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和维生素B_(12)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壁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洲羿 周刚 +3 位作者 李钢 肖展翅 夏光明 陈浩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13-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和VB1 2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血管壁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 目的:探讨叶酸和VB1 2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血管壁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叶酸和VB1 2治疗,治疗12周。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炎性因子(IL-6、IL-8及hs-CRP)、血管壁内皮功能(NO、ET-1)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Hcy、IL-6、IL-8及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壁内皮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NO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升高,ET-1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两者水平差异比较显著,且治疗后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变化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者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和VB1 2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血浆Hcy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壁内皮功能及痴呆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 叶酸 维生素B12 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血管壁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辛琳 姜雨欣 马新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98-2601,2607,共5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聊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聊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口服。观察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皮内皮功能、血清蛋白酶分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SBP、DBP及血脂TG、TC、LDL-C等指标更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AngⅡ、TXB2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atK、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更利于控制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含量,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血府逐瘀汤 温胆汤 左旋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血管壁内皮功能 血清蛋白酶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