 )、氧耗 ( VO2 )、胸内血容量 (ITBV)、血管外肺水 (EVLW )的变化。方法  10只健康杂种犬 ,体重 12~ 15kg ,基础麻醉后行气管插管 ... 目的 观察犬行不同程度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 (AHHD)时全身血液动力学、循环血容量 (CBV)、氧供 ( DO2 )、氧耗 ( VO2 )、胸内血容量 (ITBV)、血管外肺水 (EVLW )的变化。方法  10只健康杂种犬 ,体重 12~ 15kg ,基础麻醉后行气管插管 ,控制呼吸。每只犬以 80ml·kg-1·h-1的速度行5个水平的AHHD ,分别将红细胞压积 (Hct)降至 2 5 % (HD1)、2 0 % (HD2 )、17% (HD3 )、15 % (HD4)和12 % (HD5)。测定各Hct水平时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动、静脉血气、CBV、EVLW ,计算 DO2 、 VO2 。结果 所有犬均达到所要求的Hct,各时点的补液量分别为 (2 1 8± 2 39)、(42 8± 2 86 )、(84 6±3 84 )、(16 4± 8 94 )和 (19 8± 13 0 )mg/kg。在血液稀释过程中 ,MAP和心率早期无明显变化 ,直到Hct<17%才略有升高 ,CVP、CI持续升高。 DO2 随血液稀释有所上升 ,Hct为 2 0 %达最高 [(38 8± 30 3)ml·min-1·m-2 ],此时 VO2 无明显改变 ;Hct<17%时 , DO2 、 VO2 均低于基础值 ;但 DO2 仍高于最低极限 ,即使Hct降至 10 % ,氧供耗平衡仍可维持。Hct为 2 5 %时 ,CBV增加 2 4 4 % ,此时EVLW并未明显增加 ;Hct为 2 0 %时 ,CBV增加 5 3 8% ,EVLW增加 36 5 % ,较基础值明显升高 (P<0 0 5 ) ,此时 pH仍正常。于HD3 、H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 氧供 氧耗 循环血容量 血管外肺水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指数与心指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炜 赵磊 +4 位作者 李丽娟 甄洁 王锁柱 古旭云 盛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01至2013—05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54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01至2013—05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54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h后的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WI)、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并根据患者28d存滑隋况,分别纳入存活组(n=28)和死亡组(n=26),比较两组的参数,并绘制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治疗48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心指数、全心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而EVWI、SVR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Evw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EVWI=0.846,切点值为7.5ml/kg;心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r=0.884、切点值为3.46L/(min·m^2),全心射血分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GEF=0.853、切点值为16.5%。三个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79.2%,81.0%;82.8%,83.0%;74.1%,8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指数和EVWI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动态监测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的剂量平衡窗有指导意义,而治疗48h后的心指数和EVWI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心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许秀娟 孟建标 张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肺水偏高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按250 mL/15 min的速度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其ITBVI>850 mL/m2,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终点后即刻、复苏终点后2 h及6 h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扩容对ITBVI、GEDVI、CI、SVI、CVP、EVLWI有影响(P<0.05),两组液体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各时间点的ITBVI、GEDVI与复苏前相比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O2/FiO2各时间点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正常组的CI、SVI各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水偏高组的CI在复苏达终点后即刻和2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0.01),SVI在复苏终点后2 h和6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0.01)。CVP与复苏前相比,肺水正常组仅复苏终点后6 h有增加(P<0.01),肺水偏高组复苏终点后2、6 h均有增加(P<0.01)。EVLWI与复苏前相比,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均有增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GEDVI、ITBVI、CI、SVI增加,对CVP和EVLWI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液体复苏 血管外肺水 氧合 PIC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崔广清 孙卫和 +1 位作者 冒秀宏 柳小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其变化对于评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的意义。方法: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监测ARDS患者48 h内EVLWi值(初始、平均、最高及变化值),分析EVLWi相关值与ARDS患者28 d生存率...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其变化对于评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的意义。方法: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监测ARDS患者48 h内EVLWi值(初始、平均、最高及变化值),分析EVLWi相关值与ARDS患者28 d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EVL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5.4 vs.-0.5±6.5,P=0.048),EVLWi变化值预测28 d生存率的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63(P=0.0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得出,年龄、累计液体平衡量、SOFA评分最高值、△-SOFA评分及△-EVLWi均与ARDS患者28 d病死率独立相关。结论:△EVLWi是预测早期ARDS患者病死率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脉搏指示剂心排血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和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俊杰 刘心瑶 +2 位作者 张成梁 鄢建勤 杨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术中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 目的观察术中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L组于手术开始后通过限制输液联合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使CVP维持在2~4cm H2O,植骨融合完成后迅速扩容使CVP恢复正常。