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硝酸镧诱导HepG2细胞死亡中的比较
1
作者 付大维 付于津 +6 位作者 闫赖赖 陈洁 刘芷毓 付娟玲 姚碧云 郝卫东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5,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的染毒装置,采用蠕动泵软管连接各室以单向和定速传输液体,根据预设的吸收半衰期(T_(1/2a))和消除半衰期(T_(1/2))等毒动学参数构建La(NO_(3))_(3)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染毒室中La(NO_(3))_(3)含量。采用PKsolver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对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和根据假定的T_(1/2a)和T_(1/2)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染毒模型进行评估。以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和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对Hep G2细胞给予La(NO_(3))_(3)染毒处理,采用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染色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在峰值浓度(Cmax)3.91~1000.00μmol·L^(-1)范围内,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染毒模型实测的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几乎与相应理论曲线一致,测量值与理论值呈良好线性相关性(r均>0.9980);包括消除速率常数(Ke)、T1/2、吸收速率常数(Ka)、T_(1/2a)、达峰时间(T_(max))、C_(max)、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_(0-∞))在内的各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均与相应理论值接近;各实验组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系数R2均>0.9900,符合单室血管外给药的房室模型。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中,La(NO_(3))_(3)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Hep G2细胞出现明显死亡。经典体外染毒模型中,La(NO_(3))_(3)0.500 mmol·L^(-1)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0.119和0.243 mmol·L^(-1)组未见明显细胞死亡。Cmax或C染毒为0.500 mmol·L^(-1)时,经典体外染毒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AUC相等时,2种染毒模型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染毒装置可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使体外毒性测试更接近体内情况,为优化体外毒性测试染毒方法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模拟的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方式和经典体外染毒方式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存在差异,提示不同体外染毒模式可能影响毒性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 经典体染毒模型 毒动学 曲线下面积 硝酸镧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程序求解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帆 曾振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9-53,共5页
利用MATLAB程序中的inline和nlinfit两个命令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求解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同时与3P97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MATLAB程序可方便快速地求解血管外给药的各个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与3P97... 利用MATLAB程序中的inline和nlinfit两个命令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求解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同时与3P97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MATLAB程序可方便快速地求解血管外给药的各个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与3P97软件计算值相当,且本方法操作简便、界面直观、易于推广,可用于临床教学或实验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回归 拟合 MATLAB程序 血管外给药 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简化Excel表格程序设计血管外给药方案 被引量:6
3
作者 苏银法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965-96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血管外给药方案。方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给药方案设计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给药间隔(τ)、给药剂量初值或维持量(d)和药后时间(t)后,Excel表格显示首次给药后的t时刻血药浓度、浓度-时间曲线...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血管外给药方案。方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给药方案设计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给药间隔(τ)、给药剂量初值或维持量(d)和药后时间(t)后,Excel表格显示首次给药后的t时刻血药浓度、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值;通过对Excel表格的操作,显示第n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的t时刻血药浓度、AUC值,Excel规划求解法获得最大给药剂量(dm ax)、最低给药剂量(dm in)、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ec)。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使用直观简便,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方案 动学 EXCEL 血管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的数值解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银法 杜乐燕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获得(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时的血药浓度近似值。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血药浓度近似解表格程序。结果通过实例演示,可以输出第n周期(或稳态)第s次血管外给药后每间隔0.005 h... 目的获得(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时的血药浓度近似值。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血药浓度近似解表格程序。结果通过实例演示,可以输出第n周期(或稳态)第s次血管外给药后每间隔0.005 h的预期血药浓度。结论该法是(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动力学方程的一种可靠的数值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给药 米氏消除 Runge-Kutta算法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给药后面积/浓度比值法预测房室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进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在单次血管外给药.一级吸收与消除情况下.由血药浓度C(t)-时间t数据.计算曲线下面积AUC^(1-+∞)/C(t)(t>T_(max),T_(max)为达峰时间)比值的离散数值;根据离散数值的规律性.对房室数作出预测。经实例验证.本法预测的房室数与用3P87程... 在单次血管外给药.一级吸收与消除情况下.由血药浓度C(t)-时间t数据.计算曲线下面积AUC^(1-+∞)/C(t)(t>T_(max),T_(max)为达峰时间)比值的离散数值;根据离散数值的规律性.对房室数作出预测。经实例验证.本法预测的房室数与用3P87程序及PKBP-N_1程序作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后判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实际应用上.本法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模型 物动力学 血管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给药的非线性房室模型解的逼近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晓虎 唐三一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3-1045,共13页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解析求解公式在新药设计特别是药物动力学参数确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非线性米氏消除速率过程确定的药物动力学模型解析求解公式的获得,使得大多数单房室模型的解析解基本确定.但是,由于刻画血管外...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解析求解公式在新药设计特别是药物动力学参数确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非线性米氏消除速率过程确定的药物动力学模型解析求解公式的获得,使得大多数单房室模型的解析解基本确定.但是,由于刻画血管外给药的非线性米氏药物动力学模型是一个非自治系统,进而不可能寻求其解析求解公式.该文的目的是讨论一次性血管外给药和周期血管外给药下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解的逼近问题.采用微分方程和脉冲微分方程的比较定理并借助Lambert W函数的定义以及相关性质给出模型的不同上下界,估计模型解的逼近程度,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模型 米氏消除速率 血管外给药 Lambert W函数 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软件对血管外给药一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拟合效果
7
作者 刘惠 苏银法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129-113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软件对血管外给药一、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拟合效果。方法采用DAS2.0软件药动学模块和SPSS12.0软件的非线性回归方法对一系列时间-血药浓度模拟数据,以及实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模拟结果显示SPSS12.0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效... 目的比较两种软件对血管外给药一、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拟合效果。方法采用DAS2.0软件药动学模块和SPSS12.0软件的非线性回归方法对一系列时间-血药浓度模拟数据,以及实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模拟结果显示SPSS12.0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效果优于DAS2.0软件,但实测数据的拟合结果两者一致。结论SPSS12.0和DAS2.0软件的拟合效果均良好,可以作为血管外给药一、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拟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学 软件 参数 血管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数法计算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吸收和清除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继稳 裴小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建立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吸收和清除药动学的残数法计算方法。方法 将残数法原理用于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以数学分析和模型药物数据处理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 建立了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 目的 建立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吸收和清除药动学的残数法计算方法。方法 将残数法原理用于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以数学分析和模型药物数据处理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 建立了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的残数法 ,其与单剂量的残数法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残数法适用于评价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以评价多剂量给药的吸收和清除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数法 单室模型 多剂量 物吸收 物清除 物动力学 单剂量 血管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