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闫芳旭 黄海波 +2 位作者 单广良 陈兴明 樊悦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与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8081名来自2023年中国国民健康调查的20岁以上的成年人,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语频和高频HL的关系,同时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与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8081名来自2023年中国国民健康调查的20岁以上的成年人,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语频和高频HL的关系,同时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数量及Framingham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对HL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性别和年龄分层评估其效应。结果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吸烟均与HL呈正相关(均P<0.05),尤其是高频HL。血脂异常、超重和吸烟与HL的关联呈性别特异性。无论年龄和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和FRS与HL呈正相关(均P<0.05),在<60岁人群中尤为明显。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HL显著相关,特别是在高频HL和<60岁群体中,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发生HL的风险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血管危险因素 Framingham危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伴海马损伤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为森 杜冰滢 +3 位作者 李丙翰 张馨元 彭雯佳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8,共8页
目的探究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伴海马损伤患者的临床、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GA患者,统计TGA伴海马损伤的部位及发病至完... 目的探究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伴海马损伤患者的临床、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GA患者,统计TGA伴海马损伤的部位及发病至完成头颅MRI的时间。根据是否伴有海马损伤将TGA患者分为TGA伴海马损伤组和TGA不伴海马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血管危险因素、小血管标志物、大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平均年龄(63.7±11.7)岁,男性27例(37.5%),伴有海马损伤者21例(29.2%)。TGA伴海马损伤主要累及海马体部(57.1%),患者发病后3~<5 d完成头颅MRI的海马损伤检出率较高(42.9%)。与TGA不伴海马损伤组相比,TGA伴海马损伤组高血压(76.2%vs.49.0%,P=0.034)、发病1周内完成头颅MRI(95.2%vs.66.7%,P=0.025)、中重度白质高信号(38.1%vs.11.8%,P=0.025)以及脑室旁白质高信号3分(33.3%vs.9.8%,P=0.037)的比例均显著较高,而HAMA评分(3.0分vs.7.0分,P=0.008)和焦虑状态比例(4.8%vs.29.4%,P=0.048)显著更低。结论海马损伤是部分TGA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标志物,可能与高血压和小血管损伤有关。不伴海马损伤的TGA则可能与神经心理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海马损伤 血管危险因素 白质高信号 神经心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牛进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75名中老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 min的收缩压...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75名中老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 min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min收缩压的比值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将受试者分为PSBPR正常组和PSBPR延迟组,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及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的差异并对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以及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在PSBPR延迟组明显高于PSBPR正常组,且PSBPR延迟组超过半数的人发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相关分析显示,肥胖、年龄、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吸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PSBPR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不可改变因素后,PSBPR延迟与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肥胖、吸烟和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PSBPR延迟可能是中老年人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收缩压恢复 血管危险因素 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5
4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杨跃进 许海燕 吴元 李卫 王扬 唐欣然 孙毅 乔国芳 宋雷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董秋婷 张璇 叶蕴青 金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半数以上AMI患者有吸烟史、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近80%的AMI患者有肥腻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超重/肥胖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者或超重者血脂联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减体重后的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筱雯 艾华 +5 位作者 张宝慧 阮伟 赵磊 陈志民 刘晓鹏 谢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减体重,观察肥胖或超重者的血脂联素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98名肥胖或超重者采取6周封闭管理形式集中减肥,严格控制饮食,进行运动训练。在减重前后对减体重较多的4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法...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减体重,观察肥胖或超重者的血脂联素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98名肥胖或超重者采取6周封闭管理形式集中减肥,严格控制饮食,进行运动训练。在减重前后对减体重较多的4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空腹血脂联素及胰岛素测定,同时测定全部受试者血脂、血糖及与肥胖有关的身体测量指标。结果:通过6周受试者体重下降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减重前后BMI及HDL-C的差值成为影响减重前后血脂联素水平的差值的主要因素。受试者的腰围、臀围、腰臀围比、体脂含量及百分比、静息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01)。结论:通过运动训练结合饮食控制的方法减轻体重,可有效提高肥胖或超重者血脂联素水平,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减体重 肥胖 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7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沁 赵晓山 +4 位作者 孙世宁 何丽清 杨静 陈洁瑜 罗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社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的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判定...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社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的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判定。