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调神经磷酸酶调控血管升压素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尚福军 赵连友 +2 位作者 郑强荪 薛玉生 王捷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987-990,997,共5页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对血管升压素(AVP)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应用羟基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羟基脯氨酸含量,CaN活性通过分光光度计测...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对血管升压素(AVP)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应用羟基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羟基脯氨酸含量,CaN活性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①CF培养上清中羟基脯氨酸含量随着AV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10-7mol/L AVP和10-6mol/L AVP组羟基脯氨酸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在0.5μg/m l CaN的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共同干预下,羟基脯氨酸含量明显减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AVP浓度的升高,CF内CaN活性亦随之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7和10-6mol/L AVP组细胞内CaN活性显著增高(P<0.01)。③在10-7mol/L AVP作用下,随着细胞内CaN活性的升高,CF培养上清中羟基脯氨酸含量随之增加,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④在10-7mol/L V1受体拮抗剂[d(CH2)5-Tyr2(M e)]AVP和10-7mol/L AVP共同作用下,CF中CaN活性和培养上清中羟基脯氨酸含量与单独10-7mol/LAVP作用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aN信号通路在AVP诱导CF胶原合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该通路的激活可能是通过V1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升压素 钙调神经磷酸酶 环孢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血管升压素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琳 赵连友 +5 位作者 范延红 田建伟 杨学东 张海涛 陈永清 彭育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Sim)对血管升压素 (AVP)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的影响 ,为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Sim)对血管升压素 (AVP)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的影响 ,为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四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Sim对AVP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及甲羟戊酸 (Meval onate,MVA)干预的影响。结果 ①CFs(2 0 0个细胞 )的3H 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1 0 - 6mol/LSim和 1 0 - 5mol/LSim组的3H TdR掺入率分别为 (1 1 75± 2 0 2 6 6 )、(771± 1 6 4 86 )cpm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95 5± 3 72 45 )cpm(P <0 0 1 ) ;②MTT比色法A490 值随Si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1 0 - 6、1 0 - 5mol/LSim组的A490 值分别为 0 2 1 5± 0 0 4 1和 0 1 6 3± 0 0 1 8,均较对照组A490值 0 3 93± 0 0 4 8显著降低 (P <0 0 1 ) ;③ 1 0 - 5mol/LSim +1 0 - 3mol/LMVA组的3H TdR掺入率、MTT比色法A490 值分别为 (1 995±3 5 3 83 )cpm和 0 41 8± 0 0 4 5 ,均显著高于 1 0 - 5mol/LSim组 (P <0 0 1 )。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AVP诱导的CFsDNA的合成和细胞数目增加 ,提示Sim可抑制CFs增殖 ,其机制可能通过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甲羟戊酸 血管升压素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下丘脑血管升压素神经元的变化
3
作者 刘淑琴 朱成 +2 位作者 陈建新 张俐 钱国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老年大鼠下丘脑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神经元的分布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结果:老年大鼠下丘脑VP神经元的总数略高于成年组(P>0.05),但各核团的细胞数增减不一,而以视上核变化显著,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老年大鼠下丘脑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神经元的分布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结果:老年大鼠下丘脑VP神经元的总数略高于成年组(P>0.05),但各核团的细胞数增减不一,而以视上核变化显著,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分散成小泡状,线粒体、分泌颗粒增多;正中隆起外带阳性纤维的总面积却低于成年组。老年大鼠下丘脑各核团VP神经元数量及结构的不同步变化,可能是一种老化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血管升压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血管升压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内分泌变化
4
作者 高鸿云 薛崇德 曾纪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0-54,共5页
动态监测20例大手术创伤患儿术后血管升压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的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术前、术后lh、8h和48h测定血浆血管升压素(ADH)、心房钠尿肽(A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 动态监测20例大手术创伤患儿术后血管升压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的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术前、术后lh、8h和48h测定血浆血管升压素(ADH)、心房钠尿肽(A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II)和醛固酮(ALD),以探讨术后SIADH的内分泌调节机制。结果:8例于术后发生SIADH,其术后1h血浆ADH、ANP、PRA、AII和ALD均升高;术后8hADH和ANP继续升至峰值,PRA、AII和ALD则明显下降,低于术前水平。术后48h除ALD外均逐渐恢复。12例术后未发生SIADH者,上述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术后8h内应限制输入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升压素 异常分泌综合征 内分泌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姜志胜 张勇刚 +4 位作者 齐永芬 许松 徐少平 庞永政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血管薄片孵育 ,以生化及放射活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 (NO-2 )含量 ,...