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管理审查指标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曾莹 王兰 +4 位作者 周雁荣 周晨曦 王萧萧 张娜 吴前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1,共7页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病人术后谵妄管理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临床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为指导,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病人术后谵妄管理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临床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为指导,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2022年8月20日—9月30日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和促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结果:共纳入35条证据,对证据进行遴选,最终纳入23条适合临床的最佳证据、27条审查指标。其中10条审查指标的准确执行率为0,9条审查指标准确执行率低于30%,4条审查指标准确执行率较高,在80%以上。对审查指标逐条分析后,明确主要障碍因素为制度流程建立不足、术后谵妄护理工具构建不完善、医护间合作欠佳、护理人员认知缺乏、环境支持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等。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和专业判断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管理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管外科 术后谵妄 审查指标 障碍因素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共病”在心血管外科中的综合治疗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志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共病(即“心脑共病”)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心脑同治”策略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理念,强调心脏与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为“心脑共病”的同期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聚焦心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病及其... 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共病(即“心脑共病”)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心脑同治”策略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理念,强调心脏与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为“心脑共病”的同期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聚焦心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病及其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阐述“心脑同治”策略,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共病现象 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字形特征的血管外科命名实体识别
3
作者 张华青 夏张涛 +1 位作者 陆晓庆 童基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共9页
电子病历(EMR)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蕴含着众多有价值的医疗实体,对电子病历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有助于推进医学研究。为解决血管外科电子病历研究数据匮乏、实体复杂识别困难等问题,基于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的真实临床数据,构建一个... 电子病历(EMR)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蕴含着众多有价值的医疗实体,对电子病历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有助于推进医学研究。为解决血管外科电子病历研究数据匮乏、实体复杂识别困难等问题,基于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的真实临床数据,构建一个小规模的专科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字形特征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首先,采用掩码校正的来自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示(MacBERT)生成动态字向量,引入汉字四角码与汉字五笔两个维度的字形信息;然后,将文本表示传入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与门控空洞卷积神经网络(DGCNN)进行特征提取,并对输出结果进行拼接;最后,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序列内部元素间的关系,利用条件随机场(CRF)进行标签解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自建血管外科数据集上的精确率、召回率、F1值分别为96.45%、97.77%、97.10%,均优于对比模型,具有更好的实体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病历 血管外科 命名实体识别 特征融合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坤 徐航 +3 位作者 郑珊珊 仲肇基 孙海宁 刘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0-624,共5页
心血管外科手术仍是部分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仍在持续增加,心血管外科手术量持续处于高位,这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 心血管外科手术仍是部分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仍在持续增加,心血管外科手术量持续处于高位,这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需求。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多、死亡风险高,科学的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充分评估手术难度,进行患者手术风险分层,针对性、个性化制定诊疗方案;同时,有助于卫生管理部门准确掌握我国心血管外科整体诊疗水平,监测医疗质量,为相关医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系统性回顾不同心血管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的循证研究现状,并总结机器学习在心血管手术评估的应用,以期对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复杂性评估系统 传统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在介入血管外科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昌林 陈本军 章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介入血管外科 临床应用 喉罩置入 全麻 血管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外周血管 手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的神经监测
6
作者 吴松华 吴振华 齐玉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心血管外科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较高,可加重疾病负担,围手术期实时监测神经功能可辅助临床医师尽早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及时干预并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其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脑氧饱和度、脑电信号、脑血流量等。本文综述心血管外科围... 心血管外科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较高,可加重疾病负担,围手术期实时监测神经功能可辅助临床医师尽早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及时干预并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其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脑氧饱和度、脑电信号、脑血流量等。本文综述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常用的神经监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以为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 脑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术前患者中的实践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敉宁 陈琼妮 +5 位作者 汪健健 李乐之 赵丽萍 黄伶智 张霞 高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焦虑、屈服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因子和自我效能得分、护理满意率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外科患者的术前焦虑,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血管外科 术前焦虑 心理联络护理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教学培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林林 于振坤 +1 位作者 樊红光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数据制作部分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虚拟现实(VR)教材,使学员能够对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性解剖结构产生直观而准确的认识。