结果: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平和体质54例,偏颇体质313例,最常见的3种偏颇体质为痰湿质(26.98%)、阴虚质(16.62%)及气虚质(16.08%);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具有高龄倾向,与平和质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痰湿质超重和肥胖率最高,与平和质、血瘀质、特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痰湿质心电图异常率最高,与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湿热质吸烟喝酒率最高,与其它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血瘀质缺乏运动率最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特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肥胖和超重的危险性分别是平和质的24.830倍(CI:6.327~97.436)和11.091倍(CI:4.649~26.460),湿热质肥胖和超重的危险性分别是平和质的9.843倍(CI:1.964~49.341)和5.605倍(CI:1.954~1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社区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痰湿体质肥胖和超重患者的社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体质 血管危险因素 社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居民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佳丹 张巧 +6 位作者 时立新 彭年春 徐淑静 张松 张淼 王睿 胡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671-2675,共5页
背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代谢等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居民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从2009年11月—2010年2月贵阳市1 512例20... 背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代谢等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居民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从2009年11月—2010年2月贵阳市1 512例20~79岁社区居民的健康调查资料中,选取亚临床甲减居民202例为亚临床甲减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及甲状腺抗体阴性居民202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血糖、血脂、尿酸、尿碘、肌酐、血钙、血磷、空腹胰岛素(FINS)及25(OH)D、甲状旁腺激素(iPT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亚临床甲减组居民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三酰甘油(TG)、血磷、iPTH、TSH、TPOAb、TGAb均高于对照组,25(OH)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与收缩压、舒张压、2 hPG、TG呈正相关(P〈0.05),与25(OH)D呈负相关(P〈0.05)。经校正性别、年龄、BMI后25(OH)D与TSH仍呈负相关(rs=-0.1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25(OH)D、i PTH是亚临床甲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居民可能存在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异常及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5羟维生素D 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素新 雷寒 +2 位作者 柳青 马康华 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4-567,共4页
目的:分析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疑诊或者已经确诊的398例冠心病患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后;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据其结果分为3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例)、冠状动... 目的:分析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疑诊或者已经确诊的398例冠心病患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后;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据其结果分为3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CAS)组(44例)和对照(Control,CT)组(128例)。分析比较各组危险因素的率,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危险因素与CHD和CAS的关系。结果:(1)与CT组比较,除体重指外,CHD组患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吸烟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数P<0.01),男性更容易患心病(P<0.05);CAS组患高血压病和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明显增高(P<0.05),其余各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CHD组与CAS组组间相比较,各项危险因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CHD组与CAS组两组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3)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结论:除体重指数外,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本地区的冠心病明显相是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代谢综合征尿酸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彤 刘戈力 +5 位作者 郑荣秀 杨箐岩 魏莹 姜丽红 鲍鹏丽 穆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代谢综合征儿童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肥胖儿童157例,代谢综合征(MS)77例,非代谢综合征(非MS)80例。分析两组患儿人体测量参数、血尿酸、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等指标间差异,观察SUA与人体... 目的探讨肥胖代谢综合征儿童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肥胖儿童157例,代谢综合征(MS)77例,非代谢综合征(非MS)80例。分析两组患儿人体测量参数、血尿酸、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等指标间差异,观察SUA与人体测量参数、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并对影响SUA水平的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MS组血尿酸、腰围、血压、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MS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SUA水平与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及患儿已表现出的MS组分个数呈正相关(P<0.05);与HOMA-IS及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MS儿童除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也伴有嘌呤代谢紊乱。腰围、TG、舒张压、HDL-C为SUA水平的重要影响指标。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关系密切。SUA水平增高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代谢综合征 肥胖 血尿酸 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琴 柯大智 +2 位作者 陈庆伟 李桂琼 邓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05至2014-11于我科住院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的患者70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n=83例)、老年组(n=377例)、高龄老年组(n=240例),根据下肢动脉彩色超声对...