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血管薄片孵育 ,以生化及放射活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 (NO-2 )含量 ,血管NOS活性及cGMP含量。结果 :孵育 1.5h到 3h ,UⅡ (10 -9~ 10 -7mol·L-1)呈浓度依赖地刺激血管NO-2 生成增加 (14.8%~ 80 .9% )。UⅡ刺激血管组织总NOS和固有型NOS活性显著增加 (P <0 .0 5或P <0 .0 1)而不影响iNOS活性 (P >0 .0 5 )。 10 -9~ 10 -7mol·L-1的UⅡ呈浓度依赖的增加血管组织cGMP含量 (P <0 .0 1)。实验还观察到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 (GN L nitro arginine ,L NNA)显著抑制了UⅡ刺激的血管组织NOS激活、NO生成和cGMP含量增加。结论 :UⅡ激活血管组织NOS/NO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代谢 血管升压素 药理学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及诱导痰中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明 姚婉贞 +3 位作者 陈亚红 丁艳苓 常春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COPD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及诱导痰中U-Ⅱ含量,并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诱导痰细...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COPD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及诱导痰中U-Ⅱ含量,并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COPD患者和对照组诱导痰U-Ⅱ含量分别为血浆含量的82倍和65倍(P均<0.01),诱导痰和血浆U-Ⅱ水平无相关性(r=0.168,P>0.05)。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1.15,1.73)vs 1.61(1.31,2.17)μg/L,P>0.05,四分位数间距],而 COPD患者诱导痰U-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约15%[119.87(105.03,132.60)vs 104.44(56.33,122.24)μg/L,P< 0.05,四分位数间距],并且随着肺功能下降,吸烟量的增加,诱导痰U-Ⅱ含量有逐渐升高趋势。诱导痰U-Ⅱ水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分别r=0.454,r=0.431,P均<0.01),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和血P(O2)呈负相关(分别r=-0.4383,r=-0.518,P均<0.05)。结论:COPD时气道U-Ⅱ分泌增加,U-Ⅱ可能以旁/自分泌的方式参与COPD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升压素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晓龙 严全能 +4 位作者 张园 李志梁 刘映峰 张宏兵 冼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这种诱导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的关系。方法:(1)光镜观察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形态。(2)分成浓度组和时间组:浓度组加入不同浓度的UⅡ(10-9~10-6mol/L),并将硫氮...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这种诱导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的关系。方法:(1)光镜观察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形态。(2)分成浓度组和时间组:浓度组加入不同浓度的UⅡ(10-9~10-6mol/L),并将硫氮唑酮加入对照组及10-7mol/L组;时间组则观察10-7mol/LUⅡ作用后不同时间段HUVEC的凋亡率。(3)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计算凋亡率。(4)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UⅡ促进HUVEC凋亡,二者呈时间依赖性(P<0.05);二者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2)硫氮唑酮可抑制UⅡ的诱导作用。结论:UⅡ可诱导HUV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2+]i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升压素 血液动力学过程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末端抗利尿激素前体片段是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一个新标记物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60,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住院率和院前死亡率持续攀升。目前每年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1998-2008年间,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6.1%,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住院率和院前死亡率持续攀升。目前每年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1998-2008年间,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6.1%,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9%[1]。C末端抗利尿激素前体片段也称为和肽素(copeptin),是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和释放的一种神经肽,它由39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在发生急性心肌损伤时,血和肽素水平急剧升高,它较心肌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cTn)等已知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发生的更早、更快、更明显[2]。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方面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和肽素对ACS诊疗价值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争论?近期陆续发表的几项研究,用部分临床证据对其进行了初步解答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升压素 生物学标记 和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去氨加压素兴奋试验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庞敏 陈康 +4 位作者 杜锦 谷伟军 巴建明 吕朝晖 母义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14-2317,共4页
背景库欣综合征(CS)临床表现复杂,在CS的病因诊断中,库欣病(CD)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EAS)难以鉴别诊断。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目前是鉴别诊断CD和EAS的金标准,但其在大多数医院无法开展。目前临床通常用大剂量地... 背景库欣综合征(CS)临床表现复杂,在CS的病因诊断中,库欣病(CD)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EAS)难以鉴别诊断。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目前是鉴别诊断CD和EAS的金标准,但其在大多数医院无法开展。目前临床通常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DDST)诊断CD,但其灵敏度较低;有研究证明去氨加压素(DDAVP)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样作用,其可促进垂体ACTH肿瘤分泌ACTH。目的探究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在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01-01至2018-08-30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为ACTH依赖性CS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外周DDAVP兴奋试验、HDDST结果。