C组常规补液,维持CVP在6~12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仰卧位(T0)、降压前俯卧位(T1)、CLCVP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血流动力学和EVLWI的变化;记录术毕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单独记录CLCVP期间失血量与CVP和MAP相关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VP、T2时L组SVRI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5),T2~T4时L组MAP、CVP、ITBVI和T4时C组MAP、CV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2~T4时MAP、CVP,T3、T4时SI明显降低(P〈0.05),而SVRI明显升高(P〈0.05),术中L组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总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CLCVP在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同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EVLW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血流动力学 胸腔内血容量 血管外肺水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平衡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及腹内压变化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俭 胡正祥 +1 位作者 洪许伟 王白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分析液体平衡、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腹内压(IAP)变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集患者3d内的液体入量、尿量、脉搏指数连续心... 目的分析液体平衡、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腹内压(IAP)变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集患者3d内的液体入量、尿量、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及IAP。以存活28 d为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液体平衡量的差异。分别以血管外肺水指数差值(ΔEVLWI)〈-3 ml/kg和腹内压差值(ΔIAP)〈-1 mm Hg(1 mm Hg=0.133 kPa)将患者分为效应组和非效应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ICU 6 h内液体平衡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第1、2、3天总液体平衡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存活组ΔEVLWI为(-3.91±1.21)ml/kg,死亡组ΔEVLWI为(-2.03±1.92)ml/kg,存活组ΔIAP为-1.0(-2.0~1.0)mm Hg,死亡组ΔIAP为1.0(0~2.0)mm Hg,两组ΔEVLWI和ΔIA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3.70,P〈0.05)。ΔEVLWI和ΔIAP与3 d内总液体平衡量间呈正相关关系(r=0.43,0.40,P〈0.05);ΔEVLWI、ΔIAP效应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效应组(22%和55%,4%和53%)。结论感染性休克存活患者3 d内多出现液体负平衡,而死亡患者未出现液体负平衡,提示液体负平衡的出现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入ICU后3 d内ΔEVLWI减少3 ml/kg或ΔIAP减少1 mm Hg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 补液疗法 液体平衡 腹内压 血管外肺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对肺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仓静 马琦 +1 位作者 薛张纲 蒋豪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对血容量、心脏前负荷、肺血管外肺水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的髋关节手术病人24例,随机均分为组Ⅰ(对照组)和组Ⅱ(降压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Ⅱ术前...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对血容量、心脏前负荷、肺血管外肺水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的髋关节手术病人24例,随机均分为组Ⅰ(对照组)和组Ⅱ(降压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Ⅱ术前进行等容血液稀释,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并进行自体血回输。术中测定静脉血细胞比容(Hct)和中心静脉压(CVP),经股动脉放置PiCCO(PV2014L13,Pulson Medical Systems)热稀释导管,监测动脉压(BP)、心脏指数(CI)、每搏心排量(SV)、外周阻力(SVR)、心脏舒张末期容量((3EDV)、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容积量(EVIW)。结果 组Ⅰ病人平均输库血量和出血量明显高于组Ⅱ;两组病人的Hct分别由基础值(42±2.3)%和(43±2.5)%降为(32±2.8)%和(39±3.2)%,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6%HES(200/0.5)扩容效果持久、稳定;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既保持了血容量和心脏前负荷,同时不增加血管外肺水,另外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血液稀释后Hct仍大大超过最低安全水平线,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麻醉 全髋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丽 刘洋 +4 位作者 王欢 卢明军 章健萍 陶强 郭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对照组(A组):术中常规输入晶体...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对照组(A组):术中常规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ANH组(B组):麻醉诱导平稳后,手术前进行ANH,目标Hct 30%;ANH联合CH组(C组):手术前进行ANH,持续泵注硝酸甘油,辅助艾司洛尔,将目标MAP控制在基础值的70%。分别于诱导前(T_1)、血液稀释后即刻(T_2)、血液稀释后30 min(T_3)、CH达到目标MAP 30 min后(T_4)、术毕(T_5)采集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监测并记录MAP、HR、PaO_2、SpO_2、Hct、HCO^-_3、pH、心脏指数(CI)、每搏变异量(SVV)、每搏指数(S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并记录采血量、出血量、尿量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B组和C组采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未做自体血采集。C组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有6例,B组有1例输注异体血,C组未输注异体血。