方法:选取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的典型CT图像(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数据制作部分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虚拟现实(VR)教材,使学员能够对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性解剖结构产生直观而准确的认识。方法:选取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的典型CT图像(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将图像导入到影通和Unity3D软件中。经过阈值调节、三维重建、分割、渲染等操作构建心脏3D模型。将3D模型通过影通VR软件输出到头戴式显示器(HMD)中,学员佩戴HMD即可全方位观看心脏的解剖结构。在系统地学完VR课程后,学员填写一份调查问卷以评价VR教材的教学效果。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VR教材,共有18名学员体验了VR课程。问卷结果显示教材有着良好的交互性和沉浸感。18位学员问卷的平均分为44.6分,标准差为3.7分,平均分显著高于持中立态度的分值(t=16.9,P<0.01),学员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倾向于积极。所有学员均未出现视觉和位置觉相关的不适。结论:基于VR的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制作的VR教材精确地展现了心脏的解剖结构,能够满足心血管外科学的培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血管外科 教学 手术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实践 被引量:19
9
作者 谢霞 李乐之 +3 位作者 李九红 谢娟玉 叶曼 黄伶智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对心血管外科ICU 3 455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于2016年对3 346例手术患者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包括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技能、优化服...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对心血管外科ICU 3 455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于2016年对3 346例手术患者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包括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技能、优化服务、保障安全4个方面。结果 2016年心血管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率显著高于2015年,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APACHEⅡ>15分患者压疮发生率、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2015年(P<0.05,P<0.01);2016年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重点监测各指标得分、各层级护士技能考核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2015年(P<0.05,P<0.01)。结论 "1M3S"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ICU护理质量、护士执业技能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ICU 1M3S 护理管理 护理技能 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辅助救治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阜外医院单中心十一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31
10
作者 侯剑峰 陈凯 +6 位作者 唐汉韡 黑飞龙 吉冰洋 宋云虎 孙寒松 郑哲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PCS)患者中的救治经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60例因PCS而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循环的患者临床资...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PCS)患者中的救治经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60例因PCS而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循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或未成功脱机)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38例(63.3%)患者于术中安装ECMO,22例(36.7%)患者于术后安装ECMO。38例(63.3%)患者ECMO与IABP同时安装。接受联合辅助患者的主要手术类型为心脏移植术23例(38.3%)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43.3%)。ECMO成功脱机29例(48.3%),生存出院26例(43.3%)。生存出院患者的床边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11.5%vs 41.2%, P=0.012),同期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高(80.8%vs 50.0%, 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BP同期安装ECMO是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77, 95%CI:0.044~0.718, P=0.015)。生存出院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15.4%vs 58.8%, P=0.001)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0%vs 29.4%, P=0.003)均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生存出院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心脏移植术患者比其他手术患者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P=0.0358)。结论:对于PCS患者,ECMO与IABP联合辅助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生命支持治疗方法。同时安装IABP与ECMO进行循环辅助可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联合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2012年中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华琨 郑哲 +4 位作者 王巍 孙寒松 袁昕 高华炜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根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法: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组包括全国19个省市45家协作医院。2010-09至2012-03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所有协作医院共收集成人心血管外... 目的:根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法: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组包括全国19个省市45家协作医院。2010-09至2012-03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所有协作医院共收集成人心血管外科病例16 480例,分为常规手术组14 503例(92.5%)和微创手术组1 977例(7.5%)。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我国的微创心血管外科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结果:从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可见,微创手术组比常规手术组年龄偏小,术前一般情况较好,病情较稳定。微创手术组中复合手术方式与另外四种微创手术相比更能够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减少术后引流量,同时(除与机器人手术比外)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红细胞、血浆的使用(P均<0.01)。接受微创手术患者中有12例(0.6%)出现院内死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其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未来随着心血管疾病谱的改变,微创技术的方式和治疗的病种也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血管外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耘 胡德英 +1 位作者 王靖 褚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9期60-61,共2页
