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术后MDCT随访 被引量:7
1
作者 常宗平 蒋世良 +2 位作者 吕滨 胡海波 禹纪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H患者中,6例血肿完全吸收,9例明显吸收,2例血肿部分吸收。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ESGT治疗B型IMH安全有效;MDCT可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内血肿 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3 位作者 张端珍 崔春生 张坡 魏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2-322,共1页
主动脉缩窄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在国内率先使用主动脉覆膜支架治愈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病例报告 血管扩张 血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青青 章琳 +1 位作者 周玲霞 陈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10-912,共3页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达30%~40%[1],50%的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住院死亡率髙达95.1%[2]。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发生撕裂,血液进人主动脉中膜,顺行和(或)逆行剥离中膜,形成真假两腔,高达3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死...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达30%~40%[1],50%的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住院死亡率髙达95.1%[2]。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发生撕裂,血液进人主动脉中膜,顺行和(或)逆行剥离中膜,形成真假两腔,高达3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3]。主动脉覆膜支架术是防止主动脉夹层发展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呼吸衰竭 肺结核 支架植入术 患者 并发 护理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春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住院...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在患者出院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胃肠功能水平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h相比,术后72h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以及胃肠功能评分水平均升高,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间,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俞飞成 黄连军 +6 位作者 孙立忠 蒋世良 吕建华 金敬琳 田良鑫 楚军民 常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9.4%(179/180),1例支架位置过高,行外科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术后即刻造影160例无内漏,18例少量内漏,2例中量内漏近段加短袖套支架(Cuff)后内漏消失;降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腹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8.6±7.2)个月,18例少量内漏12例6个月内消失、6例无加重;21例支架段假腔消失,余者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家平 杨达宽 +8 位作者 闫东 袁曙光 杨绍军 李迎春 杨青 吴起杰 龚颖娜 麻东辉 韩正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3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 例,颈动脉动静脉瘘 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目的 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3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 例,颈动脉动静脉瘘 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锁骨下动静脉瘘1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及股动脉狭窄 1 例。除 1 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例股动脉狭窄患者使用了裸支架外,其余34例患者均采用带膜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合并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全消除了临床症状。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应用 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髂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管性疾病 锁骨下动静脉瘘 股动脉狭窄 真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临床价值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编织型血管覆膜支架的压缩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邹秋华 林婧 +2 位作者 关国平 王富军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0,87,共5页
采用新型编织技术制备了螺旋平行分布和交叉分布的4种不同结构的一体化血管覆膜支架,研究支架不同结构与其平面压缩性能的关系,考察不同压缩测试条件(压缩和回复速率以及压缩停滞时间)对支架的径向压缩强力、应力松弛率和弹性回复率的影... 采用新型编织技术制备了螺旋平行分布和交叉分布的4种不同结构的一体化血管覆膜支架,研究支架不同结构与其平面压缩性能的关系,考察不同压缩测试条件(压缩和回复速率以及压缩停滞时间)对支架的径向压缩强力、应力松弛率和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小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2)具有压缩强力较高、应力松弛率最小、弹性回复率高,故其压缩性能最好;随着压缩停滞时间的延长,大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1)和交叉分布血管覆膜支架(B1和B2)的应力松弛率明显增加,且弹性回复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压缩性能 应力松弛 弹性回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西琪 刘林祥 +2 位作者 程永德 王永利 周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38-641,共4页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外周血管 再狭窄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型夹层 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精兵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77-579,共3页