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三组MAP、HR、CI、SVI和Hct明显降低(P<0.05),但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与T_1时比较,T2~T4时三组SVV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三组ITBVI、PaO_2和SpO_2明显升高(P<0.05),但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T_2时A组CI、SVI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T_4时C组MAP明显降低、SVV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尿量、手术时间、EVLWI、HCO^-_3和pH组间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节约用血效果确切,对血管外肺水及氧合未产生不利影响,但联合应用时需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血管外肺水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肺损伤早期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新 郑晶晶 +2 位作者 郭松文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为:(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阳性对照)和干预后1~4 h内各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上,干预后4 h BiPAP组效果最明显(375.83±81.55,P<0.01),其次是CPAP组(327.17±78.82,P<0.01),氧疗组改善不显著(255.00±49.85,P>0.05)。在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值[VD(alv)/VT]上,氧疗组进一步增大(P<0.01),CPAP组和BiPAP组显著降低(P<0.01)。3种通气策略均可提高氧输送量(DO2),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氧疗组的氧耗量(VO2)显著增高,氧摄取率(O2ER)明显高于CPAP组和BiPAP组(P<0.05,P<0.01)。干预后3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较正常基础值和ALI早期均显著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内分流比例(Qs/Qt)上,BiPAP组改善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P<0.01),氧疗组效果不显著。3组实验动物的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排指数(CI)保持相对稳定。在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上CPAP组和BiPAP组均进一步增高(P<0.05,P<0.01)。3组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在ALI早期,BiPAP和CPAP对于改善气体交换和组织氧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3种通气策略对血管外肺水的改善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平气道内正压 气体交换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文婷 黄冰 +1 位作者 黎阳 杜学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是否为影响OLV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术后血管外肺水(EVLW)的独立因素。方法 20例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式相同,随机分为OLV组和双肺通气(TLV)组。所有患者均行股动脉穿刺并置入热敏导管,连接到脉搏指示剂连...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是否为影响OLV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术后血管外肺水(EVLW)的独立因素。方法 20例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式相同,随机分为OLV组和双肺通气(TLV)组。所有患者均行股动脉穿刺并置入热敏导管,连接到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护仪,记录手术开始前、通气30、60、120、150 min,术后1、3、5、20 h的中心静脉压(CVP)、心排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术中基本保持平稳,拔管前增加,拔管后稳定在较高水平(P<0.05或P<0.01);CVP术后1、3 h升高(P<0.01);MAP术中升高,术后下降,但维持在高于术前的水平;SVRI在术前减低,术中升高,术后迅速回落至术前水平。EVLWI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OLV对肺癌根治术患者EVLW影响轻微,是一项安全的麻醉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 通气 血流动力学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容量复苏对感染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璐 王仲 +2 位作者 徐军 于学忠 马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小容量高渗液体对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分成高渗盐水组(HS组)、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SS组)、生理盐水组(NS组)、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ES组),每组6只。注射内毒素制成感染性休克模型... 目的观察小容量高渗液体对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分成高渗盐水组(HS组)、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SS组)、生理盐水组(NS组)、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ES组),每组6只。注射内毒素制成感染性休克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使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结果4组均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HES组持续效应最长,HS组和HSS组类似,HSS组略优于HS组,NS组的维持时间最短。NS组的血管外肺水增加,其他3组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无论使用何种液体进行液体复苏,都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小容量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同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效果相似,且不增加血管外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容量复苏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化 倪琦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3-1815,18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48 h时的EVLWI、PVPI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入ICU时NT-proBNP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入ICU时及入ICU 48 h时,死亡组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 48 h时,死亡组PVPI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各时间点死亡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时NT-proBNP水平与EVLWI成正相关(r=0.774,P <0.01)。