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欧茹 唐亚梅 李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306例脑出血患者以CT结果为依据,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量,MRI评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和分级,于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306例脑出血患者以CT结果为依据,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量,MRI评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和分级,于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随访1年记录1年内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共306例患者根据有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分为EPVS组(129例)和无EPVS组(177例),EPVS组患者功能预后不良比例[75.97%(98/129)对36.16%(64/177);χ~2=47.469,P=0.000]和生活质量较差比例[44.19%(57/129)对20.34%(36/177);χ~2=20.058,P=0.000]均高于无EPVS组。亚组分析显示,EPVS轻度组患者功能预后不良比例[52%(39/75)对77.78%(42/54);χ~2=8.929,P=0.003]和生活质量较差比例[25.33%(19/75)对55.56%(30/54);χ~2=12.173,P=0.000]均低于重度组。EPVS组脑出血1年内出血性卒中复发率[6.98%(9/129)对1.13%(2/177);校正χ~2=5.770,P=0.016]和缺血性卒中复发率[12.40%(16/129)对2.82%(5/177);χ~2=10.710,P=0.001]均高于无EPVS组。结论存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生活质量较差,1年内脑卒中复发率较高;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可以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mesh) 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和多发性硬化患者血管周围间隙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雪泓 陈小东 +3 位作者 刘三鑫 廖思原 张炳俊 陆正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和多发性硬化患者血管周围间隙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与治疗的27例脑小血管病和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别对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进行评分,并以两个区域评分之总和作为总评分...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和多发性硬化患者血管周围间隙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与治疗的27例脑小血管病和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别对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进行评分,并以两个区域评分之总和作为总评分,比较两种疾病血管周围间隙评分差异。结果脑小血管病组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评分1(1,2)分、总评分3(2,4)分,均高于多发性硬化组的1(1,1)分和1(1,2)分(Z=7.960,P=0.012;Z=14.033,P=0.001);而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分对0(0,1)分;Z=4.872,P=0.057]。结论血管周围间隙好发于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脑小血管病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数目较多发性硬化患者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多发性硬化 血管周围间隙(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mesh) 血管医学(mesh) 血管重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长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源 佟志勇 +2 位作者 余冠东 赵旭东 初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2-643,共12页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实施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的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累及大脑前动脉A2段,3...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实施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的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累及大脑前动脉A2段,3例累及大脑中动脉M2段。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ICGA)、术后采用CTA或DSA评估动脉瘤闭塞和血流重建情况;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术后第1天、1周和3个月行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评估是否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并发症。结果 本组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均孤立确切,2例行A3-A3侧侧吻合术;3例行M2-M2侧侧吻合术,其中1例在M2-M2侧侧吻合术基础上获取桡动脉(RA)作为桥血管,联合M1-RA-M2嵌入桥接式血管搭桥术。术中经ICGA证实,5例侧侧吻合口和1例M1-RA-M2桥血管均通畅。术后随访时间为23(14,71)个月,5例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CTA或DSA检查、3例术后9~12个月DSA检查均未见动脉瘤显影,5例侧侧吻合口和1例M1-RA-M2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周mRS评分较术前升高0~3分(1例手术前后均为4分、1例增加2分、1例增加3分),2例未破裂患者术后1周mRS评分无变化(均为1分);术后3个月mRS评分均下降(0分2例、2分1例、3分2例);末次随访时1例失访,余4例mRS评分进一步下降(0分2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无脑出血或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的短期和长期通畅性良好,长期疗效稳定,是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血管重建术 颅内-颅内(mesh) 侧侧吻合(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与后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杨磊 韩永丰 +3 位作者 张栋梁 苏现辉 金文才 张学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7-932,共6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并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42例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 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并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42例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术后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2分)组(21例)和预后不良(> 2分)组(21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Z=-2.916,P=0.00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Z=-2.048,P=0.041)、取栓次数≥3次比例(χ^(2)=4.725,P=0.030)和术后血肿型出血性转化比例(χ^(2)=8.400,P=0.00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2.457,95%CI:2.066~75.120;P=0.006)、取栓次数≥3次(OR=9.387,95%CI:1.222~72.140;P=0.031)和术后发生出血性转化(OR=7.237,95%CI:1.019~51.403;P=0.048)是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机械取栓次数<3次和术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易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串联病变(mesh) 血管再通治疗(mesh)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时代颅内全域脑血管搭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之应用方略
6