计算DDAVP兴奋试验、HDDST诊断CD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72例ACTH依赖性CS患者中,CD 64例,EAS 8例。有63例ACTH依赖性CS患者进行了外周DDAVP兴奋试验(其中CD 55例,EAS 8例),其余9例予以剔除;外周DDAVP兴奋试验阳性51例,阴性12例;外周DDAVP兴奋试验诊断CD的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100.0%。72例ACTH依赖性CS患者中,HDDST阳性43例,阴性29例;HDDST诊断CD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100.0%。同时行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的63例患者中,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同时阳性38例(均为CD患者),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同时阴性9例(8例为EAS患者),外周DDAVP兴奋试验阳性、HDDST阴性16例,外周DDAVP兴奋试验阴性、HDDST阳性0例。同时行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的55例CD患者中,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同时阳性38例,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与HDDST同时阴性1例,外周DDAVP兴奋试验阳性、HDDST阴性16例,外周DDAVP兴奋试验阴性、HDDST阳性0例。结论外周DDAVP兴奋试验对C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中疑似CD患者HDDST为阴性时,进一步行外周DDAVP兴奋试验可明显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ACTH分泌过多 库欣病 库欣综合征 脱氨基精氨酸血管升压素 去氨加压 外周去氨加压兴奋试验 地塞米松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琳 赵连友 +3 位作者 郑强荪 范延红 田建伟 杨学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抑制作用,为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为实验模型,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抑制作用,为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为实验模型,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不同浓度Sim对AVP诱导CFs增殖的作用。结果(1)随着Sim浓度的增高,CFsMTT比色法D490值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1×10-6 和1×10-5 mol/LSim组的D490值分别为0.215±0.041和0.163±0.018,均较对照组D490值(0.393±0.048)显著降低(P<0.01);(2)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CFs的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增殖指数随Sim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G0/G1期细胞百分率呈递增趋势,其中1×10-6 和1×10-5 mol/LSim组与对照组1×10-7 mol/LAVP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Sim可抑制AVP诱导的CFs增殖,其作用可能与影响CFs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血管升压素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对大鼠IL-1β性发热及脑内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晓岚 刘利丹 +2 位作者 李妍 曹宇 赵书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1-884,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对大鼠IL1β性发热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与脑内精氨酸升压素(AVP)含量变化的关系,以探讨HSP70是否参与热限作用。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HS)处理组(A组)和经热应激处理前10min加用放线菌酮(CHX)组(B组)...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对大鼠IL1β性发热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与脑内精氨酸升压素(AVP)含量变化的关系,以探讨HSP70是否参与热限作用。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HS)处理组(A组)和经热应激处理前10min加用放线菌酮(CHX)组(B组),Western印迹法观察热应激处理后0、4、8、12、16h各自下丘脑内HSP70的表达水平。(2)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HS+IL1β组,经热应激处理后,在HSP70表达最高时,向其下丘脑视前区(POA)注射IL1β;②CHX+HS+IL1β组,于应激前10min腹腔注射CHX;③IL1β组,仅注射IL1β;④对照组,仅注射1μl生理盐水。连续观察体温变化指标8h,绘制体温变化曲线。(3)30只大鼠按方法(2)分为4组及HS组(只进行热应激处理,不注射IL1β);测定体温变化曲线中体温高峰时各自脑内AVP含量。结果:(1)各时间点A组HSP7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4、8、12、16h的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h,其中12h的表达水平最高(P<0.01)。(2)IL1β注射后15min,体温开始升高,120min达发热高峰。HS+IL1β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变化指标与IL1β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高表达的HSP70能明显抑制IL1β性发热的幅度。单独注射IL1β120min时VSA中AV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S+IL1β组(P<0.05),而与CHX+HS+IL1β组无显著差异。各组间大鼠体温高峰期下丘脑中AVP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高水平表达的HSP70能抑制IL1β性发热;HSP70对IL1β性发热的抑制作用是否与VSA中AVP含量的变化有关,是否参与了大鼠的热限作用仍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70 白细胞介 发热 精氨酸血管升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50 488H对高血压大鼠的利尿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海涛 仝黎 +3 位作者 槐勇 毕辉 王跃民 裴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 488H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利尿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整体实验观察U50 488H对WKY大鼠和SHR血压和尿量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WKY大鼠和SHR血浆中体液因子的变化。结果:U50 488H显...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 488H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利尿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整体实验观察U50 488H对WKY大鼠和SHR血压和尿量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WKY大鼠和SHR血浆中体液因子的变化。结果:U50 488H显著降低WKY大鼠和SHR的血压,对SHR产生的降压效应大于WKY大鼠;U50 488H剂量依赖性地引起WKY大鼠和SHR尿量的增加,而且对SHR的利尿作用强于WKY大鼠;测定血浆因子水平发现,U50 488H不仅能引起WKY大鼠和SHR血浆ADH水平的显著下降,并且对SHR血浆ADH水平的降低效应大于WKY大鼠;另外,U50 488H对WKY大鼠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引起SHR血浆AngⅡ水平显著下降。