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基化终产物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管腔形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雨生 Ulrike Friedrichs +2 位作者 Wolfram Eichler Stephan Hoffmann Peter Wiedemann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s, AGEs)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ycopersiconesculentum agglutinin包被磁珠的改良方法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choroidalendothelialcells, CEC)...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s, AGEs)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ycopersiconesculentum agglutinin包被磁珠的改良方法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choroidalendothelialcells, CEC),采用抗VIII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摄取低密度脂蛋白(dil-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l-ac-LDL)法进行细胞鉴定。将50g/L牛血清白蛋白和150g/L葡萄糖在37℃孵育6wk 以制备AGEs,通过抗-AGEs 抗体点杂交法定性分析。用MTT 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测定CEC 增生,用Vit-rogen凝胶系统观察管腔形成情况。结果:培养细胞中90%以上呈因子阳性,并具有摄取dil-ac-LDL的能力,表明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制备的AGEs 与抗-AGEs 抗体具有亲和力。浓度在62.5~500mg/L范围内的AGEs 处理CEC 3d 后,细胞增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 bFGF)可明显增强CEC 中管腔样结构的形成(P <0.05),但500mg/L和50mg/L的AGEs 对CEC 管腔形成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AGEs 可以促进CEC 的增生,但对其管腔形成无影响。提示AGEs 通过增强CEC 增生,可能是渗出型AMD 发病中潜在的启动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管腔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免疫细胞化学法 AGEs 低密度脂蛋白 VIII因子 牛血清白蛋白 factor EC增生 cells 剂量依赖性 CEC 改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上臂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1例
2
作者 黄文鹏 李莉明 +1 位作者 朱丽娜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8-619,共2页
1病例简介男,68岁,主诉:右前上臂疼痛麻木发现肿物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上肢活动轻微受限,右上臂近肩关节处见约4 cm×3 cm×2 cm肿块,无压痛、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提示... 1病例简介男,68岁,主诉:右前上臂疼痛麻木发现肿物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上肢活动轻微受限,右上臂近肩关节处见约4 cm×3 cm×2 cm肿块,无压痛、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提示右上臂内侧软组织增厚(图1A)。CT检查提示右侧肱骨上段前方肱二头肌处梭形占位性病变(图1B、C)。MRI检查提示右侧上臂中上段软组织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合并出血(图1D~G)。行右上臂占位切除术,术中见灰白、灰红色囊实性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小霞 刘爱华 杨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9年11月经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IPEH超声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00%,8例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分析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9年11月经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IPEH超声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00%,8例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例肾衰竭透析患者及2例糖尿病患者,随诊既往疾病时发现肢体皮下病变;11例无症状者,自行发现病灶部位皮下结节,来院就诊检查;1例外伤患者触及外伤处皮下包块来院就诊。26例分别误诊为血栓14例、血管肉瘤5例、纤维瘤4例、皮下结节2例、静脉壁间血肿1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病理证实为IPEH。结论超声对单纯型IPEH的诊断有特异性,特别是静脉管腔内出现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实质性结节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进一步确诊需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超声检查 误诊 血栓 血管肉瘤 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转归 被引量:2
4
作者 余瑾 王宇晖 俞东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成人紫癜性肾炎(DEP-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8例成人DEP-HSPN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并分别与同病理级别非DEP-HSPN患者进行比较,同...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成人紫癜性肾炎(DEP-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8例成人DEP-HSPN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并分别与同病理级别非DEP-HSPN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紫癜性肾炎疗效的因素。结果:(1)DEP-HSPN患者起病急,临床表现重,6例表现肾病综合征,4例患者存在肉眼血尿,4例起病时即存在肾功能下降。7例病理分级为Ⅲ级,1例为Ⅳ级,光镜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可合并细胞性新月体及肾小球内炎性细胞浸润。(2)同为Ⅲ级的DEP-HSPN和非DEP-HSPN患者比较,DEP-HSPN患者病程较短,临床多见肉眼血尿,24 h尿蛋白量高,较多影响肾功能。(3)治疗后平均随防(14.43±7.21)月,其中2例临床痊愈,3例蛋白尿<1 g/d和(或)镜下血尿,2例蛋白尿>1 g和(或)镜下血尿,1例GFR<60 ml/min,治疗反应较同级别的非DEP-HSPN慢,但随访末期GFR<60 ml/min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影响疗效。结论:DEP-HSPN起病较急,临床表现较重,并较多影响肾功能。治疗反应相对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成人 病理学 临床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素在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细胞的表达
5
作者 余文富 韩曙 +1 位作者 张晓明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素 链尿佐菌素 组织细胞 糖尿病大鼠 肾脏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性水肿为什么多从眼睑开始?
6
作者 李春昌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25期M0002-M0002,共1页
肾炎性水肿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由于病变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肾炎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滤过的钠和水明显减少;而肾小管受损较轻,重吸收功能基本保持正常,这样使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出与... 肾炎性水肿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由于病变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肾炎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滤过的钠和水明显减少;而肾小管受损较轻,重吸收功能基本保持正常,这样使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出与肾小管重吸收保持平衡的状态遭到破坏,出现了“球-管失衡”状态,本来由肾小球滤过的水钠就不多,又被肾小管不断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性水肿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重吸收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重吸收功能 眼睑 病理生理变化 水钠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