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远钦 吴玲玲 +4 位作者 张锦 石群立 周晓军 马恒辉 马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9例M-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M-HPC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48岁。肿...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9例M-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M-HPC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48岁。肿瘤位于幕上17例,小脑幕4例,幕下5例,其余3例位于脊髓。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四肢和(或)头面部麻木、视力下降等。组织学观察,首发病灶中21例(72%)为WHOⅡ级,8例(18%)为WHOⅢ级。肿瘤特征性的富于细胞,由圆形、卵圆形至梭形瘤细胞构成,间质富含"鹿角形"薄壁分支血管,部分肿瘤组织内尚见小灶性分布、疏松水肿样的少细胞区。Ⅲ级病例瘤细胞异型性及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象增多,并可见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CD99,灶性弱表达CD34,部分病例表达BCL-2,个别病例表达SMA、EMA及S-100,不表达GFAP,Ki-67增殖指数2%~45%,平均10%。网状纤维染色示肿瘤富含网状纤维并包绕在瘤细胞周围。结论 M-HPC属少见脑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病理诊断时须与伴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的其他肿瘤相鉴别,生物学行为属WHOⅡ/Ⅲ级,术后复发率高且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 血管周细胞瘤 病理诊断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勇 成官迅 +1 位作者 刘婷 张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外病变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颅内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像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显著强化,肿瘤内无明显血管流空现象。结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中STAT6、PAX8和CD3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3 位作者 岑红兵 袁晓露 夏丹萍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脑膜组织中STAT6(单/多克隆)、PAX8及CD34的表达。比较STAT6、PAX8和CD34在诊断M-HPC及其相似肿瘤中的价值。结果不论单/多克隆抗体,26例M-HPC中STAT6均呈弥漫核强阳性,阳性率为100%(26/26);57.7%(15/26)的SFT/脑膜HPC中PAX8呈核阳性;92.3%(24/26)的M-HPC中CD34呈膜阳性;而在其他类型肿瘤及脑膜组织中所有抗体均阴性。相比PAX8和CD34,STAT6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M-HPC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软组织肿瘤。特别是不典型病例,其形态学谱容易与其他间充质肿瘤混淆。相比PAX8和CD34,STAT6单/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更好地阐明M-HPC的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单克隆/多克隆抗体 STAT6 PAX8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付明杰 陈晓旭 +1 位作者 白艳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改变。方法对2例颅内HP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颅外HPC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由密...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改变。方法对2例颅内HP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颅外HPC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由密集的梭形细胞组成,其内含丰富的鹿角状血管,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CD34+、CD99+、Bcl-2+。结论颅内HPC是一种不同于脑膜瘤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少见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 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型脑膜 孤立性纤维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14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蒋依娜 王鸿雁 杨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M-HP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M-HP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3岁(13~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及呕吐。镜下肿瘤组织富于细胞,由圆形、卵圆形至梭形瘤细胞构成,间质富含"鹿角状"薄壁分支血管。大部分复发病例,肿瘤细胞密度增高,异型性更显著,核分裂象>5/10 HPF。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STAT6均呈弥漫强阳性,CD34、BCL-2、CD99均呈部分阳性;EMA仅1例呈局灶阳性,CK、PR、S-100、GFAP、NSE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30%。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富含网状纤维,并包绕单个瘤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提示M-HPC存在Rb通路失活。结论 M-HPC是少见的脑膜间叶来源肿瘤,与脑膜瘤不易鉴别,术后复发率高。细胞丰富、"鹿角状"血管、STAT6阳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网状纤维染色对M-HPC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复发可导致肿瘤分级升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脑膜 血管周细胞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 免疫表型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星一 刘乃杰 +4 位作者 秦治刚 姜成威 李煜 于伟东 赵丛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4例患者均先行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4例患者均先行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行放疗。免疫表型:3例vimentin、CD34、CD99均(+),3例EMA(-)性,1例EMA灶状(+)。例3和例4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灶状5%和10%。随访3~2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颅外转移。结论中枢性HPC发病率极低,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确诊均需免疫组化标记来证实,但其与脑膜瘤在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及治疗预后方面均不同,故中枢性HPC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并给予及时处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 临床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7
作者 理东丽 许乙凯 +1 位作者 郝鹏 谭相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4-1240,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例,边界清楚34例。肿瘤信号不均,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10例、等信号21例、高信号10例。21例行DWI扫描,其中肿瘤呈低信号15例、高信号6例。病理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Ⅱ级和Ⅲ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其它征象: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27例;病灶与脑膜关系密切22例,其中9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表面及内部有流空血管征28例;可见瘤周水肿28例,主要为轻度水肿;伴颅骨骨质破坏12例。对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征象进行比较,Ⅲ级肿瘤中边界不清的出现率明显多于Ⅰ级和Ⅱ级(P值分别为0.005和0.011);Ⅱ级、Ⅲ级肿瘤的流空血管和瘤周水肿的出现率均明显多于I级(P值均小于0.0167)。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0个月),1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伴有颅外转移,2例Ⅱ级SFT/HPC术后复发进展为Ⅲ级。结论:颅内SFT/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术前MRI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 孤立性纤维性肿 血管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段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君 周俊林 董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7-607,共1页