自1991年Parieli率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静脉瘘等病变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在TIPS通道中覆膜支架的1年初次通畅率比裸支架高... 自1991年Parieli率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静脉瘘等病变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在TIPS通道中覆膜支架的1年初次通畅率比裸支架高。目前覆膜支架应用于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研究尚少。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的长期畅通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于高度扭曲的血管植入覆膜支架存在困难和挑战。改进支架材料、覆膜结构和推送装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架,拓展覆膜支架的新用途,科学合理地应用支架是介入医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霞 程英升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支架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脑血管覆膜支架术的问世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在选择病例容易进入颈内动脉远端。采用覆膜支架治疗C5段以下假性、外伤性动脉瘤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在其他部位以及其他类型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复发之动脉瘤,也可选择覆膜支架治疗。载瘤动脉过度迂曲应视为Willis覆膜支架的禁忌证。分支动脉开口,特别是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应尽量避免。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增加临床病例的积累以完整评价Willis覆膜支架的长期临床效果是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方淳 俞炬明 +6 位作者 李明华 范新东 尚鸣异 王精兵 周兵 王武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94-59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相应的病变段植入覆膜支架,使病变与主支血管隔绝。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原病变完全消失。术中有1例发生血管痉挛。未发生血管闭塞、破裂等并发症。通过超声或DSA随访3~6个月,无复发和主支血管闭塞等。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覆膜支架的应用日益增多,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取得极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颅颈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勇 支兴龙 +4 位作者 缪中荣 张鸿祺 张鹏 王亚冰 吴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85-487,共3页
对主动脉、周围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某些病变,已开始使用各种覆膜支架进行治疗。由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病变血管的变化以及栓塞材料的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的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会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及复发等问题。而使... 对主动脉、周围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某些病变,已开始使用各种覆膜支架进行治疗。由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病变血管的变化以及栓塞材料的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的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会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及复发等问题。而使用覆膜支架可覆盖病变和相对异常的移行部分,建立一段人工的血流通道,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病变的目的。近年来,覆膜支架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为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们采用覆膜支架治疗颅颈血管病共1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瘤 假性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涂层覆膜支架与裸支架植入治疗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咏欣 张红 +1 位作者 李承志 张锋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素涂层覆膜支架与裸支架相比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8例慢性肾脏病合并CVS患者。根据植入支架种类不同,分为裸... 目的 探讨肝素涂层覆膜支架与裸支架相比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8例慢性肾脏病合并CVS患者。根据植入支架种类不同,分为裸支架组(34例)和肝素涂层覆膜支架组(24例)。术中行中心静脉造影评估病变闭塞位置及程度。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支架通畅率等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裸支架34枚,肝素涂层覆膜支架24枚。两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3,P=0.254),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裸支架术后3、6、9、12、15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88.2%、79.4%、73.5%、58.8%,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4.1%、85.3%、82.4%;覆膜支架组术后3、6、9、12、15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1.7%、87.5%、83.3%,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5.8%。两组间仅术后15个月一期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长度支架间再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CVS早期疗效与裸支架相似,中期疗效优于裸支架。支架长度增加可能降低支架通畅率,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支架类型和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心静脉狭窄 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 肝素涂层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脑池段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悦琦 李明华 +5 位作者 方淳 王武 张培蕾 程英升 谭华桥 王建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复杂性颈内动脉脑池段动脉瘤(ICA-CSA)治疗难度很高。本研究通过与弹簧圈填塞治疗疗效比较,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ICA-CSA的可行性。方法19枚和17枚ICA-CSA分别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植入(A组)和弹簧圈(B组)填塞治疗。即刻和随访血管... 