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05至2014-11于我科住院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的患者70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n=83例)、老年组(n=377例)、高龄老年组(n=240例),根据下肢动脉彩色超声对动脉硬化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其中正常患者112例、轻度硬化患者81例、中度硬化患者466例、重度硬化患者41例,比较其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吸烟、糖尿病史、血清尿酸(UA)、踝肱指数(ABI)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B)分别为:0.144,1.496,0.963,0.004,-2.510;95%可信区间(CI):1.120~1.190,2.257~8.824,1.456~4.716,1.001~1.007,0.012~0.534;P值:0.000,0.000,0.001,0.006,0.009];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吸烟、ABI、UA、高血压病史与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30,0.737,0.592,-3.365,0.003,0.735;95%CI:0.097~0.162,0.222~1.252,0.052~1.132,-4.674^-2.055,0.001~0.005,0.313~1.157;P值:0.000,0.005,0.032,0.000,0.005,0.001);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高龄老年组中、重度硬化病变率明显较高;高龄老年组中、重度硬化病变率亦较老年组高(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增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青中年相比,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重;增龄、吸烟、糖尿病史、UA、ABI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高龄、男性、吸烟、UA、ABI、高血压病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危险因素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炎症因子和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志婷 张静 +3 位作者 徐良慰 郭怡辰 黄小兵 王建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在老年性突发性耳聋发病过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3例就诊于我科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40例健康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同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在老年性突发性耳聋发病过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3例就诊于我科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40例健康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同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老年性突发性耳聋预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老年突发性耳聋组的高血压、淋巴细胞数、NL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高血压和听力类型曲线与老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炎症因子与其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高血压和听力类型曲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老年 血管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明雷 刘戈力 +4 位作者 杨箐岩 郝利苹 鲍鹏丽 姜丽红 郑荣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与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0例代谢综合征(MS)儿童,32例非MS肥胖儿童以及50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并比较其E-FABP水平、糖脂代谢指标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S组血...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与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0例代谢综合征(MS)儿童,32例非MS肥胖儿童以及50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并比较其E-FABP水平、糖脂代谢指标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S组血清E-FAB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MS肥胖组相比,MS组血清E-FABP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FABP水平与腰臀比、腰高比、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以E-FABP为自变量其余各指标为因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E-FAB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18)。结论 E-FABP在肥胖和MS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代谢综合征 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凡 易旭 +8 位作者 王鑫 曹红元 王庆华 练燕 王琳 严家川 顾小红 周华东 王延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血管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s,VRF)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D患者114例,以及与AD患者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198名对照。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史、血压、... 目的探讨常见血管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s,VRF)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D患者114例,以及与AD患者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198名对照。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史、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和影像学资料等信息。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分析研究VRF与AD、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患者年龄偏大[(74.46±8.87)vs.(69.03±8.68),P<0.001],患糖尿病(24.56%vs.13.13%,P=0.010)和冠心病(28.07%vs.10.61%,P<0.001)比例偏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冠心病和年龄与AD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女性、糖尿病与MMSE评分呈线性关系。结论常见血管危险因素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与AD相关且可能促进AD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楠 欧风荣 王春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LA患者(LA组)147例和非LA患者(对照组)42例,利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方程评价其...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LA患者(LA组)147例和非LA患者(对照组)42例,利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方程评价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计算FRS积分值,估测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根据估测结果将老年LA患者分为低危组(风险〈10%)、中危组(风险10%~20%)和高危组(风险〉20%);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版(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不同危险分组间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对照组的FRS积分值、MMSE评分、MoCA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16.32±4.10)、(27.24±1.21)、(25.32±1.31)、(20.26±1.02)分;与对照组比较,LA组的FRS积分值(20.64±2.67)分及ADL评分[(22.43±1.16)分]显著升高(P均〈0.05),MMSE评分[(25.13±1.46)分及MoCA评分(2026±1.54)分]显著降低(P均〈0.05)在LA患者中,低危组FRS积分值、MMSE评分及MoCA评分分别为(17.21±1.81)、(26.59±1.02)、(22.14±1.01)分;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FRS积分值[(19.27±2.17)分]显著升高,MMSE评分[(25.32±1.53)分]及Mc)CA评分[(20.84±1.36)分]显著降低(P均〈0.05),高危组FRS积分值[(22.36±2.01)分]显著升高,MMSE评分[(23.62±1.03)分]及MoCA评分[(18.36±1.25)分]显著降低(P均〈0.05);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FRS积分值显著升高,MMSE评分及MoCA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FRS积分值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MoCA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P〈0+05)及-0.156(P〈O.05)结论老年IA患者心血管危险增高,且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存在负相关,危险因素的项目越多,程度越重,FRS积分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血管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岩 刘戈力 +5 位作者 杨箐岩 郑荣秀 鲍鹏丽 高芳芳 李亚璞 王燕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HbA1c水平将209例肥胖儿童分为Ⅰ组(HbA1c≥5.7%)122例,Ⅱ组(HbA1c〈5.7%)87例;选取89名正常体质量儿童为Ⅲ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HbA1c水平将209例肥胖儿童分为Ⅰ组(HbA1c≥5.7%)122例,Ⅱ组(HbA1c〈5.7%)87例;选取89名正常体质量儿童为Ⅲ组(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的各项代谢和心血管指标及两组肥胖儿童间MS检出率。