目的总结血管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对血管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通过整改,本科没有出现坠床、跌倒、抗凝药使用过量引起出血等安全事故。结论加强对住... 目的总结血管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对血管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通过整改,本科没有出现坠床、跌倒、抗凝药使用过量引起出血等安全事故。结论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使护理人员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护理技术的同时,增强了安全意识,更加重视安全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患者 安全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ICU 66例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晓红 邓敏 史嘉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 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 目的 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24%。其医院感染发病率(24.24%)、VAP发病率(7.58%)均高于非移植患者(分别为6.24%、1.72%)(χ^2值分别为33.718、12.199,均P〈0.001)。其中下呼吸道7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VAP)6例次,菌血症3例次,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各1例次。分离病原菌:真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2株,阴沟肠杆菌、溶血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各1株。结论 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血管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ICU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海燕 孔桦 杨子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7-171,共5页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 ,通过接枝和共混的方法 ,用磷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肝素等大分子对聚氨酯表面改性的新进展和它们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新一代聚氨酯材料聚碳酸酯聚氨酯的特性及其在长期植入材料如全人工心脏方面的...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 ,通过接枝和共混的方法 ,用磷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肝素等大分子对聚氨酯表面改性的新进展和它们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新一代聚氨酯材料聚碳酸酯聚氨酯的特性及其在长期植入材料如全人工心脏方面的应用前景 ,此外 ,还介绍了具有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在人体器官表面建立分子屏障、抑制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 应用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血管外科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9
15
作者 景在平 冯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关键词 腔内血管外科 血管微创术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谦 王嵘 +2 位作者 张岩 赵元立 张东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2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对两组学... 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2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自我评定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32);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471)。实验组文献检索、团队协作和探索创新能力自我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9,0.024和0.021),两组语言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自我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团队协作和探索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血管外科 研究生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宋秀棉 孙建荷 何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期1268-1269,12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12月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完成的462例杂交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管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均有条不紊,未出现任何危及患者安全...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12月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完成的462例杂交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管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均有条不紊,未出现任何危及患者安全的情况,手术均顺利进行。结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准确的手术配合是"一站式杂交"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站式杂交”手术 血管外科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血管外科的一个全新概念——一站式杂交手术 被引量:48
18
作者 胡盛寿 张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75-975,共1页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管外科 微创 surgery 冠脉旁路移植术 杂交 站式 体外循环技术 非体外循环下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疾病再次手术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忠 唐小斌 +5 位作者 吴章敏 寇镭 刘晖 李庆 王盛 吴庆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下肢动脉再手术的原因包括移植物狭窄、闭塞和感染等,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静脉可用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腔内成形可能是开放手术的最佳替代方法。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后的再手术应根据不同原因采... 下肢动脉再手术的原因包括移植物狭窄、闭塞和感染等,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静脉可用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腔内成形可能是开放手术的最佳替代方法。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后的再手术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策略,腔内修复较传统手术有较高的再次干预率。复发性的颈动脉狭窄再次手术方法尚有争论,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临床实验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和颈动脉支架(CAS)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再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平 杨毅 萧明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总结两组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的治疗经验,提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早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方法:17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以入院先后分为两组。第1组8例,第2组9例。回顾... 目的:总结两组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的治疗经验,提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早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方法:17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以入院先后分为两组。第1组8例,第2组9例。回顾第1组病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总结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缺点。在第2组病例治疗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为前题,早期开始腹膜透析。同时,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结果:第1组病例均死亡。第2组病例,7例存活(78%)。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肾功能替代疗法,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腹膜透析简便易行,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开始腹膜透析,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并以此作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肾功能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