U50 488H的以上效应均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所阻断。结论: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 488H显著下调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可能与其引起SHR强利尿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 血管升压素 血管紧张 受体 阿片样 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Urotensin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波 陈志武 高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 观察人UrotensinⅡ(hU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o,8mg/kg)皮下注射法和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模型,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 目的 观察人UrotensinⅡ(hU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o,8mg/kg)皮下注射法和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模型,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在0.14~4.2μg/kg范围内,huⅡ可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大鼠心电图中ST段抬高,ED50值为(0.97±0,05)μg/kg,1.4、4,2μg/kg hUⅡ能明显提高心肌组织中LDH和CK活性及NO含量,对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可降低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在1.4~4.2μg/kg范围内,hUⅡ预处理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ECG的J点变化)明显减轻,有效减小心肌梗死范围。结论 在0.14~4,2μg/kg范围内,hu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O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血管升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Aquaporin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继华 谢良地 +1 位作者 许昌声 王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8-390,共3页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水孔蛋白2(AQP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只,8周龄,体重200-300g,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HRctrl)、苯那普利(SHRben)灌胃。灌胃8周后断头取血,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升压素(AVP)...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水孔蛋白2(AQP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只,8周龄,体重200-300g,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HRctrl)、苯那普利(SHRben)灌胃。灌胃8周后断头取血,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升压素(AVP)浓度。取肾脏近髓组织100mg,RT-PCR法检测大鼠肾脏AQP2mR-NA的表达,另取相应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AQP2的表达情况。结果:SHRctrl组和SHRben组大鼠药物干预前血压无明显差异,大鼠苯那普利灌胃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显著低于SHRctrl组大鼠血压[(112±17)mmHgvs(169±9)mmHg,P<0·05]。SHRben组大鼠肾脏AQP2mRNA(0·48±0·11vs0·72±0·17,P<0·05)、AQP2蛋白表达水平(0·47±0·09vs0·62±0·12,P<0·05)、血浆AVP浓度[(61·79±9·19)ng/Lvs(87·16±8·20)ng/L,P<0·05]均显著低于SHRctrl组。结论:苯那普利抑制SHR肾脏水孔蛋白2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道蛋白类 血管升压素 高血压 大鼠 苯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垂体切除后不同时段对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影响
15
作者 王益华 漆松涛 +3 位作者 张嘉林 袁智锐 公方和 刘承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垂体切除后不同时段对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影响及尿崩情况。方法:利用垂体切除仪行立体定向大鼠垂体切除,术后监测每天的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测定术后不同时段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 目的:观察大鼠垂体切除后不同时段对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影响及尿崩情况。方法:利用垂体切除仪行立体定向大鼠垂体切除,术后监测每天的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测定术后不同时段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术后平均每天饮水量、尿量实验组为73.9mL和59.7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mL和14.7mL,P<0.01;而尿比重实验组1.015低于对照组1.036,P<0.01。术后3d神经元略有减少,约为对照组的94%(P>0.05),但胞体增大、染色增强;10d后神经元存活72%(P<0.01);20d、30d后仅为31%和29%,均明显小于10d组(P<0.01)。20d后正中隆起处ADH阳性纤维明显增多。结论:垂体切除后动物出现了明显的3相性中枢性尿崩症,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逆行性退变和功能代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切除术 尿崩症 神经性 血管升压素 视上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买买提艾力.吐尔逊 吾麦尔江.克力木 阿孜姑.毛拉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并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升压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0月~2013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IABP治疗的1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进行...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并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升压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0月~2013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IABP治疗的1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进行升压药物治疗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心率明显改善[(86±16)mm Hg(1mm Hg=0.133kPa)vs(70±8)mm Hg、(55±10)mm Hg vs(44±10)mm Hg、(1080±192)ml/24hvs(432±264)ml/24h、(80±18)/min vs(99±33)/min,P〈0.01]。结论积极应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患者疗效优于应用升压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低血压 主动脉内气囊泵 反搏动术 血管升压素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