观察HbA1c水平与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观察以HbA1c为筛查标准诊断MS的最佳切点。结果Ⅰ组体质指数(BMI)、腰围(WC)高于Ⅱ组、Ⅲ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于Ⅱ组、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组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0.5 h及1 h血糖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Ⅱ组,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Ⅱ组BMI、WC、SBP、DBP、TC和LDL-C浓度高于Ⅲ组,HDL-C浓度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bA1c水平与BMI、WC、FINS、FPG、OGTT 0.5 h、1 h、2 h血糖、TC、LDL-C、SBP、DBP、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Ⅰ组、Ⅱ组检出MS分别为47.54%、2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HbA1c≥5.7作为筛查标准诊断MS的敏感性为56.71%,特异性为76.44%,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 0.61~0.76,P〈0.000)。结论肥胖患儿HbA1c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需注意HbA1c监测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糖化血红蛋白 血管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现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美仙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儿童 血管危险因素 代谢性 流行现状 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病率 青少年 非传染性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医院心内科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振坤 李鹏 +1 位作者 范永臻 郭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1995年与2005年广州地区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95年和2005年广州地区9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用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5... 目的研究1995年与2005年广州地区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95年和2005年广州地区9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用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5年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较1995年增加,而2005年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较1995年下降;1995年1级(轻度)高血压人数百分比较2005年下降,2级(中度)高血压人数在2005年所占百分比较1995年上升;2005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率比1995年显著增加,同时他汀类降脂药2005年使用率较1995年也明显增加。结论广州10年来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有显著性变化,血压、血糖、血浆甘油三酯控制不理想。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在心血管病的使用迅速增加,成为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高血压 Ⅱ型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管危险因素 血管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体力活动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军龙 张焰 +3 位作者 屠伟峰 邓东亲 王吕国 戴建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患者 血管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活动指数 体力 围手术期心脏事件 活动能力 有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咽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苗壮 姜丹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72-267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咽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来自于同一地区、职业相近、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慢性咽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 目的:探讨慢性咽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来自于同一地区、职业相近、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慢性咽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慢性咽炎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3911例。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57和2254例。校正人口学因素和吸烟、规律运动后,慢性咽炎与肥胖、血压升高、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P〈0.05)。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数的增加,个体患有慢性咽炎的风险逐步增加(Pfortrend〈0.001),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相比,心血管危险因素为6的个体患有慢性咽炎的风险增加了3.88倍(95%CI:1.57—9.60)。结论:慢性咽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着正关联.提示慢性咽炎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同防同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炎 血管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绮 余振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探讨心血管危险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EH伴OSAHS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血管危险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问卷形式收集所有患者临床...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探讨心血管危险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EH伴OSAHS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血管危险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问卷形式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心血管危险的单因素是否有显著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根据OR值判断更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果:10个调查因素中8个单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显示,BMI(β=1.224,OR=1.922)、血压分级(β=1.119,OR=2.138)、OSAHS分度(β=1.415,OR=2.784)、高血脂(β=1.388,OR=1.763)、家族遗传病史(β=1.375,OR=1.863)是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EH伴OSAHS患者发生心血管危险的因素主要与血压分级、高血脂及家族遗传病史等相关,通过控制以上指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管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