结论 ARD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肺水肿程度具有正相关性,早期动态联合监测EVLWI、PVPI及血清NT-proBNP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管通透性指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燕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罗真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 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日兴 林明强 林家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山莨菪碱的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C组,未用山莨菪碱),常规剂量组25例(N组,山莨菪碱20~40 mg/日),超大剂量组(H组,山莨菪碱...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山莨菪碱的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C组,未用山莨菪碱),常规剂量组25例(N组,山莨菪碱20~40 mg/日),超大剂量组(H组,山莨菪碱80 mg/日),观察T、HR、氧合指数、CI、ITBVI、EVLWI变化。结果:治疗12h后,超大剂量组出现CI、ITBVI升高,EVLWI下降,但同时T升高,HR升高,氧合指数下降,患者不能耐受,终止实验。N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C组,病死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山莨菪碱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改善患者预后,不推荐超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感染性休克 血管外肺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转流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及死腔/潮气容积比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锐 施冲 +2 位作者 盛恒炜 曾因明 吴群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47-3849,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通过PiCCO监护仪测定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左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压监测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手术开始30min(T1)、无肝期前15min(T2)、无肝期15min(T3)、无肝期45min(T4)、新肝期15min(T5)、新肝期60min(T6)、关腹(T7)时的EVLW、PVPI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T4的EVLW明显低于T5,T3、T4的PVPI明显高于T5、T6和T7,T3、T4的VD/VT明显高于其他5个时刻。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应当控制补液和EVLW,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可适当应用降低EVLW的药物,避免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引起肺水肿,无肝期的肺增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有隐性肺损伤的可能,要注意采取适当的肺保护措施,无肝期的VD/VT高于其他两期,应当适当地减少通气量,以保持肺通气和血流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PICCO 血管外肺水 血管通透性 死腔/潮气容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和肺血管通透性的监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盛恒炜 郭锐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82-484,共3页
反映肺病理生理的指标较多,有氧合指数、肺泡-动脉分压差、肺内分流、肺顺应性、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 larlung water,EVLW)、肺血管通透性(pulmonary vascularpermeability,PVP)指数等。近年来,基于单一... 反映肺病理生理的指标较多,有氧合指数、肺泡-动脉分压差、肺内分流、肺顺应性、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 larlung water,EVLW)、肺血管通透性(pulmonary vascularpermeability,PVP)指数等。近年来,基于单一温度稀释技术与脉搏轮廓联合应用的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 coutput,PICCO)法,经过多年的改进,已在临床应用,它可以同时连续监测心排出量、EVLW、PVP指数等指标,对危重病患者的监护达到了刨伤小、简便、连续和精确的优点。近年来EVLW、PVP作为评价肺病理生理的指标在临床上得到更加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透性 血管外肺水 临床应用 连续监测 CARDIA 病理生理 心排出量 EVL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菊先 王旭 +10 位作者 李守军 闫军 李胜利 曾敏 段雷雷 李霞 刘立伟 鲁中原 杨雪芳 郑林 李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儿TOF根治手术患者43例,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分别在手术后返回小儿加强监护病房(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及24 h监...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在小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儿TOF根治手术患者43例,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分别在手术后返回小儿加强监护病房(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及24 h监测并记录脉搏轮廓连续心输出量指数(PC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每搏量变化率(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 Pmax)、血管外肺水指数(EVWI)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同时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左心房压、液体出入量等常规监测指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以及二次气管插管、二次体-肺侧支封堵或结扎及其它并发症等临床事件。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成两组:机械通气≤24 h者为快速恢复组(n=29),机械通气>24 h则为延迟恢复组(n=14)。结果:与延迟恢复组比较,快速恢复组机械通气时间[(14.2±8.0)h vs(86.3±44.5)h]、住PICU时间[(2.5±1.7)d vs(5.3±3.6)d]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返PICU即刻、术后6 h、12 h、18 h和24 h的PVPI测量值(4.9±1.3 vs 6.4±1.5、5.1±1.8 vs 6.5±1.3、4.8±2.0 vs 6.5±1.6、4.4±1.1vs 6.9±1.8和4.4±2.5 vs 6.5±2.2)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在术后12 h及18 h的ELWI[(20.9±6.1)ml/kg vs(26.8±5.7)ml/kg、(19.1±5.5)ml/kg vs(26.7±5.5)ml/kg]亦均降低(P均<0.05)。快速恢复组无术后补救性体-肺侧枝封堵或结扎病例,延迟恢复组有3例在术后进行了补救性体-肺侧枝封堵或结扎术。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体-肺侧支循环是影响小儿TOF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可增加血管外肺水和肺血管通透性从而导致肺内渗出。通过PICCO技术对肺内渗出进行床旁定量监测,结合分析ELWI和PVPI,临床医生更易于识别需要处理的体-肺侧枝,从而可以尽早做出是否进行侧枝封堵或结扎的决策,促进TOF根治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心脏科手术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管通透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