患者男,52岁,主因"双上肢麻木、力弱伴枕颈痛2个月,排尿障碍1月余"就诊,曾于3年前接受椎间盘手术。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对指笨拙;右上肢肌力3级,远端差;左下肢肌张力痉挛性增高;右下肢肌力4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上肢、右侧肢体浅感... 患者男,52岁,主因"双上肢麻木、力弱伴枕颈痛2个月,排尿障碍1月余"就诊,曾于3年前接受椎间盘手术。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对指笨拙;右上肢肌力3级,远端差;左下肢肌张力痉挛性增高;右下肢肌力4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上肢、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椎管 血管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杰 荔志云 +2 位作者 雷鹏 屈晓东 马义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6-546,共1页
患者女,50岁,入院时间2013年11月,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感,行脊髓MRI检查提示:胸5~6椎间隙平面椎管内可见椭圆形强化影,大小约1.4 cm×0.8 cm,脊髓受压明显;轴位FS-T1WI显示病变后缘见条样强化影,T2WI序列显示病变... 患者女,50岁,入院时间2013年11月,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感,行脊髓MRI检查提示:胸5~6椎间隙平面椎管内可见椭圆形强化影,大小约1.4 cm×0.8 cm,脊髓受压明显;轴位FS-T1WI显示病变后缘见条样强化影,T2WI序列显示病变周围可见环形长T2信号影环绕(图1)。入院后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见T5~6段脊髓肿胀明显,肿瘤与脊髓组织边界清楚,主体位于髓内,部分暴露于髓外硬膜下,显微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术后MRI复查未见肿瘤残留。病理检查:纤维组织中见密集排列毛细血管,间质血管纤维增生,细胞长梭形(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椎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Ⅱ级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坤 张新华 +2 位作者 章如松 余波 周晓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Ki-67免疫组化标记采用En Vision两步法。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死亡复发组和无死亡复发组,对两组患者8项临床...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Ki-67免疫组化标记采用En Vision两步法。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死亡复发组和无死亡复发组,对两组患者8项临床病理指标(年龄、性别、是否侵犯肿瘤周边组织、坏死、出血、核分裂计数、Ki-67指数、是否全切加术后放疗)进行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坏死、核分裂计数、Ki-67指数、是否全切加术后放疗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是否伴出血、是否侵犯肿瘤周边组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组织有坏死、核分裂计数>2个/10个高倍视野(HPF)、Ki-67指数>7%、次全切或全切后未加术后放疗是颅内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 血管周细胞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淳彩璞 淳采雯 +1 位作者 袁伟军 张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97-3198,共2页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eytoma,HPC)是Stout首先提出并报道的一组来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1]。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较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及脑膜肿瘤的1%~7%.是极具侵袭性、复发及远处转移特性的...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eytoma,HPC)是Stout首先提出并报道的一组来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1]。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较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及脑膜肿瘤的1%~7%.是极具侵袭性、复发及远处转移特性的肿瘤。笔者通过对5例颅内M-HPC患者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肿 病理观察 颅内 中枢神经系统肿 软组织肿 临床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性血管周细胞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义成 马孝 +3 位作者 朱里 钱悦 黄长征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5-337,共3页
报告1例肌性血管周细胞瘤。患者女,66岁。因右足跟外侧皮下结节6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境界清楚的肿瘤团块,团块由实性的细胞区域和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构成,实性区域的细胞呈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嗜酸性,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 报告1例肌性血管周细胞瘤。患者女,66岁。因右足跟外侧皮下结节6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境界清楚的肿瘤团块,团块由实性的细胞区域和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构成,实性区域的细胞呈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嗜酸性,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同心圆状分布,形成"洋葱皮"样外观,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免疫组化:钙调蛋白(calponi)、重型钙调蛋白结合蛋白(H-caldesmon)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诊断:肌性血管周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血管周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强 文戈 詹传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7,共1页
患者女,48岁,胸痛、活动后气促明显半年。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余斤。CT表现(图1):后上纵隔脊柱左侧见一大小约76 mm×80 mm×74 mm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边缘似可见完整包膜,向左突入左肺野,与周围... 患者女,48岁,胸痛、活动后气促明显半年。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余斤。CT表现(图1):后上纵隔脊柱左侧见一大小约76 mm×80 mm×74 mm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边缘似可见完整包膜,向左突入左肺野,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欠清,主动脉弓受压.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多个小囊性低密度区及间隔影,边界显示更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管腔受压、变窄,邻近肺组织受压征象,左侧胸腔弧形液性密度影.左叶间裂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血管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内恶性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1例
14
作者 陈苑 程敬亮 +1 位作者 薛康康 张春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1-1152,共2页
患者男,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20余天,偶有头晕、恶心。头颅CT:左侧侧脑室内类圆形高密度影,内部及周边未见钙化。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类圆形病变,大小约39mm×35mm×34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信号较均匀,呈... 患者男,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20余天,偶有头晕、恶心。头颅CT:左侧侧脑室内类圆形高密度影,内部及周边未见钙化。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类圆形病变,大小约39mm×35mm×34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信号较均匀,呈等T1等T2信号,DWI上轻度扩散受限,病灶内及周围可见增粗流空血管影。占位效应明显,周围脑实质可见明显水肿,双侧脑室受压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5