作者 刘佩玺 史源 朱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3-618,共6页
脑血管搭桥术是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经过近60年的探索,其应用范围已覆盖颅内全区域。随着可解脱弹簧圈的问世及相关辅助技术的成熟应用,血管内治疗因其微侵袭和快速的特点在常规动脉瘤的治疗中备受青睐,血流导向装置的引入更... 脑血管搭桥术是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经过近60年的探索,其应用范围已覆盖颅内全区域。随着可解脱弹簧圈的问世及相关辅助技术的成熟应用,血管内治疗因其微侵袭和快速的特点在常规动脉瘤的治疗中备受青睐,血流导向装置的引入更是开启动脉瘤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脑血管搭桥术治疗动脉瘤的历史和发展,阐述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和推广,进而讨论在血流导向时代血管内治疗的局限性以及颅内全域脑血管搭桥术的应用和展望,以重申颅内全域脑血管搭桥术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术 血流导向装置(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38
7
作者 陈涛 刘凌 +2 位作者 陈邓 张文武 林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46-55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nimodipine AND vascular dementia"和"尼莫地平AND血管性痴呆"为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英国Cochrane图书...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nimodipine AND vascular dementia"和"尼莫地平AND血管性痴呆"为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英国Cochrane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工检索部分期刊文献及未发表的研究项目和会议资料,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检索互联网关于尼莫地平单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995年1月-2015年3月)。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 Man 5.3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10项临床研究(1333例患者),尼莫地平与安慰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项、尼莫地平与盐酸多奈哌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项、尼莫地平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项,其中仅2项具体描述随机方法。Meta分析显示,(1)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智力水平的改善优于安慰剂(3项研究;MD=0.270,95%CI:0.070~0.460,P=0.007)和空白安慰剂(1项研究;MD=2.950,95%CI:1.670~4.200,P=0.000),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尚无确切疗效[1项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MD=5.800,95%CI:2.480~9.120,P=0.001;1项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D=-0.040,95%CI:-0.110~0.030,P=0.230;1项研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MD=-0.080,95%CI:-0.110~0.000,P=0.060]。(2)尼莫地平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疗效无差异[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4项研究(观察时间12周),MD=-4.400,95%CI:-4.870^-3.920,P=0.000;1项研究(观察时间24周),MD=-8.800,95%CI:-8.970^-7.430,P=0.0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2项研究,MD=1.800,95%CI:1.360~2.230,P=0.000]。(3)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智力水平(1项研究;MD=2.170,95%CI:0.890~3.450,P=0.001]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项研究;MD=-5.160,95%CI:-7.480^-2.840,P=0.000)的改善作用均优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4)尼莫地平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脑血管意外、神经精神症状、胃肠道反应、皮肤异常反应和关节水肿等。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可能优于安慰剂和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而与盐酸多奈哌齐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痴呆 血管 循证医学 药物不良反应(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内动脉-桡动脉-脑动脉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佟志勇 刘源 +4 位作者 王刚 孙怀宇 余冠东 张劲松 初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9-367,共9页
目的回顾分析以颌内动脉(IMA)为供血动脉、移植短段桡动脉(RA)的中流量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与结果5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MA-RA-脑动脉搭桥术(IMAB)的脑血管病病例,其中解离性动脉瘤3... 目的回顾分析以颌内动脉(IMA)为供血动脉、移植短段桡动脉(RA)的中流量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与结果5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MA-RA-脑动脉搭桥术(IMAB)的脑血管病病例,其中解离性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M2段1例、左大脑中动脉M1段1例、右大脑后动脉P2段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2例(双侧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1例)。分别行IMA-RA-M2(2例)和IMA-RA-P2(3例)搭桥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和多普勒超声显示桡动脉血流通畅4例、闭塞1例(经重新吻合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1周,5例移植桡动脉保持通畅,其中4例测量桡动脉血流量分别为123、51、77和69 ml/min,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升高1分1例、降低1分3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M1段解离性动脉瘤患者,血管搭桥术并旷置动脉瘤后发生基底节区梗死。术后5~26个月,随访的4例移植桡动脉仍保持通畅,其中2例血流量分别达66和89 ml/min;随访至术后8~40个月,5例神经功能缺损均不同程度改善,mRS评分为零2例、1分2例、2分1例。结论IMAB手术可为脑组织提供中等流量的血供,长期随访桡动脉通畅性良好、血流量稳定,可有效降低脑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重建术 颌内动脉(mesh) 桡动脉 血管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扭曲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利军 王大明 +4 位作者 刘加春 陆军 祁鹏 姜学丽 彭海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研究背景颈动脉扭曲被认为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扭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根据治疗结果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研究背景颈动脉扭曲被认为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扭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根据治疗结果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扭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安全性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支架相关死亡或残疾。共植入自膨式支架24个,术后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3%降至11.25%;扭曲角度(Metz观测分类法)由术前<90°全部纠正至>12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术前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完全消失;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或死亡。临床随访6~72个月,除1例发生支架对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出现同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血小板聚集试验呈阿司匹林抵抗、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再狭窄),2例失访外,其余17例患者CT血管造影(10例)和B超(7例)检查均显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和扭曲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治疗一定程度的颈动脉扭曲,其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脑缺血发作,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扭曲(mesh)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研究新理念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勇华 赵弘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1-465,共5页