目的复杂性颈内动脉脑池段动脉瘤(ICA-CSA)治疗难度很高。本研究通过与弹簧圈填塞治疗疗效比较,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ICA-CSA的可行性。方法19枚和17枚ICA-CSA分别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植入(A组)和弹簧圈(B组)填塞治疗。即刻和随访血管造影评价动脉瘤复发,内漏和载瘤动脉狭窄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比较两组治疗动脉瘤的无复发率和载瘤动脉无再狭窄率。结果A组中,13枚ICA-CSA植入支架,即刻造影完全闭塞,有5枚ICA-CSA存在少量内漏;B组中,7枚ICA-CSA弹簧圈填塞即刻达到完全和次完全闭塞,8枚达到大部填塞,2枚部分填塞。在两组中各发生1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弹簧圈填塞后发生再出血。A组随访造影显示16枚ICA-CSA完全闭塞,2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术后18个月两组病例中分别有93.3%和50%动脉瘤治疗后无复发,分别有87.5%和100%载瘤动脉无狭窄。临床症状随访研究表明A组和B组病例中神经症状完全恢复分别为9例和9例,明显改善分别为3例和5例,无改变分别为2例和2例,恶化进展分别为1例和0例。结论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复杂性ICA-CSA是一种可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载瘤动脉极其弯曲和重要侧支覆盖风险的情况下,覆膜支架技术不能作为第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动脉瘤 脑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14 位作者 张鹏 李萌 吉训明 缪中荣 王亚冰 卢小健 史怀璋 祁大勇 柳江 肖泉 秦晓红 宋庆斌 王玉林 张虹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388-394,共7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术致颈内动脉破损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伴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共使用覆膜支架21枚,裸支架与覆膜支架联合使用3例。结果一次性成功放置支架17例,病变即刻消失14例,术后复查消失3例,操作失败3例。短暂性轻偏瘫1例。结论合理使用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内动脉病变的良好手段,但覆膜支架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武 程英升 +1 位作者 李明华 顾斌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20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98例颅内...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20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98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其中囊性动脉瘤88例,外伤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3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56例,技术成功率达到98.5%。Willis覆膜支架释放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C7段9例,C6段28例,C5段32例,C4段110例,C3段19例;支架释放后即刻DSA显示病变完全不显影163例,内漏35例,经球囊后扩或再植入支架治疗后病变完全不显影33例(其中2例闭塞载瘤动脉),2例仍存在内漏。术中发生支架源性血管破裂出血5例,术中成功止血4例;术后再出血1例,死亡2例。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载瘤动脉通畅189例,轻度狭窄5例;病变完全不显影196例。临床随访3-20个月,存活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体征。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但需要更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支架 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英升 张海霞 +2 位作者 李明华 赵俊功 王永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在 2 0只犬中建立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 36枚 ,应用血管内技术放置聚氨酯膜支架 (PUM SSS)、可膨胀聚四氟乙烯膜支架(ePTFEM SSS)、生... 目的 探讨颅内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在 2 0只犬中建立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 36枚 ,应用血管内技术放置聚氨酯膜支架 (PUM SSS)、可膨胀聚四氟乙烯膜支架(ePTFEM SSS)、生物膜支架 (BM SSS)各 12枚 ,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 2、4和 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随访 ,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PUM SSS、ePTFE SSS和BM SSS的完全开放率分别为 2 5 .0 %、4 1.7%和 91.7% ,PUM SSS、ePTFE SSS分别和BM SSS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 ,支架置放后 2周BM SSS内皮化开始 ,12周 3种支架内皮化基本完成 ;所有治疗的动脉瘤瘤腔内均见血栓形成 ,载瘤动脉内膜增厚 ;支架附着处血管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 ;金属支架未见到腐蚀。结论 覆膜支架是一种新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方法。生物膜支架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和血管开通率 ,是一种较理想的覆膜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SSS 动脉瘤 支架 颈动脉 BM 内皮化 血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武 李明华 顾斌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和重建颈内动脉(ICA)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2例外伤性TCCF,其中1例双侧瘘口。所有病例经可脱球囊治疗失败,术后1...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和重建颈内动脉(ICA)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2例外伤性TCCF,其中1例双侧瘘口。所有病例经可脱球囊治疗失败,术后1~60个月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小瘘口3个,多发瘘口2个,大的海绵窦腔和瘘口8个。其中完全盗血3例,存在骨折碎片2例,合并夹层2例。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了所有难治性TCCF,11例保留ICA,其中3例重建了海绵窦段ICA,另1例闭塞了单侧ICA和瘘口。术中无一例患者血管破裂,未出现远端脑栓塞和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造影,10例瘘口完全闭塞、ICA通畅,支架内无明显狭窄,1例ICA闭塞。除外2例患者失明外,术后1 d~3个月其他病例症状均逐步改善,并最终消失。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TCCF有效、安全,可以作为TCCF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Willis支架 血管内治疗 可脱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