作者 周兵 张裕 +1 位作者 张剑锋 曹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7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7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颅内SFT/HPC中男5例、女2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年龄为46.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等神经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伴动脉期强化。5例WHOⅡ级SFT/HPC镜下见肿瘤由短梭形细胞构成,伴瘤组织间"鹿角样"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2例WHOⅢ级SFT/HPC镜下瘤细胞明显丰富且存在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7例患者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波形蛋白、CD34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不同程度表达Bcl-2(3/7)、P53(3/7)、CD99(2/5)。除1例患者转院后失访外,其余6例随访5~67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3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颅内SFT/HPC较为罕见且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与其他颅内肿瘤相混淆,确诊依靠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早期诊断和完全性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能减少SFT/HPC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 孤立性纤维性肿 血管周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前肢血管周细胞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16
作者 郑家三 朱婷婷 +1 位作者 陈文文 张佳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8-1162,共5页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软组织肉瘤,起源于毛细血管壁的周细胞。在本报道中,描述了一只11岁中华田园犬的左腿腕关节肿块。为确定肿块性质,采用影像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加以诊断。X光检查显示肿瘤始于软组织,肿物界限清晰;细胞学检查显示...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软组织肉瘤,起源于毛细血管壁的周细胞。在本报道中,描述了一只11岁中华田园犬的左腿腕关节肿块。为确定肿块性质,采用影像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加以诊断。X光检查显示肿瘤始于软组织,肿物界限清晰;细胞学检查显示细胞呈梭形,核仁明显,细胞核大小不一;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存在围绕血管的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desmin和S-100阴性表达,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肿瘤细胞的数量大于25%,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少。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血管周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MRI图像的纹理分析鉴别: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俊伊 苗延巍 +6 位作者 刘双 韩亮 李晓欣 刘杨颖秋 宋清伟 韦玉山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基于肿瘤全域对比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hemangioma meningioma,HM)与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hemanyiopericytoma,HPC)的T1WI、T2WI以及T1增强图像纹理参数的差异,并评估纹理分析方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 目的基于肿瘤全域对比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hemangioma meningioma,HM)与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hemanyiopericytoma,HPC)的T1WI、T2WI以及T1增强图像纹理参数的差异,并评估纹理分析方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HPC患者与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磁共振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平扫以及T1增强扫描。利用Omni-Kinetics软件后处理后得到3D感兴趣区的T1、T2以及T1增强信号强度直方图信息及其所有纹理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T1增强信号强度图像纹理参数中的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方根值、平均差、偏度、均一性、第5、10、25、75、90百分位数,以及T2信号强度图像纹理参数中的偏度、均一性、第5、10、25百分位数、集群阴影、集群突出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T2信号中以均一性0.79为阈值鉴别二者诊断能力最佳(曲线下面积=1.0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100%。结论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T2以及T1增强信号强度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为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之间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 孤立性纤维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引萍 张玉婷 +2 位作者 刘建莉 张学凌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8例,孤立性纤维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计数资...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8例,孤立性纤维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在与附着硬膜的关系、硬膜尾征征象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形态、T2WI信号、囊变坏死及出血、瘤周水肿、骨质破坏及强化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不规则形,T2WI等高信号,囊变坏死及出血多见,瘤周水肿较明显,颅骨破坏可见,增强后明显强化;后者肿瘤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T2WI有低信号区,囊变坏死及出血少见,瘤周水肿轻,无颅骨破坏,增强后明显强化,并有延迟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间叶组织肿 血管周细胞瘤 孤立性纤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切除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仕凤 黄文华 +5 位作者 黄理金 黄伟佳 张晓斌 康晓雨 郭鸿华 姚黎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稍右偏,其余检查正常。术前头部增强CT显示哑铃形肿瘤横跨中、后颅窝,染色明显,密度均匀,最大层面肿瘤大小约46 mm×38 m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手术 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雨 林兰 +3 位作者 汪庆余 郝华 苏晓燕 李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后。均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其中1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一致呈短梭形,可形成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多少不等(3~5/10 HPF)。间质富含薄壁裂隙状小血管,部分扩张形成"鹿角状"。其中2例(肿瘤直径均>5 cm)出现间变特征(WHOⅢ级):肿瘤细胞丰富、细胞伴中度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约10/10 HPF),可见局灶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STAT6呈强阳性,CD99中度阳性,部分病例CD34呈片、灶状阳性,CK、EMA及S-100阴性。结论M-HP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膜瘤等疾病鉴别,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尽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脑膜 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性肿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