脑小血管病的提出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脑小血管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其研究也成为当前之热点。在现代诊疗技术的推动下,脑小血管病研究中的许多概念被不断更新,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凌晓 董威 +3 位作者 李渊 李少祥 陈彪 黄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报道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的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69岁,猝死后9.50小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脑组织库完成脑组织捐献及接受工作。生前诊断为帕金森病,曾行脑... 目的报道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的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69岁,猝死后9.50小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脑组织库完成脑组织捐献及接受工作。生前诊断为帕金森病,曾行脑深部电刺激术,但无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按照国际标准化脑库的脑组织处理流程,大体标本观察可见脑干黑质和蓝斑显著色素脱失,以及脑深部电刺激路径;组织病理学除帕金森病晚期(Braak分期Ⅴ期)病理表现外,还可见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病理改变,以及额叶、颞叶、扣带回、基底节区和脑干等区域存在微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管壁增厚变硬、玻璃样变、管腔狭窄,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微梗死和小血管微出血的脑小血管病病理改变。最终病理诊断为帕金森病(Braak分期Ⅴ期),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脑小血管病。结论该例捐献者脑组织以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入库,病理证实除帕金森病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病理改变外,同时并存脑小血管病病理改变,提示应重视老年人群的多病共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大脑小血管疾病 病理学 人脑组织库(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脑心同治”观念助力脑心共病诊断与治疗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娟 马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脑心共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历经多年探索,“脑心同治”理论越来越丰富,“脑心同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概述脑与心脏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脑心共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历经多年探索,“脑心同治”理论越来越丰富,“脑心同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概述脑与心脏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临床医师树立“脑心同治”观念,共同助力脑心共病诊断与治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疾病 共病现象 脑心同治(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佟小光 王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7-531,共5页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根治动脉瘤的同时应保证大脑前动脉灌注区的血供。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旨在重建前交通动脉功能,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在血运结构上,前交通动脉作为Willis环的前部枢纽,远离颞浅动脉和颈外...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根治动脉瘤的同时应保证大脑前动脉灌注区的血供。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旨在重建前交通动脉功能,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在血运结构上,前交通动脉作为Willis环的前部枢纽,远离颞浅动脉和颈外动脉等常规供体动脉,血管重建方案在受体动脉方面需兼顾双侧血管,与血管搭桥术密切相关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存在诸多变异;在手术操作上,前交通动脉位置深在,术野狭小,属于深部搭桥,同时因额叶的遮挡,供血区和受血区同时显露受到限制,动脉瘤体较大时更增加显露难度。基于上述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随着手术入路向颅底扩展形成的各种颅内搭桥新路径,本文对大脑前动脉搭桥术在前交通动脉瘤中的特点、血管重建方案的创新设计和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血管重建术 前交通动脉瘤(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习影 刘蕾 张如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0-438,共9页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系TTR基因变异致周围神经和多器官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极易误诊或延迟诊断,最常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系TTR基因变异致周围神经和多器官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极易误诊或延迟诊断,最常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为3~4年。ATTR-PN最初仅在几个流行国家或地区报道,随后的研究显示其为全球范围分布,迄今已有29个国家的病例报道,我国报道的ATTR-PN病例数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多种特异性药物研发批准上市,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需综合评估。本文综述ATTR-PN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甲状腺素蛋白(mesh) 淀粉样变性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系统疾病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松伟 陈虹秀 邢英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459,共5页
脑血流自动调节系指当动脉血压在较大范围内波动时大脑维持相对恒定的脑血流量的能力,是大脑的固有属性,也是评价脑功能的指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静脉窦狭窄、脑动静脉畸形等脑静脉系统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损害,相关机... 脑血流自动调节系指当动脉血压在较大范围内波动时大脑维持相对恒定的脑血流量的能力,是大脑的固有属性,也是评价脑功能的指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静脉窦狭窄、脑动静脉畸形等脑静脉系统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损害,相关机制尚未阐明,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目前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拟重点概述脑静脉系统疾病与脑血流自动调节之间的研究进展,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血管障碍 脑血流自动调节(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